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疆地质》2005,23(4):F0002-F0002
《新疆地质》由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新疆地质学会联合主办,1983年经有关部门批准,成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地球科学学术性季刊,1994年进入“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榜”,1996年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998年和2000年期刊影响因子排序,列中国科技论统计源期刊前400名;1999年获得的中国科技论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厍来源期刊资质。  相似文献   

2.
赏石作为一种文化发祥于中国,可以说是中国一大国粹。本文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对当前贯石界争论不休的赏石观进行思考,将其大体分为自然赏石观、人文赏石观、地学赏石观和科学贯石现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消息,《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荣获2010年度“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这是本刊继获得2008年度和2009年度“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之后第三次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4.
“绿色资源”理论观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绿色资源”理论观是当代人类面临生存的资源、人口与环境危机,国际社会在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之时而出现的新型的资源理论观。它提出了现代与未来资源研究的五重构想,即: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资源的有限观;资源价值的动态观;资源利用有序观;资源自然回报观。并将为从“整体生成论”构建的“资源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发展有机论自然观,研究人(智)力资源-物力资源-环境资源三者的流变及共构的演化规律开辟了新思路;为推  相似文献   

5.
《水文》2008,28(2):59
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国“两会”精神.在全面推进水利“十一五”规划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关键时期,3月31日水利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水利科技大会。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充分认识加快水利科技创新、促进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进一步深化水利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加强水利科技创新,不断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为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保障,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消息,《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荣获2009年度“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这是继本刊获得2008年度“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后再次获此殊荣。为了促进科技期刊健康发展,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推动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建设,提高期刊刊载论文的引用率,扩大期刊的影响力,促进论文免费共享,建设良好的科研环境,使科技期刊更好地为科研工作者服务,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根据“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评选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盐湖学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郑绵平 《地质论评》2006,52(6):737-746
人类对盐湖的认识与开发利用历史悠久,例如开采盐湖食盐,可追溯至距今4600年前,此阶段称为盐湖研发萌芽阶段。以近代科技理论方法对盐湖研究与开发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①大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物理化学为主导的石盐、碱、硼小规模开发阶段;②20世纪中期至60年代,暂称为传统地质学、生物学和化工研究与中小规模无机盐开发阶段;③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地质学、生物学、化学和化工等多学科研究以及大规模无机盐、盐生物、疗养一旅游综合利用与深加工阶段。但是,不少问题依然存在,如单学科研究而较少相互融合,盐湖资源“单打一”勘查开发现象还较多,已开发的盐湖环境和资源有不少受到不同程度破坏等。盐湖学提出与建立,既是基于盐湖与盐境综合性自然资源特点和盐湖科学自身研究开发的历程,也是有其国内外科技与经济发展需求的背景。盐湖学是一门新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注重用多学科综合集成研究盐湖,这有利于全面揭示古今盐湖的成因与演化规律,有利于综合评价和充分发掘盐湖多元资源效益,所以它有别于传统的单学科研究模式。它注重盐湖与其盐体系基础研究与应用工程技术相结合,避免时有发生的两者相互脱节现象,从而形成相互衔接的“一条龙”研究模式,这为发展绿色盐湖产业、盐境保护与盐湖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8.
这次会议冠名是人才科技工作会议,理所当然会议的主题就是研究人才与科技工作。这是个好主题,更是个大概念。说到主题,首先引发了一些联想。从世界而言,当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这是小平同志30年前的判断,为历史所证明,也为世界所公认,无疑这是个科学判断。就中国来说,当下的主题是“高举旗帜、科学发展”,浓缩成一句话是十个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十七大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张进  曲军峰 《地质学报》2022,96(1):4-24
葛利普(Amadeus William Grabau),美国地质学家,著名的地层学、古生物学家,其最后的26年在中国度过,是近代以来我国从事地质研究和教育的著名地质学家。他是中国近现代地质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科学协会—中国地质学会的早期创始人之一,为中国近现代地质事业作出卓越贡献。在华期间,葛利普先生先后出版大量论文、专著,内容不仅涉及中国的区域地质,也建立起全球构造理论。基于归纳总结北美、欧洲以及亚洲的资料,20世纪30年代早期他提出“脉动理论”,确立了全球海平面升降的规律,并建立起基于海进、海退规律为基础的古生代构造-地层划分方案,成为现今层序地层学的基础;基于大陆漂移假说,分析演绎并建立“极控理论”,强调地壳的大规模水平运动,强调地槽的形成与水平构造运动有关,形成了原始的俯冲与海底扩张思想的萌芽。脉动理论和极控理论分别论述了地球表层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两个理论互为补充,通过构造事件相联系,形成统一的葛利普的整体地球观。葛利普先生也是大陆漂移的热情支持者和推广者,为板块构造理论的出现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灵活的归纳和演绎贯穿其科学生涯的始终。他身残志坚,身处绝境而仍笔耕不辍;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敬仰和传承。  相似文献   

