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长岛县水产研究所承担的“魁蚶自然海区采苗技术研究”项目,经两年系统的试验研究,目前通过省科委组织的鉴定。魁蚶是一种双壳类的大型埋栖贝类,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极高,也是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其产品在日本市场一直供不应求。近年由于捕捞过度,魁蚶自然资源近于枯竭,因此,恢复这项资源,开展人工底播增殖是今后发展水产业的一个重要措施。为解决人工增养殖所需的苗种,国内目前已进行了室内人工育苗研究,长岛县水产研究所于1991年开始进行的魁蚶自然海区采苗,也是解决苗种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柳中传 《海洋科学》1985,9(6):45-47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Jones et preston)肉细嫩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在国外市场上深受欢迎,为海珍品之一。 我所在连续四年进行扇贝半人工采苗试验和两年半人工采苗生产的基础上,于1981年承担了山东省水产局下达的“扇贝大面积半人工采苗生产技术”的研究课题。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改进,目前已系统地摸索出提高扇贝半人工采苗率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研究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 Schrenck)人工育苗、养殖及增殖技术,已引起国内外的普遍重视。但如何提高魁蚶的保苗率(一般不超过20%)目前很少研究。这里,仅介绍我们提高魁蚶保苗率的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4.
随着扇贝养殖业的发展,扇贝人工育苗技术和春季半人工采苗技术都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但对栉孔扇贝的秋季半人工采苗技术却很少研究。为解决苗源不足问题,1986年我们在荣成桑沟湾海区进行了栉孔扇贝秋季半人工采苗试验,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6个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对30个魁蚶亲本及其300个子代(共330个个体)进行家系分析,评估苗种生产中亲本与子代间的遗传变异。研究表明,家系鉴定成功率与模拟结果一致,使用6个微卫星位点可以实现超过99%的鉴定率。魁蚶亲本与子代间等位基因多样性相似,子代群体的期望杂合度显著低于亲本群体(P0.05),观测杂合度和亲本群体相比略有降低,但无显著差异。所有魁蚶父母本都参与了繁殖过程,并具有多重父权和多重母权的现象。研究显示,微卫星作为一种分子标记可以有效应用到家系鉴定中,同时对于养殖魁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变化仍需要进一步的监测。本研究为魁蚶人工育苗、养殖生产制定合理的管理方针提供帮助,同时为微卫星作为分子标记进行魁蚶增殖放流溯源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6.
莱州湾东南岸海湾扇贝每年秋季都自行产卵。笔者在栉孔扇贝半人工采苗取得极大成功的启示下,经过4年探索,终于在1992年取得了海湾扇贝秋季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的试验成功,共投放采苗袋100个,采苗20×104粒左右。1992年11月28日特邀请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张福绥研究员首次到莱州指导工作,经检查每袋采苗量2100多粒,壳高2~3mm。目前笔者正进一步研究海湾扇贝秋苗的越冬问题和在生产中的应用价值。莱州市海湾扇贝秋季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初获成功@李学祥@周经济  相似文献   

7.
在水温为16~20℃、盐度28.2±2.1、溶解氧为(7.5±0.7)mg/L、pH为8.0±0.3的条件下,研究了3种规格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对4种规格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的摄食量、摄食选择性和摄食昼夜差异。研究表明:多棘海盘车对不同规格魁蚶摄食数量均随魁蚶底播密度的增加而上升;不同规格多棘海盘车对同一规格魁蚶摄食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不同规格魁蚶摄食数量存在一定差异,对于最小壳长组的摄食数量最大;多棘海盘车对不同规格魁蚶软体部摄食量与魁蚶规格呈成显著正相关;多棘海盘车对不同规格魁蚶摄食数量均存在一定的昼夜差异且夜间的摄食数量大于昼间,魁蚶规格越大,多棘海盘车对魁蚶最大摄食数量时间出现的越晚。结果表明:魁蚶适宜底播密度在30 ind/m~2左右,底播规格越大越能有效防御敌害。根据多棘海盘车对贝类捕食特点,可采用浅水低值贝类作为诱捕生物对多棘海盘车进行清除。  相似文献   

8.
在水温16~20℃、盐度28.2±2.1、溶解氧(7.5±0.7)mg/L、pH8.0±0.3的条件下,研究了3种规格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对4种规格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的摄食量、摄食选择性和摄食昼夜差异。研究表明:多棘海盘车对不同规格魁蚶摄食数量均随魁蚶底播密度的增加而上升;不同规格多棘海盘车对同一规格魁蚶摄食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不同规格魁蚶摄食数量存在一定差异,对最小壳长组魁蚶的摄食数量最大;多棘海盘车对不同规格魁蚶软体部摄食量与魁蚶规格呈显著正相关;多棘海盘车对不同规格魁蚶摄食数量均存在一定的昼夜差异且夜间的摄食数量大于昼间,魁蚶规格越大,多棘海盘车的最大摄食数量的时间出现越晚。结果表明:魁蚶适宜底播密度在30ind/m2左右,底播规格越大越能有效防御敌害。根据多棘海盘车对贝类捕食特点,可采用浅水低值贝类作为诱捕生物对多棘海盘车进行清除。  相似文献   

