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提出天气预报人员应运用科学决策的原理,指导天气分析与预报制作的思维过程;用天气学、数值预报、气候学、卫星气象学原理及天气预报经验等方法对鄂尔多斯市降雨进行诊断分析,归纳出中雨以上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各物理量场的变化、数值预报产品及卫星云图的应用。并进行了前期天气形势特征分析。根据天气系统和气象要素的演变特点,找出其各类指标,从而成为中雨以上降雨天气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2.
通过个例分析,认为对于高影响低概率事件应引起高度重视.首先应明确环流形势,特别要注意天气图上微小变化及观测数据的突变,强降水天气发生发展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充沛的水汽条件、不稳定能量、抬升机制.然后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确定未来天气演变趋势;提出制作临近预报的思维过程.归纳总结出影响强降水天气过程的要素变化及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特征.认为当地强降水天气过程和飚线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最后根据天气系统和气象要素的演变及雷达回波特征,找出其各类指标,从而成为制作强降水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AMDAR资料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卓  李延香  王慧  李伟华 《气象》2006,32(9):42-48
使用国内的AMDAR资料对几次重大天气过程进行了动力和热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飞机在航站上起降时探测的高时空分辨率的AMDAR资料与其它资料结合能够较连续地监视机场附近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而捕捉到一些常规观测资料难于发现的引发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天气系统。该资料对稳定性天气大雾的定点分析和预报,较之常规观测资料有更好的业务使用价值。该资料不仅可为制作定点的临近和短时预报提供精细的预报依据,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对灾害性天气的认知和预见性。  相似文献   

4.
天气预报的业务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总结回顾了中央气象台近年来的天气预报业务技术进展。天气预报质量的历史演变显示了预报业务水平的提高, 这种业务能力的提高既反映了预报技术的发展, 也带来了天气预报业务的变化。对业务天气预报中各种预报技术应用进展的分析表明:数值预报在天气预报业务能力提高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同时, 基于对不同尺度天气影响系统发展演变过程深入认识的基础上, 天气学的预报方法依然是预报业务中的重要技术方法; 动力诊断预报已成为灾害性天气预报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数值预报产品的解释应用是实现气象要素精细定量预报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10年冬春季节回潮过程的天气环流形势及本站气象要素变化分析,初步确定了出现回潮现象的天气环流系统,以及回潮过程中本站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开展回潮现象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6.
云是最常见的天气现象,也是反映天气变化最直观和最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它的演变与天气系统有密切的关系,有了看云的经验,我们可以从变幻无穷的云彩中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十多年来,上海宝山县气象站坚持对云的演变进行细致的观测、记载和分析,并在县站预报中加以应用。本刊将陆续发表他们的部份经验,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各种天气发生发展,维持和演变也是有一定规律的。后期天气的变化是前期诸如压、温、湿等气象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统计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制作预报,已为台站普遍采用。随着数理统计被广泛用于日常预报业务工作,预报的因子越用越多,预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随之而提高。而简易多级统计预报方  相似文献   

8.
蔡重褚 《气象》1979,5(11):27-29
我们认为,在县站预报的工具中,压温湿曲线图比较直观,便于分析各气象要素随时间的演变规律。但是,就目前几种压温湿曲线图来讲,都还不够理想,主要是反映天气系统演变的能力不强,亟待改进和提高。为此,我们首先对目前常用的几种压温湿曲线图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主要优缺点,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能较好反映天气系统影响和天气变化的曲线图。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999年12月21~28日,广西出现的严重霜冻、冰冻天气过程环流特征的演变、气象要素的变化、数值预报产品的分析,得到造成这次严重霜冻、冰冻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地面气压高、露点温度特低、相对湿度小、辐射降温明显。  相似文献   

10.
谢从刚 《湖北气象》2006,25(1):44-44
风场在天气分析和预报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天气预报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无论天气系统预报还是气象要素预报,均离不开对风场的类型、结构和演变的认识.下面谈谈大气探测的几种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用客观预报工具设计是根据预报人员在制作预报过程中的基本经验为基础,借用逐步回归的数学方法,从Micaps系统中提取上游气象要素实况、数值预报产品和预报站点的天气实况等气象要素作为样本序列,建立预报回归方程,从而作出预报站点的客观天气预报产品,作为预报业务的初始天气预报的程序实现.它具有时间、空间、各气象要素预报的通用性、自动化.  相似文献   

