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青海玉树5.0、5.6、5.4级地震灾害损失及震害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6年7月18、19日在青海玉树发生了5.0、5.6、5.4级地震,地震造成了玉树县上拉秀乡、杂多县萨呼腾镇的房屋破坏,震后青海省地震局会同玉树州地震局、玉树地震台对玉树地震的灾害损失进行了现场评估,并对玉树地震的震害特点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1997年10月13日和12月6日,在青海省玛多县与兴海县交界处连续发生Ms4.2级和.Ms4.4级两次地震,震后在省地震局的指导下,果洛州地震局会同州抗震办公室、民政局、工交局对地震现场进行了考察,按国家颁布的《震害调查及地震损失评定工作指南》和国家地震局关于《地震灾害损失评估规定》,对两次地震的震灾情况进行了评估,结果如下:1地展基本参数和地展烈度1.1地震基本参数(1)发震时间:1997年10月13日;震中位置:北纬35.5”,东径99.1”;震级:Ms4.2;(2)发震时间:1997年12月6日;震中位置:北纬35.5”,东径99.l”;震…  相似文献   

3.
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1992年11月30日1时38分,在四川省西北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西北(北纬33.2°,东经98°)发生了一次5.4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地震局立即派出了震害处、地震地质队、甘孜地震中心站和甘孜州地震局等所属地震工作人员组成石渠地震现场工作组,从成都和康定出发奔赴震区,进行考察和震害损失评估工作。据初步考察结果表明,地震虽未造成人员死亡,轻伤也仅1人,但造成的经济损失极为严重。以石渠县城,  相似文献   

4.
兴海6.6级地震灾害调查与损失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洪斌  索南 《高原地震》2001,13(1):60-65
2000年9月12日青海省兴海县发生6.6级地震,青海省地震局为本次地震进行了地震灾害调查和损失评估。  相似文献   

5.
序言     
正2016年1月21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发生6.4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位于门源县城附近,灾区极震区烈度Ⅷ度,造成青海省、甘肃省部分地区受灾。地震发生后,青海省地震局立即启动了地震应急Ⅱ级响应,派出多批次现场工作队伍连夜赶赴震区,迅速开展地震烈度调查、灾害损失评估、流动监  相似文献   

6.
1993年10月26日青海省祁连6.0级地震考察唐键,涂德龙,陈广智,张瑞斌,邬树学(青海省地震局,西宁810001)1前言1993年10月26日19时38分,青海省祁连县西北部的托勒山一带发生了Ms6.0级地震。由于该次地震的极震区位于托勒山的无人...  相似文献   

7.
1.前言1986年8月26日,青海省门源县境内发生了6.4级地震。地震发生后,青海省地震局与兰州地震研究所联合对震区进行了宏观考察。但由于自然条件所限,未能进入极震区。在这以后,青海省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青海省地质局联合组队,再次深入震区进行考察,确定了宏观震中及地震裂缝带,圈划了极震区等震线。本文主要以第二次考察所取得的资料为基础,论述和分析了这次地震极震区的地质震害类型和分布特征以及烈度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1984年2月17日10点37分青海省祁连县东南(37°42′N,100°10′E)发生了5级地震(青海台网测定)。该区曾于2月13—16日发生3次M_L=2.0—3.6级地震,截止2月21日共发生7次M_L=2.8—3.3级余震。青海省地震局及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联合对这次地震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9.
《高原地震》2020,(各)
正按照青海省地震局党组的决策部署,为贯彻落实《中共青海省地震局党组关于加强地震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高原地震》编辑部委托青海省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对2019年《高原地震》四期期刊论文进行优秀论文的遴选和评审。经青海省地震局科技委联合期刊部分编委组成专家评审组,在遴选的基础上评选出各期优秀论文,现将评选结果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按照青海省地震局党组的决策部署,为贯彻落实《中共青海省地震局党组关于加强地震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高原地震》编辑部委托青海省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对2018年《高原地震》四期期刊论文进行优秀论文的遴选和评审。经青海省地震局科技委联合期刊部分编委组成专家评审组,在遴选的基础上评选出各期优秀论文,现将评选结果公布如下:一、《高原地震》2018年第30卷第1期优秀论文:  相似文献   

