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富平 《地下水》2011,(1):131-132
渭河的防洪问题,是陕西省沿渭各级政府、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之一。通过对渭河存在的泥沙淤积严重、工程防洪能力低、支流问题突出、小水大灾频繁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思考,提出从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加快渭河防洪工程体现建设、突出解决南山支流防洪问题、综合解决渭河下游泥沙淤积问题。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不断加强基础研究、防汛预警及指挥信息系统等非工程措施建设,依法科学防洪,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2.
雷蕾  雷文青 《地下水》2008,30(6):79-83
渭河流域暴雨洪水频繁,加之近几十年来渭河下游河床抬升及河段淤积引起行洪条件恶化,使得洪水灾害已成为陕西关中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对渭河洪水防御体系建设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现状防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渭河洪水防御体系建设及做好渭河防汛工作的措施,为减轻洪水灾害损失,做到有效的防御洪水灾害,做好渭河防汛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林玲侠 《地下水》2001,23(3):155-157
本文主要阐述了建库以来渭河下游河床的冲淤变化 ,并分析了由此治渭河下游及其南山支流带来的灾害。指出库区防洪建设及现状存在的不足 ,对未来库区的防御体系及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 ,使库区防洪工程建设更加完善 ,确保下游两岩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4.
梁林江 《地下水》2005,27(6):500-502
三门峡建库以来,渭河下游泥沙淤积严重,分析其原因,主要受水沙条件和潼关高程的影响.针对渭河下游的泥沙问题,本文提出了在上游干支流上修建水库,进行调水调沙;在下游降低潼关高程,有利于渭河下游的水沙排泄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渭河下游特别是三门峡库区范围是陕西省的重点防汛地区之一,左右两岸支流较多,水文站网布设不完善,代表性差,洪水情况及水资源总量不能及时准确掌握。通过对石川河和赤水河流域已有水文站网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对渭河南山支流石川河和赤水河从设立水文站点的必要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6.
2020年长江上游和中下游先后发生特大洪水,其中干流编号洪水全部发生在上游,构成了长江流域洪水的主要部分。首先回顾2020年洪水及洪灾情况,然后根据历史上几次特大洪水过程和历年实测资料,分析长江上游洪水特征、洪灾类型及特点,最后提出新时代长江流域洪水整体防御战略及山洪灾害防治战术。研究表明:金沙江洪水是长江上游洪水基础部分,岷江、嘉陵江和干流区间是洪峰的主要来源,三者洪水遭遇是产生上游特大洪水的主因,上游洪水又是全流域特大洪水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造成洪灾死亡人数最多的是山洪以及山洪引起的地质灾害,财产损失最大的是中下游及湖泊地区。未来堤防仍然是防洪的基础,提高沿江城市防洪标准主要手段是控制性水库的联合优化调度,而减少洪涝灾害损失最有效的途径是给洪水以空间的自然解决方案等非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7.
张立  周长城 《地下水》2020,(1):192-193
大汶河属于黄河下游一级支流,是泰安市唯一的大型防洪除涝河道,流域已建成的六座拦河蓄水橡胶坝工程解决了河道防洪与蓄水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给大汶河的防汛调度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本文结合大汶河流域防洪目标和联合调度运行原则,具体对六座橡胶坝联合调度方法进行探讨,明确了橡胶坝联合调度运行的规则和具体措施。通过实施防洪联合调度,对减少洪灾损失,提高防洪效益和最大限度实现洪水资源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西98洪灾的祸根主要在于江河上游水土汉失所造成的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造成的鄱阳湖区水面和湿地面积的大量减少。解决洪水的核心问题在于减少河床,湖床的泥沙淤积和退田返湖,把我省水利建设搞上去,确保安全度汛,把水土保持这项根本的战略措施放在防洪体系中的重要位置,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比翼齐飞。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7,(2)
2011年9月上旬,陕西渭河流域出现了三次明显的降雨过程,形成了三场较大的洪水过程。在洪水过程中下游防洪工程经受住了考验,发挥了巨大的防洪保安效益,确保了渭河堤防的安全,但河道工程遭受了严重的水毁。本文主要针对河道工程出险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通过完善河道工程建设和优化工程断面结构形式等应对措施,完善河道工程布局,为了满足新时期下的治河新理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5,(6)
