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孙吴-嘉荫盆地白垩系淘淇河组水下重力流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露头、岩心、测井、薄片鉴定等资料,对孙吴-嘉荫盆地白垩系淘淇河组水下重力流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认为淘淇河组水下重力流沉积规模大,为湖底扇沉积,其可进一步划分为内扇、中扇、外扇3种亚相以及主沟道、主沟道外、辫状沟道、辫状沟道间、远源浊积岩5种微相类型。内扇以水下泥石流沉积为主,中扇以液化沉积物流和浊流沉积为主,外扇发育浊积岩。根据地震剖面推断,白垩系淘淇河组时期发生的断层活动是湖底扇沉积发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为湖盆环境,盆地深湖区以深湖泥岩沉积为背景,普遍发育浊流沉积,沉积范围广、厚度大,近源的先天优势使其成为油气充注的最先储集单元。弄清浊积扇的沉积特征及不同微相形成的砂体对油气聚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剖面分析与岩心观察统计,对浊积扇微相进行精细划分,明确浊积岩的形状、展布与沉积特征。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将有固定补给水道的浊积扇和无固定补给水道的浊积扇划分为坡移浊积扇和滑塌浊积扇。通过单砂体厚度、浊积岩类型与发育位置的不同,将坡移浊积扇划分为内扇、中扇、外扇3个亚相和主沟道、溢岸沉积等6个微相;滑塌浊积扇相划分出中心扇和边缘扇2个亚相。浊积扇微相的划分及其成因的讨论能够指导测井对有利砂体的解释,区分不同的油气储集体,为寻找有利油气储层的分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浊流沉积及成因模式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发育典型的浊流沉积体。本文通过对西峰油田延长统野外露头的观察和室内岩心的描述与分析,根据钻井、测井资料,识别出了层状浊积岩、浊流水道、辫状浊流水道。槽状充填浊积岩以及滑塌浊积岩等浊流微相。并基于浊流的两种形成机制(洪水 沉积物→浊流和滑塌沉积物 水→浊流)和沉积动力学原理在该区建立了陆相湖盆浊流沉积模式,即洪水型浊流成因模式和滑塌型浊流成因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浊流沉积对构造环境的沉积响应,认为构造背景在宏观上控制了浊积砂体的时空展布,鄂尔多斯盆地该时期的前陆发展演化特征构筑了其浊流沉积地层层序的充填特色。  相似文献   

4.
滇黔桂区中三叠世安尼期浊积岩微相划分与金矿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滇黔桂区中三叠世安尼期浊积岩微相的划分,认为区内浊流有3处发源地,形成了3个浊积扇,每一扇中又由中心相、过渡相及末梢相组成,从各微相分布特征和含金性分析,认为浊积岩的过渡相与卡林型金矿密切,并提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粒度分析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长6油层组浊积岩沉积特征与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浊积岩主要为长石砂岩,以棱角状—次棱角状为主,粒度具有典型的浊流沉积特征。沉积构造可见泥底构造、同生变形构造、粒序递变层、鲍玛序列等。最常见的鲍玛序列有ABC型、AB型、ADE型、AE型、CDE型和A段叠置型,具备浊积岩的典型特点。识别出薄层浊积岩和中厚层浊积岩,其属于三角洲前缘滑塌成因,可分为中心微相和边缘微相。浊流砂体是半深湖—深湖区发育的良好储集体,其分布区可作为重要的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6.
