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钨的迁移形式成矿机理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钨羰基络合物及钨合金氢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钨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的化学组成、钨矿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共生伴生矿物组合的研讨,结合钨成矿的地质背景和环境,认为钨羰基络合物及钨合金氢化物是钨的主要迁移形式。它们形成于地球深部高压、富氢、富CO的强还原环境,随着岩浆、热液、热气迁移至地壳浅部,由于压力、温度下降,氧逸度大增,H2、CO逃逸、氧化,钨羰基络合物、钨合金氢化物分解,氧化形成钨矿物,沉淀富集形成钨矿床。  相似文献   

2.
渣滓溪锑矿带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矿带位于雪峰隆起中段,主要赋存于板溪群五强溪组的一套火山沉积浅变质岩系中。矿体成群成组出现,成带分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与近似等距性。成矿元素与赋矿地层中高含量微量元素有一定对应关系。在区域变质过程中,经中低温热液淋滤作用,以特殊的含锑(金)硫的碱性络合物和钨的杂多酸形式迁移,在有利的控矿构造部位聚集成矿,属火山沉积-变质热液类型矿床。  相似文献   

3.
紫木凼含砷微细浸染型金矿床金砷成矿过程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紫木凼含砷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两个钻孔不同深度金、砷及伴生元素含量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矿床深部金与砷密切共生,表现为正相关;而在矿床浅部金与砷关系并不密切,二者不相关或呈负相关,金矿床成矿热液中金可能主要以Au(HS)2及AuS等形式迁移,砷则主要以H3AsO3形式迁移。随着成矿热液系统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从成矿前阶段、热液主成矿阶段至晚成矿阶段,金、砷络合物在热液中的沉淀经历了共生、初始分离至分  相似文献   

4.
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金,砷共生分异机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热液中金可能主要以Au(HS)-2及AuS-等迁移形式,砷则主要以H3AsO03形式迁移。随着成矿热液系统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从成矿前阶段、热液主成矿阶段至晚成矿阶段,金、砷络合物在热液中的沉淀经历了共生、初始分离至分离的富集演化阶段。物理化学条件改变是导致金、砷共生分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湘西沃溪钨锑金矿床成矿的独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沃溪钨锑金矿床位于NE向雪峰弧形构造带向北西凸出的转折部位东段,赋存于新元古界板溪群马底驿组紫红色板岩中,产在沃溪近EW向低角度拆离断层下盘沿层发育的层间剪切断裂系统,以层间石英脉型矿体为主,矿化作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分带性和规律性.矿体沿倾向延深大于走向延长数倍至10余倍,并普遍存在侧伏延伸的规律.杂多酸络合物作为W,Sb,Au成矿组合的共同载体,使它们共同进入热液地球化学迁移,并生成钨锑金共生组合的金矿床,成为重要的成矿地球化学机制.  相似文献   

6.
曹亮 《地质与勘探》2010,46(3):377-384
南金山金矿是北山地区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原20万化探扫面中在该矿床处存在W、Mo等高温元素异常组合,明显异于一般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仅存在中低温元素异常组合。作者在系列成矿找矿思路的指导下,采集了南金山金矿床不同深度的地球化学样品,剖析该矿矿床特征、蚀变矿化特征、成矿元素的富集规律,指出该矿床是一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床高温元素W、Mo,中温元素Cu向深部增高。并通过与典型铜金矿床地化特征、国外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与相关铜金矿床空间配位的类比,提出了南金山金矿深部存在斑岩型铜矿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周涛发  刘晓东 《岩石学报》2000,16(4):551-558
文章基于矿床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热力学理论,计算和讨论了安微月山矽卡岩-热液型铜,金矿田成矿流体中成矿物质的迁移形式和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两类矿床的主要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中铜主要以氯络合物CuCl、CuCl2^-、CuCl^2-3,CuClOH,金主要以硫的络合物Au2(HS)2S^2-,Au(HS)2^-,AuHS、AuH3SiO4等形式进行迁移,成矿流体中铜沉淀的主要物化条件是降温及氯离子浓度的  相似文献   

8.
漠滨金矿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水—岩反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谷俐  戴塔根 《地球学报》2003,24(1):79-84
以漠滨金矿围岩地球化学特征和矿物流体包裹体组成为基础,模拟特定体系水-岩相互作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漠滨金矿的成矿元素Au主要源于赋矿围岩--板溪群五强溪组一套浅变质碎屑砂岩、砂质板岩和凝灰质板岩。Cl^-在中低温热液体系中能与Au形成稳定络合物的形式进行运移,因此Cl^-在该区Au成矿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成矿热液流体中Au主要以金硫、金氯络合物形式在溶液中迁移,阴离子∑S、Cl^-对金的活化、迁移及沉淀起主导作用。溶液中硫氯离子浓度、溶液酸碱度及反应温度是金活化、迁移及沉淀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瑶沟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主成矿因子为中偏高温元素组合,成矿与岩浆热动力活动有关,矿床元素垂直分带显示深部可能有盲矿体存在,水平分带表明成矿元素在热液中的运移方向为由西向东,矿体剥蚀程度为中-下部,其地球化学原生晕剥蚀程度为中-上部。据上述特征建立了矿床地球化学预测模型 。  相似文献   

