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系统采集内蒙古霍各乞铜多金属矿区第7、-9勘探线上11个钻孔的岩石、矿石样品,绘制原生晕剖面等值线图,建立垂向元素分带序列,结合该矿床指示元素的变化特征,对钻孔深部隐伏矿进行了预测。该矿床成矿元素组合为Cu-Pb-Zn,前缘晕由Hg、Sb、Cd组成,尾晕以W、As、Sn为特征。该矿床处于倒转向斜的倒转翼,元素的垂向分带序列大部分为反向分带。垂向分带和指示元素的变化特征说明矿床具有多期多阶段反复叠加的特点,第7勘探线至少存在2期含矿流体,钻孔ZK702、ZK830、ZK726、ZK817深部可能有盲矿体。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豫西龙门店银矿的成矿规律和深部成矿潜力,在分析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以及包裹体测温。结果发现,龙门店银矿具有断裂构造控矿、矿体等距分布、矿体侧伏明显及围岩蚀变分带等成矿特征,对区内找矿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其中的K6矿体化探数据表明,该矿体自上而下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W-Cu-AsHg-Mo-Au-Bi-Zn-Ag-Pb-Sb,出现了明显的"前尾晕共存"及"反向分带"现象;结合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参数垂向变化规律,预测K6矿体深部存在规模较大的盲矿体,在848m标高以下有较大的找矿潜力,设计验证钻孔ZK6-01,预测见矿深度620~640m。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甘肃寨上金矿南矿带矿体隐伏规律,预测深部找矿远景,基于构造叠加晕找矿方法对该矿床南矿带深部找矿潜力进行探讨。对南矿带32号脉9种金属元素(Au、Ag、As、Bi、Cu、Pb、Sb、W、Zn)的测试数据进行数学地质分析,结果表明Au与As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是找矿的指示元素;As与Sb、Cu与B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6、0.945,可能与它们在热液上升过程中靠近矿体的头部和尾部有关。基于对矿区9种元素的数学统计分析并与中国金矿床原生晕综合轴向(垂向)分带序列对比,得到寨上矿区理想原生晕分带序列为:As-Sb(前缘晕)→Pb-Ag-Au-Zn-W(近矿晕)→Cu-Bi(尾晕);根据改良的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得到各勘探线轴向分带序列,前、尾晕共存等“反分带”现象的出现表明存在多次热液叠加作用。使用克里金插值法得到衬值晕分带图,显示矿体向东倾覆,含矿热液应从东南向西北运移,剥蚀程度自东向西加强。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和元素空间分布规律,建立了南矿带构造叠加晕实用模型。根据原生晕找矿特征标志,32号脉东南部67线深处的有利成矿空间指示有矿,并将其定成预测靶位。通过布设钻孔ZK67-0验证了预测靶位的准确性,表明构造叠加晕实用模型在寨上金矿找矿预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青海果洛龙洼金矿床地球化学垂向分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福聚 《地质与勘探》2013,49(5):907-913
通过系统采样分析,运用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探讨了青海果洛龙洼金矿床原生晕垂向分带特征。果洛龙洼金矿床元素分带序列由浅到深为:Au-Pb-As-Ag-W-Co-Cu-Bi-Hg-SbZn-Sn-Ni-Mo。金矿床的矿上晕元素Au、Pb、Ag集中于该矿床的最上部,尾晕元素Sn、Ni、Mo在该矿床下部富集,矿上晕元素与尾晕元素按照理论金矿床垂向分带规律分布,代表了该矿床主成矿期的元素分带特征,而在主成矿期形成的位于矿床最上部的前缘晕元素分布空间已被风化剥蚀。结果表明,金矿床的前缘晕元素As、Hg、Sb,和矿上晕元素Cu、Zn以叠加晕的形式穿插于矿上晕元素及尾晕元素之间,反映了该矿床成矿具有两期次叠加成矿的特征,矿床深、边部找矿工作应围绕这两期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化富集带进行。  相似文献   

