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无压含水层迟后疏干的Boulton理论,导出了地下水无压含水层完整井非稳定流单井排放诱发的地表位移的解析表达式,讨论了公式的计算方案,给出了模拟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2.
本文给出了一种在不规则四边形网格上求解地下水非稳定流方程的混合拉氏变换局部坐标有限分析格式。由于将时间t直接包含在有限分析数值计算格式中,克服了传统数值法求解非稳定过程按时段迭代的缺陷,实现了非稳定过程计算的一步完成,提高了计算效率,这对多时段地下水资源管理和长期预报非常有用。经实例验证,本方法有很高的精度,与解析解吻合甚好。  相似文献   

3.
研究黄河水测渗补给地下水,以往多用稳定流理论。本文拟介绍用非稳定流理论的研究方法、理论公式,研究黄河水测渗补给及其实用价值。本文根据专门性的黄河测渗研究工程,将试验段刻划为一个“二元结构”模式多孔介质渗流模型。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反演以推求水文地质参数,正演以藕合水位信息,既验证了参数的可信性,又识别了模型的合理性。由此计算的测渗量具有一定的精确性。用非稳定流理论来研究黄河水测渗补给地下水系统,在国内还是初次,其理论公式及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把地下水径向辐射渗流单井排放诱发的地壳形变问题化为多孔弹性介质点源力诱发的平面应变问题来处理,利用多孔介质的本构方程和弹性半平面的Green函数,在Segall工作的基础上,导出了通过地下水水位降深S表达的地下水径向流排放诱发的地面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的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5.
科学有效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是可持续开发地下水资源的关键,其中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的评价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核心内容。该文在对枣庄市台儿庄区小龚庄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岩溶塌陷发育情况等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开采试验法对小龚庄水源地岩溶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为11354m~3/d。根据已发生岩溶塌陷情况,设定岩溶塌陷预警水位,利用非稳定流Theis公式计算了安全开采量范围在11187~13150m~3/d之间,对开采试验法计算结果进一步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最终确定以11354m~3/d作为小龚庄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是可靠的,可以保证水源地最大限度的开采地下水资源,同时又保证水源地运行时不易引发岩溶塌陷的环境地质问题。该方法为同类型水源地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评价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含水层给水度μ值代表单位面积含水层中潜水位每下降一米时,饱水岩层所能释放出来的水量。所以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给水度μ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是在同一个水文地质单元,利用历年地下水动态资料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采用不同方法,通过实例推求的μ值误差不大,可供有关单位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缺乏针对较强空间特性水文地质计算参数的高效采集方法与管理机制,而且现有孔隙地下水流有限元数值模拟在三维可视化与空间分析等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因此,本文以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和三维地理信息平台为基础,结合GIS空间分析算法和计算机图形学理论,针对孔隙承压地下水有限元分析过程的关键步骤(概念模型构建、空间离散、水文地质参数提取与赋值等),提出了孔隙地下水有限元数值模拟过程在3D GIS下的实现方法和技术框架。基于水文地质钻孔数据和GTP(Generalized Tri-Prism)空间数据模型,以盐城市滨海平原水文地质区为研究区域,实现了地下水系统空间结构特征的三维表达,同时与地下水流有限元数值模型相耦合,提出了3D GIS模型与地下水非稳定流有限元数值模型耦合的核心处理算法,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3D GIS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系统。应用实例表明,该技术框架可有效简化有限元分析流程、优化模型计算效率、实现地下水有限元数值模拟过程及计算结果的三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边界元法在地下水补给量计算中应用的一次尝试,它成功地把边界元法应用到考虑有垂向补给或排泄的实际水文地质问题中。文中详细地推导了考虑有垂向补给或排泄均质各向同性承压含水层非稳定流边界元法的计算公式,结合长春市八里堡群井开采试验的水位观测资料计算了河流边界的补给量;分析了目前边界元法在水文地质计算中出现的时间积分和面积积分问题,在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上做了些改进;结合简单水文地质模型给出了边界元法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我国地下水环境的形势不容乐观,对新建项目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并提出科学有效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十分重要。该文以淄博开发区纸业公司搬迁改造项目为例,概化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利用地下水非稳定流数值模拟对模拟范围内地下水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地下水溶质运移数值模型,选取COD、氨氮为污染因子,重点预测了非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下新建项目影响地下水环境的范围及程度。结果表明,非正常工况下该新建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更大,但采取严格保护措施后可防止污水泄漏进而污染地下水。  相似文献   

10.
平阴县前寨—凌庄水源地地下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平阴县前寨一凌庄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裂隙岩溶水的平面二维非稳定地下水流模型,并应用Modflow软件对该区地下水流进行数值模拟。在进行计算区剖分、空间离散、参数分区、边界条件及源汇项处理与模型识别、验证的基础上,通过预测分析得出:该水源地按设计开采量开采后,地下水位不会出现持续下降趋势,最大降深在允许范围之内,因而也不会诱发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1.
С����߶ȷֽ��ڵ���Ԥ���е�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С?????????????????????1994~1995??2002~2003???2011~2012????????????????仯???з??????1995-07-22????Ms5.8??????2003-10-25????Ms6.1???????2012-05-11????Ms4.9??????????????????о?С???????????????????????á?4??С?????????3?ε???????????????????仯???????????????????????4??С?????????и?????????????????????С??????????ж?????Σ??????  相似文献   

