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千灵山岩质边坡地质雷达探测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质高陡边坡容易产生边坡失稳、崩塌滑落等地质灾害,其稳定性分析尤为重要。以北京市丰台区千灵山岩质高陡边坡为例,根据地质雷达实测剖面分析得到的岩体内部结构及室内试验获得的岩石力学参数,建立了边坡的地质力学模型,并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千灵山岩质高陡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到了高陡岩质边坡安全稳定系数和潜在滑动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北京市门头沟区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项目野外调研及综合研究,结合近10年来工程建设实践,提出了适合北京市高陡岩质边坡生态恢复的主要技术方法与措施,并以门头沟区水峪嘴、麦子峪岩质边坡生态修复项目为例,针对坡度、起伏、裂隙发育等特点,选取了团粒喷播、普通挂网喷播、喷砼飘台法等技术方法对边坡进行植被恢复,结果表明:水峪嘴边坡坡度在60°以下,利用团粒喷播技术修复效果较好,部分60°~90°近直立坡面喷播效果较差,整体修复效果接近自然状态;麦子峪近直立边坡采取的喷砼飘台法,纵向间距过大,且槽体存土量较小,与相邻坡面衔接处理不够,边坡修复欠缺整体性、美观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遴选出适合于华北地区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先锋植物,采用地境再造技术在济南石灰岩地区建立了2个高陡边坡生态修复试验场,试验栽植落叶、常绿及藤本类植物共14种,并对2个试验场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进行长期监测。在对长期监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评价指数法建立植物适宜性评价模型,并以此为依据遴选出适合于高陡岩质边坡修复的先锋植物。研究表明:常绿植物优选侧柏、圆柏及大叶扶芳藤作为先锋植物;落叶植物优选刺槐、黄栌、连翘为先锋植物;藤本类植物爬山虎因其成活率高且生长速率快,可在短期对高陡岩壁有效覆盖,优选作为先锋植物。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别介绍了客土种植、钻孔种植穴种植这两种传统的裸露岩质边坡修复技术,以及生态植被袋护坡、团粒客土喷播这两种常用的新型裸露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技术,并阐述了它们生态修复的特点。在北京门头沟军庄某废弃石灰石采石场内的裸露岩质边坡,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生态修复试验,根据岩质边坡坡度、表面破碎程度等不同特性,分别采用了客土种植、钻孔种植穴和生态植被袋护坡、团粒客土喷播这四种生态修复技术,并得出了相应的生态修复成果。在试验结论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这几种在北京地区常用的岩质边坡修复技术的适宜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营盘山高陡边坡最大坡高110m,沿坡面走向宽400m,是缓倾内层状岩质高边坡的典型代表。据高陡边坡结构特征,将其划分为上部天然陡崖、中部斜坡崩积体和下部采石陡壁三段,并分别阐述了高陡边坡结构特征对地质灾害的控制作用,及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预应力锚索加固岩质边坡的设计实例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在修筑高等级公路时 ,常需要开挖而形成高陡路堑边坡 ,边坡稳定与否将影响公路施工和运营的安全。 对具有潜在滑动面的不稳定岩质边坡 ,通常采用预应力锚索和锚杆加固以节约工程投资与缩短施工时间。结合某高速公路路堑岩质边坡工程 ,在分析边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提出了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为相关边坡工程的加固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7.
以陡倾顺层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振动台模型试验与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强震作用下陡倾顺层岩质边坡的动力响应规律和变形破坏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陡倾顺层岩质边坡在坡表及坡内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响应均表现出高程放大效应,而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响应则表现为趋表效应;输入波类型对边坡模型加速度响应有显著影响,正弦波作用下的加速度响应明显强于天然地震波;加速度放大系数随地震波振幅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地震波加载持续时间对陡倾顺层岩质边坡加速度响应的影响较小。对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中边坡变形破坏特征的分析,得到陡倾顺层岩质边坡在强震作用下的破坏模式为:地震诱发-坡表岩层出露处岩块松弛张裂-坡肩岩层处拉裂张开-坡面中部出现剪切裂缝-裂缝逐渐贯通-发生多级高位滑坡。  相似文献   

8.