10.
四川石棉碲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埃平  钟子川 《地球化学》1996,25(4):365-371
研究了世界首例碲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特别是微量分散元素碲富集成矿的地球化学条件。此矿床属Te-Bi-Au-Ag组合型中温热液矿床,矿体为碳酸盐脉和磁黄铁矿脉,矿石平均品位:Te5.98%、Bi8.02%、Au9.73×10-6、Ag37.45×10-6。成矿元素Te、Au、Ag主要来源于深部富含CO2、S的热流体。此热流体沿深大断裂上升至地壳浅部时,从围岩中浸取了大量的成矿元素Bi、Fe等。热液中的硫优先与铁结合生成磁黄铁矿析出,降低了热液中的硫浓度,从而促使分散元素碲与其沉淀剂Bi、Ag、Au相结合呈碲铋矿物、碲银矿和碲金矿等独立矿物形式沉淀,并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1.
流体的沸腾和混合在热液成矿中的意义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讨论了流体沸腾和混合在热液成矿中的重要作用及研究进展。成矿汉体的降温可能不是许多金属矿物沉淀的最有效机制;流体的沸腾作用对浅成热液帮床,斑岩铜钼等矿床中矿物的沉淀作用很大,造成的矿化具有强度大,品位富及垂向分带较发育的特征,同时因其影响范围小,作用时间短,限制了它的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湘西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是中国南方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富含钒镍钼等多金属元素。文中对湘西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钒镍钼矿进行了微量元素研究,研究区内Ni、Cd、Mo、Sb、V、Zn、W、Ba等元素特别富集,高含量的Sb和Ba表明其为热水沉积;Mo含量极高说明其为缺氧的还原环境;高的V/(V+Ni)、V/Cr、Ni/Co以及δU值表明其沉积环境为缺氧环境;高的 U/Th表明本区有热水沉积作用;稀土元素配分模式、Ce和Eu异常及La/Yb Ce/La和La/Yb ΣREE图解投点表明其沉积环境为还原环境,并有热水沉积作用。可见黑色岩系形成于缺氧环境,热液活动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热液来源。  相似文献   

13.
热液型矿床形成过程中流体的组成、运移、演化及其矿质沉淀机制是矿床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和难点。矽卡岩矿床中具有震荡环带结构的石榴子石完整记录了热液流体的性质、组成及演化过程,这种震荡环带的出现暗示了不同成分系列的石榴子石对不同阶段热液流体成矿物化环境的特定选择性。石榴子石晶体元素化学分带现象是流体运移和矿物再沉淀过程周期性循环再现的结果,对指示早期矽卡岩阶段热液流体中主、微量元素化学分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成分系列、不同期次石榴子石的Fe_2O_3和Al_2O_3含量差异显著,其对热液流体演化过程中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示踪作用;相对主量元素而言,微量元素在流体演化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探针作用,钙铝榴石常富集Al、Ti、Zr、HREE元素,而钙铁榴石常富集As、W、Mo、Fe、LREE元素。借助EMPA和LA_ICP_MS技术对具震荡环带结构的石榴子石进行主、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的微区和原位分析是探讨成矿过程中流体组成和性质演化的重要手段,其有可能揭示矿物生长机制、成矿环境以及成矿流体组成与性质的演化,而这一地质信息对于全面理解矽卡岩型矿床的矿化分带及成矿作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The results of oxygen-isotope study of the Kokhb-Shnokh (J3) and Vokhci (N1) intrusive complexes and the related Tekhut and Kadzharan Cu-Mo porphyry deposits of different types, Armenia, were used to discuss the relevant problems of rock and ore genesi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It was established that the assimilation of parental mantle basaltic melts by crustal, mainly feldspathic material is a decisive factor in the formation of multiple gabbro-granite complexes. Specifics in the composi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of the hybrid melt causes the enrichment of the residual melt and hydrothermal fluids in Fe and other elements, in particular, Cu and Mo. The ore-bearing solutions are generated over the solidification time of the melt. They are removed by the hydrothermal system of directionally moving solutions, a process that gives way to a convective-circulation hydrothermal system. A change in the spatial position of the hydrothermal solutions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deposit supplies them to different sites, creating a seeming discontinuity in ore deposition, which is observed at many deposits. In fact, the supply of the ore-bearing solutions is continuous process. The ore stage is not a time interval with particular ore-bearing solutions but rather a certain physicochemical state of the solutions attained during their interac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 This process resulted in the simultaneous precipitation of different mineral assemblages and the asynchronous precipitation of the same assemblages. The formation of deposits of various metals related to a common intrusive complex, as changes in the composition of mineral assemblages, is caused by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geochemical barriers rather than by compositional variations in the initial hydrothermal solutions.  相似文献   

