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默拉皮火山是一座安山岩质成层火山,它呈现长期的喷发活动。在喷发活动期间,一个内生的火山穹丘连续地生长。粘性熔岩丘形成不稳定的块体。这些块体或者崩塌或者变成火山碎屑流。在火山没有呈现任何地表活动的时段内,火山内部的过压缓慢地增加。火山的不稳定期从一个爆发阶段开始,其间前一个熔岩丘部分被毁。在1990~1995年之间我们观测到了不同时间常数的地磁变化,其中包括1990年8月26日的一次气柱喷射以及1992年1月20日和1994年11月22日的2次喷发。与其他类型的活火山相比,本工作中所观测到的火山磁变化是很小的,至多为几个nT。为了区分与总体活动有关的变化及与每一个非休眠阶段相关的变化,必须把这6年时段内不同时间常数的变化分离开。在消除了台网内每个台站磁场的长趋势变化之后,所有地磁差值问的明显相关性便显示出来。中期变化呈现出2轮活动性,它们与导致1992年和1994年喷发的地下火山体系内的应力场演变相吻合。1995年5月开始了一轮新的活动。在确定的每轮活动期内,快速的火山磁信号都与应力场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1991年5月,1991年9月,1993年2月和1993年12月……)。某些火山磁变化是短期前兆信号,如1992年喷发前3个月内幅度达1.3nT的下降变化。地磁资料、地震活动性和地表现象间的对比表明,与默拉皮火山各轮活动期有关的中期火山磁变化是由压磁效应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压磁效应和膨胀磁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世浙 《地震学报》1979,1(1):76-81
在简化条件下, 估计了压磁效应的可能量级.由此推知, 在非磁异常区, 地震前后的磁场变化不一定是压磁效应引起的.压磁效应不是震磁关系的唯一机制.按照渗滤电流理论推出的公式表明, 由地下水渗滤作用引起的所谓膨胀磁效应也是很小的.只有渗滤区足够大, 地下水剧烈运动, 才有可能观测到膨胀磁效应.   相似文献   

3.
1980年圣海伦斯火山爆发对之后30年火山学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5月18日,圣海伦斯火山发生了一次大规模喷发,这一事件令科学家和大众惊叹不已。巨大的山体滑坡、气浪以及随之而来的柱状喷发(高达25km,持续时间长达9hr)等影像记录震惊全世界,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此次火山喷发事件研究的兴趣(图1)。  相似文献   

4.
研究火山喷发现象的历史记载对确定历史火山喷发事件及其年代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朝鲜半岛历史文献,系统整理和研究历史火山喷发现象的记载后,得出如下认识:1)直观的历史火山喷发事件有公元1002年济州岛火山喷发、1007年济州岛以西近海火山喷发和1597年中国吉林长白县境内的望天鹅火山喷发。2)根据"雨灰"(火山灰)记载可确定的火山喷发事件分别发生在公元1265、1401—1405、1668、1673、1702年等,推测均为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3)公元1373年的"雨白毛"(火山毛)记载,推测为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事件。4)公元1533年的"天火",若其为火山喷发物,则可能是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公元1601—1609年的"天火",可能是中国吉林龙岗火山喷发事件,或是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事件。5)史料记载的"雨土"乃是黄土沉降现象并非火山灰。依据"雨土"提出的长白山火山喷发事件不成立。  相似文献   

5.
郝锦绮 《地震学报》1985,7(3):300-313
根据作者与Hastie和Stacey提出的三维压磁效应模式计算方法,围绕1976年唐山大地震,计算了七种不同断层模式的压磁效应,比较了在不同磁纬处,走向滑动断层的不同走向、倾角和埋深在地面上所引起的压磁异常场。结果表明,震磁效应的可观测性同地震的破裂机制有着紧密的关系。断层倾角45——60对应着最佳观测条件,其压磁异常峰值可高达12nT;在最差观测条件时压磁异常量几乎无法测出,这时断层位于磁纬0处,或走向为E-W,或埋深为10公里左右。在大多数模式中,垂直分量的异常略大于总强度异常,但在磁赤道附近可高达三倍左右。对唐山大地震的计算表明,压磁异常量约3——4nT,其异常大于1nT区域的线性尺度与断层长度之比仅为1.04——1.10。由于压磁场是地震过程的一种弱效应场,目前使用仪器的观测精度不够和磁测点的震中距过大,可能是未测出该地震明显的磁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火山喷发物及其显微结构特征记录了喷发之前岩浆体中物理、化学过程的信息,喷发时的爆炸程度、岩浆与地下水的相互关系、在地表的侵位方式(如熔岩流、火山灰空降或火山碎屑流),以及在喷发后期风化特征等有关信息。因此,通过对火山喷发产物的显微构造研究,可以获得许多由宏观研究所无法获得的有关岩浆喷发前、喷发期间和喷发后的作用过程的重  相似文献   

