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碳酸盐台地高水位楔是指在海平面高水位期,台地沉积物被搬运到斜坡及较深水盆地中沉积下来所形成的沉积体。它的形成受台地类型、海平面变化幅度(即台地水体深度)、台地斜坡坡度等要素的制约。碳酸盐台地高水位楔一般发育在镶边陆架型台地或平顶台地低纬度暖水区。高水位楔和低水位楔的识别、区分是比较困难的,可以从沉积体几何形态、沉积物成份、沉积的形成与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关系等多个方面综合研究判断。研究高水位楔可以预测油气生储盖组合关系,特别是能够预测储集层段的空间展布样式,对油气勘探十分有利,也可以进行区域等时性地层格架对比,为精细划分地层助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2.
李坷凌 《河南地质》2001,19(4):301-306
本文介绍了灰色预测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它的建模方法,并介绍了利用它对环境水评议地质要素进行预测的步骤。  相似文献   

3.
地质制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的工作。无论是传统的手工作业,还是正在兴起的数字化制图,处理好图中错综复杂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成图的真实性和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地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庆忠 《广西地质》2002,15(1):61-64
地勘企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工业企业,其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文章从地勘企业的发展现状入手,阐述了地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研究意义,在借鉴国外地勘企业可持续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地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简要回顾了地球系统科学从20世纪80年代作为人类迎接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而提出的集成研究方法、到逐步成长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发展历程,系统阐述了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所关注的科学问题。地球系统科学是一门连接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计算机和对地观测技术以及其它相关科学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由于它所针对的特定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切身利益,因此,它也是一门有极强生命力的科学。  相似文献   

