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Apophis是一颗对地球具有高潜在威胁的小行星(Potentially Hazardous Asteroid,PHA).对其开展高精度定位观测可为精确计算其轨道提供基本数据。2013年2月4~7日,使用云南天文台2.4m望远镜云南暗弱天体光谱及成像仪(YunnanFaint-Obiect Spectrograph and Cainera.YFOSC)对Apophis进行观测,采用天体测量软件Astrometrica处理原始CCD图像,获得了一批定位结果,并与JPL历表和IMCCE历表进行了外部比较,结果表明,当与JPL历表比较时,赤经、赤纬两个方向的观测位置减去计算位置(0一C)不大于O.1arcsec,每个方向单次测量精度约为0.1arcsec。  相似文献   

2.
CCD图像数字定心算法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CCD采集的数字图像中提取天体的位置和光度信息对于天文研究具有基础意义.其中,恒星星像中心像素位置的精确测量对于天体测量至关重要.针对国际上常用的三种位置测量算法:修正矩方法、Gauss拟合法和中值法,利用实测的CCD图像进行了试验研究.具体地,采用云南天文台1m望远镜观测的CCD图像同时使用这些算法进行了实际测量,根据每幅图像中测得的像素位置,对这三类定心算法进行了比较和精度分析.可视化方法被用于不同阈值的选取和设定比较.实验数据表明,无阈值的二维Gauss拟合方法是一种精度相对较高的定心算法.  相似文献   

3.
依巴谷天体测量卫星的阶段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介绍依巴谷天体测量卫星自1989年11月开始观测以来,由头两年获得的观测资料取得的空间天体测量的阶段性成果,以及空间天体测量结果与地面观测结果相互之间的比较,成功地用于解算天体测量参数的星数已达11244颗,由依巴谷天体测量卫星的头两年观测资料进行归算处理,得到恒星位置,视差和年自行的预期精度分别为3、4和2mas。由此从整体上合面地检验了依巴谷科学计划,包括观测纲要,输入星表,卫星本身及  相似文献   

4.
彭青玉 《天文学进展》1998,16(2):143-149
天然卫星CCD精确定位观测对于宇宙飞船探测外行星、行星物理的研究以及天文参考系的连接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介绍了长焦距望远镜CCD观测天然卫星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重点评介了CCD图像处理和归算方法.最后,介绍了影响天然卫星位置测量精度的各种因素及最新观测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暗弱天然卫星与主带小行星相比,具有亮度低、速度变化快的特点.在观测这类天体时,不能简单地延长曝光时间来提高其信噪比.尝试观测多幅短曝光的CCD (chargecoupled device)图像,采用移位堆叠(shift-and-add)方法,希望提高目标成像的信噪比,获得暗弱天然卫星的精确测量结果.使用2018年4月9—12日夜间,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1 m望远镜(1 m望远镜)拍摄的木星5颗暗卫星的229幅CCD图像,实施了移位堆叠试验.为了验证结果的正确性,与相近日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4 m望远镜(2.4 m望远镜)观测的相同木卫图像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位置归算采用了JPL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历表.结果表明,对CCD图像使用移位堆叠方法,通过叠加约10幅曝光时间100 s的图像, 1 m望远镜能观测暗至19等星的不规则天然卫星,而且测量的准确度与2.4 m望远镜的测量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在常规照相天体测量工作中,对暗天体的定位是采用逐级定标星过渡的方法实现的。由于星表系统差和局部差的存在,最终定位结果可能包含难以把握的误差积累。在CCD小视场观测情况下时常难以找到足够数量的定标星。鉴于此,推导了CCD观测联合平差方法的严格矢量表达式,以期通过共同星的过渡,实现大天区统一平差。原理上此方法可实现相对于河外天体的定位,以削弱星表系统差和局部差对定位结果的影响。讨论了CCD联合平差方法实现中的问题,包括底片常数模型选择、切点位置改正、共同星的较差改正和法方程解算方法等,并分析了具体的处理措施。用实例初步检验了CCD联合平差方法的效果,表明通过对多张CCD观测的联合平差,可以削弱单张CCD观测参考星数目过少、单张CCD观测参考星分布不均、个别参考星存在位置偏差和局部区域参考星存在系统性位置偏差等不利因素对归算结果的影响,进而达到扩大视场和提高归算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该文简述近三年(2005年7月1日~2008年6月30日)我国天体测量研究工作的情况,其中包括我国天体测量工作者在仪器和归算方法、河外参考架、特别的天文研究项目,如位置、自行、三角视差和近距小质量星、太阳系、疏散星团和银河系,以及天体测量教育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特别描述了2007年10月在上海天文台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48次讨论会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常规照相天体测量工作中 ,对暗天体的定位是采用逐级定标星过渡的方法实现的。由于星表系统差和局部差的存在 ,最终定位结果可能包含难以把握的误差积累。在CCD小视场观测情况下时常难以找到足够数量的定标星。鉴于此 ,推导了CCD观测联合平差方法的严格矢量表达式 ,以期通过共同星的过渡 ,实现大天区统一平差。原理上此方法可实现相对于河外天体的定位 ,以削弱星表系统差和局部差对定位结果的影响。讨论了CCD联合平差方法实现中的问题 ,包括底片常数模型选择、切点位置改正、共同星的较差改正和法方程解算方法等 ,并分析了具体的处理措施。用实例初步检验了CCD联合平差方法的效果 ,表明通过对多张CCD观测的联合平差 ,可以削弱单张CCD观测参考星数目过少、单张CCD观测参考星分布不均、个别参考星存在位置偏差和局部区域参考星存在系统性位置偏差等不利因素对归算结果的影响 ,进而达到扩大视场和提高归算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天体随时间的光度变化能够反映其物理性质,高精度测光技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分析与探究天体的光变情况,对天体的演化研究有重要意义.介绍了相关的测光工具与技术,探索了把MaxIm DL与photutils测光库相结合的测光技术及应用,提出了连续图像中各星像测光数据快速匹配的解决方案.通过分析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1m光学望远镜拍...  相似文献   

