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佳新  聂凤军  张雪旎 《地质通报》2015,34(6):1239-1254
基于矿床"棋盘式"分类方法,对金矿床类型进行了划分。"棋盘式"矿床分类是指,将金矿床分为岩浆型金矿床、与构造有关的金矿床、沉积型金矿床及变质型金矿床四大类,每大类又可分为若干小类。通过该方法在金矿床分类中的应用及相关典型金矿床的介绍,弥补和补充原有分类方案的不足,完善对金矿床的认识,为找矿和勘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绿岩带型金矿床是世界和我国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中国绿岩带型金矿床可分为同构造晚期初生型金矿床和构造期后再生型金矿床二类。这二类金矿床的成矿地质环境、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均具有明显的不同。同构造晚期初生型金矿床不仅产出在中低变质绿岩带中,而且在高级变质绿岩带中分布很普遍和发育。构造期后再生型热液金矿床分布广泛、储量极大,是具有中国地质特色的金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3.
刘亮明  吴延之  彭省临 《矿床地质》1998,17(Z2):307-310
湘东北地区内的所有金矿床和矿点,根据其基本特征和主要的控制因岽可以划分成三个成矿系列,即变质岩中的脉型金矿床成矿系列、斑岩型金矿床成矿系列和外生金矿床成矿系列。变质岩中的脉型金矿床系列为本区的主要金矿床,是在武陵-加里东期的变质分异成因基础上叠加了印支-燕山期的构造-岩浆-热液改造;斑岩型金矿床系列是燕山期的中酸性浅成岩浆活动而引起的;外生金矿床系列则是原生金矿床经外动力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它们的控制因素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西秦岭碎屑岩型金矿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健中 《甘肃地质》1999,(Z1):44-50
西秦岭碎屑岩型金矿是近年来发现的重要矿床类型。根据金矿床岩系的类型、特征矿石矿物的组合性质,对其金矿床进一步划分为三大类型。碳—硅泥岩型金矿床,细碎屑岩型金矿床,角砾岩型金矿床。通过地质特征对比,初步认为碎屑岩型金矿床是一类由构造热液形成的,由碎屑岩容矿的,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金矿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5.
冀东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床密集区之一。根据金矿床形成的地质环境和后期的活化改造作用特征,将本区金矿床划分为两大系列、五大类型,两大系列为以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为容矿岩的金矿床系列和以中新元古界碎屑岩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的金矿床系列。以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为容矿岩的金矿床系列又划分为绿岩带同构造期初生型金矿床和绿岩带后构造期与中生代壳源深熔花岗岩有关的再生型金矿床。以中新元古界碎屑岩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的金矿床系列再细分为与造山带岩浆隐爆作用有关的金矿床,与造山带碰撞型壳源深熔花岗岩有关的金矿床和与造山带伸展构造作用有关的金矿床。同时分别叙述了冀东地区各类金矿床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华北陆块北缘中段金矿床分布较多 ,产出较为集中 ,也是我国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本区是我国地质历史演化最久 ,又经历了多期、多阶段的构造 -岩浆活动的叠加 ,因而金矿床的形成具有多期性、多样性、继承性和新生性等特点。本区金矿床主要产在绿岩带构造 -岩浆活动的有利部位 ,统称绿岩带型金矿床 ,可分为同构造晚期初生型金矿床和构造期后再生型热液金矿床两类 ,又可细分为若干亚类 ,其中再生型热液金矿床分布较广 ,规模较大 ,具有较大找矿潜力。由于区内发育多期、多阶段的成矿构造 -岩浆活动 ,因而在一个金矿床密集区内 ,有时在不同的构造部位 ,分别产出初生型和再生型热液金矿床 ,这是指导找矿的重要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赤峰地区金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峰地区的金矿床依据金矿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和矿床地质特征,划分为混合岩化热液金矿床、岩浆热液金矿床、火山热液金矿床和伴生金矿床四个类型。叙述了每一类型金矿床矿体地质、矿石矿物、矿床同位素等特征。并指出混合岩化热液金矿床是赤峰地区找金矿的重要类型。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型金矿床空间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世称  陈永良 《地球科学》1999,24(5):455-458
我国存在8个金矿成带,每个放带均由数个金矿床集区构成,我国已发现的大型金矿床均赋存于金矿床密集区中,且具有与中小型金矿床密切共生的特点;因此,金矿床密集区的存在是寻找大型金矿床的区域性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绿岩带型金矿床类型和地质特征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绿岩带型金矿床是世界和我国重要的金矿类型。中国绿岩带型金矿床可分为同构造晚期初生型金矿床和构造期后再生型金矿床二类。这二类金矿床的成矿地质环境、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均具有明显的不同。同构造晚期初生型金矿床不仅产出在中低变质绿岩带中,而且在高级变质绿岩带中分布很普遍和发育。构造期后再生型热液金矿床分布广泛、储量极大,是具有中国地质特色的金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10.
冀东地区以中元古代碳酸盐岩为染型金矿床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冀东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金矿床集中区,过去发现的众多金矿床主要赋存于太古宙变质基底出锯区。传统观点认为,在冀东中元古界稳定地台内,金成矿的可能性不大。但据近年来的地勘工作,在萁东地区发现了一种新的金矿床类型—— 即以中元古代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的浸染型金矿床(Meproterozoic carbonate-hosted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s),简称MPCD型金矿床。本文概咯介绍了MPCD型金矿床地质特征、与国外卡林型金矿床的对比及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建立了MPCD型金矿床模式。  相似文献   