7.
S.  R.  McNutt  刘巍 《世界地震译丛》2006,(3):1-29
火山能够产生大量地震信号,这些信号与地震断层产生的地震信号不同。几乎在每一次有记录的火山喷发之前,火山下面或附近的地震活动性会增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地震活动。因此,地震学已成为火山喷发预报和监测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目前,尽管在不同火山建立的监测站的数量和质量有很大差异,但世界上近200座火山均已采用地震方法监测,这表明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喷发的538座火山中有约1/3的火山采用了地震监测。近几十年来,每年会发生55~70次火山喷发(Simkin,1993)。火山的喷发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一半以上都有地震监测设施。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历史记载中火山喷发已成为骇人听闻的事件,公元76年意大利维苏威火山喷发吞噬整个庞贝古城一例已成为千古遗训;1883年印度尼西亚克拉克托火山喷发毁灭了一个火山岛,造成5万人死亡,声震1万里,灰撒三大洋。诸如此类的事件在现代火山喷发史上亦不乏其例,  相似文献   

9.
2022年1月15日汤加一座海底火山发生了猛烈的爆炸式喷发,喷出大量火山灰、气体与水蒸气,并进入平流层,形成巨大火山灰云团,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对汤加火山的地质构造背景、喷发历史、喷发过程、灾害影响、喷发机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详述此次汤加火山喷发的过程及灾害影响,由此引申到当前国内活火山的活动状态.长白山天池火山...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可公度计算及时空对称性理论,结合蝴蝶结构图及可公度结构图对印度尼西亚地区1900年以来VEI≥4火山喷发活动进行趋势判断分析,结果显示:(1)运用三元、四元、五元可公度可知2018年印度尼西亚地区发生VEI≥4火山喷发事件的信号较强.(2)结合蝴蝶结构图及可公度结构系计算得出,2018年印度尼西亚地区发生VEI≥4火山喷发事件的随机概率为45.5%,不漏报置信水平为41.6%.(3)通过经纬度迁移分析,发现其在空间上有一定的迁移规律;纬向迁移对称轴在3.5°S左右,经向迁移对称轴在115°E左右.未来火山喷发事件有可能向东北方迁移.(4)太阳黑子数周期年份与火山喷发有很好的对应性,即火山喷发事件多发生在太阳黑子数下降阶段,在太阳黑子数上升阶段发生火山喷发事件的概率较小,在太阳黑子数峰年和谷年也会发生火山喷发事件,但发生概率明显小于太阳黑子数下降阶段的概率.  相似文献   

11.
震磁效应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介绍了目前人们对于压磁效应、感应磁效应、流变磁效应、电动磁效应、热磁效应及岩石破裂过程中的电磁效应机理的认识、研究进展以及利用震磁效应激发的地磁异常从地磁场的长期和短期变化中提取地震前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震磁效应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强调应从加强地磁台网观测、改进震磁效应的实验及引入提取震磁异常新的方法3方面加强震磁效应的研究,更好地发挥地磁观测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波波卡特佩特火山爆炸式喷发活动是对周围人口稠密地区的一个严重威胁,因此在短时间内认识喷发类型(从爆炸式到熔岩盾形成)指标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本次研究,我们给出来自波波卡特佩特火山5次主要普林尼武喷发(大约23~1.2ka)、2001年部分熔岩盾坍塌时的小喷发和1997年4次喷发(5月11日、6月14日、15日和30日)产生的原生碎屑中气孔大小分布(VSD)和基质玻璃成分分析的结果。对基质玻璃主元素的分析(WDS—EPMA)可以估计出喷发的岩浆进入不平衡(晶体和岩浆之间)的深度,通过利用Blundy和Cashman(2001)的石英一钠长石一正长石三元系计算平衡压力来获得。利用CSD软件通过气孔大小分布分析定量解释原生碎屑(浮岩或火山渣)结构来建立岩浆上升时的物理变化和喷发条件之间的关系。原生碎屑内气泡化的程度和类型也与喷发的类型和持续时间有关,特别是可用来识别气孔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代表了从爆炸式到熔岩盾喷发的转变(Manganand Sisson,2000;Adamsetal,2006)。本次研究给出了波波卡特佩特火山比早期认为的更为复杂的岩浆存储历史,这对该火山目前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计凤桔  李齐 《地震地质》1998,20(4):15-304
首次利用TL测年技术,测定了五大连池火山群中两座最新喷发的火山熔岩中的烘烤捕虏体的年代。测定结果((264±19)aB.P.,(273±19)aB.P.)在误差范围内与喷发的历史记载(1719~1721年)一致,表明这两座火山是同期喷发的产物,同时也表明利用TL测年技术能比较准确地测定年轻火山活动的年代,它为恢复火山最新喷发历史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比较可靠的年代测定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略介绍了中国大陆4个火山(岩)为主题的世界地质公园和16个国家地质公园,以及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两个地质公园。文章还介绍了这些地质公园火山岩喷发时代、火山类型、大地构造环境和火山(岩)景观特征与分类。它们的喷发时代主要为更新世-全新世、中新世、始新世和白垩纪。四个时期的火山地质公园,在不同年代火山中均具代表性与典型性,为中国火山/火山岩研究提供了真实的材料。作者还针对火山地质公园建设现状提出加强科学研究与实施解说系统工程两条建议。  相似文献   

