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注重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大亮点,也是保障"三化"协调发展、科学发展的关键节点。在驻马店这样一个农业比重较高的人口大市,发挥县城和小城镇在全市特别是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2.
当前,作为党和国家赋予"先行先试"的特殊地位,我省正在努力探索一条以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新路子。那么,土地综合整治在"三化"协调发展中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作用、应注意什么问题呢?很有必要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一、新型城镇化需要解决的问题2013年12月12~13日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其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其中提出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为:一是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二是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三是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四是城市生活和谐宜人;五是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根据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4.
声音     
<正>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着力优化产业产品结构;要把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相适应,使强农惠农政策照顾到大多数普通农户;要协同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更好引导农业生产、优化供给结构。——在2016年12月19~20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对"三农"工作做出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5.
王勇 《国土资源》2015,(1):52-53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大连市提出"全域城市化"的理念以来,城镇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人口城镇化率每年以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伴随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连市也面临着建设用地快速扩展、粗放利用,用地结构、布局不合理  相似文献   

6.
伴随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征的转变,城镇化从高速增长转向追求以人为本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阶段。城镇化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城镇化发展的空间格局都在发生转变。结合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适应国家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充分整合多元时空数据,构建一套适用于多空间尺度、多监测专题的新型城镇化动态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并搭建全国新型城镇化监测评估平台,及时、准确地反映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和空间分异特征,全方位、立体化地实现对全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态监测评估。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期,国家明确提出要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强调要发挥城镇化综合效应,释放内需巨大潜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土地是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元素和支撑要件,但是未来中国推进城镇化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土地供应保障瓶颈。研究表明,2006-203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所占用的建设用地是1980-2005年的3.45倍,而且在十八亿亩  相似文献   

8.
《国土资源》2014,(1):17-19
正统筹解决城镇化与"三农"问题,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大课题。在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看来,中国现代化最重要、最艰巨的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多数农民的城镇化;最大的风险是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而农业和农村发展严重滞后,城乡发展严重失衡。韩长赋说,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部署,必须统筹解决城镇化与"三农"问题,努力缩小工农城乡发展差距,尽快补上农业这条"短腿",加快实现农业  相似文献   

9.
基于新型城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及城镇化发展历程的梳理,尝试性利用等权重方法,对2000~2015年中国31个省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时空维度及集聚特征展示。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中国进行分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东、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发展主导驱动因素分别为外向力、市场力和行政力。政府应在充分认识新型城镇化内涵基础上,对东、中、西部实行不同发展策略,缩小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0.
国家把两型社会的任务交给长株潭试验区,省委、省政府也越来越明晰扣住这个发展战略,最近进一步明确为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带动两型建设。湖南发展的路子舍此别无他途!  相似文献   

11.
正3月26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公布,确定河北省将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以建设京津冀城市群为载体,发挥保定和廊坊"首都功能疏解及首都核心区生态建设"的服务作用。从在北京中心城区周边建设卫星城,到提出首都经济圈,再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可以说破解北京城镇化难题,并寻求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种趋势。近两年,笔者多次去过北京,对北京城市的"摊大饼"式建设深有感触。现在,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吴垠 《国土资源》2014,(8):8-1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其中,"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的提法既是众望所归的"亮点"和"新意",亦是破解当前农村改革、土地流转、城镇化发展动力的重要突破口。但是,应该赋予农民怎样  相似文献   

13.
小城镇建设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农村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小城镇迅速崛起,成为带动农村经济繁荣和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发挥着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及各种社会化服务中心的作用。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建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在原来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层次的建设目标,是新形势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包含的不同工作内涵。改革三十多年来,城镇化建设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在总结以前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新目标,制订新政策,多措并举,特别要用活、用好土地政策,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利用复合指标法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发展、社会公共环境三个层面构建宿迁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宿迁市新型城镇化水平与耕地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2-2012年耕地面积变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成负相关,到2012-2016年趋势变化转为正相关,可以得出耕地面积变化与城镇化发展不是完全对立的,并由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 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是十六大的重要精神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一决策,符合国情,对于促进小城镇的快速健康发展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探讨用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思路及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山西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必须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全过程,需要坚持生态敏感性、建设适宜性、环境宜居性相互协同的原则,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以综合整治工程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途径,以生态文明制度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保障,形成国土生态屏障、重要生态功能区、基础生态用地和生态网络体系为主体的新型城镇生态安全体系,实现经济、环境、人居和谐的新型城镇空间格局。同时,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城乡土地利用格局,加强城镇建设用地调控,保障城镇化建设合理用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使有限的国土资源合理地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时空大数据具有数据规模巨大、数据类型多元、时空动态属性、人本视角和响应速度快等优势特点,为新型城镇化定量研究提供全新的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其影响主要体现在4个层面:为新型城镇化定量研究提供了新契机,为城镇要素变化研究提供了新手段,为新型城镇化定量研究提供了新技术,为新型城镇化定量研究孕育了新团队。同时,明确新型城镇化定量研究需求是大数据应用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从"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发展、城乡空间优化、城镇群空间布局"4个方面分析新型城镇化定量研究的时空大数据应用需求,旨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管理中的时空大数据应用服务。  相似文献   

19.
正生活在张家港市永联村,如同生活在一个新兴的都市里。永联村已经实现了"四个96%",即96%的村民享受到了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条件,96%的耕地实行了集体化、规模化经营和管理,96%的劳动力实现了就地就业,96%的村民享受到了优越的福利和保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不可否认,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改革发展的第二次重大飞跃,是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并强调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最活跃的区域,也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点区域。城市的发展方式、管理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