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地下水形成的自然地理和地質构造特点本区位于内蒙高原的中部,为一飽经構造剝蝕,略呈波狀起伏的高原,海拔标高为900—1900公尺,地形由南向北逐渐降低,至高原北部中蒙边境,标高約在900公尺左右。境内南北兩面,皆为丘陵山地所分布,南面为高峻的阴山山脉和阴山北麓的丘陵地帶,多为古老的变質岩系及花崗岩所組成,标高为1300—2000公尺左右;北面为橫耳中蒙边境的低山丘陵,多系由  相似文献   

2.
一般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地质条件 复州湾地区位于我国遼东半岛的南部,是所谓遼东地块的一部分。 地形上大体可认为是一个缺少常年地表迳流和洩水条件较差的盆地。其分水嶺地带是海拔为100—300公尺的山区,矿区位于盆地中心,为海拔约50公尺的岗阜,岗阜与山区之间为海拔仅5—10公尺的淤积平原。  相似文献   

3.
一、一般情况松嫩平原的大部在黑龙江省境內,南部一小部分属吉林省。平原的西部及西北部为大兴安岭,一般海拔高度在1100~1400公尺,山文线呈北北东—南南西向;东北部为小兴安岭,一般海拔标高在500~800公尺,山文线呈北北东—南南西向:东部为长白山属的张广才  相似文献   

4.
青海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是一个內陸的高原盆地,位于崑崙山与阿尔金山之間,面積約有22万平方公里。盆地內拔海2800—3000公尺左右。雨量稀少,盆地西部年雨量只有60公厘左右,盆地东部年雨量亦不超过100公厘,有时几乎是常年无雨,因而夏季干热,溫度最高可达40℃;冬季干冷,溫度最低可达  相似文献   

5.
一、礦区位置:韓王礦区位于山东省沂源縣南部,跨越沂源、沂水兩縣,主矿体位于沂河北侧張耿区段隱伏礦床系指沂河南側,沂水縣的張耿村隐伏于比高約6公尺的沂河灘上階地之下,甚至于一小部分是隱伏于河漫灘及河床之下的礦体。二、概述:矿区屬魯中丘陵地帶的中部,礦区的地形与区域地形相一致,礦区附近多为低山丘陵地,成西北一东南向,最高的臥虎山也僅拔海310公尺。礦区內水文網还算發育,內与区域同也以河水不深的沂河为主,沂河在矿区內也呈西北—东南向,河底标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叙述为寻找金属矿床运用野外水化学调查方法的审查结果,这种方法是由全苏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研究所的专家们集体拟定的。野外水化学方法的调查工作是在一个地质队里,与其他类型的普查工作综合进行的,调查面积包括走向为西北的山麓部分,最大标高达2500公尺。在这个区域矿产远景地段的地质结构主要是始新世的凝灰岩,其剖面如下(由老到新):1.主要为辉石玢岩,局部过渡为凝灰岩的下部喷发凝灰岩层,厚度为300公尺。2.下部为凝灰岩,顺剖面向上过渡为簿层凝灰砂  相似文献   

7.
普阳煤矿位于一断陷盆地的浅部新近系地层中,矿区被3种类型的水文地质边界圈闭.煤层分布标高低于暗河出口100~230 m,煤田四周及盆地基底均为岩溶含水层,其承压水头高于煤层底板67~268 m,预计最低开采标高的平均承压水头约206 m.为解决矿区地下水突水威胁,监测普阳河水流入和流出的水量,根据水均衡原理及矿坑充水要...  相似文献   

8.
马海构造发现含油砂岩柴达木盆地马海构造某钻井最近在470公尺处遇到了一层厚约3公尺的含油砂岩。由于马海构造面积广大(最内层的圈闭面积达60平方公里以上),圈闭良好,破坏较少,这次钻探到含油砂岩,其意义十分重大,柴达本盆地北部地区的含油远景评价将因此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9.
祁連山主脉,横跨甘肅青海兩省之間,东西綿亘达1200公里;其西來自阿尔金山,山之北部即河西走廊,山之南为柴达木盆地及西宁盆地;中間山势突起,巍峨冲霄;无論冬夏,皆皚光戴雪,白峰起伏,千里毗連。連同河西走廊之北山,共有七条山脉,皆呈北西西之走向。山峰高度,除北山外,海拔一般都在5000公尺以上,南山主峯,高达6000公尺,修士山高峯达7000公尺。可是祁連山現在虽是高不可攀的雪山高峯,但是它在下石炭紀以前,确是一个深不可測  相似文献   

10.
我队在某煤田进行钻探,因该煤田含煤地层厚达一百多公尺,且为极端破碎松软之炭质页岩,煤层最厚达二十多公尺。在这样地层进行钻探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成了一个严重问题。使用单岩心管钻进效率虽高,但取心率很低,使用双层煤心管钻进,每个回次最多钻进0.8公尺便堵死了,每个小班只能钻进2—3公尺。使用阿列克辛科式取煤管钻进  相似文献   

11.
一、怀来盆地与华北地势自北京乘京包线火车向西北出发,初在大平原(华北平原)上进行,约四十五公里至南口车站,车转向东方,再转西北,作一大回转。因由南口山谷中冲出的沙石在山口附近作成扇形堆积,高度骤增,火车不得不绕行回转以减小坡度。过南口站,铁路进入山谷,称为关沟,沟很窄,而两壁陡峻,高数百公尺乃至一千公尺,古  相似文献   