9.
魁蚶(Anadara broughtonii)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贝类,筏式养殖是其主要的生产方式。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测定了不同季节灵山湾筏式养殖魁蚶及其3种潜在食物源(表层颗粒有机物SPOM、底层颗粒有机物BPOM和附着微藻AM)的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5N),结合胃含物分析研究了海区食物源结构的季节变化对魁蚶食物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魁蚶及其食物源的稳定同位素比值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魁蚶的δ13C值(-19.6‰~-19.2‰)介于SPOM (-23.3‰~-21.8‰)、BPOM (-22.1‰~-21.2‰)和AM(-17.0‰~-16.0‰)之间,δ15N值范围集中在8.7‰~9.9‰。冬季魁蚶的δ13C值最低,δ15N值则最富集。水体颗粒有机物(主要由浮游植物组成)是魁蚶的主要食物来源(60.0%~77.8%),以夏季的饵料贡献率最高;海区再悬浮作用使BPOM的贡献率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30.8%~47.1%);而养殖网笼上的附着微藻也可为魁蚶提供约22.1%~40.0%的食物。研究揭示了筏式养殖魁蚶可以混合滤食颗粒有机物和附着微藻,附着微藻是其重要的食物补充。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进行魁蚶吊笼养殖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入笼规格、挂养水层及放养密度对魁蚶的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比较了魁蚶吊笼养殖与底播养殖模式的不同差异。试验表明,吊笼魁蚶的最适入笼规格为1.5 cm;越冬最适挂养水层为3.5 m以上,度夏最适水层为2.5~3 m;第一次越冬最适密度为1 000粒/层,第一次度夏最适密度为500粒/层,第二次越冬最适密度为200粒/层,第二次度夏最适密度为100粒/层;通过吊笼养殖至3~4 cm规格后进行底播养殖,能够有效提高魁蚶成活率,由此可见,吊笼—底播接力养殖,是提高魁蚶养殖效益的一种有效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1.
魁蚶半人工采苗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 Schrenck)俗称赤贝、血贝,是大型软体动物。魁蚶肉营养丰富,肥大鲜美,具有滋补作用,含有药用价值很高的血红素,其血红素在贝类中的含量是最高的。加工后的魁蚶,远销日本、香港等地,很受欢迎。  相似文献   

12.
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Scheenck)俗称赤贝,血贝。属瓣鳃纲蚶科,是一种肉味鲜嫩、营养丰富(含血红素和VB12高)的深水贝类,为我国出口创汇率较高的海珍品之一。加强对魁蚶幼贝的生长及亲见催肥促熟的增养殖技术的研究对于发展创汇渔业,是非常重要的。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魁蚶幼贝1990年3月底由黄海水产研究所提供,平均体长0.455cm。魁蚶亲贝1990年3月底由荣成市购买30个,后在1990年4月3日从即墨市丁字湾取回20个。饵料 扁藻、等鞭金藻及相指藻等饵料均由本所…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魁蚶苗种的运输策略,提高在底播增殖过程中苗种的存活率。本实验于10、15和20℃3个温度条件下,分别对魁蚶(Anadara broughtonii)幼贝进行不同时长(2、4、8、16和24h)的干露,研究了干露条件对魁蚶幼贝潜沙行为和呼吸代谢的影响。研究显示,相同干露时长内,魁蚶幼贝在15℃时的失水率最高;幼贝的潜沙能力随干露时长的增加和干露温度的升高呈减弱趋势,具体表现为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潜沙的魁蚶比例减小和完成潜沙的速度减慢。在10℃条件下,干露幼贝再次入水后的潜沙行为恢复较快,20℃时干露24h后,幼贝基本丧失潜沙能力,在12h的观察期内未出现完成潜沙的个体。同时,干露导致魁蚶幼贝出现显著的氧债和氨氮积累,干露后再次入水的魁蚶幼贝的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相同干露时长内,随着干露温度的升高,魁蚶耗氧率的峰值显著增加,耗氧率的波动幅度更加剧烈,且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综合分析认为,魁蚶应对干露的能力较弱,在底播苗种运输过程中,相较于15和20℃,10℃的运输温度更好,同时运输时间不宜超过8h。  相似文献   