11.
云南锑(金)成矿带划分及有关成矿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可划分11个锑(金)成矿带(区)。Sb—Au属同一成矿系列(Sb略晚),二者常相伴产出。滇东坡脚组(D1p)与滇西三合洞组(T3s),同为锑矿矿源层。滇东南与黔西区玄武岩喷溢早期的大厂层(P3d)、主期玄武岩组(P3β)、晚期龙潭组(P3l),三者含Sb、Au背景值远高于全球玄武岩,构成统一的Sb—Au矿源层(岩),在有利构造条件下,产出Sb矿(伴生Au)、Au矿(伴生Sb)或二者共存(广南堂上),其成因都与幔源玄武岩喷溢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张勤  杨玉华 《云南地质》2012,(3):368-373
南北向右行扭动构造体系控制金、锑矿分布。泥盆系锑异常规模大、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金异常零星分布于三叠系、寒武系中,规模小。金、砷、锑元素组合为金矿矿致异常。三家村南东段浅部找锑深度找金;西洋河段浅部找与硅质岩有关的金,翠峰上组找第二层金(锑)矿。  相似文献   

13.
吉林白山(浑江)金矿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山金矿是近年来在吉林南部地区发现的一种重要类型金矿床--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矿床赋存在活泼性较高的元古庙老岭群珍珠门组大理岩中.吉南元古庙分布区Au、Zn、Sb、Cd、Sn、As、Hg等元素丰度具有显著偏高特征,白山金矿区Au、Ag、W、Bi、Sb、As等元素具有浓集系数高、变异系数大、多元素套合叠加异常等特点.异常带沿构造带分布并具有明显分带现象,元素组合为Au-Sn-Zn-Ag-Cd.  相似文献   

14.
凉亭-薄刀岭银金矿床属构造蚀变岩型。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信阳群龟山岩组下段第一、二岩性层(Pt2g^cd+di)白云石英片岩、碳质绢云石英片岩内,严格受EW向构造破碎带控制。矿化带原生晕表现为高背景值、强异常特征,As,Pb,Mo,Bi指示元素与成矿元素Ag,Au密切相关;成矿热液的运移以渗流为主、渗透为辅。本文通过对该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总结研究,建立了综合找矿标志,对区域同类型矿床的找矿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构造-岩浆活动与牛渡金矿有明显的成矿时空配置关系,是控制该区金矿形成和分布的重要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16.
湘西浅变质岩系中钨锑金矿床成矿系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湖南西部钨锑金矿床主要集中分布于雪峰弧形构造带内,赋存于元古宇浅变质岩系中,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种组合为一组具有成因联系的W-Sb-Au,Sb-Au,W-Au和Au、Sb等矿床成矿系列。各矿床具有相似的区域构造-地球化学环境、形成规律及成因机制。在元古宇浅变质岩系中控矿构造系统发育的区(带)是金矿有利的远景区(带)。  相似文献   

17.
贵州是我国低温热液型汞、锑、金矿的重要产区,但对其成矿时代一直存在不同看法.本次研究采用Sm-Nd同位素等时线法对晴隆大厂锑矿、兴仁紫木凼金矿和铜仁乱岩塘汞矿区的萤石、方解石分别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晴隆大厂锑矿中的方解石(Sm-Nd等时线年龄为148±13 Ma,钕初始值为0.512256)和萤石(Sm-...  相似文献   

18.
李福让  吕新彪 《西北地质》2007,40(B07):71-78
南秦岭南部褶皱带是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找矿勘查工作的深入,相继发现了一系列金、银、锑、铅、锌、铜矿床(点),成为陕西省又一重要有色、贵金属成矿带。南秦岭南部元古宙至中生代多次发生火山成矿作用、沉积或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和构造-岩浆成矿作用,金、银、锑、铅、锌、铜成矿具有一定的规律,找矿前景好。从资源潜力及经济意义上来看,金应该是该区的主攻矿种。同时,应该兼顾银、锑、铅、锌、铜的找矿工作。开展自水江-留坝成矿带金、银锑找矿、牛山隆起北缘成矿带金铜多金属找矿和红椿坝断裂两侧铜金找矿是主要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东准噶尔北部荒漠区植被属土砾质荒漠植被类型,占优势的植物群落为白茎绢蒿(Seriphidium terrae-albae(Krasch)Poljak),覆盖度为20%~25%。为探讨植物地球化学方法在荒漠区找矿的有效性,本文选择了隐伏于荒漠覆盖下的喀拉通克铜镍矿、希勒库都克铜钼矿和阿克塔斯金铜矿作为实例,研究生长在这些矿床地表的白茎绢蒿植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与矿化的关系。研究发现:这些矿床上部均发育植物地球化学综合异常,综合异常的宽度略大于矿体或矿化带的宽度,异常元素组合具有套合性和分带性。本文认为:(1)植物异常中强度较高、清晰度及连续性较好、规模较大的主导元素组合及其异常参数可以作为区分不同矿化类型的标志或指标,进而圈定成矿靶区;(2)植物综合异常的空间分布及其套合性和分带性,能大致确定隐伏矿床(体)的位置;(3)植物异常的元素组合、异常规模和异常强度,能大致推测隐伏矿床(体)的埋藏深度和矿化规模。  相似文献   

20.
云南洱源县溪灯坪金矿位于乔后断裂与黑惠江断裂所夹持的断陷盆地中,矿区开展的地球化学土壤测量,显示出了其Au、As、Sb、Hg元素异常强度高、规模大,异常套合较好,其中Au异常多为矿致异常,部分Au异常中已发现了金矿体。因此该矿区显示出了较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