12.
禄丰县罗茨盆地位于昆明市区西北方向一百公里许。盆地呈南北向伸展,面积逾100平方公里,属构造侵蚀型盆地,海拔1750公尺。盆地内主要堆积了一套含褐煤的湖沼相地层,厚数百米。这套含煤地层从下到上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综红色砂质泥岩,含较多灰岩砾石,底部见风化角砾,厚约50米,不整合复于昆阳群(作为基底)之上,第二层为含褐煤层,  相似文献   

13.
我队所勘探的矿区地質構造为一向斜,矿床基岩多被構造作用所破坏,構造裂隙很深,破碎帶的厚度为20~40公尺。在此構造裂隙和喀斯特地层进行鑽进时,标高較高的鑽孔,冲洗液常有60~100%被吸收;在低窪地段的鑽孔則产生涌水自噴現象,冲毀了孔壁岩石,降低了孔壁的稳定性。例如我队某鑽孔从187公尺起为構造破碎带,在鑽进中冲洗液大量漏失停止循环,以致岩粉沉淀,孔壁坍塌,岩心管不断卡塞。为  相似文献   

14.
三、柴达木盆地日基底性質和表層褶皺在柴达木厚达1000公尺的中、新生代沉積之下的盆地基底,以往被認为是“加里东褶皺基礎”(黄汲清),而且“阿尔金山中的褶皺構造可能与盆地基底是一致的”(張文佑)。形成这种看法的主要原因是把柴达木边緣的变質岩系認为是下古生代的“南山系”。1956年地質部石油普查隊在祁連山南麓發現了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地质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序言准噶尔盆地是界于天山与阿尔泰山系之间,状如三角形;其顶部向北。盆地的东西端较开阔,成为我国通向中亚的天然孔道。盆地的中央部即所谓“不毛之地”,它是没有水源的草地、沙漠、沼泽与盐湖。盆地的最低标高约200米,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根据地质文献资料的记载,最先进入新疆准噶尔盆地及其周围工作过的有;在1889—1890年为  相似文献   

16.
广东砰石红色盆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尚  曾昭璇 《地质论评》1948,13(Z2):274-275
砰石红色岩系依笔者观察系沉积於一起伏不平之古地面上。岩相变异极利害,故详细分层实无必要,大概分划,可得三系,可代表盆地沉积过程,由底而上计: (一)狮子岭层——直覆於前红色岩系之上。有厚约一百公尺之石灰基砾岩,其上有约二百公尺之厚砂岩,其上并有页岩等。 (二)砰石层——亦有基部砾岩,但以薄层砂页岩为主,此层厚约一百公尺。做成地形上低凹之走廊地带。  相似文献   

17.
在第四纪(55—65万年)期间,冰川在地球上分布很广,直到现在在高山区仍有广泛的冰川活动,我国的小唐古拉山就是一个现代冰川的实际例子。小唐古拉山是一个东西延长拔海约6000公尺左右的山脉,北以霍霍希里盆地与崑崙山脉相隔,南与大唐古拉山毗连,构成青、藏的天然分界。最高山峯高达6800余公尺,是常年积雪的地区,因此冰在强大的压力下变成可塑性的冰而沿着山谷缓慢的流动,以致形成了冰川。在小唐古拉山的加巷、吴曼通洞,其苏美一带,  相似文献   

18.
Melut盆地为中非地区重要的含油气裂谷盆地,具被动裂谷成盆特征,处于区域构造勘探向"三新领域"勘探的转型阶段,油气富集规律尚不十分清楚,通过开展Melut盆地与我国东部主动裂谷盆地的类比分析,有助于深化盆地成藏认识,推进勘探转型.研究表明,Melut盆地北部具被动裂谷成盆特征,发育大型富油凹陷,形成以古近系跨时代成藏组合为主,近源白垩系成藏组合为辅的油气富集特点,古近系Yabus组上段跨时代岩性油藏与近源白垩系Galhak组断块油藏是北部深化勘探的重要领域;盆地中南部具被动裂谷与主动裂谷的叠加演化过程,与海拉尔盆地相似,具小型断陷沉积充填与成藏特征,近源成藏组合是有利的勘探对象,继承性洼槽内低凸起、凹陷间断裂隆起带及缓坡断层坡折带是有利的成藏构造带.该研究深化了Melut盆地成藏认识,明确了盆地南北具有不同的成盆机制与成藏特征,对推动北部成熟探区深化勘探与中南部低探区勘探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地质勘探过程中经常遇到坍塌十分严重而又涌水的流砂层,尤其是在冲积层的普查钻孔,遇到流砂层的机会就更多了。在北票勘采区内,扎兰、黑水、东元宝山、平庄都有流砂层分布。其深度由30—80公尺之间,性质是河成细沙较多,但分选不好,有卵石成分,尤其在下部几乎是纯的砾石层;风成的细沙分选较好,粒度均匀在1—5公厘之间。水位一般的距地表1—10公尺。由于过去只是用黄泥跟套管法钻进70公尺厚的流  相似文献   

20.
两种新式钻场布置法西北勘测设计院104勘探队我队的钻孔多在标高1400公尺以上的山腰,平整钻场场地是一件艰巨的工作。为此我队三组及五组的同志们创造了两种钻场布置的新方案(见图1、2)不仅减少机场面积(旧机场中间轴在中间位置,所需面积为6米×9米,新方案所需面积为4.5米×6.5米),同时尚有下列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