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漏斗式全沙排沙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介绍了一种新型泥沙处理技术,即“漏斗式全沙排沙术”.该项技术既可以排除粗颗粒的推移质泥沙,也可以排除细颗粒的悬移质泥沙.对0.5mm以上的粗颗粒泥沙的截沙率为100%,对0.5mm以下细颗粒泥沙的截沙率为90%,排沙耗水量仅占渠道引水量的2%~5%.  相似文献   

2.
查安塞沟位于新疆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北部的阿拉套山南坡,查安塞沟无其他水利工程调蓄径流过程,水资源利用系数较低,在出山口处现有拦河引水渠首一处。为解决流域农牧民生产生活饮水,在现有引水渠首以上1km处拟建新的水利工程。本文以拟建渠首场址区为研究对象,选用温泉水文站和阿合奇水文站为参证站,收集历史泥沙资料,对拟建渠首以上的研究区泥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经分析比较,推荐以温泉水文站为参证站的估算成果,即查安塞沟拟建渠首多年平均年输沙总量为0.241×104 t。分析结论为在查安塞沟渠首以上区域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按照泥沙优化配置评价指标应满足的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代表性、定量性和可比性等筛选原则,初步构建了黄河泥沙配置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针对黄河泥沙空间优化配置的技术子目标和经济子目标,筛选了河道平滩流量、"二级悬河"高差、入海排沙比、水库拦沙投入、人工(机械)放淤投入和排沙入海投入等6个主要评价指标,提出了各个评价指标和综合评价函数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黄河泥沙配置方案的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对12个黄河泥沙空间优化配置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建议了较优的配置方案。方案中各种配置方式平均配置沙量比例分别为:水库拦沙量41.0%、河口造陆沙量18.0%、深海输沙量17.8%、引水引沙量10.4%、人工(机械)放淤沙量6.9%、主河槽冲淤沙量3.8%、洪水淤滩沙量2.1%。  相似文献   

4.
溪洛渡水电站自2013年开始直接拦截金沙江的泥沙,其排沙效果对水库运行及下游向家坝和三峡入库泥沙都会造成影响。本文基于水文泥沙及河道断面观测资料,对比分析溪洛渡水库和三峡水库排沙规律异同点,研究溪洛渡水库排沙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4—2019年溪洛渡水库共计排沙1 490万t,排沙比为3.1%,较设计值和向家坝、三峡水库均明显偏小。溪洛渡水库排沙比偏小主要有3个原因:入库水沙峰值协调性较差、水库长期高水位运行及库区河道二级天然潜坎对泥沙运动的阻隔效应。  相似文献   

5.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水库排沙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排沙比问题,在深入研究三峡水库不同蓄水运用阶段水库排沙效果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各年年内蓄水排沙过程,系统地分析水库排沙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库区河道特性、入库水沙条件以及坝前水位的高低是水库排沙比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2003年6月~2010年12月,水库排沙比为26.1%。水库排沙主要集中在汛期5~10月,排沙比为29.0%。尤其是在洪峰期间,库区水流流速较大,水流挟沙能力强,进入水库的泥沙大部分能输移到坝前,水库排沙比较大,当入库流量大于30000m3/s时,水库最大排沙比可达81.0%。此外,随着汛期坝前水位的抬高,水库排沙效果有所减弱,尤其是粗颗粒泥沙的多少也很大程度上影响水库排沙效果,水流的挟沙能力随着水流流速的减小而减小,粗颗粒泥沙的排沙比随之发生较全沙更为明显的减小。  相似文献   

