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收集淘宝网络店铺中的中国年画店铺基本信息,基于地级市空间统计单元,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理论中的全局自相关、局部自相关和热区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年画网络店铺区位的演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与挖掘。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年画网络店铺的区位演化整体上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聚集特征明显;2)店铺区位局部差异明显,京、津、冀、鲁等省市构成了店铺区位选择的区域中心,并对周边城市产生辐射;3)店铺区位选择的热区从呈斑块状、阶梯状地域分布,逐渐演化为京、津、冀、鲁等稳定连片热区;4)总结了影响年画网络店铺区位选择的3个主要因素:区域经济因素、传统文化因素和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因素。  相似文献   

2.
C2C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网络店铺区域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章伟  张虹鸥  陈伟莲 《热带地理》2011,31(1):65-70,76
通过对淘宝网C2C模式下网络店铺所在地的相关数据分析,以网民最常购买的八大商品行业为例,通过行业优势系数、基尼系数、集中度指数分别分析不同区域内的行业分布模式和不同行业下的网络店铺集聚模式,揭示网络店铺区域分布特征.研究发现:①不同省区的网络店铺数量基本呈现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并集中于三大沿海地区,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空间句法、核密度估计和皮尔森相关分析等方法,以北京城市中心区为例,结合空间句法轴线模型与百度POI(Points of Interest)数据,探讨服务业区位选择的交通网络指向规律。结果表明:①北京城市中心区的交通网络总体呈现“东优西劣、北优南劣、西南最劣”的空间格局,高层级网络则呈现“中心环状集聚—外围多极分布”的分布模式。②与高穿行度交通网络相比,高整合度交通网络的区位指向性更强,在不同尺度均更易诱发服务业的集聚。③总体而言,服务业区位选择的交通网络指向性明显,但不同类型服务业的区位指向程度依据研究尺度的不同具有显著差异,并据此将25类主要服务业划分为街区指向型、街道指向型、双重指向型和无指向型四类。本文对探索服务业集聚发展规律、提高服务业和交通网络规划的科学性具有参考意义,并可为北京城市中心区服务业存量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城市物流企业的空间分布决定物流空间格局、影响城市综合资源和生产空间的合理配置。以西北内陆中心城市——兰州市为案例区,基于微观物流企业数据并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刻画了兰州市物流企业的空间分布及类型分异特征,进一步通过负二项回归模型探究了其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兰州市物流企业空间分布不均衡特征显著,总体呈现出“中心为主、远郊和近郊为辅,且沿城市交通主干道呈寄生状分布”的分异格局,具体可归纳为“多中心极化”、“中心极化”、“多中心外扩”、“中心外扩”、“整体极化”与“局部外扩”并存5种空间组织形态。(2) 物流企业呈现出“两心两翼四组团”的空间集聚特征,就不同类型而言,运输型和综合型物流企业呈现出“地域均衡化,类型多元化”集聚特征,货代型、快递型及仓储型物流企业则呈现出“片区集聚化,类型集群化”集聚特征。(3) 物流企业空间分异格局与类型分异特征受交通条件、集聚因素、政府政策、土地价格和城乡差异等多元因素影响,其中交通条件、集聚因素以及政府政策对行业整体在区位选择中的影响最为显著。(4) 从企业类型来看,货代型、综合型物流企业的区位选择受集聚因素影响最为显著;快递型、运输型物流企业则较为关注交通条件;仓储型物流企业对政府政策更为敏感。研究结果在丰富城市物流企业区位理论和研究案例的同时,对我国西北内陆中心城市物流企业空间布局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交通发展区位测度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交通建设所引致的区位条件改善对促进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和地方经济发展,重塑区域空间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交通区位的测度一直是地理学的核心议题之一。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新技术、新模式、新因素和新业态的出现,地方传统区位条件被重构,个人出行理念和模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① 交通区位的测度逐渐从依托空间位置和交通设施发展水平的传统地理区位扩展到依托网络连通性、可靠性与出行便捷性的“流空间”新区位;② 研究对象从关注不同地方的区位特征扩展到关注群体出行规律和个体行为差异的微观区位选择;③ 研究内容从交通设施网络的可达性扩展到基于“门到门”的全链条出行服务;④ 大数据挖掘技术和GIS-T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交通区位的测度朝着更加精确化和精准化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6.
