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为例,介绍了实验室平台、人才队伍、及管理现状.从团队创新、实验室文化、知识管理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加强实验室管理促进实验室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日前,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公布2006年度福建省重点实验室考核评价结果,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继续获评优秀类重点实验室,成绩在全省23个参评省级重点实验室中位列第二.本次年度考核评价,仍由福建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组织专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学术专家与管理专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评出4个优秀类重点实验室,[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正> 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的主体,源自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的林木遗传育种研究室,1993年吸收相关科学力量,正式组建为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实验室,1995年被正式命名为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2000年学校转制后,实行国家林业局和江苏省共同管理的模式,江苏省人  相似文献   

4.
《地理科学进展》2006,25(2):I0002
在实施《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和《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发展纲要》的背景下,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在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指导下,于2000年筹建了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2003年9月,实验室通过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被批准以部重点实验室名义运行。  相似文献   

5.
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我国第一个研究山地城镇建设科学问题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实验室概况 1.1 平台建设 实验室有固定研究人员39人,其他兼职人员150余人,外聘院士2人(钱七虎院士,邹德慈院士).实验室核心力量涵盖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学科体系的主要研究人员,支撑平台包括重庆大学建筑学部"2011校企合作科技创新平台"、"985工程"、"211工程"学科建设创新平台、重庆大学两个国家甲级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院、规划设计院),工作场地6100m2.  相似文献   

6.
吴凯 《地理研究》1982,1(2):92-92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径流实验室是我国现有两个水文模型实验室之一,主要从事流域产流、汇流物理机制的研究和流域系统研究。到目前为止,该室已经安排了五类实验,为流域汇流非线性研究提供了一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7.
《福建地理》2008,(4):15-15
“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8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11月通过以中国科学院郑度院士为组长,中国工程院刘兴土院士为副组长的专家组对实验室建设计划的论证.  相似文献   

8.
“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8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11月通过以中国科学院郑度院士为组长,中国工程院刘兴土院士为副组长的专家组对实验室建设计划的论证.  相似文献   

9.
2006年5月,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申报的“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喜获批准。6月9日,受福建省教育厅委托,聘请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中心首席研究员孙建新任组长的6人专家组,对重点实验室计划任务书进行了论证。专家组在听取了实验室建设汇报,现场考察实验窄仪器设施后,充分肯定了重点实验室的科学研究积累、人才队伍现状、实验室硬件建设及区域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专家一致认为,  相似文献   

10.
“沙地生物资源保护与培育实验室”是原国家林业部1995年批准由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内蒙古林学院共同承办的部重点开放性实验室。2 0 0 1年通过国家林业局组织的专家现场验收。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林业高新技术研究和国家攻关课题的研究。沙地生物资源保护与培育实验室主要围绕沙地生物资源保护、培育与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其中,以建立乔灌草藻菌五位一体的防沙治沙与沙产业发展模式为研究特色。 一、实验室运行机制实验室采取“开放、联合、流动、竞争”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1.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城市的血脉和生命。它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品位,代表着市民的社会公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城市精神。在面临今天大开发、大发展的新形势下,昆明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重建设轻管理、建设与管理主体不统一、管理的落后等。针对这些问题,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变政府职能等理念,提出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城建资金良性循环机制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数字省信息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数字省、数字城市建设是数字地球的重要方面和基础,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可操作性高。在进行数字省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特别是大比例尺空间基础信息和公共基础信息。信息共享平台将在各部门建立分布式的网络分中心,对各部门现有的数据库进行规范化、网络化和空间化改造,建立信息共享体系。本文以福建省政务信息共享平台为例,详细分析了数字省信息共享平台的总体结构设计、模块功能设计及实现过程,并就系统实现过程中的体会及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A computer program(FEA)is presented for processing historical laboratory data.It performs on a list ofsample entries stored in a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Using an algorithm which is basedon fuzzy set theory,FEA classifies the entries into a limited number of clusters called sample types.Theclassification is fully user-defined.The program transforms the historical data into a representation whichis more suitable for study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aboratory or which can be used as preparation for asimulation project.  相似文献   