11.
简要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在强地面运动资料的处理、近断层地面运动的影响因素、强地面运动的模拟和宽频带反应谱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回顾与展望了我国在强地面运动研究方面的国际合作进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2011年9月18日印度锡金邦6.8级地震对中国西藏定结县房屋破坏的特征,分析了定结县各类房屋建筑的震害特征及其破坏原因,并对该地区房屋的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刚察县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县域中部的大通山区,灾害类型以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为主,地质灾害已成为影响山区经济发展、威胁少数民族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刚察县地质灾害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分布特点,并针对灾种类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1996年新疆两次强烈地震戈澍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乌鲁木齐830011)主题词:新疆强震中期预报长期预报1996年是新疆地区地震强烈活动的一年。在新疆境内发生了两次强烈地震,它们是3月19日阿图什6.7级地震和11月19日和田西南的7.1级地...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我国震源物理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大陆地震震源的观测研究、震源力学的理论研究和震源物理实验三个方面,评述了90年代以来中国震源物理研究的进展.这些进展包括:大陆地震的震源参数测定;利用数字地震资料进行的“现代”震源参数的反演;地震断裂力学的应用和发展;非线性物理学在震源研究中的应用;岩石破裂实验的发展;地震前兆的物理机制的实验研究等.指出了新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物理科学的发展对90年代以来震源物理研究的重要影响.展望了跨世纪的我国震源物理研究的发展方向,指出震源物理研究的进展必将在大陆地震预测和减轻地震灾害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早期的现代地震学研究,曾孕育于现代地质学中。用现代科学观点,最早调查研究现场大地震的年代,可追溯到1913年云南峨山7级地震考察。地震台站监测工作,是从1923年地质调查所派李善邦先生前去日本东京学习测震,并于1930年在北京西山郊区建造鹫峰地震观测台开始。最早的地震目录是1913年由上海黄司铎编的“法文中国地震表”。1921年翁文灏先生发表的“甘肃地震考”,首次将史料中的地震情形描述与罗西一福来氏烈度表加以对照,来确定地震烈度,从而提供了更详细、确切的“甘肃地震表”。1922年翁文灏在布鲁塞尔国际地质大会上宣读的“中国地质构造对于产生地震的影响”论文,曾引起与会者极大兴趣与关注,是最早论述我国地震地质和地震区域划分的文献。  相似文献   

17.
1730年北京圆明园地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环文林  时振梁 《地震研究》1996,19(3):260-266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水平分层承压含水层模型,推导出含水层的水头和含水层应力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利用我国在日本秋田地震时有水位阶变的52口井孔的观测资料,通过水井水位的体应变固体潮系数,估算了震时引起我国应力场的调整变化.讨论了这种应力调整时应力增加区和降低区交替出现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 occurrence of cyclic fluctuations and trends in water levels has been tested by examining a long-term series of mean annual water levels in 11 outflow lakes, mostly groove lakes, located in Northern Poland between 14° E and 23° E and situated at different altitudes up to 120 m above sea level.

Analysis of the occurrence of cyclic fluctuations of water levels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mass curves. The regression method together with the moving average method applied to 10-year values of mean annual water levels we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trend in water levels.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completed, it has been stated that long-term fluctuations of mean annual water levels of the lakes under investigation, in spite of the absence of a distinct periodicity, are characterized by a cycle with a 23-year period. The studies of the trends of mean annual water levels revealed a negative tendency ranging from—0·059 to—0·402 cm per annum.  相似文献   

20.
九十年代北祁连河西地区重力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伟锋  祝意青 《地震研究》1999,22(3):273-279
以1989 ̄1997年北祁连河西地区流动重力监测资料为基础,分为1989 ̄1991、1991 ̄1995、1995 ̄1997年三个时段,定性定量分析了这三个时段该地区重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得出了北祁连河西地区的重力场现处于祁连山重力值上升、河西走廊重力下降的逆继承性重力变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