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铁氧化物-铜-金(IOCG)型矿床:基本特征、研究现状与找矿勘查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国际上对IOCG型矿床的研究如火如荼,中国则刚刚起步。文章全面评述了IOCG型矿床的研究现状,包括IOCG型矿床的定义、全球时空分布特点、成矿环境、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矿体形态特征及围岩蚀变、矿床的形成过程、找矿评价标志等。最后,文章从IOCG型矿床的角度,对中国某些矿床进行了思考,认为长江中下游宁芜和庐枞盆地内的玢岩铁矿可能属IOCG型矿床,河北邯邢铁矿和湖北大冶铁矿也有IOCG型矿床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岩浆硫化物矿床新分类与小岩体成矿作用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0  
中国镍(铜、钴)、铂族等许多重要金属矿产都产出于岩浆硫化物矿床,该类矿床是矿床地质研究的热点之一。笔者综合构造背景、侵入方式、岩体规模、矿床模式、主成矿元素等因素,对中国岩浆硫化物矿床提出了新的分类:①古大陆内的小侵入体矿床;②与大陆溢流玄武岩有关的侵入体矿床;③造山带内小侵入体矿床;④蛇绿岩型矿床。认为小侵入体(小岩体)岩浆矿床是中国主要的矿床类型,并在此基础上,从小岩体矿床的相关概念、3种地质背景、3种火山岩_岩体_矿床组合形式以及成矿的主要因素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小岩体成矿作用。结合国内外勘查实践指出,小岩体岩浆矿床仍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是中国应继续重点研究的主要矿床类型。最后,还讨论了小岩体矿床不仅在基性_超基性岩体中广泛发育,而且在中酸性岩体中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建平  郝金华 《西北地质》2012,45(1):236-243
青海南部三江北段构造成矿带经历了复杂而完整的多期次复合造山及叠加改造地质构造过程,导致复杂丰富的成矿演化,发育一系列大型、超大型的铜、金、铅锌等金属矿床。研究认为,目前青海三江北段主要的成矿系统为:与三叠纪火山喷发作用有关的铁、铜、铅、锌、银等成矿系列,与新生代浅成侵入岩有关的钼、铜、铅、锌多金属成矿系列,与新生代有关的热液叠加改造型铅、锌多金属成矿系列。这些成矿系统代表了区域矿矿产资源进一步勘查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何建泽 《矿床地质》1995,14(4):329-334,354
湖南省内生金属矿产资源颇为丰富。钨、锡、铅、锌、锑为省内优势矿种;稀土、稀有、金、银、铜、汞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按照成矿过程中的主导地质作用,省内金和有色金属矿床可以划分为五个矿订成矿系列。本文对各矿床成矿系列的形成地质背景、产出构造条件、赋矿围岩、矿床类型进行了总结;并对其时空展布规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老挝长山成矿带与花岗岩有关的铜金铁矿床 的成矿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红娟  陈永清  卢映祥 《地质通报》2011,30(10):1619-1627
老挝作为“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铜、金、铁、铝、钾盐等优势矿产与中国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初步论述了老挝的成矿地质背景和近年来发现的与花岗岩类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床、矽卡岩型铁矿床的矿化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特征、矿化与岩体的空间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其成矿模式。基于同位素定年数据和Hf-Rb-Ta元素判别图,推测这些花岗岩及与其相关的矿床形成于晚石炭世华南地块向印支地块俯冲产生的火山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6.
通过开展甘肃1∶5万莫坝尔等六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系统查明了区域地层、岩石、构造等地质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建立了区内地层格架和岩浆岩演化序列,查明了测区基本构造格架,并总结了本区的构造演化历史;新发现余石山大型铌钽稀有金属等矿床和矿(化)点24处,在此基础上在测区划分出找矿前景较好的4个成矿远景区,为后续找矿工作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7.
老挝作为"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铜、金、铁、铝、钾盐等优势矿产与中国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初步论述了老挝的成矿地质背景和近年来发现的与花岗岩类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床、矽卡岩型铁矿床的矿化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特征、矿化与岩体的空间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其成矿模式。基于同位素定年数据和Hf-Rb-Ta元素判别图,推测这些花岗岩及与其相关的矿床形成于晚石炭世华南地块向印支地块俯冲产生的火山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8.