5.
根据新疆哈巴河县托库孜巴依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对矿床的26号脉及主要围岩进行了系统采样和多元素分析,结合矿区地球化学背景确定了各元素的分带标准;通过对26号矿脉(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叠加晕特征研究,总结出金矿(体)单一次成矿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对矿体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的晕在空间上的叠加形态进行了识别,建立了矿体形成的构造叠加晕实用模式(包括成矿构造叠加晕模式、预测标志及分带标准),利用该实用模式对矿脉深部以及外围进行找矿预测,提出了找矿预测靶位。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甘肃大水金矿深部成矿潜力,在分析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大水金矿Au2主矿体开展了构造叠加晕研究。地球化学统计分析表明,大水金矿矿床元素组合为Au、Ag、Hg、As、Sb、W,矿区Au、Sb、Ag、As、Hg、U等元素背景含量较高。矿体轴向特征研究显示,大水金矿床Au2主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具有"前、尾晕共存"或"反分带"特征,表明大水金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特征。在矿体上部(标高3800m),前、尾晕形成叠加或共存,指示上部矿体已剥蚀;而在矿体尾部(标高3500m),Hg、Te、As、Sb等前缘晕元素又发育内、中带强异常,形成了前、尾晕叠加或共存,指示深部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7.
湖南前寒武系金矿特征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前寒武系金矿主要分布于湘西NE-NEE向雪峰弧形构造带、湘东北NE向幕阜山-九岭隆起构造带和湘中E-W向构造-岩浆岩带按其控矿构造和载矿岩石类型,可划分为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两个主要类型文章在对不同类型金矿地质特征进行述评的基础上,归纳了研究区内金矿成矿控制因素与成矿规律,指出:区内地层、岩浆岩、矿产分布严格受到深断裂控制,矿床的成矿具有显著的层控效应,沿倾斜发育较深与侧伏成矿和柱状富集规律,以及垂直分带现象,这对于找矿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矿床成因类型主要为变质热液型,部分矿床受岩浆热(动)力作用或后期叠加成矿作用影响使其富化.此外,尚可能存在斑岩型或含金斑岩型矿床.文章提出湖南前寒武系金矿主要找矿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次为石英脉型,同时还应对含金斑岩或斑岩型金矿作深层次的找矿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建明  肖涛  张家嘉 《江苏地质》2021,45(3):247-253
系统采集安徽五河地区天井湖铅金矿床16个钻孔的岩石、矿石样品,选择钻孔数量较多、矿体连续性较好的90勘探线为研究对象,绘制原生晕地球化学剖面图,建立了5个铅金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结合相关指示元素的分布规律,对铅金矿体的深部延伸进行预测。通过研究,总结出矿床前缘晕元素为As,主成矿元素为Au、Pb,尾晕元素为Bi。根据矿体原生晕特征和相关指示元素的分布规律,推测该矿床为多期成矿的中低温热液矿床,预测Ⅰ号和4号矿体的延伸方向及ZK9004、ZK9006孔深部As异常的延伸方向有盲矿体存在。  相似文献   

9.
广西大王顶金矿为热液型金矿,成矿严格受岩体和构造控制,成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特点。文章总结了该矿床及不同阶段元素组合,在研究单一次成矿形成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和识别出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矿体(晕)在空间上的叠加结构基础上,建立了矿床的构造叠加晕模式,确定了盲矿预测标志,对矿床深部给出了盲矿靶位。  相似文献   