北京千灵山生态修复边坡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采形成的矿山岩质高陡边坡,造成山体缺损、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容易产生边坡失稳、崩塌滑落等地质灾害,急需进行生态修复治理。本文以北京市西郊千灵山生态修复岩质高陡边坡为例,根据地质雷达实测剖面分析及室内试验得到的岩体内部结构信息和岩石力学参数,建立了生态边坡的地质力学模型,并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千灵山岩质高陡边坡生态修复前后的稳定性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非降雨、降雨(饱水)条件下自然岩石边坡和生态修复后的边坡其安全系数分别为17、12.5、5、2;边坡变形以坡脚和生态带区域的中下部位最大,边坡潜在滑动面主要沿坡脚45°方向上扩展。因此,岩石边坡坡脚和生态带区域的中下部位应是重点加固区,需通过锚杆加固和有效排水对之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9.
岩质高陡边坡变形与稳定性评价工程地质工作方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伍法权 《工程地质学报》2004,12(Z1):199-211
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我国产生和形成许多高陡边坡.但是对于高度大于30m的高陡边坡,如何评价其变形和稳定性问题,仍然无规范可循.为此,作者推荐此岩质高陡边坡变形与稳定性评价方法,为制定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潘超君 《安徽地质》2022,(3):244-249+260
矿山露天开采常常形成高陡岩质边坡,受岩体结构面的组合影响,局部地段容易形成危岩体,影响坡体稳定性,而对于高陡边坡难以实施常规生态修复措施,在场地条件受到限制时又不能采用削坡方式放缓坡度。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笔者在萧县牛头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高陡边坡支护和生态修复工程中采取了“锚杆连梁技术”辅助复绿,在对危岩治理的同时,也为喷播复绿奠定了基础,有效地解决了这类崩滑地质灾害和生态修复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方法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王帅  曲万隆  张建伟  王宁  邢同菊 《地质学报》2019,93(S1):261-265
青岛地区崩塌与滑坡灾害隐患点占总量的96%,采石活动遗留的露天采石坑及不稳定边坡,是典型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易发区。选取典型代表性的百果山石材矿区,充分分析其自然条件和地质概况、地质环境破坏情况、工程地质条件等,采用危岩体清除、削坡整形、客土回填、边坡工程治理、绿化喷播、修建挡土墙等技术,历时22个月,取得良好治理效果,对青岛市其它灾害点的治理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萧县牛头山水泥用石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了牛头山水泥用石灰岩矿的地理、地质背景条件及开采方法,讨论由于矿山开采活动而造成的土地挖损和压占、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和萧县城镇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截水沟工程、挡土墙工程、边坡与临时堆场清理工程、凿宕穴工程、养护道路工程、覆土工程、植树工程、养护管理工程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布局,进一步强调了地质环境治理对恢复矿区生态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2022年冬奥会所有雪上运动项目将在崇礼县进行,届时将接待大量国内外游客,但是该县境内在冬奥会交通走廊及赛场周边共有7个露天开采矿山点,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有损于城市形象,本次工作任务是消除奥运通道沿线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对视觉景观的影响。本文选择其中最为典型的三道营铁矿有限公司铁矿为例,阐述其恢复治理的思路,以供探讨治理方案。思路为少投入,多见效,治理重点考虑水土保持措施和生态复绿效果。矿区中较大的废石堆、渣堆、露天采坑,主要采用削高填低、分阶整平、覆土绿化的治理措施,矿区地势较低、容易汇水的地段修建截排水沟,将地表汇水引入露天采坑储存,并可作为绿化用水。设计的矿山工程从施工可行性、施工工艺复杂性、环境治理效果、工程投资费用大小及效益产出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14.