济阳坳陷牛庄洼陷沙三段三角洲前缘浊积岩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地质、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济阳坳陷牛庄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三角洲前缘的浊积岩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存在砂质浊积岩体和细粒浊积岩体两种浊流沉积物。其中砂质浊积岩体粒度较细、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和构造均反映了砂体具有滑塌再沉积的特点,可用Bouma序列来描述,常发育CDE,BCD,ABCD型浊流组合。砂质浊积岩体可进一步划为有根式和无根式两类。有根式砂体常呈扇形,可分为内扇槽道、中扇辫状水道、水道间、水道前缘和外扇无水道五种微相;无根式砂体常呈片状、舌状,可分为中心微相和边缘微相两个相带。细粒浊积岩属于低密度流的产物,不能用Bouma序列来解释,主要发育递变纹层泥岩和不均匀的块状泥岩两种细粒浊积岩。根据两类沉积物的沉积特征,建立了该区三角洲一浊积岩体综合沉积模式。论述了三角洲前缘浊积岩的成因及石油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车40井区钻遇沙三段下部水下扇14口井的岩心、粒度等有关资料分析,沙三段下部砂岩储集层为缓坡远岸浊流沉积,分沟道型和非沟道型两种基本类型。岩心观察见有递变层理、平行层理、波痕层理、侵蚀印模等浊积岩的沉积构造特征,粒度概率曲线具典型浊流沉积特征。浊积岩含油性主要受储集层物性控制,埋深、胶结物、扇体部位、成因类型等对储集层物性有不同程度影响,也是影响油气富集、产能的主要因素。沙三段下部油藏为岩性油  相似文献   

8.
西昆仑库地混杂岩带中深海浊积岩的浊积相划分及其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西昆仑库地混杂岩带中发育一套深海浊积岩。本文在系统的沉积相分析基础上,识别并划分出本区浊积岩的7类浊积相及14种亚相,结合其成因分别对各浊积相(亚相)的沉积特征、垂向分布规律进行了总结与描述。此外,垂向上还识别出3种浊积相组合,文中对其沉积序列特征及其所代表的环境意义进行了阐述。结合其它资料,探讨了这套浊流沉积的沉积环境,认为它形成于位于消减带和海沟之间的弧前盆地环境。  相似文献   

9.
桦甸盆地始新统桦甸组扇三角洲和水下扇粒度分析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桦甸盆地始新统桦甸组扇三角洲主要划分出泥石流、水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 水下扇主要划分出辫状沟道和远源浊积岩等沉积微相。扇三角洲沉积物以颗粒支撑为主,自下而上按席状砂、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水上分流河道、泥石流的顺序,沉积物粒度和标准偏差递增; 频率曲线尖度递减; 概率累计曲线由高--较高斜度两段式逐渐过渡为中--低斜度两段式、微向上凸的弧线式。反映出上述各微相向上粒度由细变粗的反粒序沉积特征,分选由好变差,杂基含量和水介质能量均逐渐增加。水下扇沉积普遍为杂基支撑,自下而上从远源浊积岩到辫状沟道沉积,粒径和标准偏差增大; 频率曲线尖度减小; 概率累计曲线主要由斜度较高的一段式过渡为斜度不大的一段式或微向上凸的弧线式,说明从远源浊积岩到辫状沟道微相粒度逐渐变粗,分选逐渐变差,杂基含量和水介质能量也逐渐增强。本区扇三角洲CM 图像呈“S”形,主要表现为牵引流沉积特征; 水下扇CM 图像表现为与C = M 线平行的长条带状重力流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0.
奚舣  马长信 《江西地质》1994,8(1):46-52
通过对赣东北地区前震旦系浊流相的研究,作者提出了该区浊流相在结构构造、岩石特征、岩石化学成分、浊流相的空间分布特征等方面的新认识。对在浊积岩中找矿和在浅变质岩区进行1:5万区调时利用浊积岩作为标志层进行地质填图,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广西合山马滩大隆组的沉积序列研究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滩地区的大隆组,以火山碎屑岩和硅质岩沉积为主。镜下研究表明,火山碎屑岩可分为凝灰岩、沉凝灰岩和凝灰质沉积岩3亚类共8种岩石微相;硅质岩可分为生物成因硅质岩和生物火山成因硅质岩两亚类共5种岩石微相。这些岩石微相构成了12种主要的岩石相,而岩石相垂向上组成了6种主要的沉积序列。沉积序列指示该区存在两种类型的浊流沉积,一种是水下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碎屑流向高密度浊流进而向低密度浊流演化的沉积,一种是早期沉积的凝灰质和硅质生物颗粒在滑塌作用下形成的浊流沉积。沉积序列研究并结合马滩地区大隆组沉积时期的古地形,表明当时该区不易发育海底扇沉积,而易接受低密度浊流沉积,形成了连续性好的较薄层沉积。  相似文献   

12.