10.
对岗岔金矿第3号金矿脉进行了地球化学多元素及相关性分析,结合我国多个金矿地球化学原生晕元素组合规律和该矿单元素衬值的分布特点,确定岗岔金矿3号金矿脉的特征元素组合为:Au-Ag-Pb-Zn是近矿晕元素组合;Hg-As是前缘晕元素组合;Bi-Co-Cu-Ni是尾晕元素组合。根据上述元素组合特点进行3号金矿脉原生晕空间分带和叠加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轴向分带规律和叠加特点非常明显,显示该脉成矿具有向南侧伏的特点,且侧伏延伸方向叠加晕尚未封闭。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推测该矿深部向南仍有很大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新疆梧南金矿床原生晕特征与深部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梧南金矿床是天山构造带新发现的产于碳酸盐岩地层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在野外调研、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对该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地表和钻孔中原生晕分布规律进行了专题研究,首次确定了梧南金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Au-Bi-Cu-Mo-Hg-Sb-Ag-As-Pb-Zn),探讨了隐伏矿信息,并进行了深部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2.
红旗沟金矿床是青海省五龙沟矿集区Ⅸ号含金破碎蚀变带中的典型金矿床。文章通过对矿床元素组合、元素相关变化特点及主矿体赋矿构造中原生晕分布、组分分带、垂(轴)向分带序列变化规律、原生晕叠加特点等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探讨了该矿床成矿热液活动地球化学规律和找矿标志模型,圈定了矿床深部第二富集带及矿化带深部有利盲矿赋矿空间,预测矿区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系统采集紫金山铜金矿床4~11线共41个钻孔的岩矿样,绘制原生晕剖面图,建立垂向元素分带序列、矿体剥蚀程度准则,结合深部指示元素的特征,进行隐伏矿预测。该矿床金矿近矿晕为Au-Ag-Zn1,尾部晕为BiGa-Mo-Sn-Ti-Co-Ni-W1-V;铜矿前缘晕为Hg-Sb-As,近矿晕为Cu-Pb1-Zn2,尾部晕为Be-W2。矿体剥蚀程度评价表明,高硫型铜矿体往深部已尖灭。深部F-Mn-Pb2-Zn3的异常形态和元素组合符合典型斑岩矿床的外带特征,斑岩体延伸至矿床周边;深部的蚀变矿物组合、金属矿物组合、流体包裹体特征等均表明深部可能存在斑岩铜(钼)矿床。  相似文献   

14.
西藏尕尔穷铜金矿元素空间分布规律及地球化学勘查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尕尔穷铜金矿床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唯一达到详查级别的矿床,其金资源量已达大型规模.根据30个钻孔的成矿元素化学分析结果,对各成矿元素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尕尔穷矿床具有较明显的与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有关的元素分带特征,矿体从南东→北西向、深部→浅部具有Mo→Cu(Au)→Cu+Au+Ag→Au+Cu+Ag→A...  相似文献   

15.
福建邱村金矿床控矿因素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项红亮 《黄金地质》2002,8(1):40-43
邱村金矿矿体严格受构造、次火山岩、次火山隐爆角砾岩控制,通过对矿石黄铁矿Pb、S同位素分析以及相邻矿区成矿温度的对比研究,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于元古宇麻源群深变质岩系,成矿热液来源于火山岩浆期后分异的热液,该矿床属火山岩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6.
广东长坑-富湾是金矿床金银矿化规律统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湖  李统锦 《矿床地质》1999,18(3):253-261
对矿区70个见矿钻孔的金银矿化进行了统计研究,包括矿化的厚度分布,见矿次数,化整为零见矿厚度和平均矿化厚度。矿化主要出现于硅质岩类中,但非硅质央类的矿化也不可忽视。各种岩性有其自己的成矿趋势和特点。金矿化较厚,高品级矿石比例大,矿化品级与厚度基本上呈正向消长,成矿与厚层角砾状硅质岩的专属性关系密切。金矿化的规律呈现得较清晰。银矿化在这些方面不如金矿化,缺乏清晰的规律。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与矿床发育两  相似文献   

17.
山东金青顶金矿床控矿构造特征及深部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青顶金矿床位于山东牟平-乳山金矿带将军石-曲河庄断裂的南端,矿床围岩为昆嵛山花岗岩,属含金石英脉型金矿。本文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围岩蚀变以及控矿构造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认为与成矿有关的构造活动至少划分为4期,基本控制着矿体的定位与分布。深部地球化学原生晕研究表明,矿体在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地球化学分带性,且在已知矿体下方出现近矿晕、前缘晕及尾晕特征指示元素构造叠加晕强度升高趋势。结合矿体在断裂中分布的规律以及原生晕特点,对金青顶矿床深部第二富集段进行了预测,推断在-1100m下有第二金富集段存在,且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