张跃亭  胡青峰  雷斌 《探矿工程》2013,40(10):60-63
针对某工程工业广场高填方边坡治理中,传统方法存在难以成孔、施工难度大等工程难题,采用对地层适应能力很强的打入式锚管进行加固。对打入式锚管加固高填方边坡的加固机理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析其应力、位移和塑性区等变化规律,最后给出具体的施工工艺,为类似工程的治理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乔光建  冯智学 《水文》2012,32(3):71-74,65
前南峪生态示范区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深山区的前南峪东沟,面积为376hm2,该区大气降水是唯一的供水来源。为保证水源供给,在前南峪生态示范区建成水窖、塘坝、扬水站等水源配套工程,采用微喷、滴灌、管灌等节水设施,实现旱能灌、涝能排的防汛抗旱体系。形成了"拦、蓄、缓、排"综合防护工程和"材林头、干果腰、水果脚、米粮川"的生态治理模式,使前南峪生态示范区内的耕地灌溉率达到91.7%。雨水资源利用与水土保持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6.
17.
黑方台台缘频繁发生的黄土滑坡,作为农业引水灌溉诱发的地质环境破坏问题备受关注。台缘剖面的地质结构及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是决定斜坡变形破坏的基本条件。通过野外调查,选择典型的台缘边坡剖面,系统采集样品,进行土体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获得了土体物理力学指标随深度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剖面上土体性质差异对滑坡形成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垂向上各土层性质差异及其耦合作用决定了滑坡剪出口及泉水的出露位置,进而影响到斜坡的变形破坏过程和滑坡的有关特征。  相似文献   

18.
膜下滴灌微区环境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膜下滴灌特有的"膜中"、"膜间"、"膜边"、"膜外"微区环境,利用2011—2013年田间对比试验方法获取的5 960个数据,运用柯布-道格拉斯模型,构建膜下滴灌环境土壤层次、灌水定额、土壤水分、气温、蒸发综合因素与土壤水盐关系及影响效应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在气候干旱、蒸发强烈灌区,地膜覆盖与滴灌结合的地表介面灌溉形式下,土壤水盐具有水平方向由"膜中"向"膜边"地表裸露区定向迁移,垂直方向土壤水盐则由下向上层运移且趋于"膜外"边界积累的趋势,尤其是气温与蒸发因素交互作用,推进膜下滴灌土壤水盐在地膜覆盖与土壤裸露区域空间运移,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膜下滴灌"土壤水盐定向迁移"形成机理,为膜下滴灌土壤水盐地表排放模式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复杂地基上进行堆山工程主要存在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和剪切破坏等工程地质问题,特别是堆山地基岩土体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地基差异沉降问题,必须对其进行科学计算分析,给出地基处理的对策和人工堆积边坡的加固措施。为了减小沉降变形给工程带来的不良影响,拟采用分层碾压填筑、控制填土堆填速度、通过所堆岩土体荷载使地基土层固结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同时为了保证堆山工程安全,对不同加载速度条件下地基固结沉降进行计算分析,给出最佳堆载工期,按此最佳堆载工期进行堆填以满足工程的安全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许多废弃的无主老矿山未实施矿山环境治理和土地资源恢复工程,矿区内地质环境和生态条件恶劣。本文对废弃矿山及其治理工程特点进行了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阐述了矿山废弃地土地资源破坏效应的四个因素——地表景观效应、土体污染效应、次生灾害效应、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以房山区石窝大理石矿山废弃地治理工程为例,提出了矿山废弃地治理以矿山环境、灾害治理为主,以园林景观绿化为辅相结合的二维治理模式,在地形整治、挡土墙、绿化等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结合周边居民生活需求,利用矿区内的正负地形渣堆和采石坑,进行景观的再生和组合,将采石坑设计成下沉式休闲公园和健身广场,希望通过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实施,改善矿区及周边地表景观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