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阴离子型YZ—84润滑剂另加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OP—10而成的YZ—84复合型润滑剂,具有较强的抗Ca侵能力,是一种较理想的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润滑剂。  相似文献   

2.
改善金刚石钻探技术经济指标的途径之一,是采用高效的钻探润滑剂.目前,我们研制的润滑剂巳形成系列产品.在我国12个省(市、自治区)的不同地层应用,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润滑剂的直接材料成本和钻探材料总成本较皂化油、太古油等最低可分别下降50%和30%.使用这种HNF型系列润滑剂钻进的总工作量已近100万m,最深孔达1520m.最近我们又研制了一种浓缩高效润滑剂HNF_5.它由高碳的树脂酸盐、脂肪酸盐、乳化剂、清洗剂及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溶剂组成.该  相似文献   

3.
(一)“六五”期间,我们在研制成功S-S润滑剂、YZ-84润滑剂以及LPC抗钙添加剂的基础上,还成功地研制了S-S、YZ-84润滑剂与OP,平平加、吐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与LPC抗钙添加剂复配的复合型润滑剂12种,它们均能抗5000ppm左右浓度的Ca~(++)侵,其中与LPC抗钙添加剂复配的复合型润滑剂抗Ca~(++)能力达到10000ppm。我们研制的复合型润滑剂在本局261、264大队,以及江西省地矿局909大队受Ca~(++)强烈污染的地层总共试验了2857m进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李佩鸿 《广西地质》1997,10(3):83-86
用多种无机凝聚剂和聚丙烯酰胺系列了絮凝剂对平果铝土矿洗矿泥进行沉降试验。结果表明,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聚丙烯酰选用于平果铝土矿洗矿泥的絮凝沉降,推荐使用分子量为600~900万的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作为絮凝剂。  相似文献   

5.
LD-M_1磨削液是为解决人造金刚石压机顶锤、压缸等YG-8硬质合金的磨削加工而研制的。是一种不含矿物油,动、植物油,不含亚硝酸钠等有毒物质的非离子型的新型化学合成磨削液。  相似文献   

6.
黑河下游水土理化性质变化及生态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黑河下游不同类型沙漠化土地土壤的盐分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结果表明: 潜在沙漠化土地土壤水化学类型为Cl--SO2--4-Na -Mg2 离子型土,正在发展的沙漠化土地为SO2--4-Cl--Mg2 -Na 离子型土, 强烈发展的沙漠化土地为HCO--3-Cl--Ca2 -Na 离子型土, 严重沙漠化土地为Cl--SO2--4-Mg2 -Na 离子型土. 不同土壤中全N、全P、全K、 PH值和有机质含量差异较小, 而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养分含量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显示, 全N、全P、 有机质和速效N含量总贡献累计达76.24%. 黑河下游地区随着上中游水量的减少, 在强蒸发作用下, 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的矿化度显著升高. 水文过程的改变, 使维系绿洲的水资源由平衡到失衡, 在水环境的恶化过程中, 周期性积盐作用, 使绿洲内的非盐渍化土壤向轻盐土发展、 轻盐土向重盐土方向发展, 盐碱化土地不断扩展导致土地沙漠化程度增加. 上述各过程共同构成绿洲沙漠化复杂的地表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7.
我队在金刚石钻进中,过去大都采用皂化油、126钻探润滑剂配制乳化液.由于施工矿区地质条件的变化及金刚石钻进技术的不断推广,对润滑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润滑剂单项成本逐渐上升,现用的钻探润滑剂已不能满足新工艺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迫切需要寻找新型的润滑剂.为此,我们结合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技术的特点,研制出ABS润滑剂.现就研究试验情况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试验的方法证实了润滑剂对胎体的润滑性是影响金刚石制品工作效率与寿命一个重要因素,并得出结论:钻进硬岩时,润滑剂应中体的润滑性较差,以保证新金刚石不断出露、提高时效;而钻进研磨性较大的岩层时,所用润滑剂对胎体的润滑性应较好,以减少胎体的磨损达到提高寿命的目的。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效润滑剂-S-1型润滑剂,并在室内进行了试验,证实了S-1型润滑剂有明显提高时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离子型稀土矿的原地浸矿工艺具有开采成本低,资源利用率高,生态影响小的特点,但如果开采控制不当也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山体滑坡等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本文分析了产生离子型稀土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离子型稀土矿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与治理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UO_2~(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和三辛基氧膦(TOPO)混合络合物可溶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于376nm处产生最大吸收光谱。此种水溶液在pH3.4—4.8的范围内显示出恒定的吸光度,在每毫升溶  相似文献   

