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最近英国广播公司(BBC)发表了一篇综述性质的文章,探讨用科学技术和工程来"应对气候变化"。文章从能源、运输和工程3个方面进行论述。核心思想是:要想世界经济继续增长,同时又不造成气候变化加速,就将需  相似文献   

2.
庄丽莉 《气象》1992,18(4):45-47
1991年,是世界异常气候多发的年份。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出现大范围暖冬;南亚北部热季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欧洲、亚洲春夏发生严重洪涝,孟加拉强气旋风暴,中国江淮特大洪水和菲律宾中部台风暴雨引发的大水和山体滑坡成为震撼全球的严重自然灾害;大洋洲澳大利亚,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北  相似文献   

3.
2009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世界地球日官方网站正式公布了由简&#183;马丁&#183;威尔(Jan Martin Will)设计的2009年世界地球日的海报:海冰消失后,一只无助的小北极熊抱着一个风力发电机的柱子(见右图)。  相似文献   

4.
3·23世界气象日,学会秘书处和《中国气象报》青海记者站积极投稿,通过《青海日报》、《中国气象报》、《青海气象工作》等报刊开展了宣传报道工作;省气象台、省局办公室利用天气预报影视节目和青海气象网站,围绕世界气象日的宣传主题“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制作专题节目(栏目  相似文献   

5.
世界气象组织综合观测系统(WIGOS)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文建 《气象》2010,36(3):1-8
回首世界气象组织(WMO)成立以来的60年光辉历程,突出的成就之一就是所建立的功能强大、标准化的全球观测网,结合开放的数据政策及强大的实时数据交换业务能力,大大促进了全球、区域和国家级气象业务的发展,满足了不断增长和日趋复杂的社会需求,为人类安全和福祉做出了巨大贡献。世界天气监视计划(WWW)建立的全球观测系统(GOS)是世界气象组织国际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本文首先回顾了世界天气监视计划全球观测系统(GOS)的起源、演进和现状,及其对全球气象业务发展的巨大贡献。第二部分描述了滚动需求评估过程的要点,即世界气象组织如何评估观测能力满足用户的过程,这使得我们得以更好地指导观测系统的发展。第三部分给出了全球观测系统到2025年发展的远景的描述,解释了未来观测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发展要点。第四部分阐述世界气象组织新举措:WMO全球综合观测系统(WIGOS),一个综合、全面和协调的观测系统,它将以高效益成本比和可持续的方式,满足世界气象组织成员国日益增长的观测需求,提升他们为天气、气候、水和有关的环境领域的服务能力,同时加强与世界气象组织观测系统与伙伴组织观测系统的协调合作,造福社会。  相似文献   

6.
胡争光  魏丽  薛峰  周庆亮 《气象科技》2019,47(4):581-591
世界气象中心(北京)建设是中国气象局承担世界气象组织(WMO)的全球数据处理和预报系统(GDPFS)要求的任务,为全球实时气象预报预测业务提供高效丰富的无缝隙天气气候监测、预报、预测分析指导产品及数据产品服务共享,提高区域性国际天气业务会商交流效率,国家气象中心设计并实现了世界气象中心(北京)全球预报服务共享平台,通过分析全球监测、预报预测等业务数据海量、异构、实时性强等特征,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多层架构和分布式实时处理、任务调度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全球实况监测、天气模式、气候模式、模式检验数据的高效加工预处理、产品分析制作、产品自动流转、网络服务共享和业务指导等全流程业务功能,并提供了国际天气预报会商等专业化功能。平台自2018年6月6日业务运行以来,已有13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会商用户,超过15万次全球访问量,为全球专业用户高效提供了全球实时天气监测、预报服务产品业务指导,未来将成为中国气象局对外气象业务指导和气象服务的重要窗口和纽带。  相似文献   

7.
2011年10月24-28日,在美国丹佛召开了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开放科学会议(Open Science Conference)。WCRP由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等主办。注册参会代表1990余人,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专家20多位。大  相似文献   

8.
《中低纬山地气象》2020,(1):F0004-F0004
淡水是生命的重要源泉。平均而言,人离开淡水活不过三天。水对于我们的粮食生产、对几乎所有的商品和服务以及对环境都至关重要。世界面临着由缺水、淡水河干旱以及缺乏清洁供水等带来的日益增多的挑战。迫切需要改进预报、监测和管理,并解决水资源超量、匮乏或过度污染的问题。2020年,世界气象日和世界水日共用同一主题:"气候与水"。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减灾大会(World Conference on Disaster Reduction)于2005年1月18~22日在日本神户举行。第一届世界减灾大会是1994年在横滨召开的,会后通过了横滨战略。此次会议总结了过去10年以来的减灾防灾经验。大会由联合国举办,日本国承办。在10年前日本横滨举行的第二次大会之后,此次大会特地选择日本神户大地震10周年纪念而在神户举行。  相似文献   