金属成矿省等级体制成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基于成矿“时间维”造就“空间维”的活动论新思维,提出了金属成矿省等级体制成矿概念,即成矿构造背“景”、成矿构造聚敛“场”、金属成矿“相”和矿“床”4个成矿等级在1个金属成矿省内的成矿作用,及其随着地质历史演化进程,通过在一定地质时期的一定地质事件,促发4个不同等级的成矿组成以一定规律发生耦合。不耦合者不成矿,一般耦合仅成一般规模矿床,最佳耦合导致巨量金属堆积,形成特大型矿床。文章以华北板块北缘及其北侧金属成矿省为例,通过成矿等级体制的有序耦合、耦合程度及其巨量金属堆积机制的研究,发现巨量金属的堆积是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内,由一定的地质事件激发常规成矿作用发生异常“引潮共振”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典型矿集区成矿地质事件研究和填图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等尺度范围(或中等比例尺)区域成矿潜力和已知矿山的深部及外围资源评价等问题,试图用成矿地质事件方法开展相关研究。成矿地质事件评价方法,就是在恢复矿床形成过程并建立成矿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矿源岩系的构造变形岩相形迹追索来恢复与成矿有重要意义的地质事件及其演化过程,研究在这一系列地质事件中成矿物质的分布规律和逐步富集成矿的标志及程度,并用以进一步探索、指导区域资源潜力评价和填图找矿的方法。应用这一思路对南岭中段锡多金属矿和胶东矿集区金矿进行了区域成矿地质事件研究和地质填(编)图方法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成矿系列的缺位问题及其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文章在燕山地区找矿实践中,应用矿床的成矿系列概念和分析方法开展了成矿预测研究,提出了成矿系列缺位概念,其含义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依据矿床的成矿系列概念,经对该区地质演化历史、矿床形成地质环境、成矿作用、成矿物质、矿床时空分布规律、成矿系列模式、成矿体系的系统研究后,确定的成矿体系中各个序次的成矿系列在空间、时代、矿床类型、成矿元素(矿种)等方面应当存在而尚未被发现的部分。并把成矿系列缺位分出4个类别,即成矿系列空间缺位、成矿系列时代缺位、矿床类型缺位、矿床成矿元素(矿种)缺位。对运用成矿系列缺位概念进行成矿预测时应重点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列举了成矿系列缺位预测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1.
李勇  赵亮  查名章 《安徽地质》2011,21(2):150-154
铁矿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重大。近几年来我队在沉积变质型铁矿勘查中,从验证地磁异常入手,结合查明地质成矿构造,扩大了矿藏储量,取得了可喜成果。本文概述了蚌埠地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区域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安徽省蚌埠市城隍庙沉积变质铁矿地质特征以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智利科皮亚波地区地处海岸山带东侧的智利铁带北段,已发现多个中—大型磁铁矿型IOCG矿床,该类矿床的形成与大洋俯冲背景下陆缘弧中性—铁镁质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建造中早白垩世中酸性岩浆岩的侵入中心密切相关.该成矿带大面积被第四系砂砾层覆盖,在成矿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采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对覆盖层下隐伏矿床(体)进行定位预测成为...  相似文献   

13.
14.
继20世纪80年代以来低硫型和高硫型浅成低温金矿床概念提出及成矿模型建立之后,相继发现一些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不具上述两类矿床端元的成矿特点,相反兼具过渡性质;很多学者将其作为单一矿床类型,定义为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作为一个新的矿床类型,中硫型矿床是否有单独划分的必要?该类矿床具有什么样的地质特征?长期以来这些问题令人困惑。本文从大量文献中,在全球范围内甄别出24个比较明确的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多金属)矿床,基于其基本特征和研究进展的系统梳理与分析,从中硫型矿床的时空展布、地质特征、矿物组合、金属源区特征、中硫型与高硫型金(铜)矿和低硫型金矿的主要区别,以及目前国际研究进展及难点等方面进行总结阐述。中硫型金多金属矿床具有如下六大特征:(1)发育富碳酸盐-贱金属硫化物成矿体系,碳酸盐矿物可见于各成矿阶段热液脉系中,尤其在热液晚阶段以碳酸盐矿物为主;贱金属硫化物主要为Cu、Pb、Zn、Fe等的硫化物;(2)发育中硫化态矿物组合,如贱金属硫化物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黝铜矿等;可少量发育明矾石和冰长石;(3)含矿脉系中富硫化物(总量大于5%),且在斑岩铜矿系统中较富黄铜矿;(4)普遍发育浅色贫铁闪锌矿(有待进一步证实);(5)普遍赋存在挤压岛弧背景下斑岩Cu-Au-Mo矿的外围;(6)空间上可与高硫型和低硫型金多金属矿床共存。