10.
发表了1994年8月土星主要卫星CCD观测的相对位置资料及其与理论值的比较分析。观测使用了开放实验室分山基地的156cm天体测量望远镜上的CCD探测器.对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Rhea和Dione相对于Titan的位置精度为0.12”。这相当于距离土星700km.土星卫星CCD观测与最佳的照相观测比较,其位置精度相当。  相似文献   

11.
天王星卫星的CCD观测与分析解的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给出了处理天王星卫星CCD图象位置资料的新方法,并将我们在1995年取得的重要资料与两种理论模型位置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经处理后的天王星五颗主要卫星CCD观测精度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同幅双速跟踪成像CCD相机数字控制器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介绍了同幅双速跟踪成像CCD相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对相机数字控制器的要求之后,阐述了该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思想,基本结构,并给出了仿真及测试结果。针对仿真及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通过软件仿真及硬件测试,表明其设计是基本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用1.2m地平式望远镜加装的视频CCD、计算机图象数据采集卡及其运用数据处理软件,对2000年4月17日观测视角速度比较快的激光卫星Topex进行了实测及结果分析.每组资料数据为10帧图象,在当天晚上的跟踪观测过程中取得32组数据,用一个二次多项式进行拟合处理后的结果,再把计时误差引起的定位误差分离出来,余下为1.4″误差视为望远镜的跟踪定位精度.为了提高跟踪定位精度,我们认为主要解决CCD计时误差即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CCD图象为技术背景,指出CCD图象噪声主要将以与信号有关的泊松噪声形式存在。根据图象形成的模型及图象统计特性,提出了最大似然(MI)法,最大后验概率(MAP)法及最大熵(ME)复原方法。针对MAP法提出了具体算法和参数估计方法。并提出应用图象分割法来提高计算机复原速度,节省存储空间。  相似文献   

15.
FITS、BMP和SCR图象格式及相互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图象的FITS格式、BMP格式和SCR格式。FITS格式已经是天文界的通用格式,几乎所有的天文软件包都支持这一格式,而BMP格式在PC计算机上有广泛的运用,有大量PC软件支持BMP图象的显示,处理和打印。云南天文台的SCR格式是PC机采集CCD图象所使用的格式。实现这三种格式的相互转换,就可以自由的将CCD图象在PC机和工作站上进行各种处理。转换的包括图象头和图象数据的转换,其关键在于交换数据的高低字节。  相似文献   

16.
CCD是天文望远镜中最常见的观测终端设备,也是望远镜自主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天文望远镜自主观测需求的不断出现以及技术的快速发展,开源的RTS2软件系统成为目前该领域研究中受到较多关注的系统之一。但RTS2支持的CCD设备较为有限,同时控制接口约定也相对固定。在针对部分特殊的CCD设备(如LAMOST中采用的32台CCD设备、选址用的部分CCD设备)时,仅实现原有类的方法是不够的。在深入分析RTS2源码的基础上,重点从参数、命令、协议扩展方面研究基于原有的Camera类,通过继承的方法构造新的CCD类型,实现对LAMOST项目的 CCD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在RTS2中集成望远镜系统其他类型设备也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高精度恒星孔径测光注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介绍了利用孔径测光方法得到CCD图像中恒星仪器星等的全过程,以及使用自己设计的程序对云南天文台1m望远镜观测的CCD图像进行实际测量的实验。测量结果表明:对亮星(约10mag)的内部测量精度能达到0.003mag,而对暗星(约17mag)达到0.2mag。同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总结了一些实验所得的经验,并与测光软件IRAF进行了内部精度的比较。  相似文献   

18.
提出应用于人造卫星观测中确定拖长星像中心的平均几何中心法 ,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步骤。将中值滤波应用于CCD数据的预处理并收到较好的效果。利用实际观测资料初步验证了平均几何中心法 ,结果表明 ,与通常采用的重心法相比 ,此方法对人卫观测中的拖长星像进行中心定位的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同幅双速跟踪成像技术对CCD相机系统的特殊要求,详细地介绍了该相机前端模拟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结构和主要的电路模块。对系统中一些关键电路模块进行了仿真和测试,并对仿真和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检验电路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