10.
汤绪 《气象》2014,40(3):261-268
本文以综合分析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气象服务发展战略的实施、相关计划活动的组织以及有关国家气象部门的成功示范为基础,结合近一段时间参与未来气象服务战略的制定与推动工作的实践,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其发展方向、主要内涵与重点。其中包括:(1)关于WMO气象服务战略及实施的思路;(2)强化与促进在政府应急管理(ERA)和防灾减灾(DRR),构建社会抗灾能力(Resilience)中作用的发挥;(3)鼓励与推动建设气候服务用户交互平台(UIP)与综合天气、气候、水和环境相关服务系统的实践;(4)鼓励与指导以无缝隙业务技术[各种专业领域如海洋气象、各类预报预测技术(次季节-季节预测技术)等]为支撑的新型服务业务的发展;(5)鼓励与推动构建智慧(Smart)型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重点论述如何充分应用现代信息网络与通信技术,建立智能化信息平台,通过气象信息提供方式的变化,增强信息提供的技术含量及提供的个性化与互动能力;发挥社会资源及媒体在气象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与积极作用;体现"以人为本",关注健康、关注环境、关注出行、关注安全等的理念,实现气象服务社会价值,体现气象服务群体的社会责任等内容。与此同时,本文还从青年人的担当与责任的角度,阐述了(1)青年人的社会责任,勇当服务先进文化的践行者;(2)努力学习,积极创新,做好应用气象的技术准备与技能储备,发挥好新型服务的主力军作用;(3)勇于创业,在未来政府气象管理、社会化、市场化气象服务中建功立业;阐明了对如何发挥青年人在新型气象服务社会架构中的作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正>次季节时间尺度上有多种重要的潜在可预测性来源,例如MJO、平流层初始条件、陆面的土壤湿度/冰/雪的初始条件以及海表面温度等,其中MJO被认为是预测全球次季节时间尺度的主要来源。由WMO的世界天气研究计划(WWRP)/全球观测系统研究与可预报性试验(THORPEX)和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联合举办的次季节—季节(Sub-seasonal to Seasonal,S2S)预测研究项目国际研  相似文献   

12.
1概况2019年6月3-14日,第18次世界气象大会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率团出席了会议,并在会前赴位于英国里丁市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进行了高层交流访问。  相似文献   

13.
2012年3月5—9日,在美国夏威夷召开了CMIP5(第五阶段全球耦合模式对比计划)研讨会,会议由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主持,近170位参与模式对比研究的专家受邀参加(其中中国代表13人),展示了160余篇报告和墙报,并且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交流研讨。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世界干旱气候研究动态及进展综述的续篇(Ⅱ),本文将进一步从纵向评述世界干旱气候在干旱指数、干旱区划分及分布、干旱气候变化、成因及预测等5核心内容的主要研究进展。要点如下:(1)各国先后共已提出了几十种有效的干旱指数;例如美国的Palmer干旱强度指数PDSI、标准化的降水指数SPI及卫星植被指数NDVI,特别是最前者,它们已在国内外获广泛应用。(2)当代划分干旱区时,已更多使用有效湿度判据P/PET;在近10种已有的世界干旱区划图中,以Meigs及Hulme and M arsh的图更接近实际,使用者更多;特别是后者。世界干旱半干旱区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35%左右,可分北非、澳大利亚及中蒙等8大干旱区。(3)近千年(特别近百年)的全球气候变化是以全球气温一致变暖,降水气候则更多时、空间变化为主要特征的;近百年全球平均增暖了0.56~0.92℃;全球增暖主要归因于温室气体CO2等排放量增加;过去60年全球干旱变化甚微;各干旱区的温、湿气候变化在年际/年代际尺度上常有增暖变干及增暖变湿两组合型。(4)世界干旱气候成因主要可分为热带海温及地形影响两大类,北非及中蒙干旱区分别是该两类的代表;全球海温(特别是热带各海区的暖海温)及土地的过度利用分别是南撒哈尔大旱的主要及次要成因;而青藏高原等地形及环流则分别是中蒙干旱形成的主要及次要成因。(5)干旱气候预测重点要抓年代际干旱的预测,其预测仍要走天气学、统计学及动力学延伸预测相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世界气候计划(WCP)是在1979年2月日内瓦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上拟定,并由当年4、5月间举行的第八次气象大会所批准的。这个计划一共包括四个子计划:世界气候资料计划(WCDP),世界气候应用计划(WCAP),世界气候影响研究计划(WCIP)和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世界气候计划由世界气象组织负责全面协调,并具体负责世界气候资料计划和世界气候应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世界气候影响研究计划具体由联合国环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一书已于1984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约翰·T·霍顿等人撰写。这是一本内容新颖、概括全面、层次清晰的研究全球气候的重要参考书。现扼要介绍如下。大家知道,气候指的是由大气、陆地表面和海洋所构成的气候系统的全部物理过程及其复杂的统计特征。全球范围的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而且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本世纪七十年代世界粮食储存量的下降,促使许多国家重视气候的研究。在七十年代末已告结束的全球大气研究计划(GARP)中提出了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世界气候研究计划的宗旨是发展气候系统的动力学模式和统计学模式。1979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气候变  相似文献   

17.
2009年“3&#183;23世界气象日”的纪念主题是“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为了隆重纪念这一日子,贵州省气象局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18.
目前水源危机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国是缺水国。人均占有水资源2700立方米,排世界第81位,辽宁省又是中国的缺水省,人均占有量只是全国平均数的三分之一,日均水量仅600立方米。我省城市每天缺水120万吨,年影响产值50亿元。县水质污染(河流污染7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简要回顾了世界气象组织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它的机构职能、活动原则以及世界气象日的来历及历年活动主题。  相似文献   

20.
《气象知识》2010,(2):6-7
世界气象组织为纪念今年世界气象日,出版了专题宣传材料,介绍了该组织60年来通过60种方式,开创了世界新局面。为人类安全和福祉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