15.
“膨胀”磁效应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压磁效应不一定是震磁关系的唯一可能机制.本文认为,从我国邢台地震区地震与地磁变化观测的事实出发,用压磁效应很难解释震磁之间的关系.因此就提出震源区由于岩石介质的微破裂、膨胀的液体扩散引起地磁场变化的设想,并称此种设想为“‘膨胀’磁效应”. 在简化了的假定条件下,初步计算表明,用此假设讨论地震区地磁场变化的空间分布与实际观测的结果较为符合.有一些检验震例.  相似文献   

16.
伴随地震和火山喷发引起自然地球物理场的变化,产生了地震电磁效应(SEM),即电场和磁场的扰动。电磁场变化多出现在初始地震发生前几天或几小时内,因此,若对这些现象有进一步认识,电磁场扰动可以作为地震的短期前兆。在研究学者中对SEM的解释历来存在着争论,解释这些  相似文献   

17.
与危地马拉圣地亚古多火山喷发相关的地震成因很复杂。不同时间尺度的岩石破裂、流体运移、气体膨胀会引发各种地表运动,包括静态和动态的变形及气压扰动等。详细分析如此复杂的事件可通过测震及附加的其他手段完成,譬如次声、大地测量和可视化监测等。该火山区2009年1月4日的一次爆炸喷发事件前就监测到明显的排气活动、地面倾斜以及地震次声的谐波颤动。这次爆炸事件引起了地表的穹顶隆起、多种爆发脉冲以及随后火山体倾斜导致的再次平衡。本文采用多种手段监测分析圣地亚古多火山的溢流和爆炸活动这一物理过程,并对发生的复合地震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8.
<正>长白山天池火山位于吉林省东部的中朝边境线上,是长白山火山系统中3座大型的复式层状火山之一。2002—2006年一系列的火山扰动事件和约1000年前的布里尼式大喷发使天池火山成为我国乃至东北亚地区最具有潜在喷发危险的活火山。同时,鉴于其危险性和火山学研究中的重要样本价值,各国学者对长白山天池火山进行了大量研究,并获得了一系列资料。前人研究认为,天池火山的喷发活动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造盾喷发阶段、造锥喷发  相似文献   

19.
张晓东  时振梁 《地震学报》1999,21(1):98-105
在综合分析中国及周边地区有史料记载的历史火山喷发事件与强震记录的基础上,列举并详细描述了6对历史火山喷发与强震伴生的构造事件,并在分析构造事件本身基本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及邻区的板块运动特征、地震活动特点以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特点,对历史火山和强震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火山碎屑流分布范围广泛,是国内火山碎屑流领域重要的研究对象。前人研究表明:(1)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火山碎屑流搬运堆积机制复杂,且火山碎屑流近源、中源部分一般分布在人迹罕至尚未开发的地方,火山碎屑流相模式尚未系统建立;(2)火山碎屑流是长白山地区主要灾害类型,尚未有专题的灾害区划图;(3)早期粒度分析主要采用人工法测试,精度低,误差大,大量微米级碎屑的动力学信息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