电子商务专业村是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模式。论文基于2015—2020年全国淘宝村空间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求电子商务专业村的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揭示不同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 淘宝村总体空间分布格局与中国基本地理格局高度吻合,时空演化呈现由中心向外围逐渐扩散特征;② 淘宝村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空间集聚强度逐年增强,高强度集聚范围逐年扩大,华北平原传统农区出现高强度淘宝村集聚区;③ 淘宝村呈现显著的空间聚类分异特征,空间聚类区分布相对稳定,高—高(HH)集聚区集中分布在苏南、浙江、福建的泉州、莆田和潮汕揭城市群;④ 各影响因素对淘宝村空间格局演化具有不同的解释强度,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是高作用影响因子,政府行为影响力稳步上升,社会经济影响呈“U”型变化态势,三级影响因素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常住人口的影响程度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对推进电子商务专业村发展、深化专业村发展理论、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梦雨  王强  朱杰 《地理科学》2022,42(8):1463-1473
为了研究信息技术影响下城市的商业空间分布规律,通过爬取多家主流网站中福州餐饮店相关数据,探究外卖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与传统餐饮业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 从分布区位来看,外卖O2O餐饮业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餐饮业具有一致性,但也具有新的特征,外卖O2O餐饮店呈现多核心散落分布,且更易在商贸综合区、高校文教区和写字楼周边地区形成集聚。② 从空间服务范围来看,外卖O2O主要面向广大中低档次消费者,为快速便捷地运送餐饮商品,空间分布更为分散;外卖O2O对网络口碑更加敏感,且以中口碑为主,其集聚规模和集聚中心数量均大于传统中口碑餐饮店。③ 人口分布对二者空间格局具有重要影响,但接近消费者市场才是外卖O2O餐饮店空间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卖O2O餐饮店空间分布对交通区位的依赖,为此,其空间服务范围扩大,商家选址更灵活。  相似文献   

8.
北京批发企业空间格局演化与区位选择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随着服务业对居民生产、生活影响程度逐渐增强,其企业区位选择已成为从微观视角解析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途径。以北京为典型案例地,将批发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Ripley's K(d)函数以及条件Logit模型,分析了北京批发企业空间格局演变规律与集聚特征,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批发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批发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五环以内,且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集聚规模主要集中在0~28 km范围内;② 从空间集聚强度看,集聚峰值出现的距离不断向外扩张,二环内集聚强度有所下降,并在外围形成了3个核心集聚区;③ 地方化经济、城市化经济、土地价格、集聚效益、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对批发企业区位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土地价格和集聚效益的影响最大,新企业在区位选择中都存在明显的集聚效益;④ 从不同类型批发企业来看,外资批发企业通过检验的影响因素较少,受已有该企业空间分布的影响显著且对交通区位条件、创新环境要求更高,但商业基准地价在外资企业区位选择中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张文忠  李业锦 《地理学报》2006,61(10):1037-1045
以居民消费行为与商业区位选择为研究目的,从消费者属性和商业环境双重视角,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居民消费区位偏好和区位决策行为。研究表明,教育程度、职业类型、收入水平、交通出行方式和购物出发点等居民属性特征显著影响着居民消费区位的偏好,居民对区位、商品价格、服务质量、休息场所、配套设施、停车场等商业环境满意度的评价水平明显影响着居民的消费区位决策,但居民对交通条件、商业规模和商业氛围等满意度的评价水平对消费者区位选择决策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针对不同消费者要开发和建设不同类别的商业区,以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消费需求;另外,良好的商业区位、多元化商品价格、高质量服务水平、完善的休息场所和配套设施、充足的停车场设施等是吸引居民消费的重要条件,也应该是商业区环境建设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0.
长春市大型商业网点的区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以长春市中心城区大型商业网点调研数据为基础,选取专业店、专卖店、大型商场、大型超市、家居建材商店、综合交易市场六种商业业态类型,运用点模式分析、有序多分类逻辑回归等研究方法,探讨长春市大型商业网点的区位特征,并解释其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春市大型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总体呈中心集聚与外围分散并存的态势,但集聚现象更显著,并表现出沿城市综合性中心地、商业中心布局的特征;各业态类型网点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大,且具有不同尺度的空间集聚表现,专业店、大型商场以小尺度范围的空间集聚为主,集聚程度较低;专卖店和综合交易市场的集聚程度相对较高,且后者区位选择的空间尺度范围较大;大型超市在空间上呈均匀离散分布,家居建材商店仅在小尺度范围内表现出集聚分布;业态类型、土地价格、交通通达性及集聚特征是影响商业网点分布最显著的因素,同类因素对不同业态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程度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11.