阐述南山支流洪水灾害及防洪工程建设状况,回顾南山支流治理的探索与实践历程,分析南山支流地区综合治理思路调整的必要性,提出了"退田作湖"的防洪对策及综合治理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1.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汛期洪灾频发,气候变化极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该区域洪水的量级和发生频率,需要上下游合作共同应对。建立了澜沧江-湄公河全流域分布式水文及水库调度模型,模拟1991-2005年全流域13条支流和5个干流防洪控制断面的逐日天然流量过程,在此基础上模拟全流域已建、在建和规划水库的联合调度过程,分析防洪作用。结果表明:①全流域水库联合调度对湄公河5个主要断面均有显著的防洪作用,在完全按照防洪目标对水库进行调度的情况下可将200年一遇洪水减至20~50年一遇。②湄公河左岸支流的防洪能力远高于右岸,具有较高防洪能力的支流有澜沧江、南乌河、南俄河、南屯河、濛河、色公河和桑河。③对不同断面起主要防洪作用的支流不同:在琅勃拉邦上游,澜沧江、南乌河起主要作用;在那空帕农断面,南俄河与南屯河加总的防洪作用与澜沧江基本相等;在巴色下游,濛河和色公河的作用均超过澜沧江。澜湄合作机制为上下游防洪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研究成果可为流域国协商建立联合防洪调度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16,(4)
针对陕西省凤县安河两岸居民聚集、土坡垮塌淤积河道影响行洪等问题,为准确掌握防洪工程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便于采取合理防洪工程建设加固措施提高河道的防洪标准,确保河道行洪安全。在初步设计阶段,根据防洪治理河道的暴雨洪水特性,结合参证站52年逐月降雨资料和洪水数据,对治理河段河道洪水进行水文比拟等方法推算设计洪水。分析结果表明:洪水分析计算成果与历史洪水记录值相一致,计算成果比较合理可靠,为堤防工程优化设计、防汛预警和调度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梯级水库下游洪水情势的概率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经一个或多个水库调蓄的下泄洪水,较之天然洪水有很大的不同,无论是确定水库下游城市的防洪风险,还是规划下游水利水电工程,都需要正确描述水库下游的洪水情势。梯级水库下游某断面的洪水情势,不仅取决于上游水库的天然来水及水库的调度原则,还与上、下水库之间及下水库至研究断面间的区间洪水特性有关。对只有一个水库的防洪系统来说,《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19,(6)
渭河是黄河最重要的一条支流之一,研究和分析渭河多年径流变化特征,有助于把握渭河多年径流情势,更有助于对黄河多年径流情势的把握。近年以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渭河径流分析过程和对渭河洪水过程的研究。通过对渭河甘肃段6个水文站近14年洪水资料进行分析,重点从渭河洪水的历时、洪水总量和洪峰流量等方面出发,得出渭河洪水的发生和变化规律,结果可知:渭河流域一般干流上洪水总量大,洪水历时较长,容易造成洪涝灾害;而河道支流洪量通常较小,对沿岸的危害较小,其中葫芦河秦安站由于地势特别,洪水总量大,历时短,需要加大沿岸的防洪力度。研究结果对渭河未来洪水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20,(2)
为推进柳河防洪治理工程的工作进程,针对柳河彰武县段防洪工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为确保柳河两岸重要保护目标的防洪安全,应研究防洪工程体系及洪水调度方案,通过对上游的闹德海水库拦蓄削峰、加强柳河县城段堤防保护和沿河两岸的险工控制河势,进一步保护两岸村庄和耕地免受洪水顶冲。以保证河势健康和防洪安全,保护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6.
2012年洪水是内蒙古河段1989年以来历时最长、洪峰流量最大的洪水过程。为了解粗泥沙对黄河内蒙古段河床冲淤变化的影响,依据宽河谷河段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和头道拐水文站实测资料,分析了内蒙古河道2012年洪水水沙特征,通过计算推移质输沙量和比较断面河底变化,探讨了粗泥沙对河底调整的影响。结果表明:2012年洪水造成粗泥沙在上游段冲刷、下游段淤积;固定低水位下过流断面存在涨冲落淤的规律;洪水过后,巴彦高勒和三湖河口低水位面积分别扩大了19 m2和29 m2,头道拐减小约100 m2。由于粗泥沙排沙不平衡,底部河床的真正高程并没有降低,防洪风险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7.
三门峡库区渭洛河淤积断面大多数是建库初期布设,是库区水文泥沙测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三门峡库区淤积测验资料的积累延续为渭河、黄河治理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水文技术支撑,有力的促进了库区及周边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测绘新技术的发展,渭洛河淤积控制采用的三角山坐标系已不能满足现代测绘的要求,本文结合库区渭洛河淤积测验控制网的特点,从三角山坐标系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转换的思路、模型选取、转换方法及精度评定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中游府谷-吴堡区间水文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文进  李鹏  任小凤  齐斌  曹嫦娥 《水文》2002,22(5):59-61,24
府谷-吴堡区间是黄河泥沙和暴雨洪水的主要来源区之一,该区间洪水对黄河下游防洪及河床演变有很大影响。应用最新资料,分析了区间降水、径流、泥沙、洪水等水文要素的特性,以期对区间各水文站的洪水测报及黄河下游的防汛和水资源利用等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雷文青 《地下水》2005,27(4):305-307
2003年汛期渭河下游出现了自1981年以来的较大洪水,成阳、临潼、华县洪峰流量分别为5340、5100、3570 m3/s,其洪峰水位达历史最高,洪水过程首尾相接,六次洪水过程造成干支流堤防决口11处,洪灾损失极其严重.着重分析了"03"洪水对渭河下游河道冲淤及河势变化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城区河道防洪景观生态治理工程行洪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维 《地下水》2011,33(3):116-117
作为城市河道蓄水景观工程,如何解决蓄水与行洪的矛盾,是蓄水景观工程的难点,一方面要保证汛期洪水、泥沙的安全下泄,另一方面又要蓄水形成景观水面,但一般蓄水景观最佳时段与汛期基本重合,二者矛盾更为突出.武威市杨家坝河城区段生态治理工程设计过程中,根据河道现状和已建堤防高度,结合上游水库的调度运行方式,综合考虑河道行洪、排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