普遍发育斑岩型Cu-Au-(Mo)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世界著名三大成矿域(滨太平洋成矿域、古亚洲洋成矿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同样具有形成中硫型矿床的有利成矿条件。未来关于中硫型矿床的研究亟需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目前尚未有文献对"富碳酸盐-贱金属(Cu、Pb、Zn、Fe等)"进行详细报道,这种成矿体系是如何形成的?流体中CO_2、H_2S及贱金属元素对Au的运移和沉淀有何影响?此问题是认识中硫型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的关键所在。(2)中硫化态矿物的矿物(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黝铜矿、砷黝铜矿、黄铜矿等)的沉淀环境?与高硫化态、低硫化态矿物有何区别?(3)从成矿系统、成矿过程和矿物形成的复杂性来考虑,显然以闪锌矿中Fe S的含量多少作为区别IS型、HS型、LS型矿床的特征地化标志过于简单,且与已有关于闪锌矿的矿物学研究成果相矛盾,因此仍需进一步工作。(4)早期形成的作为赋矿围岩的火山岩地层或者次火山岩体是否提供了成矿物质?是否充当了浅成低温热液矿物沉淀的地球化学屏障?其具体过程是怎样的?以上问题的解决可辅助揭示IS型矿床的成因机制和形成过程,并为同类型矿床的勘查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以往对赋存于大别山北坡中生代火山岩中的上天梯非金属矿带和皇城山银矿带分割开来进行地质评价和研究,且厘定出各自的火山岩地层层序。据近年研究成果,上天梯-皇城山一带的火山碎屑岩为同源二次熔结凝灰岩喷发产物,形成于火山柱体喷发塌落机制,乃是相应喷发的不同产物。因而,由火山岩浆活动所形成的金属矿床与非金属矿床不仅与岩相、构造有密切联系,而且与岩浆热液活动机理亦密切相关。本文便是从火山岩喷发相入手,结合火山矿床特征,把与上天梯-皇城山一带中生代火山岩相有关的已知金属、非金属矿床划分为与母山潜火山侵入活动有关、与皇城山浅成火山热液活动有关、和与杨家湾侵出活动有关的三个成矿系列,并对各成矿系列的典型矿床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6.
金属成矿学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主要讨论近10年来国内外在金属矿床地质研究中的若干进展,内容包括:成矿地质环境和深部背景;矿床、成矿带和全球的成矿作用演化;成矿系统和成矿动力学;地质流体与成矿作用以及超大型矿床的形成条件等。在这5个重点研究领域中,分别介绍了对它们的研究和已取得的一些进展,又展望了其在今后的研究前景。认为上述5个方面的系统深入研究,将构成21世纪上半世纪新的成矿理论基础,并将对金属矿产勘查工作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特大型矿床与异常成矿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特大型矿床具有成矿偏在性并受控于异常成矿构造聚敛场。它们是常规成矿作用 (过程 )中发生“引潮共振”而爆发的异常成矿作用的产物 ,具有与中小型及大型矿床显著不同的成矿机制。异常成矿作用的发生与一定地质历史时期出现的全球性重大异常地质事件有关 ,如太古宙氧大气变态(过氧事件 )、元古宙还原大气变态 (缺氧事件 )和显生宙构造圈热侵蚀 (大规模构造岩浆事件 ) ,其结果导致在短时限内发生成矿物质的超巨量工业堆积。研究和探索异常成矿作用的“基因”是当代成矿学研究的一项重大前沿性课题  相似文献   

18.
超大型矿床是某一(或某些)矿种资源的巨大储库.据统计,全球矿产资源70%~85%的勘探储量集中分布于占全球矿床数10%的超大型矿床.由此可见发现超大型矿床对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超大型矿床成矿背景是其形成的基础,成矿过程是其成矿的关键,勘查评价是其发现的根本途径.文章试图从成矿背景、成矿过程与勘查评价相互...  相似文献   

19.
宁甡 《吉林地质》2012,31(1):21-26
集安群地层主要分布在通化南部—集安一带,大地构造位于华北地台、辽吉台隆东部。通过对比和分析前人资料,从地层的沉积建造、岩石组合、构造及岩浆岩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入手,根据集安群的成矿地质背景、控矿条件和矿床(点)的分布特征,总结了其成矿规律。集安群地层中金(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具有复成因、多期次成矿的特点,其成矿过程经历了初始矿源层的形成—改造矿源层—构造岩浆岩热事件富集—矿体就位。本文按成矿预测标志,圈定了集安群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20.
刘风山  石准立 《矿床地质》1998,17(3):193-203
在把握成矿系列“三同”基本前提和“五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 ,把太行山—燕山造山带与中生代花岗岩有关的矿床划分为 6个成矿系列 ,并探讨了各成矿系列主要地质特征、稳定同位素特征、成矿热液性质及其物理化学条件 ,指出各成矿系列具有不同的特征 ,岩浆岩、地层、断裂构造等对成矿系列形成都有控制作用 ,成矿物质既来源于围岩 ,也来源于花岗质岩浆 ,并且在造山作用过程中 ,壳幔演化对各成矿系列有不同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