电子商务在农村推进中,出现了淘宝卖家集聚于某些村落的现象,这些村落被称为淘宝村。近几年淘宝村在农村地区快速发展,有些淘宝村甚至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以河北省羊绒产业集聚区为案例,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县域尺度下基于当地产业发展起来的淘宝村的时空发展特征,并尝试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河北清河、南宫等地以羊绒产业为主导,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时期:羊绒产业快速集聚时期和羊绒产业转型升级电子商务时期;(2)淘宝村的时空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步发展—迅速发展—平稳发展,以东高庄村为中心,淘宝村通过渐进式、跳跃式向外围呈环状展开分布,最终形成“小范围集聚,大范围分散”的空间格局,并呈现近地缘扩散及沿交通轴线发展的空间特征;电子商务扩散强度随距离增长逐渐衰减,目前淘宝村的辐射范围仅涉及清河县东北部及南宫市的东南部地区,而两县的其他地区尚未出现淘宝村;(3)能人效应、农区特有的社会网络关系、雄厚的产业基础、交通条件以及政府的扶持等多重因素共同促进了县域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2015年淘宝村为对象,首先通过空间分布特征与空间组织模式推断出它们应具有地理根植性,之后以经营商品的特殊性为切入点,经由成本-价格分析确定其地理根植性,最后则通过产业根植性给出根源性解释。研究发现:淘宝村在国家、地区、省、市、县和乡镇六个层面都呈非均衡分布,且具有显著集聚化特征;淘宝村符合由两种空间形态、两种流态和五种主体构建的网络购物空间组织模式框架,且可划分为自产自销、村内生产、一般村外生产、村外生产与专业市场结合等4种类型;淘宝村经营商品的特殊性,即本地绝对优势产品和成本优势产品是其在全国竞争中胜出和存在的关键;淘宝村经营商品的自然根植性、社会根植性和复合根植性是其地理根植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姜洪强  梅林  杨立青 《地理科学》2020,40(3):428-436
以淘宝最常见的五大类皇冠和金冠店铺数据为基础,构建淘宝店铺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引力模型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中国淘宝整体和五大类店铺服务质量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直辖市、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比经济欠发达城市淘宝店铺整体及各大类服务质量高;家居类、电子类比服装类、美妆类、食品类店铺服务质量高值区集聚明显。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整体及各大类店铺服务质量均呈网络状分布,两两城市相互作用较强;北京、武汉、郑州等与外围城市呈“中心-外围”的辐射状分布;其他城市两两间相互联系较弱。美妆类、食品类店铺服务质量空间联系比电子类、服装类、家居类更为复杂,并且城市联系强度明显高于后3类。全国尺度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淘宝店铺服务质量具有主导作用,地区货运总量、互联网宽带接入户数、城市行政等级、普通高等学校数量起助推作用。东部地区店铺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相互关联性强,以多因素叠加影响为主;中部地区影响因素呈一定等级性,各因素影响力层次性明显;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相似,但各因素影响力弱于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影响因素相对较少,各因素单独作用于店铺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格网的淘宝村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汪凡  汪明峰 《地理科学》2020,40(2):229-237
基于2013~2018年淘宝村数据,从全国层面分析淘宝村发展状况、集聚特征,对淘宝村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 淘宝村在东部地区扩张迅速,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规模小且发展速度慢。淘宝村在扩张的同时,也开始产生局部淘汰现象。研究期内淘宝村分布的重心和方向发生较大偏移,2015年后淘宝村重心和方向均趋于稳定。2015年以前淘宝村分布存在随机性,之后呈现集聚特征,并先后形成了长三角和珠三角2个H-H(高–高)集聚区,淘宝村的高速增长区出现区域固定的倾向。 淘宝村空间分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集聚效应、政府政策、信息通信和人口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GDP与淘宝村发展为负向关系,道路与淘宝村关系不稳健。  相似文献   

15.