14.
流域一体化法制建设是流域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符合世界流域一体化法制管理的趋势。山西流域资源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掠夺性的开发使流域出现了严重的生态问题,成为制约山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通过剖析全国及山西流域一体化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流域一体化法制建设是流域一体化管理的核心所在,是解决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这一矛盾最为有效的途径,是山西转型发展的最佳选择。以汾河流域为试点,制定《汾河流域一体化管理条例》,为我国流域一体化法制建设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湿地公园建设保障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湿地公园的概念入手,简述了北京市湿地公园发展历程,分析了北京市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现状,针对湿地公园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北京市湿地公园建设内容和管理保障措施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湿地公园建设应加强法制保障体系建设;健全湿地公园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体系;多渠道吸收投资,建立健全经济补偿机制等保障措施,以期为北京市湿地公园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的建设也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展起来。数据库的建设是对全国土地"一张图"工程的完善,也是土地管理工作动态管理的基础。本文以县、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为例,总结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数据库的建设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数据准确度要高。县乡级数据库的建设立足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实际用地需求,对今后土地管理有着制约性和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胡卫华 《热带地理》2013,33(4):504-510
以国内最大的区域绿道建设工程珠三角绿道网为研究对象,基于对深圳、广州、东莞、惠州、中山五市的绿道和香港郊野公园的实地调研,分析了其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和建设中存在的重速度、轻质量,重建设、轻管理,重游道、轻配套,重形式、轻内涵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布局网络化、建设生态化、特色多样化、设施人性化、管理科学化和活动多元化的解决对策,以达到绿道旅游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探索客观、科学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决策方法,对于切实保护优质耕地及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该文从评价性指标与约束性指标两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集对分析方法,以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为例开展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决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安源区耕地可划分为优先划入、择优调入、针对性调控以及全面治理四大类型:优先划入型和择优调入型耕地合计2553.66 hm2,主要分布于城区周边道路沿线,应优先划入红线进行保护;针对性调控型耕地应根据其短板开展针对性调控改造,将改造后的优质耕地划入红线;全面治理型以丘陵山区的旱作坡耕地为主,主城区周边有少量镶嵌于建设用地之中,该类型耕地可作为农业—建设—生态弹性空间,通过全面治理,服务优化建设布局、发展山区特色旱作农业、强化生态功能等多方向管理决策。研究结果客观反映了安源区城市周边耕地资源综合状况,可为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决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针对“定居兴牧”水源工程勘测设计、建设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和关键环节,分析和阐述了立项审批、建设资金、建设管理及质量安全三项保障措施,以及建立的坝工建设、工程水文计算及工程地质勘察、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体系三项技术支撑,提出了工程规模“择小放大”、泄水建筑物规模“择大放小”、抗震设计“评Ⅶ设Ⅷ”、灌溉模式“择高有压”、地质条件复杂“避让放弃”等技术措施和应把握的原则,建立了“定居兴牧”水源工程技术支撑体系;并针对牧民定居水资源保障和安置模式、水源工程水价及管理、受水区开发规模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指出新疆已不具备大规模开发水土资源的条件,采取“集中定居、插花定居、分流转产”三种定居模式,是切合新疆实际的;水源及其配套工程效益的发挥,需要加快饲草饲料基地开发建设,走集约化、现代化发展之路;水价应考虑牧民承受能力和工程良性运行的需要,可采取财政扶持、分阶段逐步到位,实施定居区水务一体化管理,发挥项目的规模效应;定居区规模要做到“水土平衡、供需平衡”,防止“小马拉大车”;工程建成后,要加强水文监测,为水库安全度汛和调度提供可靠的基础依据.定居兴牧水源工程的顺利实施,赋予了“新疆效率”深刻的科学内涵,对于加速现代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