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新疆某地红宝石-蓝宝石矿床,基本查明了该矿床中红宝石和蓝宝石矿床的粒度、形态、双晶、裂纹、包裹体形态和成分,以及硬度、密度、多色性、吸收性、Ne和No值;晶胞参数、化学成分等特征,从而为该类矿床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信息。并根据该矿红、蓝宝石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和化学成分上的不同,进一步探讨了呈色机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宝石矿床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德贤 《矿产与地质》1994,8(6):445-451
宝石矿床类型有岩浆岩型:金刚石、蓝宝石、锆石、尖晶石、橄榄石和红宝石等矿床;伟晶岩型:海蓝宝石、彩色碧玺、绿碧玺、水晶、祖母绿、黄玉、红宝石、蓝宝石和紫牙乌等矿床;热液型:紫牙乌、水晶、紫晶、方柱石和金红石等矿床;变质岩型:红宝石、蓝宝石、紫牙乌、水晶和尖晶石等矿床;砂矿型:金刚石、蓝宝石、红锆石、紫牙乌、黄玉、水晶和玛瑙等矿床  相似文献   

3.
文章简介丁刚玉族宝石矿物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及产状;描述了红宝石、蓝宝石、粉蓝宝石、黄蓝宝石、绿蓝宝石、无色蓝宝石和星光宝石的特征、真伪鉴别方法及市场行情。  相似文献   

4.
红宝石简介     
在矿物学上,红宝石和蓝宝石同属于刚玉矿物。但是,与一般的刚玉不同之处在于红宝石和蓝宝石是指可用作宝石级的刚玉。其中,红色的宝石级刚玉被称为红宝石,而其它颜色的宝石级刚玉则统称为蓝宝石。 与普通非宝石级的刚玉一样,红宝石和蓝宝石的化学成分为Al_2O_3,其硬度仅次于金刚石,摩氏硬度为9,它们的主要物理性质也相同,拆光率为1.762—1. 770,双拆射率为  相似文献   

5.
红宝石和蓝宝石因其色美、透明,早在古代,人们化视为吉祥之物。它们曾与钻石、珍珠一起成为英帝国国王、俄国沙皇皇冠和礼服上不可缺少的饰物。自从近百年来珠宝玉石进入民间以来,红宝石、蓝宝石与钻石、祖母绿、金绿宝石被公认为世界五大名贵宝石,是人们十分宠爱的宝石品种。红宝石和蓝宝石同是一种矿物——刚玉,化学成分均为Al2O3。纯净的Al2O3是无色的,只因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才使刚玉类宝石变得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红宝石中含有Cr而呈现红色,蓝宝石含有Ti和Fe而显蓝色。现将红宝石和蓝宝石的鉴定特征及其评价分叙如下。1红…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部分布着大量的新生代玄武岩,其中第三纪的中新世和上新世的碱性玄武岩是蓝宝石、红宝石、红色锆石、橄榄石、镁铝榴石、月光石和辉石类宝石的寄主岩石,已在其内发现了多种宝石的原生矿床和矿化点。今后应重视碱性玄武岩型宝石矿床的研究和找矿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7.
天然红宝石和蓝宝石的包裹体中常见典型的含水矿物包裹体,这些含水矿物包裹体容易受外界环境升温而发生改变。微量含水矿物包裹体变化会对红宝石和蓝宝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产生明显影响,该性质为宝石热处理的鉴定提供了检测思路。本文采集了天然红宝石和蓝宝石样品,用显微镜放大观察包裹体特征,结合红外光谱与显微共焦激光拉曼光谱测试研究了含水矿物包裹体的特征。结果表明:天然红宝石和蓝宝石样品中含水矿物包裹体的外观轮廓清晰,晶形完整;红外光谱在2000~3700cm~(-1)附近显示出2105~2110cm~(-1)和1977~1985cm~(-1)硬水铝石和3619cm~(-1)和3696cm~(-1)高岭石等水(H_2O或—OH等)的特征吸收峰;拉曼光谱中可见角闪石、云母、磷灰石和长石等结晶度较好的典型含水矿物包裹体的特征拉曼位移。该系列特征揭示了红宝石和蓝宝石样品中含有水的特征,可作为红宝石和蓝宝石天然成因且未经过热处理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红宝石、蓝宝石及其包裹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银汉  陈卫  陈燕  燕永恒 《矿物学报》1991,11(4):298-304
我国红宝石和蓝宝石矿床有岩浆型、接触变质型、伟晶岩和砂矿等,岩浆型为主要矿床类型。红宝石以玫瑰红为主,血红色少见;粒度一般为5mm±。蓝宝石为靛蓝色,墨水蓝罕见;粒度一般5~50mm。两者莫氏硬度为9±0.1,比重4±0.1。宝石中有晶质包裹体、熔融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CH包裹体。岩浆型和接触变质型宝石中包裹体均一温度≥1380℃,压力(1~24)×10~8Pa。根据包裹体信息指出:指纹包裹体及其中CH包裹体是天然宝石的鉴别标志。宝石的颜色与亲铁元素及CH包裹体有关。星光宝石与六面针包裹体有关。  相似文献   