张佳  王琛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8):1260-1269
论文基于浙江省282个淘宝村的实地调研数据,从产品的垂直多样化和水平多样化2个方面衡量淘宝村抓住电子商务机遇并实现路径创造的能力,分析了电子商务对农村产品多样化的提升程度,并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 OLS)模型、空间计量模型构建淘宝村产品多样化的影响因素模型并分析其作用机制,以期弥补电子商务产业演化方面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的不足,同时为乡村经济发展与转型的实践提供建议与参考。研究表明:① 淘宝村产品多样化的提升情况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垂直多样化和水平多样化的提升程度大致相同;② 浙江省淘宝村的产品多样化提升程度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产品垂直多样化提升程度的高值聚集点主要位于临安、湖州、慈溪、余姚等地,产品水平多样化提升程度的高值聚集点则位于杭嘉湖区域以及慈溪、余姚等县市,水平多样化提升程度和垂直多样化提升程度的低值聚集点都主要位于义乌市;③ OLS模型显示产品垂直多样化提升程度与产品深化加工及政策的支持情况呈显著正相关;④ 空间误差模型显示产品水平多样化的提升与机械化操作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但电商协会的建立却逆向促进了产品水平多样化提升程度。  相似文献   

16.
赵键  王琛 《热带地理》2019,39(5):790-798
通过搜集与计算得到江浙沪地区各城市淘宝男装、女装、童装及服装店铺整体的信用等级,同时借助集中程度分析、位序—规模法则及回归分析,探讨了该地区淘宝服装店铺信用等级的规模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除童装外,江浙沪地区淘宝服装店铺整体及男装、女装店铺,其信用等级的位序—规模分布满足齐夫法则;2)江浙沪地区淘宝服装店铺信用等级的空间分布形态满足对数正态分布模式;3)淘宝服装店铺信用等级的无标度区涵盖了江浙沪地区绝大部分城市,其规模分布结构相对优化;4)淘宝服装店铺的信用等级受信息化水平、物流指数、基础规模实力、文化教育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优势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当地服装产业的工业集中度未能影响淘宝服装店铺的信用等级。  相似文献   

17.
张佳  王琛 《世界地理研究》2020,29(5):952-961
基于对浙江省265个淘宝村的问卷调查分析,从直接影响、专业化、相关多样化、非相关多样化、负面影响5个方面分析发展电子商务对村带来的影响。运用K-means聚类法根据各村受到的影响对样本进行分类,并分析不同类别淘宝村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①电子商务在提高收入、产品销量等直接经济影响方面的效用比在促进专业化方面的效用更为显著;②电子商务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经济的相关多样化和非相关多样化;③电子商务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造成了村庄的过度拥挤和环境污染;④聚类得到了3类淘宝村,可归纳为类别1“正面影响大、负面影响小”、类别2“正面影响大、负面影响大”和类别3“正面影响小、负面影响小”三种;⑤各类别淘宝村空间分布差异明显,类别1淘宝村在大多数分布区域中都形成集聚区,类别2淘宝村集聚区主要位于台州市、杭嘉湖区域以及义乌市等地,类别3淘宝村则主要聚集于义乌市。  相似文献   

18.
杨忍 《地理学报》2021,76(12):3076-3089
在全球化、城市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多重影响下,乡村地域空间普遍经历空间重构过程。着眼于互联网经济驱动下的乡村重构内在机制剖析,本文选择珠三角地区淘宝交易活跃度居全国之首的淘宝村——广州市番禺区里仁洞村为典型案例,通过半结构式访谈,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分析框架,剖析珠三角大都市地区典型淘宝村重构过程及其内在逻辑机制。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制衣作坊、村委会、电商创业能人、同乡社会网络等关键行动者依其目标愿景和行动逻辑参与村里土地价值的追逐和获取实现,共同演进和建构起淘宝村产业阶段性演替和空间价值积累的行动者网络过程,其历经政府主导的农业去中心化阶段、市场主导的工业化阶段,以及同乡社会网络主导的电子商务化阶段。政府主体、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构成核心驱动力,通过利益赋予联结到一起,依据政治逻辑、市场逻辑和精英逻辑推动乡村空间重构实践,重构结果引发空间社会关系的变化,触动动力机制的转变,并通过空间的重新塑造和价值改变来实现,从外源动力主导向内生发展动力转变,带来新一轮空间重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