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臣  吴泰然 《岩石学报》2001,17(2):199-205
内蒙古苏左旗南部温都尔庙群是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的岩石组合经构造作用拼贴在一起的构造拼贴体。根据岩石组合、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龄将其解体为古元古代宝音图解、中、新元古代温都尔庙群和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堆积。宝音图群为陆缘拉张解体阶段源自结晶基底的裂解古陆块。中、新元古代温都尔庙群及赋存在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堆积中的超镁铁岩、基性火山岩和硅质岩的洋壳组合代表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陆缘拉张解体阶段的拉张过渡壳,早古生代末-晚古生代初,本区构造体制由拉张转化为挤压,苏左旗南部出露的蛇绿混杂岩带以及大量的蚀变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代表本区晚古生代会聚阶段的挤压性过渡壳。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甘蒙北山及东疆天山早古生代地壳类型,划分为元古代的古陆壳、早古生代洋壳、拉张型过渡壳、汇聚型过渡壳。早古生代沿着库米什—卡瓦布拉克—星星峡—小黄山一线自震旦世晚期由东向西逐渐开裂,于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全面打开,形成库米什—小黄山洋盆。其北侧由塔里木古板块北缘分离出中天山微大陆。且末断裂带斜贯全区,起了控制东西两侧构造发展的转换断层作用。甘蒙北山较东疆天山的地壳类型更为复杂,先后发育有奥陶纪拉张型过渡壳—裂谷带和志留纪汇聚型过渡壳—沟弧盆体系。晚古生代全区构造演化进入开合交替时期,其开时形成拉张过渡壳,早古生代洋区在库鲁克塔格北缘哈孜布拉克塔格地区延续到泥盆—石炭纪。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甘蒙北山及东疆天山早古生代地壳类型,划分为元古代的古陆壳、早古生代洋壳、拉张型过渡壳、汇聚型过渡壳。早古生代沿着库米什—卡瓦布拉克—星星峡—小黄山一线自震旦世晚期由东向西逐渐开裂,于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全面打开,形成库米什—小黄山洋盆。其北侧由塔里木古板块北缘分离出中天山微大陆。且末断裂带斜贯全区,起了控制东西两侧构造发展的转换断层作用。甘蒙北山较东疆天山的地壳类型更为复杂,先后发育有奥陶纪拉张型过渡壳—裂谷带和志留纪汇聚型过渡壳—沟弧盆体系。晚古生代全区构造演化进入开合交替时期,其开时形成拉张过渡壳,早古生代洋区在库鲁克塔格北缘哈孜布拉克塔格地区延续到泥盆—石炭纪。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阿尔泰大地构造及地壳演化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阿尔泰位于西伯利亚板块西南边缘,阿尔泰褶皱系与斋桑-北准噶尔褶皱系的接合部位,分为霍尔宗-丘伊-哈纳斯、冲乎尔-青河、别洛乌巴-南阿尔泰、矿区阿尔泰和东卡尔巴-富蕴、二台6个构造建造带,14个构造建造亚带。区内地壳演化可分为太古宙-元古宙古陆壳形成阶段、早古生代被动陆缘壳壳增生阶段、晚古生代陆壳拉张破坏和挤压重建(增生)阶段及中-新生代相对稳定的大陆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中亚古生代造山带成矿作用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亚成矿域是与环太平洋成矿域、特提斯成矿域媲美的巨型成矿域。其成矿作用带有鲜明的古生代造出带成矿作用特点,在中亚各古生代造山带发展的拉张型过渡壳-洋壳-汇聚型过渡壳-古生代新陆壳的各阶段,形成特定的矿床成矿系列类型,矿床成矿系列类型本身也随着地壳发展,地壳成熟度的提高而有规律地演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疆矿床成矿系列类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认为在不同时代、不同地质构造单元中重复出现的矿床成矿系列,可称为矿床成矿系列类型。新疆主要矿床成矿系列类型带有鲜明的古生代造山带成矿作用特点,它们联系于新疆各造山带古生代地壳发展的拉张型过渡壳-洋壳-汇聚型过渡壳-古生代新陆壳的各特定阶段,与各阶段地质构造作用密不可分。矿床成矿系列类型本身也随着地壳发展、地壳成熟度的提高而有规律地演化  相似文献   