9.
卫安柱 《江苏地质》1998,22(3):160-160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东海和六合发现了石榴红宝石和蓝宝石矿床。为了对宝石资源进行质量评价,我所在1984年从日本进口两台宝石磨棱机和粗磨机,通过宝石琢磨工艺,对宝石质量进行评价,保证宝石地质工作的完成。80年代后期,宝石资源地质普查工作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红、蓝宝石的原料是刚玉类矿物的特殊品种,其化学成分是是Al_2O_3,但是颜色和透明度与刚玉相比是很不相同的.名贵红宝石的颜色如鸽血一样鲜红,蓝宝石的颜色除墨蓝色者外,还有其它各种鲜艳的颜色;矿物晶体的透明度都比较好,一般为透明至半透明;有些刚玉晶体中因有特殊的包裹体存在,经琢磨后而有星光效应,也是极为名贵的宝石品种.  相似文献   

11.
通过收集前人资料和野外地质调查及地球化学分析,对中国东部发育红、蓝宝石矿的不同地区进行了对比研究,进而从寄主岩类型、寄主岩形成时代和火山机构四周发育的第四系沉积物特征角度,提出了吉林省应将伊舒带、敦密带、东宁—宽甸带作为首选的红、蓝宝石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穆棱-鸡西地区沿敦化-密山深大断裂带分布的玄武岩岩石学研究及古火山机构的分析和恢复,认为红蓝宝石同含深源超镁铁质岩石包体捕虏晶的斑杂状碱性橄缆玄武岩有关,并提出其分布受古火山机构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红蓝宝石的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黑龙江红蓝宝石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和化学成分研究基础上 ,对红蓝宝石致色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认为黑龙江红蓝宝石按颜色可以划分为红色、蓝色两个系列共 12种颜色 ,其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和化学成分具有明显区别。波谱分析表明 ,红色宝石的颜色由铬、镍、铁致色元素引起 ,蓝色宝石的颜色由铁、钛致色元素引起 ,其颜色浓淡和色调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铁的含量和Fe3 /Fe2 比值  相似文献   

14.
新疆阿克陶红蓝宝石矿床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礼胜  何明跃 《现代地质》1997,11(1):36-43,T001
新疆阿克陶红蓝宝石矿床含矿岩石具有典型的眼球状、条带状混合岩化构造。浅色脉体中的钾长石有序度很低,属单斜正长石,其中部分发育钠长石出溶条纹。基体中出现富铝矿物矽线石和电气石,黑云母中Al2O3含量高;斜长石An值低,为钠长石。含矿岩石为富铝贫硅低钙质岩石。脉体中的红蓝宝石晶体中发现大量流体熔融包裹体。红蓝宝石矿床为混合岩化作用成因,形成于高温低压条件下  相似文献   

15.
红宝石和蓝宝石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介绍了红宝石、蓝宝石的主要品种与不同矿区的产地特征,同时论述了红、蓝宝石和相似宝石及仿冒品的主要鉴别标志,并对优化、处理技术、宝石质量评价标准等作了扼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贵东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识别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在研究贵东花岗岩岩体岩石矿物组合、结构构造等地质特征的基础上 ,运用花岗岩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等分析数据 ,采用目前广泛应用的几种岩石化学图解、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图解等方法 ,判别了贵东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为造山带后碰撞型  相似文献   

17.
元江红宝石的呈色机理和改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云葵 《云南地质》2004,23(3):337-342
元江红宝石属区域变质成因大理岩型,与著名的缅甸抹谷红宝石矿床的成因类型几乎完全一致。该矿红宝石的颜色中,浅红、浅玫瑰红、及无色刚玉占总量的50%,提高该矿的潜在经济价值,增加红宝石的色调饱合度和消除色调不正的现象,必须研究红宝石呈色机理。电子探针分析结果为改色工艺提供依据。通过实验表明,浅玫瑰红的红宝石改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Rubies and sapphires are of both scientific and commercial interest. These gemstones are corundum colored by transition elements within the alumina crystal lattice: Cr3+ yields red in ruby and Fe2+, Fe3+, and Ti4+ ionic interactions color sapphires. A minor ion, V3+ induces slate to purple colors and color change in some sapphires, but its role in coloring rubies remains enigmatic. Trace element and oxygen isotope composition provide genetic signatures for natural corundum and assist geographic typing. Here, we show that V can dominate chromophore contents in Mogok ruby suites. This raises implications for their color quality, enhancement treatments, geographic origin,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and their comparison with rubies elsewhere. Precise LA-ICP-MS analysis of ruby and sapphire from Mogok placer and in situ deposits reveal that V can exceed 5,000 ppm, giving V/Cr, V/Fe and V/Ti ratios up to 26, 78, and 97 respectively. Such values significantly exceed those found elsewhere suggesting a localized geological control on V-rich ruby distribution.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detailed geochemical studies of ruby suites reveal that V is a potential ruby tracer, encourage comparisons of V/Cr-variation between ruby suites and widen the scope for geographic typing and genesis of ruby. This will allow more precise comparison of Asian and other ruby fields and assist confirmation of Mogok sources for rubies in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gems and jewel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