11.
DR—1型润滑剂(简称DR—1)是一种新型高效润滑剂.由成都地质学院、南京钟山化工厂表面活性剂研究所和江苏地质三队共同研制成功的.DR—1是由表面活性剂及基础油等组成的复合型润滑剂,适用于高钙  相似文献   

12.
目前,金刚石钻探生产中大量使用的皂化溶解油、癸脂酸钠、S—S润滑剂、YZ—84润滑剂和松香酸钠等阴离子型脂肪酸钠类润滑减阻剂,虽均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在一般地层中显示出较好的作用效果,但当遇到污染地层或有污染的水时,由于所含钙镁离子与其中的主要成分脂肪酸钠生成不溶于水的脂肪酸钙和脂肪酸镁沉淀,使润滑剂破乳,降低甚至完全失去其原有的润滑性能。另外,某些润滑剂在使用中还容易结垢,造  相似文献   

13.
<正>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具有"三致"作用的有机物,在环境中分布广泛,因而长期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菲是一种典型的多环芳烃,属于非离子型有机化合物(NOCs)或疏水性有机物(HOCs)。一般认为,水介质中矿物的极性表面  相似文献   

14.
润滑剂在地质调查岩心钻探和石油天然气钻探中用量日益增加,而目前的润滑剂仍在使用有毒性的矿物油材料(如柴油等)作基础原料,必然会被日益严格的环境保护要求所限制。阐述了一种新型的、符合环保要求的高效润滑剂(Glub)。室内性能评价和现场应用表明:Glub具有优良的润滑性能,可以均匀地分散于钻井液中,形成致密的油膜,显著降低摩擦系数和扭矩,满足钻探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5.
对龙源坝地区南西部山间小盆地周围的花岗岩风化壳进行踏勘调查发现,区内山形地势受燕山期NE向良伞寨断裂带和喜山期新构造的双重影响,盆地周缘多为低缓山丘,风化壳厚度大,壳层结构发育完整,是离子型稀土矿理想的赋存场所。基岩岩性主要为燕山早期粗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次为燕山晚期细粒二云母花岗岩、煌斑岩,是离子型稀土矿的成矿物质来源。研究区处于赣南粤北(稀土矿)成矿亚区,属亚热带气候,温热多雨,利于离子型稀土矿的形成。认为该区具有探寻中―小型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下,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锌的方法。在pH=5.0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锌与双硫腙形成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位于51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2×10^4。锌量在0-50μg/50ml范围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17.
使用润滑冲洗液能使小口径金刚石钻进开上高转速,从而提高机械钻速,减少事故。皂化油、松香酸钠及癸脂钠皂等润滑剂虽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但缺乏抗破乳能力。因此,限制了它们的使用范围,研究新型抗破乳润滑剂是岩心钻润滑冲洗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现场调查表明,大多数机台用水硬度在100—250ppm范围。为此,笔者认为一种好的抗破乳润滑剂,既要达到上述抗硬水的能力,又要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同时,还应具备用量少、成本低、来源广、使用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非离子聚合物稳定水敏岩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敏岩层机械破碎出露的新鲜岩面遇水侵蚀产生软化或泥化现象,致使孔(槽)壁变形量增大而失稳。实验表明,低聚合度、非离子型、结晶性好的高分子聚合物无固相稳定液,能以较快的竞争吸附速度在岩石的内、外表面产生渗析胶结和吸附胶结,并在不可逆的作用力下成膜,因而能抑制由水引起的岩石软化、泥化和崩解,可用以解决使用各类泥浆自由水滤失量大且泥皮易脱落而造成的孔(槽)壁坍塌问题。   相似文献   

19.
岩土工程施工产生的废泥浆含水量高,脱水性差,因此如何提高废泥浆的脱水量至关重要。试验中通过对废泥浆的物理化学调质,以改变废泥浆颗粒表面物化性质和组分,破坏废泥浆的胶体结构,减小与水的亲和力,从而改善废泥浆的脱水性能。对不同种类的无机材料和有机高分子絮凝材料的试验分析发现,有机高分子聚丙烯酰胺PAM的絮凝脱水效果要优于无机材料。在阳离子型PAM、阴离子型PAM、非离子型PAM三类材料对废泥浆的絮凝脱水效果中,阳离子型PAM的絮凝脱水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原地浸矿母液对离子型稀土矿收液底板的侵蚀影响,以离子型稀土矿基岩(半/弱风化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室内浸矿模拟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浸矿时间岩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和弹性模量,获取了不同浸矿历时岩样的孔隙度和细观形貌特征,并运用盒维法对岩样的非线性裂纹特征进行了定量化描述。结果表明:浸矿侵蚀作用对离子型稀土矿底板基岩力学性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前150 d,破坏形式由贯穿破坏转变为贯穿破坏与片状剥落并存;浸矿母液侵蚀作用下,基岩力学特性呈现先大幅减小后大幅回升,其后在小范围波动现象,浸矿约60 d对基岩力学特性的影响程度最大;浸矿母液侵蚀造成基岩内小孔隙增长,导致表面出现腐蚀及孔洞现象;浸矿时间不同将造成岩石不同的微观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