7.
新疆诺尔特地区岩浆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尔特地区位于阿尔泰北部山区,西伯利亚板块西南缘。花岗岩广泛分布,主要为加里东晚期、华力西中、晚期花岗岩,存在燕山期花岗岩。区内火山岩主要是泥盆纪及石炭纪火山岩,泥盆纪火山岩赋存于上泥盆统忙代恰组中,石炭纪火山岩赋存于下石炭统红山嘴组中,主要为中-酸性火山岩,属钙碱性系列。区内岩浆岩构造环境的研究表明,加里东晚期花岗岩形成于汇聚阶段,属挤压环境;华力西中期花岗岩形成于新陆壳阶段弛张期向活化期过渡的时期,应力体制由拉张向挤压过渡;华力西晚期花岗岩形成于新陆壳阶段活化期,属挤压环境;燕山期花岗岩形成于古生代新陆壳在中生代的发展阶段,属挤压环境;泥盆纪火山岩是新陆壳发展阶段固结期的产物,石炭纪火山岩为弛张期及活化期演化过程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新疆北部古生代地壳演化及成矿系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何国琦(1989)将裴伟的洋壳—过渡壳—陆壳三阶段模式发展为古生代地壳演化的老陆壳—拉张型过渡壳—洋壳—汇聚型过渡壳—新陆壳五阶段模式。结合新疆北部地壳演化叙述了五阶段的特征及新疆北部各构造带在古生代的演化史及其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9.
新疆古生代地壳发展的五阶段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所有古生代造山带都是在前寒武纪基底陆壳解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陆间型造山带。其古生代地壳发展都经历了拉张型过渡壳—洋壳—汇聚型过渡壳—新陆壳的过程。通过对各阶段建造和构造变形的分析,基本搞清了新疆各造山带地壳演化的历史。 新疆各构造带开始由陆壳解体进入拉张阶段的时期,最早自元古宙末(北阿尔泰),最晚自石炭纪初(伊犁、觉洛塔格)。拉张阶段的主要构造环境有岩浆型被动陆缘和非岩浆型被动陆缘两类。前者如南阿尔泰、北准噶尔、依连哈比尔尕、觉洛塔格、祁曼塔格;后者如北阿尔泰、西准噶尔、南天山、东昆仑的喀喇米兰和木孜塔格、喀喇昆仑的阿克赛钦、林济塘等造山带。前者发育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建造,后者发育大西洋型巨厚的陆源碎屑岩建造。拉张阶段延续的时间一般长于汇聚阶段。所以,在新缰各古生代造山带的地壳发展历史中,拉张阶段是一个独立的、重要的发展阶段。岩浆型被动陆缘是地质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0.
北祁连造山带的形成与背景   总被引:100,自引:4,他引:96  
葛肖虹  刘俊来 《地学前缘》1999,6(4):223-230
北祁连山是发育在新元古代大陆克拉通背景上的板内造山带,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构造发展阶段;(1)早古生代是克拉通裂解的拗拉槽而不是大洋盆地,其西延部受阿尔金断裂左行错移约350-400km,对应于塔里木盆地北部的满加尔-阿瓦提坳陷,它们共同构成了“西域板块”这上的震旦纪-早古生代的拗拉槽,早古生代末“祁连事件”使拗拉槽闭合形成古祁连山。(2)晚古生代-中三叠世古祁连山遭受产,作为新克拉人  相似文献   

11.
秦岭古生代陆间裂谷系的演化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位于华北地块和杨子地块之间的秦岭构造带是一个古生代的陆间裂谷系,它的形成、发展和消失与两个地块的离合运动有关。秦岭陆间裂谷系不仅在它的空间位置,而且还在许多地质构造方面的特点而不同于大陆裂谷,包括裂谷系的广阔宽度、洋壳碎片的发育、很厚的海 相沉积和较强的深层作用。  相似文献   

12.
藏东怒江板块结合带郭庆复式花岗岩体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作者在“三江”地区进行1∶20万洛隆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收集的资料,对产出于怒江板块结合带东侧的郭庆复式花岗岩体进行了解体,将岩体划分为燕山早期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燕山晚期的黑云母石英正长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三种岩石类型。通过对它们的地质学、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这三种侵入岩分属陆壳改造S型花岗岩和壳幔同熔Ⅰ型中酸性岩。燕山早期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造山期,燕山晚期黑云母石英正长岩形成于板块碰撞后的抬升阶段,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形成于造山晚期构造环境,是区内板块构造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郭庆复式岩体的形成与三江地区板块构造演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中亚造山带的斑岩铜矿主要成矿作用与古亚洲洋的发展演化、消亡及新陆壳固结期构造-岩浆作用有密切成因联系.可划分出1个早古生代,3个晚古生代斑岩铜矿带,含14个矿化密集区.在此基础上,指出晚古生代中-晚期是中亚斑岩铜矿的主成矿期.  相似文献   

14.
以南秦岭及邻区为例, 从大陆岩石圈地幔尺度上探讨了早古生代以来4 种大陆动力学成矿系统及其14 种不同的成矿系列, 并指出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主要成矿系列及今后的找矿方向。在早古生代大陆岩石圈地幔垂向构造扩展动力成矿系统中, 陆缘主动裂谷盆地中, 陆缘主动裂谷盆地中Ni-V-Mo-Au-U-Se等是主要成矿系列。晚古生代岩石圈地幔俯冲收缩导生大陆壳伸展形成的伸展动力学成矿系统中, 形成的4种成矿系列是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主要成矿系列。印支期陆陆碰撞造山期形成的含金剪切型金成矿系列及燕山期- 喜马拉雅期陆内造山期热泉型金矿成矿系列中, 常形成大型-超大型金矿矿集区。  相似文献   