6.
城市地质是基础地质理论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领域。基础地质调查成果是城市地质研究的基础。目前,我国城市地质研究中普遍存在基础地质薄弱、灾害地质调查忽视基本的成因分析、第四系覆盖区地质调查带有明显的盲目性、基岩出露区地质调查忽视基本结构构造分析等问题。基础地质调查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不应该被忽视。如果城市地质在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基础地质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它成为薄弱环节,是严重的策略性失误。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中的矿业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业文 《矿产与地质》2003,17(5):639-640
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矿业开发在循环经济中应发展清洁生产、废弃物利用、矿山周边找矿、平衡销售、替代产品、污染治理等技术研究和科学管理,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代地理学特征:发展趋势及中国地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科学,它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具有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面对当前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性科学问题,地理学家根据学科特点和领域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目前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系统各界面间的物理、化学、生物及人文过程,探讨多种过程的相互作用机理,探求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间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地理学以“格局—结构—过程—机理”的研究思路贯穿始终。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以及观测资料的不断积累,实验测试数据质量的提高和数据量的增加,当今地理学的研究在空间尺度上同时向微观、宏观两个方向扩展,模型研究不断科学化,已具备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总体上,表现为部门地理研究深化,区域综合研究加强。长期以来,中国地理学在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地表自然过程研究、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以及面向社会现实的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进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系统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思路,把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利用及其可持续发展视为一个系统,即地质遗迹资源可持续发展系统.在研究了地质遗迹资源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内涵、组成要素及特点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开放性分析、复杂性分析和系统的目标分析,以丰富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方法论,拓宽地质遗迹资源可持续发展观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0.
社会资本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不损害、不掠夺后代发展需求能力的发展。它要求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在地球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下运作;要求社会发展不能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的,而是要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提高人类福利。社会资本概念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工具。它不但使人类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而且运用社会资本可以限制自然资本开采、并减缓其对环境的破坏,提高制造资本利用效率,充分利用人力资本,从而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介绍社会资本概念的基础上,从促进经济发展、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环境保护以及缓解贫困等方面,阐述了社会资本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机制。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与调整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的思路 ,寻求治本的整体性对策。以河北平原水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以及长江中游防洪对策为例 ,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的特点 ,即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的目标 ,是构建人和自然协调的、良性循环的优化地下水系统或地质环境系统 ;必须以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方法 ,从成生角度对目标系统进行系统分析 ;必须应用系统工程方法 ,采取成龙配套的措施重新构建优化系统 ;为了构建优化系统 ,不仅需要理顺人与自然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理顺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可持续理念下的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 ,能够获得良好的长期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 ,但是需要付出十分艰巨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国外可持续发展度量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虽然可持续发展80年代才明确提出,但从60年代开始的发展度量研究就为可持续发展度量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国外研制的可持续发展度量指标基本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基于生态-环境观点的较微观层次的压力-状态-响应指标;第二类是以价值综合核算为前提的综合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如绿色GNP、国民财富指数等;第三类往往对资源、环境要素的价值核算持保留态度,避免作综合的价值核算,而是分别选取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指标进行系统分析,采用无量纲化和加权平均的方法求得衡量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第四类是从可持续性的反面着手,通过定义不可持续性来规定可持续性,建立不可持续性指标来度量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地圈动力学--地质环境、灾害与工程研究基础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 ,探讨工程地质学的学科使命和发展问题。作者指出 ,地圈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动力过程直接决定着人类生存和活动所依赖的环境、所承受的灾害及工程建设的问题和条件 ,地圈动力学研究应是工程地质作用评价、过程预测的基础。作者建议对工程地圈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动力过程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这将有利于工程地质学科的整体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Because of slender land and high mountain, steep slope, and rapids of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whole regional ecosystem has the changeable terrain and landscape with diverse ecology and species. During the past 300 years, the humanity lives and spreads on this splendid domain, accomplished the complex, fragment and sensitive of nature and humanities ecosystem, and its Landscape ecology texture. This paper finds out that, although the National Parks system in China has been in operation for over 30 years and has achieved the objective of species conservation, it is still facing the a conflicting situation and coordinated demand of its conservation and recreation. With the global tendenc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cotourism”,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National Park system should establish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chanism integrating “conservation, recreation, and research.” Therefore, this paper suggests shifting the traditional planning paradigm of resource benefit guidance and resource valuation framework of Ecological Planning to the “Sustainable Planning” theory and technique that are suitabl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 for a new conservation concept and techniqu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the human beings dealing with the environment resources. Also, the texture and model of Landscape ecology and the model and method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al System could be considered as the proper tool.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landscape ecology texture and tendency should represent the secret cod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urthermore, the situ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dynamic, and the GIS model is necessary for corresponding planning. Finally, this paper develops a suitabl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peration definition and planning methodology to represent the interlacing framework of ecology (conservation) and human being (e.g., recreation, research, life, etc.) system of National Park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5.
自然灾害风险的分析要素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苏桂武  高庆华 《地学前缘》2003,10(Z1):272-279
灾害风险是由风险源、风险载体和人类社会的防减灾措施等 3方面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们不能确切把握且不愿接受的、一种具有不确定性特征的灾害系统状态。因此 ,用系统学理念来研究灾害风险就需要从灾害风险的成因性要素、影响性要素、描述性要素和评判性要素 4个方面入手逐步地加以系统分析。文章认为 ,风险源及其危险性、风险载体及其脆弱性和人类社会的防减灾措施及其防减灾有效度等 3类要素是灾害风险的成因性要素 ,这些要素首先决定了灾害风险是否存在 ,然后影响灾害风险的类型、特点和大小 ;风险载体的“价值”属性、讨论问题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等 3类要素是灾害风险的影响性要素 ,这些要素虽然不是决定灾害风险是否存在的必要条件 ,但却对灾害风险的形式、特点和大小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 ,从发生学角度 ,在理论上对灾害风险的完整描述应是以上述这 6类要素为变量的某种 6维多变量函数 ;但在具体工作中 ,一般用类型、特点和大小等来刻画灾害风险即可满足实际的风险管理需要。文章最后简要分析了灾害风险的评判性要素—灾害风险的评判标准 ,认为灾害风险的评判标准是正确评价风险和制定对策以便合理调控风险的基本参照。  相似文献   

16.
发展草地农业推进我国西部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在我国,人与草地的关系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最终应发展成为草地农业生态系统,这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人工草地的作用不容忽视。根据草地资源、草业经济结构和生产水平状况,我国西部10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分为6个发展区域,各区域可因地制宜地发展各具特色的草地农业系统,同时区域之间可以实行广泛的系统耦合;建议设立6个草地农业示范项目和3个研究性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7.
DRASTIC 指标体系法在滹滏平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丰英  徐卫东 《地下水》2006,28(3):39-42
运用 DRASTIC 指标体系法,根据河北省滹滏平原区的具体情况,不考虑地形因素,增加人类活动 (开采地下水)这一指标,并结合 GIS 技术,对该区的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得到了地下水脆弱性分布成果图, 为本区地下水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地球系统科学中的复杂性思维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系统科学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地球系统8个方面的复杂性和非线性决定和构成了地球系统科学中复杂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可持续发展作为新的发展模式需要考虑具有非线性相互作用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多种因素.必然要求运用复杂性思维来综合分析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互相协调。因此.地球系统科学中的复杂性思维是处理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科学武器.有助于人们深刘认识地球演化的内在机理和人-地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提出了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评价体系的建立应遵循空间跨度和时间跨度相结合,简洁和区域分类的原则。人地系统的可持续性由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资源环境的数量、质量状态及它们的协调度所决定。深圳和东莞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表明,深圳可持续性从1980年至1990年逐渐增强,但1991年开始下降,东莞可持续性从1980年以后逐渐增强;目前两市处于弱可持续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