以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三角洲前缘滑塌型重力流砂体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地震、钻井岩心、测录井和分析测试等资料,开展三角洲前缘滑塌型重力流砂体岩相和岩相组合类型划分及分布特征研究。根据泥质含量和沉积构造,划分出13种岩相类型,其中块状层理砂岩相在研究区最为发育。以泥岩、冲刷面或岩相转化面为界,划分出20种岩相组合类型,分为5大类,分别是保留原始沉积构造的岩相组合、变形构造发育的岩相组合、块状层理和碎屑发育的岩相组合、下部碎屑流和上部浊流沉积的岩相组合,以及不完整鲍马序列的岩相组合,反映重力驱动事件中的滑动、滑塌、碎屑流、碎屑流-浊流、浊流沉积作用。根据不同类型重力流的垂向组合和典型剖面岩相分布特征,认为从盆地斜坡到盆地平原,重力流呈现滑动-滑塌-碎屑流-浊流演化特征,滑塌近端主要发育滑动作用岩相组合和滑塌作用岩相组合,滑塌中部主要发育碎屑流岩相组合和碎屑流与浊流过渡转化岩相组合,滑塌远端主要发育浊流作用岩相组合。  相似文献   

13.
The Bir Dakhl section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Galala plateau, north eastern desert was sampled for microfacies analysis of the upper Cretaceous–lower Paleogene succession. Microfacies analysis led to the recognition of eight mixed clastic-carbonate facies types (black shale lithofacies MF-1, pure shale lithofacies MF-2, sandy shale lithofacies MF-3, marly shale lithofacies MF-4, mudstone microfacies MF-5, foraminiferal wackestone microfacies MF-6, bioclastic wackestone microfacies MF-7, and bioclastic packstone microfacies MF-8) of the studied interval. These microfacies can be grouped into thre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inner, middle and outer ramp. The interprete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have been suggested to range from neritic to middle bathyal (~ 700 m). Based on cyclostratigraphy, five deepening upward cycles and three shallowing upward cycles have been differentiated in Bir Dakhl section.  相似文献   

14.
利用岩心、薄片、常规测井、成像测井等资料结合物性分析等,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7致密油岩性岩相等特征进行了研究。长7致密油储层以砂质碎屑流、浊流和滑塌成因的砂岩为主,烃源岩以泥岩、油页岩为主,根据粒度参数进一步将长7致密油岩性岩相划分为砂质碎屑流细砂岩相、浊流细砂岩相、浊流粉砂岩相、滑塌岩相、半深湖—深湖泥岩相以及油页岩相6类。通过岩心刻度常规和成像测井,建立了不同岩性岩相的测井识别评价标准,并实现了各单井纵向上的岩性岩相的识别和划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岩性岩相与TOC含量和脆性指数的关系。最后结合试油气资料和油气解释结论,阐明岩性岩相对致密油储层物性和含油气性的定量控制。致密油岩性岩相的研究可为后期成岩相、孔隙结构以及优质储集体预测等奠定基础,为研究区长7致密油的综合评价和有利发育区带预测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华北陆块东南缘凤台组岩相古地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华北陆块南缘凤台组的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研究表明,凤台组具有海底扇的沉积模式。根据凤台组的沉积分布特征,其总体为海底扇的水道沉积。这一水道相似于陡倾大陆边缘的海底峡谷,其产生可能与断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地层沉积序列、粒度特征、砾石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成都平原东郊台地中更新统合江组为河流相沉积,垂向上具有明显的"河流二元"结构特征,主要以细粒沉积物为主,底部砾石层多为中-粗砾,磨圆较好,具有定向性。该组可细分为河道、边滩、堤岸-河漫3种沉积微相类型,对应发育3种岩相类型。河道砾石岩相沿十陵镇-红河镇-大面镇一带呈北西-南东向展布,边滩砂坝岩相集中发育于大面镇-西河镇东侧古河道凹岸处,堤岸-漫滩粘土岩相广泛分布于研究区内。