10.
张昌全 《河南地质》2001,19(2):89-92
随着“十五”规划的实施,对国土资源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国土资源供需矛盾将会更加突出,科技管理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从国土资源科技管理工作的现状出发,认为当前解决好三个认识、处理好三个关系是十分必要的。(1)三个认识是:(1)认清科技管理在整个国土资源领域中的地位;(2)认识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科技管理的差异性;(3)认识资源管理科学和资源应用科技都是生产力。(2)三个关系是:(1)科技管理统与分的关系;(2)组织科技医疗关与科技成果推广的关系;(3)直属单位科技管理与系统管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杨忠耀 《广西地质》2001,14(2):33-39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水资源匮乏;土地资源广阔,但荒漠化石漠化严重;自然景观独特,但生态环境脆弱。这些矛盾决定了“水是中国广袤西部开发的关键”。解决水资源问题,西中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以正确的哲学思维为指导,树立“天人合一”的开发观,“对立统一”的改造观,“一分为二”的技术观,才能使具体技术措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施林道  姜福芝 《矿床地质》1998,17(Z1):167-174
金属矿床,是成矿金属元素的集合体。现今金属矿床研究的总体思路是把成矿元素作为永不变化的个体(原子)来研究其如何从地幔中迁出、在地壳里运移富集,最后在适宜的地质环境中定位成矿。这种研究思想可概称为“元紊集散观”、迄今为矿床学家所避循。然而,唯元素集散观却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本文提出“元素生灭观”并主张只有运用兼容两种成矿观的相辅相成二元观,才是符合辩证法的、科学的、矿床成生研究的正确思维方法。文中用元素生灭观的元素转换机制解说元东稳定同位紊的生成和分布,地球田层构造的形成,地球水囵和气圈成分的演变以及对成岩、成矿和矿床物质成分的促成和制约。  相似文献   

13.
科学钻探是获取地球内部信息的最直接和最重要手段,在解决“向地球深部进军”战略科技问题上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简要回顾国内外大陆科学钻探的发展历程和深钻的发展现状,分析大陆科学深钻发展特点与态势;围绕中国大陆科学深钻,梳理其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大陆科学深钻发展的目标、优先发展方向与发展途径建议。大陆科学深钻能够为地球动力学过程、地质灾害、地质资源和环境变化等全球关注的地球科学前沿问题提供独特的研究途径,但是其实施深度又受超高温和超高压等恶劣井眼环境的制约;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力促进了大陆科学深钻中各项技术的发展,为超深井和特深井科学钻探提供重要支撑。中国大陆科学深钻应以9000~15000 m特深井为目标,注重“超深”“深时”和“深观”等领域的科学问题,优先发展地球深部构造、深部生命、深时气候和深部资源探测等方向,研究超深物质、动力学过程和岩石物理等实验技术,研发超高温超高压环境下的钻井、测井和长期观测等技术与装备,促使我国深地探测能力和水平实现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14.
《安徽地质》2006,16(2):125-125
2006年5月20日,省暨合肥市“2006年科技活动周”开幕仪式在合肥市和平广场隆重举行。根据科技部、中宣部和中国科协部署,2006年科技活动周于5月20日-26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本次科技活动周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安徽省地质学会积极响应并参加了该活动。在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和部署下,我会认真制定了活动方案。主要向社会和公众宣传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努力提高公众地球科学意识,培育公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扩大地质学会在社会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地质科学100年的发展折射了20世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曲折过程,地质学科的演化反映了工业化对矿产资源的依存度和社会进步对地质学科布局的深刻影响。通过对20世纪100年世界地质科学论文的统计、分析和综合,从计量的角度获得了反映地质科学及其各学科发展和演化的轨迹,包括:①见证了地质科学的发展动力从“供给驱动型”向“需求驱动型”的转变;②记录了工业化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对地质科学发展和演变的影响;③反映了过去100年重大历史事件对地质科学发展的影响;④体现了技术进步是地质科学发展的革命性推动力;⑤揭示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地质科学发展的差距。运用学术论文定量分析地质科学长周期发展规律,用数据反映地质学科的百年兴衰,是研究地质科学发展战略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开展“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选址与钻探试验”前期研究的背景下,回顾归纳了前苏联СГ-3超深井科学钻探工程的巨大成就及其存在问题。通过对其经验教训的再思考,论述了我国未来超深科学钻探工程中应重视的科技目标与工程管理、科学选址、防治井斜和配套钻探新成果等问题,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如何提高地矿科技查新质量进行了三方面的探讨:首先阐述了文献检索“查全率”和“查准率”的具体措施;然后论述了地矿各类查新成果新颖性判别与其结论关系;最后提出查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其对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科技道德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创新的时代,而这种创新必须趋利避害、造福人类、有利于人类和平健康和与环境的和谐持发展,人类在心科学和关心人文与社会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既定的科学目的。本文从科技史、社会学、伦理学及法学等方面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对科技与社会的互动、科学方法论、科学家职业道德、科技政策与立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呼呈科技创新来求实和理性的统一,避免科技成果的滥用和误用。  相似文献   

19.
沈锋  刘德长 《铀矿地质》1995,11(2):118-120,125
“铀矿勘查信息处理技术”项目是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首例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科学技术使用项目。该项目由“铀矿勘查信息处理系统”、“铀资源评价”、“遥感图象数据处理”3个子项目组成。“铀矿勘查信息处理系统”子项目开发了一套适合中国铀矿特点的、集信息采集、处理、绘图和储量计算于一体的计算机软件系统;“铀资源评价”子项目开发了由数据文件、信息处理、成矿远景预测、资源量估算和绘图等子系统组成的微机处理系统;“遥感  相似文献   

20.
《水科学进展》2007,18(5):784-784
为加强水文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大力推进水文科技工作,提高水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支撑能力,由水利部主办,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水利部水文局共同承办的“中国水文科技与发展的高层论坛”于2007年9月14日在京举行。论坛旨在回顾近几年我国水文科技的主要成绩和问题,充分听取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意见,汇集各方面智慧,紧密围绕着我国经济发展对水文的需求,提出水文科技工作的研究领域与课题,进一步明确水文科技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