12.
梁立光 《四川气象》2004,24(2):48-49
通用客观预报工具设计是根据预报人员在制作预报过程中的基本经验为基础。借用逐步回归的教学方法。从Micaps系统中提取上游气象要素实况、数值预报产品和预报站点的天气实况等气象要素作为样本序列.建立预报回归方程.从而作出预报站点的客观天气预报产品。作为预报业务的初始天气预报的程序实现。它具有时间、空间、各气象要素预报的通用性、自动化。  相似文献   

13.
大雪预报失误个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年11月6~7日大雪天气过程预报有一定难度,降水预报失误较大。在分析数值预报天气形势、气象要素预报的基础上,阐述了当时预报员的预报思路,分析实时天气形势的演变,指出300hPa上亚洲中部的西北或偏西风急流轴逐渐南压,是诱发实时天气形势突变的触发物理机制。上下层高空槽从后倾转为前倾,不利于强烈的上升运动产生。高空引导气流的演变,导致地面气压路径改变、暖湿空气的配置变化,是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 1998年 7月开始实行的全国天气雷达拼图产品的生成、使用方法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得出了天气雷达拼图应用的优点 ;大范围天气雷达组网拼图资料比天气图的时空分辨率高 ,能及时掌握天气系统的演变及生消过程 ,有利于预报员分析和制作降水预报。  相似文献   

15.
风廓线雷达资料在3次气旋过程短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8年8月3次气旋过程中风廓线雷达测得的风数据,结合区域自动站数据和天气学理论,对气旋和高空槽天气系统的移动情况、气象要素变化和对短期或临近预报的指导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可以根据风廓线图中风的演变情况,辅以区域自动站、天气图等资料,对气旋和高空槽天气系统所带来的降水、大风等天气发展趋势提供可靠的指示作用。从而为气旋、高空槽短时临近预报的精细化提供实况和理论上的支持,进而达到提高短时临近预报、特别是对危险天气的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引言某种预报图表对未来降水预报的贡献价值,取决于参与组成这种图表的气象要素(即因子)对未来降水(即预报对象)的相关程度。众所周知,气象要素变化与天气演变间的函数图象是非线性的无穷聚集群或集合区间。而一次降水过程的酿成,除地面压、温、湿、风等共处于某一特定的变化状态下外,高空环流背景及天气系统的影响则更为重要,三度空间的有机联系是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人们利用卫星、雷达和地面观测资料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得到了一些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预报的经验。例如,姚祖庆、肖稳安等利用卫星云图资料概括出影响长江中下游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5种环境云场特征和在这些云场中暴雨和强对流云团的演变过程,通过追踪这些云团活动来作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杜秉玉等以雷达资料为主设计了长江三峡和荆江地区暴雨预报的临近预报系统。文中利用上海地区稠密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1983年9月3日、1985年7月11日、1983年7月26日影响上海的暴雨和龙卷天气过程中地面气象要素场和物理量场的先兆表现,期望从地面观测资料的变化特征提供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预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淄博市强对流天气发生的过程及主要影响系统,总结了不同环流形势下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及落区情况,应用T106和实况资料,并结合单站气象要素,建立起淄博市强对流天气分片预报业务系统,在强对流逐级报导预报中起到一定的补充订正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周能  梁岱云 《广西气象》2001,22(2):51-52
通过对1998年7月开始实行的全国天气雷达拼图产品的生成、使用方法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了天气雷达拼图应用的优点;大范围天气雷达组网拼图资料比天气图的时空分辨率高,能及时掌握天气系统的演变及生消过程,有利于预报员分析和制作降水预报。  相似文献   

20.
2013年3—5月T639、ECMWF及日本模式中期预报性能检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威 《气象》2013,39(8):1076-1082
为了更好地应用T639模式中期预报产品,对2013年3—5月T639模式中期预报时效产品进行了天气学检验,并与:ECMWF、日本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家模式均对亚洲环流形势的调整和演变具有较好的预报性能。综合看来,ECMWF模式对主要系统及气象要素的预报最接近实况;日本模式和T639模式次之。另外,选取了2013年3月8—9日的沙尘天气过程进行检验,发现ECMWF模式对于引发此次沙尘天气的地面高压系统中期预报指示意义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