14.
贝类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可能会受到高CO2浓度的影响。潜沙行为和酶活性是贝类响应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但其对海水CO2浓度升高响应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采用CO2加富培养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高CO2浓度条件对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稚贝潜沙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3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O2组(1 000μatm)培养水体中DIC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魁蚶稚贝初次潜沙时间((5.73±0.51)min)相比对照组((7.80±1.27)min)明显缩短,潜沙率((69.67±5.13)%)相比对照组((61.33±3.21)%)明显升高。实验开始时魁蚶稚贝壳长为(17.20±0.03)mm,实验结束时CO2组魁蚶稚贝壳未出现明显生长((17.24±0.02)mm),显著低于对照组魁蚶稚贝壳长(17.37±0.07)mm。CO2组魁蚶稚贝SOD活性在培养第2和第4天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之后出现下降并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CO2组和对照组魁蚶稚贝CAT活性在前4天均上升,之后CO2组魁蚶稚贝CAT活性基本不变,而对照组出现下降;两实验组魁蚶稚贝AChE活性在培养过程中无明显差异。高CO2浓度条件下魁蚶稚贝壳的生长受到影响,潜沙过程受到促进,3种酶活性在培养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未来海洋酸化可能会影响魁蚶的养殖。  相似文献   

15.
翡翠贻贝是亚热带暖水性经济贝类,近几年来人工养殖发展迅速,为了充分利用海区自然苗种资源,1992~1993年我们在围头湾进行了海区半人工采苗试验。结果是翡翠贻贝1993年附苗期在5月25日至8月初,高峰期出现在6月20日至7月5日,采苗最佳水层在水面下1.5~3m间。表明在围头湾进行翡翠贻贝生产性采苗是可行的,但该海区不宜大面积发展翡翠贻贝的养成。  相似文献   

16.
3种蚶染色体组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鳃细胞空气干燥法制片,对双壳纲翼形亚纲蚶科泥蚶、毛蚶、魁蚶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它们的染色体数目(2n)和总臂数(NF)都相同,但是染色体组型不同,泥蚶染色体组型2n=38,28m+10sm;毛蚶2n=38,14m+22sm+2st;魁蚶2n=38,12m+20sm+6st.亚端(st)着丝点类型染色体泥蚶没有,毛蚶有1对,魁蚶有3对。3种蚶染色体组型都是以中部(m)和亚中部(sm)着丝点染色体为主要类型;染色体长度由大到小都呈比较均匀地递减;最大染色体的绝对长度都不超过5μm,最小的都在2μm左右。臂间倒位可能在染色体进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种蚶种间杂交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方少华  王聪明 《台湾海峡》1996,15(4):382-386
悲翠贻贝是亚热带暖水性经济贝类,近几年来人工养殖发展迅速,为了充分利用海区自然苗种资源,1992-1993年我们在围头湾进行了海区半人工采苗试验。结果是悲翠贻贝1993年附苗期在5月25日至8月初,高峰斯出现在6月20日至7月5日,采苗最佳水层在水面下1.5-3m间。  相似文献   

18.
魁蚶筏式养殖中死亡原因及防止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魁蚶筏式养殖的死亡原因山东省荣成市于1989年开始魁蚶筏式养殖。前几年出现大批死亡,轻者20%左右,重者达80%左右。而且,壳高3cm以下的小苗死亡率低,3cm以上养成期的大苗死亡率高;每年春季3~4月份死亡严重。本文根据试验情况和生产实践,总结出魁蚶筏式养殖的死亡原因及防止对策。1.1与养殖器材有关目前所用筏式养殖器材有,用于养殖栉孔扇贝的那种7层网笼、30cm×20cm的网袋和网床等。试验结果表明,在壳高小于3cm的苗期魁蚶在各种养殖器材的死亡率没有多大的差异,但在养成期网笼的死亡率为网床…  相似文献   

19.
采用线粒体 COI 基因和核糖体第一内转录间隔区 ITS-1基因,对荣成(RC)和即墨(JM)2个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 Schrenck)野生地理群体及一个人工繁育的即墨子代(JZ)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探讨即墨人工繁育的子代作为荣成魁蚶底播增殖苗种的可行性。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3个群体的遗传差异主要存在群体内。荣成野生群体和即墨野生群体间的Fst值,基于COI基因和ITS-1基因分别为0.1678和0.1193,表明荣成野生群体与即墨野生群体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工繁育的即墨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明显降低。荣成野生群体与即墨子代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较之与即墨野生群体间的遗传差异更大。如果采用即墨子代在荣成底播,可能会对荣成野生魁蚶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采用即墨人工繁育子代作为荣成魁蚶底播增殖的苗种来源时必须十分慎重,并在苗种繁育时尽量采用大群体有效亲本。  相似文献   

20.
海水中某些化学因子对魁蚶幼虫、稚贝及成体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报道了S‰,NH_3-N,pH及O_2对魁蚶幼虫、稚贝及成体影响的初步研究结果,求得魁蚶幼虫、稚贝及成体对S‰,NH_3-N,pH和O_2的适应浓度范围和最适范围。结果表明:魁蚶随年龄的增长,对S‰的适应能力逐渐减弱;对NH_3-N,pH及O_2的适应能力则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