15.
杜乐天 《铀矿地质》1990,6(6):338-348
Si迁移和K,Na蚀变是了解全部热液成矿作用的两个关键问题,但却长期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不研究去硅、加碱的机制要想真正认识热液成矿规律是不可能的。和一般习惯性思维不同,我们认为成矿元素在热液物质运动流中是微量的、被动的从属性成分,自然界不存在什么某某元素的成矿作用。除矿源问题受控于地幔和地壳岩石分布不均匀外,同一成矿作用几乎可以形成所有元素的矿床。热波物质系统的主活动成分是碱、硅和酸质挥发分。此3元素决定成矿元素释放、活化、迁移、沉淀和富集的命运。3元中各自起的成矿作用不同,有奇妙的职能分工。在这3者中主控因素是碱金属而硅和酸质是被碱制约的。酸质(包括硅)及成矿元素是碱金属活动的派生物。  相似文献   

16.
锆石的结构与化学稳定性 :核废料处置矿物类比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锆石可作为核废料处置矿物类比物的重要矿物 ,近年来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文中对天然锆石遭受放射性照射所导致的晶格破坏、蜕晶质化以及锆石在各种热液条件下的稳定性、表面反应特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研究 ,特别是对各种热液条件下锆石的溶解动力学及元素传质进行全面讨论 ,进一步阐明了锆石作为核废料处置矿物类比物的优越性 ,指出今后一方面应着重对锆石的放射性破坏机制及蜕晶质化过程中的元素扩散、迁移和聚集进行系统的研究 ,另一方面着重研究不同变质程度锆石的淋滤机制和不同条件下淋滤溶液 (不同 pH值、无机溶液组分、有机溶液等 )对锆石中各种元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热液源研究的重要进展和“三源”交代热液成矿学说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热液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热液矿床的成因。过去由于缺乏研究热液来源的有效手段使矿床成因长期争论不休。近30年来,热液水和成矿物质来源都有较好的测定方法,如热液的δ ̄(18)O、δD的测定,根据围岩的δ ̄(18)O变化、热液矿床的地理位置与热液水的δ ̄(18)O和δD的关系、流体包裹体的成分、矿床分布与围岩含水性的关系等确定热液水的类型和来源,根据围岩中成矿金属含量的变化而确定矿质来源等。这样在热液来源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热驱动对流循环成矿模式,进而发展为“三源”交代热液成矿学说。并根据新学说总结出新的成矿规律,建立了新的在实践中有明显效果的预测方法。但这方面的研究还刚刚开始,许多重要的成矿问题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土屋铜矿床某些成矿地球化学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土屋铜矿床I号矿体中部主要围岩和矿(化)体的硅酸盐、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及成矿元素含量的基础上,借助MVSP等专业软件系统统计对比了上述示踪元素在各类围岩和矿(化)体中的分布分配规律.根据矿区的斑岩体与矿(化)体在多种元素组合特征上的相似性判断,二者有物质上的亲缘关系.而成矿元素表现出的某些地球化学行为则说明初步聚集了成矿元素Cu、Au、Ag、Sb、(Mo)的斑岩体,经热液蚀变使其中的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并富集在有利的构造和岩相部位,在后期复合成因热液所携矿质的多期次叠加下,形成大型斑岩-热液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9.
江西金山金矿床层控成因的地质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20.
热液流体对金属元素的迁移、富集及沉淀成矿起着关键作用,定量刻画金属元素在热液成矿过程中的运移是矿床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热力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开展溶解度实验,揭示金属元素在热液流体中的地球化学行为,是研究金属元素迁移、富集沉淀机制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其中,基于钛合金反应釜开展不同物理化学条件下金属元素在热液流体中的溶解度实验,结合相关的热力学模拟,能够精确测定金属元素在热液流体中的溶解度、络合物配位数、气液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及相关热力学参数,为定量模拟热液成矿过程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文章归纳了近年来针对热液体系的实验矿床学方法,分析了各类实验方法与分析手段的优点与不足。重点介绍钛合金反应釜溶解度实验和热力学模拟计算方法,并结合该方法模拟钪矿床成矿的水岩反应过程,说明该方法在成矿过程模拟中的应用,最后阐述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提出了展望,以期推动该方法在战略性关键金属超常富集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