6.
枢纽泥沙问题,一般是指枢纽工程设施的防淤塞防损坏和引水口的取水防沙。前者即不使引水闸前、船闸上下、电厂进水口发生淤堵,不使粗沙卵石撞坏磨坏工程设施。后者即保证引水口引进足够的水量,减少泥沙特别是粗粒泥沙进入,使机组设备(抽水机、水轮机)受泥沙磨损较少,输水渠道淤积较少,泥沙处理较容易等。为此,在设计枢纽前,要详尽观测研究河道来水来沙情况,研究库区的冲淤演变过程(见本讲座第六讲);进行枢纽泥沙模型试验,弄清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6,(2)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泾河流域内降水、径流、泥沙代表站实测系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泾河流域甘肃范围的平凉、杨家坪水文站和泾川县气象站降水量年内和年际变化特征;庆阳、杨家坪、平凉水文站径流年内和年际变化特征;杨家坪水文站输沙率年内和年际变化特征,为实施白龙江引水工程和区域水资源管理以及防汛抗旱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7,(3)
阳霞河位于轮台县阳霞镇境内,发源于南天山支脉科克铁克山南坡。阳霞河流域悬移质泥沙主要来源于径流形成区,洪水泥沙导致阳霞河河床频繁变迁,对沿河水利工程构成极大的威胁。由于阳霞河流域无泥沙观测资料,迪那河水文站与阳霞河流域同属相同气候区,将其作为参证站,基于多年水文资料,对阳霞河泥沙来源和输沙量的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径流量和输沙量关系以及泥沙形成原因及防治途径等方面水文特性进行分析。通过对阳霞河年悬移质输沙量的估算,借用流域输沙模数推求设计流域工程场址处的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估算出阳霞河引水枢纽断面处多年平均输沙量为89.63×10~4t,其多年平均年输沙总量为107.56×10~4t。  相似文献   

9.
三峡水库建成后,水库上游因蓄水阻堵而流速降低,加大泥沙沉积落淤,尤其是在近年因山体滑坡,泥石流频发的地段,存在隐患。在下游,因水库阻隔而致推移质泥沙减源,造成建设所需的河沙供需失衡,堤防、桥梁墩柱缺少骨干物料支撑而产生结构性失衡,也形成交通安全隐患。基于此,研究水库排沙的方法,提出用“心脏搭桥手术”式的管道排沙法的构想和设计,以寻求解决水库推移质泥沙清淤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三峡水库建成后,水库上游因蓄水阻堵而流速降低,加大泥沙沉积落淤,尤其是在近年因山体滑坡,泥石流频发的地段,存在隐患。在下游,因水库阻隔而致推移质泥沙减源,造成建设所需的河沙供需失衡,堤防、桥梁墩柱缺少骨干物料支撑而产生结构性失衡,也形成交通安全隐患。基于此,研究水库排沙的方法,提出用"心脏搭桥手术"式的管道排沙法的构想和设计,以寻求解决水库推移质泥沙清淤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水库排沙调度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水库排沙调度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水库排沙调度优化模型,以遗传算法作为寻优算法,并用BP神经网络拟合一维水沙数学模型计算成果的方法简化了泥沙淤积计算,使得所建模型得以有效求解。以三峡水库为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和求解方法可以有效优化三峡水库的排沙调度,在保证淤积不增多的基础上大大增加了发电效益。  相似文献   