这3种岩相特性及分布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存在差异:河道砾石层作为地下水储集层的同时,水溶蚀使其地层结构稳定性被破坏,影响工程稳固技术的选择;边滩砂坝分布较为集中,对区内工程建设影响面最小;堤岸-河漫粘土广泛分布,是一种分布稳定的软弱层,对地下水有一定的封闭效果,同时软弱层的特性使其降低了边坡、坝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对西秦岭南部白龙江隆起南北两侧的中三叠统上部光盖山组岩相进行了研究,按照沉积作用方式识别划分出碎屑流、颗粒流、浊流、牵引流、平坦床砂静水5种沉积作用及岩相类型,并区分各种亚相类型.位于隆起北侧迭部飞仙剖面的岩相可识别出9个相序旋回,单个相序基本结构为砾质碎屑流相-鲍玛序列组合相,反映构造和沉积作用的旋回性和阶段性.总结发现,隆起南北两侧岩相的共同点是斜坡碎屑流和浊流型重力流较为发育,滑塌型重力作用少见,物源区较近且以灰岩为主;差别是不同剖面岩相结构、相序旋回有所不同,被侵蚀的物源地层时代不一样.进一步研究表明,光盖山组属于较缓的边坡沉积,是大陆碰撞阶段残留海盆大陆一侧的边缘相,盆地的形成与构造挠曲作用产生的沉降有关.鉴于洮河盆地晚古生代和早-中三叠世存在深海和残留洋盆,若尔盖盆地与之共用一个基底,因此,推测这2个盆地的中-上三叠统复理石之下可能没有台地相上古生界和中-下三叠统,不利于在该区开展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属于低孔、超低渗岩性油气藏.红河油田长8储层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两种沉积微相,并且在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中储层参数变化范围大,非均质性强,用常规的单一沉积相控建模方法无法对储层参数空间分布的非均质性进行充分表征.为了精确描述其储层参数及展布特征,以红河油田92井区长812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在地质、岩心、测井等资料的基础上,应用基于精细岩相约束的储层参数建模方法建立了研究区三维地质模型,即先用沉积相发育模式约束建立沉积微相模型,再对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进行岩相细分,在沉积微相模型和不同岩相概率体的双重控制下建立岩相模型,然后以岩相模型为约束建立储层参数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储层参数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地质认识符合较好,为该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确的地质模型,并为研究区下一步开发方案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属于低孔、超低渗岩性油气藏.红河油田长8储层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两种沉积微相,并且在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中储层参数变化范围大,非均质性强,用常规的单一沉积相控建模方法无法对储层参数空间分布的非均质性进行充分表征.为了精确描述其储层参数及展布特征,以红河油田92井区长812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在地质、岩心、测井等资料的基础上,应用基于精细岩相约束的储层参数建模方法建立了研究区三维地质模型,即先用沉积相发育模式约束建立沉积微相模型,再对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进行岩相细分,在沉积微相模型和不同岩相概率体的双重控制下建立岩相模型,然后以岩相模型为约束建立储层参数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储层参数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地质认识符合较好,为该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确的地质模型,并为研究区下一步开发方案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山西组页岩气储层与煤层共生,页岩有机质含量较高,具有较大的资源勘探潜力。为精细表征控制山西组页岩储层分布的沉积微相,根据测井数据、录井数据、岩芯观察描述、薄片分析、粒度分析、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以及总有机碳含量(TOC),研究了山西组页岩储层岩相与沉积微相类型,在山西组识别出(灰)黑色碳质页岩、(灰)黑色含碳质页岩、(灰)黑色含碳质(粉)砂质页岩、(深)灰色含碳质页岩、(深)灰色页岩、(深)灰色(粉)砂质页岩和含钙质页岩7种岩相。这些岩相沉积在富植沼泽、贫植沼泽、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洼地、曲流河河间洼地、天然堤与决口扇远端微相环境,其中富植沼泽、贫植沼泽与成煤的泥炭沼泽、泥炭坪环境比邻共生,且在山二段时期更发育。富植沼泽和贫植沼泽微相控制了具有较高TOC的(灰)黑色碳质页岩、(灰)黑色含碳质页岩、(灰)黑色含碳质(粉)砂质页岩和(深)灰色含碳质页岩的分布,是控制山西组页岩储层分布的有利微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