15.
合肥盆地基底构造属性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合肥盆地及周边地表地质、地震剖面、同位素测年及MT等新资料的综合研究,提出中-新生代合肥盆地的基底是一个不同构造类型基底的叠合与复合.上古生界以前的基底以六安断裂为界,其北为华北板块陆壳型-过渡壳型结晶基底及其上的华北克拉通-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沉积的上元古-下古生界基底;其南为大别型结晶基底及其上的北淮阳弧后盆地沉积的上元古-下古生界变质基底,而上古生界基底属于弧后前陆盆地型沉积.六安断裂是合肥盆地部位北大别弧、北淮阳晚元古-早古生代弧后盆地在早古生代晚期-晚古生代早期与华北板块的弧-陆碰撞缝合线.  相似文献   

16.
刘训 《古地理学报》2001,3(3):21-31
通过新疆地学断面项目的研究,本文探讨了新疆南部天山-塔里木-昆仑山地区的沉积-构造演化史。本文以古生代及其以后的历史为重点,针对若干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的认识。本区的地壳演化历史可以分为4个不同的时期,总体来说,表现为一个地壳逐渐从活动趋于稳定、不同时期的古洋盆闭合和不同陆壳板块碰撞拼合的过程。古生代时以古亚洲洋的活动为主导因素,到古生代末,北方形成统一的古欧亚大陆。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时受南面特提斯洋活动所控制,随着特提斯洋的闭合及南侧陆块的碰撞而发生了一系列沉积-构造事件,包括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和康西瓦缝合带的形成,南侧羌塘、冈底斯和喜马拉雅等陆块的碰撞产生的不同效应,形成了本区现代的盆山构造面貌和丰富多彩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天山花岗岩类的时空分布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天山花岗岩类具明显的时空分带特征,以古生代最为明显.它们可分为:1.中天山南缘中加里东期花岗岩带:2.中天山北缘晚加里东期花岗岩带;3.中天山南缘早华力西期花岗岩带;4.中天山北缘中华力西期花岗岩带;5.马宗山南缘晚华力西期花岗岩带;6.南天山南坡晚华力西期花岗岩带.在时空上,花岗岩类在中天山陆壳南、北缘呈交替分布的格局,显示出与天山陆壳南、北张合呼应、交替演化的和谐一致关系.中天山花岗岩类是几个地槽主旋回的产物.天山花岗岩带与蛇绿岩带成“对”分布,沿“中天山南缘深断裂”,及“中国天山主干断裂”两侧延伸,二者互相平行.天山花岗岩类是多成因的.分为洋壳重熔型、陆壳重熔型及洋壳陆壳混合重熔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地区镁铁——超镁铁岩的多样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祁连山地区出露有不同类型的镁铁-超镁铁岩,包括蛇绿岩,阿拉斯加型岩体,橄榄岩-闪长岩型岩体以有产于北祁连西部的一种特殊的镁铁-超镁铁岩组合。不同的镁铁-超镁铁岩形成于一同的构造环境,蛇绿岩代表洋壳的残片,阿拉斯加型岩体产生岛弧或活动陆缘环境,橄榄岩一闪长岩体则是板块碰撞之后形成的,根据蛇绿岩与大致同时代的阿拉斯加型岩体产出的位置,推测在北祁连早古生代时存在向南的消减事件。  相似文献   

19.
银山矿区次火山岩主要可分为三类 ,1石英斑岩 2英安斑岩 3安山玢岩 ,它们均属于一套高钾钙碱性的中酸性花岗岩系列。矿区次火山岩中 ,Cu、Ag、Pb、Zn等成矿元素均高出同类岩性克拉克值 1倍以上 ,表明次火山岩与矿床形成关系密切。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矿区次火山岩属幔壳混合源 ,它们分别形成于幔源花岗岩区 ,板块碰撞前消减区 (消减的活动板块边缘 )和板块碰撞后隆起花岗岩区 ,这说明与矿床有关的火山活动发生在成熟的陆壳构造之上受太平洋板块向陆壳板块俯冲影响而形成的活动大陆边缘。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晚阶段  相似文献   

20.
十万山盆地位于广西西南部,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南板块的西北缘,是在华南板块与杨子板块拼接的加里东运动之后,早古生代华南洋再一次打开形成被动大陆边缘。晚二叠世末,该地区变成孤后盆地,进一步转化成前陆盆地。在盆山转换过程中,经历了三次沉积-构造盆山转换过程:泥盆纪-二早叠世分地新生与被动大陆边缘拉张裂谷;晚二叠世与中三叠世间盆地构造性质转换与前陆盆地;晚三叠世至侏罗纪的晚期前陆磨拉石沉积。在碎屑岩陆架沉积阶段,生成碎屑岩烃源岩层。在碳酸盐台地沉阶段,发育硝屑灰岩、藻灰岩、礁灰岩和暴露作用生成的白云岩储集岩。因而其早期被动大陆边缘阶段构了古生新储组合。前陆盆地早期在前渊盆地内沉积了一套碎屑岩烃源岩。它与早期的储集层构成了新生古储组合。同时也对下伏地层起到了封闭作用。沉积地层逐层向克拉通斜坡上超覆,发育地层圈闭。前渊阶段中期快速沉积的巨厚的复理石沉积和晚期快速沉积形成的磨拉石沉积有利于早期沉积的迅速埋藏、成熟和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