12.
1 IntroductionThecrustalstructureofNorthChinahasbeenstudiedalotwithgravitymethod[1 ,2 ] .Theresultsareundoubtedlyofgreatsignificancetoabetterun derstandingofthecrustalstructureofthisregion .Butsofar,neithervertical/lateraldistributionscalesnorcharacteristicsofanomalousdensitybodiesofrockmediaintheregionhavebeenrevealedsystem aticallyintermsofrockdensity .Assurfacegravityanomalyreflectstheoveralleffectofgravityanoma liesofsubsurfaceanomalousgeologicalbodiesatdif ferentdepths,ondifferentscales…  相似文献   

13.
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华北地区1990 年到1998 年的多台定点形变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该地区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讨论了不同阶的小波分解结果的物理意义及其与地震之间的对应关系。认为小波分解本质是窗口加权滑动平均,能有效地对各种不同频率成分的形变按不同的频段分离,为识别地震形变异常提供一种新的手段。在空间分布上,地形变的变化幅度与地震活动强度相对应,即在华北西北部地震活动性较强的包头、张家口一带,台站形变的强度明显高于华北东南部地震活动性较弱的泰安、营口等地区。在时间分布上,张北ML6 .2 级地震前大约两年东西方向的形变振幅随时间变化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14.
处理分析2016~2018年三峡流动重力测网资料,获得2016-03~2018-09共11幅差分和累积重力场变化图像,并结合2018-10-11发生在湖北秭归的4.5级和4.1级地震,分析震前重力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17年以来,震中区重力场变化经历了从先减小后增大到震前趋缓的过程。2)2 a累积重力场变化显示,新华-龙王冲和高桥断裂带两端重力场变化差异增大,可能与本次地震的孕育有关。3)只要测网网格距合理、数据处理得当,区域流动重力测网对4.0级小震前的重力场变化具有潜在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地壳孕震过程的重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多孔介质中的力学理论,推导了在地壳中存在微孔洞时介质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的表示公式,讨论了描述地壳中空洞形成过程的孕震模型参数,讨论了孕震模型参数的变化与地壳介质状态的变化和地面重力变化的关系,并根据乘法分解理论推导了孕震过程计算重力变化的弹塑性递推计算方法,并采用GTN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发生在1996年云南丽江Ms=7.0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微孔洞的形成过程与地面重力变化的关系,较合理地解释了丽江Ms7.0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利用辽中南地区2011~2013年流动重力观测资料,深入分析研究2013年灯塔M5.1地震震前的重力空间演化特征及变化机理,结果表明:1)辽中南地区重力场异常变化与灯塔M5.1地震在时空上具有很好的对应性;2)震前1 a重力场四象限特征明显,震前0.5 a出现50μGal的正负反向变化,并伴有重力变化高梯度带,重力点值时序上升和下降趋势明显,重力剖面呈剧烈的上升-下降波动变化;3)结合2011~2012年重力变化背景场和区域地质构造分析认为,灯塔地震可能是由辽中南地区地壳深部物质迁移和地壳构造运动共同作用引起。  相似文献   

17.
利用山西地区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分析2009年和2016年原平2次地震不同时间尺度的重力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0.5 a尺度重力场变化图像较好地反映了这2次地震震前变化较小→反向变化→在重力变化高梯度带零等值线附近发震→震后调整的演化过程;2)不同时间尺度重力场均显示,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梯度带零等值线附近,地震前重力变化量约为40~50 μGal。  相似文献   

18.
首先介绍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分析影响小波多分辨率分解效果的因素,提出选择coif5小波基函数、交叉验证确定分解阶次的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然后在模型实验中利用该方法对模型局部和区域异常实现有效分离,并结合径向对数功率谱方法对分解重构异常进行定性、半定量分析;最后对川滇地区201309~201404期流动重力差分动态变化异常进行多尺度分解。在分解得到的D4~D6异常、重构的局部和区域异常中,2014年鲁甸MS6.5和景谷MS6.6地震主震位置均存在明显的异常变化特征。结合地质构造背景信息对该异常特征进行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19.
小波多尺度分解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介绍了小波多尺度分析的数学原理,以三峡13期流动重力资料为例进行了小波分解。讨论了网格距对三峡流动重力资料分解结果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计算平均点距的方法;讨论了小波阶数与重力变化波长的关系.根据网格距及小波理论计算了各阶小波及逼近对应的波长范围。讨论了重力变化区移动与数据延拓、网格加密、网形完整性以及小波计算起始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如重力网形不完整,分解结果中重力变化区随小波阶增加的移动没有规律.如果网形完整.分解结果普遍存在随小波阶增加而有规律移动的负重力变化区。重力变化区移动与小波分解起始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ģ�ͷֲ������Ӱ���о�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7.8?????????6.8?????????????????????????????????£?????????????????????????????????????????????α?????????????????????????????????????????????????????????????Okad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