12.
黄河泥沙百年演变特征与近期波动变化成因解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泥沙未来变化趋势关系到新时期治黄策略制定,科学认知入黄沙量变化特征,特别是一些典型或极端情况下的沙量变化原因,对于科学研判黄河泥沙未来情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在分析百年黄河沙量演变特征基础上,重点解析了2013年和2018年典型"大沙"年份以及2017年典型"极端降雨"年份潼关沙量波动变化原因。结果表明:1919—2018年百年尺度上黄河潼关站输沙量呈"台阶式"减少特征且减少趋势极显著(P<0.001),尤其2000年以后年均输沙量降至2.44亿t左右;随着黄土高原下垫面土壤侵蚀环境大幅改善,黄河上游相似来水年头道拐—潼关区间流域输沙量减少82%,相似极端降雨情景下流域次洪输沙量平均减少50%~85%,2017极端降雨年并未导致大沙年出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果在减少入黄泥沙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2013年和2018年典型"大沙"年潼关站泥沙来源解析表明,河道淤积泥沙冲刷和水库排沙成为新时期黄河潼关站沙量波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黄河泥沙百年演变特征与近期波动变化成因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泥沙未来变化趋势关系到新时期治黄策略制定,科学认知入黄沙量变化特征,特别是一些典型或极端情况下的沙量变化原因,对于科学研判黄河泥沙未来情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在分析百年黄河沙量演变特征基础上,重点解析了2013年和2018年典型"大沙"年份以及2017年典型"极端降雨"年份潼关沙量波动变化原因。结果表明:1919—2018年百年尺度上黄河潼关站输沙量呈"台阶式"减少特征且减少趋势极显著(P < 0.001),尤其2000年以后年均输沙量降至2.44亿t左右;随着黄土高原下垫面土壤侵蚀环境大幅改善,黄河上游相似来水年头道拐—潼关区间流域输沙量减少82%,相似极端降雨情景下流域次洪输沙量平均减少50%~85%,2017极端降雨年并未导致大沙年出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果在减少入黄泥沙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2013年和2018年典型"大沙"年潼关站泥沙来源解析表明,河道淤积泥沙冲刷和水库排沙成为新时期黄河潼关站沙量波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水文》1981,(1)
《泥沙研究》已于1980年12月复刊,它是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编辑的学术性刊物。内容有:流域产沙,泥沙利用,水土保持,泥沙运动基本理论,河流动力学,河流地貌,河床演变,河流及航道整治,河口、港湾与海岸泥沙,渠首防沙,渠系泥沙,水库泥沙,电站防沙,工业取水与泥沙处理,泥石流,风沙,管路固体输送,工业废水对河流湖泊的污染,泥沙淤积与环境保护及生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闻绍珂 《地下水》2013,(1):186-188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计算柳河流域水量和含沙量统计特征,寻求柳河不同历史时段泥沙演变特性。利用统计学原理分析计算柳河泥沙演变规律,分析泥沙逐年变少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沿程变化规律。综合柳河流域的水量及含沙量资料,分析计算流域水沙关系,利用拟合曲线法推演柳河闹德海水库峰量关系曲线。分析演算流河流域河流泥沙逐年递减原因,即自然条件变化造成泥沙递减是根本原因,人类活动影响是使柳河泥沙递减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6.
张越峰 《地下水》2011,33(5):121-122
水库所在地属水土流失严重区,河流产水量少,产沙量大,拦河建库蓄水,泥沙问题成为工程设计及运行须认真对待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红石峁河的来沙特性,采取了相应地、较为合理地排沙减淤方式与方法,提出了适于工程实际的排沙方案;也为水库管理运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泥沙输移比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土高原无定河流域为例研究了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泥沙输移比的影响。水土保持措施极大地改变了流域泥沙的侵蚀、输移和堆积过程,因而改变了流域的泥沙收支关系。在天然状况下,无定河流域的泥沙输移比接近10。20世纪60年代后流域内大规模地展开水土保持工作以来,泥沙输移比急剧下降为0.2~0.4。泥沙输移比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流域内人为沉积汇的形成所致。这种人为沉积汇表现为水库、淤地坝的拦沙作用,导致了泥沙输移比大幅度减小。在目前状况下,人工沉积汇的拦沙作用相当于坡面措施减蚀作用的2 4~6.3倍,表明坡面治理措施的有效性尚有待提高,并亟待在生态环境建设中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18.
悬板开孔对排沙漏斗流场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排沙漏斗的水沙分离性能取决于其流场特性,为了弄清楚悬板开孔对流场特性的影响,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悬板溢流段和非溢流段同时均匀布孔、仅在非溢流段布孔和无孔时的排沙漏斗流场特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①布孔位置不影响涡流性质但影响其强度,均匀布孔时涡流强度最小,不利于水沙离心分离;②无孔和仅在非溢流段布孔时的流场特性有利于泥沙径向输移、沉降和排出,均匀布孔径向速度和二次流流速减小不利于泥沙输移和排出;③仅在悬板非溢流段布孔时悬板表面速度大于其他方案,泥沙不易淤积于悬板。为减少悬板上的泥沙淤积量且同时要保证较高的泥沙截除率时可采用仅在悬板非溢流段布孔的方案优化悬板体型。  相似文献   

19.
排沙漏斗的水沙分离性能取决于其流场特性,为了弄清楚悬板开孔对流场特性的影响,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悬板溢流段和非溢流段同时均匀布孔、仅在非溢流段布孔和无孔时的排沙漏斗流场特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①布孔位置不影响涡流性质但影响其强度,均匀布孔时涡流强度最小,不利于水沙离心分离;②无孔和仅在非溢流段布孔时的流场特性有利于泥沙径向输移、沉降和排出,均匀布孔径向速度和二次流流速减小不利于泥沙输移和排出;③仅在悬板非溢流段布孔时悬板表面速度大于其他方案,泥沙不易淤积于悬板。为减少悬板上的泥沙淤积量且同时要保证较高的泥沙截除率时可采用仅在悬板非溢流段布孔的方案优化悬板体型。  相似文献   

20.
除了内陆河以外,河流最终都将汇入海洋。在这里,河流和海洋动力同时起着作用,形成特殊的景观。总的来看,河口地区是一个淤积的环境。泥沙淤积对泄洪、排沙及航运等方面的影响,就是河口的主要泥沙问题。根据“形态与成因”相结合的原则,以河口的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