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黔西南热液金矿床Au、As关系探讨何明友(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热液金矿床,Au、As关系,黔西南在找金实践中,通常把化合物作为指示矿物,或通过检测岩石中As含量异常来判别矿化。Au、As之间究竟存在着何种关系,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2.
根据银山Cu-Au多金属矿床是由构造动力热液和火山-岩浆热液双重耦合成矿作用而形成的新认识,建立了银山矿床新的矿化分带体系-二级多中心矿化分带模式,并探讨了其形成机制及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3.
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金,砷共生分异机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热液中金可能主要以Au(HS)-2及AuS-等迁移形式,砷则主要以H3AsO03形式迁移。随着成矿热液系统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从成矿前阶段、热液主成矿阶段至晚成矿阶段,金、砷络合物在热液中的沉淀经历了共生、初始分离至分离的富集演化阶段。物理化学条件改变是导致金、砷共生分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根据银山Cu-Au多金属矿床是由构造动力热液和火山-岩浆热液双重耦合成矿作用而形成的新认识,建立了银山矿床新的矿化分带体系──二级多中心矿化分带模式,并探讨了其形成机制及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5.
紫木凼含砷微细浸染型金矿床金砷成矿过程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紫木凼含砷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两个钻孔不同深度金、砷及伴生元素含量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矿床深部金与砷密切共生,表现为正相关;而在矿床浅部金与砷关系并不密切,二者不相关或呈负相关,金矿床成矿热液中金可能主要以Au(HS)2及AuS等形式迁移,砷则主要以H3AsO3形式迁移。随着成矿热液系统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从成矿前阶段、热液主成矿阶段至晚成矿阶段,金、砷络合物在热液中的沉淀经历了共生、初始分离至分  相似文献   

6.
何江  马东升 《地质论评》1996,42(1):76-86
本文针对湘西低温矿化集中区的地质实际,在100-300℃,400MPa压力条件下,进行了含硫、氯中-低温熔液对地层岩石中金、锑、汞、砷等的多元素淋滤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温度、配合物的种类和浓度是控制元素活化能力的重要因素。实验得出了Hg-Bs-Au-As的活化序列,认为200-250℃的富硫低氯热液是金、锑矿化的有利条件,低温低硫富氯热液有利于汞矿化。据实验结果并结合含矿建造及包裹体地球化学的  相似文献   

7.
江西银山多金属矿床发育南北不对称的矿化与蚀变分带。矿区南部的分带性较完整,从九区Cu(Au)矿化带往南依次为银山区Cu-Pb-Zn矿化带、含银Pb-Zn矿化带和南山区Pb-Ag矿化带,形成了相应的矿物共生组合及演化序列。矿化作用发生在成矿热液的缓慢演化过程中。九区Cu(Au)矿化带北侧的九区Zn-Pb矿化带,是在物理化学条件急剧变化的热液体系中,各种矿物在溶液浓度同时达到饱和或过饱和后快速沉淀的产  相似文献   

8.
贵州西南地区高砷煤与低温元素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聂爱国  龙江平 《贵州地质》1995,12(4):317-321
贵州西南地区高砷煤产于上二叠统龙谭组。高砷煤形成与Au、As、Hg、Sb等低温元素矿化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这对于研究高砷煤的形成并通过高砷煤提供Au、As、Hg、Sb等矿化线索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宋峰 《河南地质》1997,15(1):19-23
西峡县北部有一巨大的与燕山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活动成矿带,从岩浆活动中心向南的成矿可依次分为:内带-中带-外带,其对应主成矿元素为Mo,W-Au,Pb,Ag-Au,Sb,As中带和外带为金的重要成矿带,矿带与燕山侵入体空间依存关系密切,成生时代一致。分带为由岩浆活动中心向外热液温度的降低及扩散距离的远近所造成,它可存在地质体不同规律的尺度上,在东秦岭较为普遍,研究这种分带,对矿产的预测与评价将会有较  相似文献   

10.
赵善仁  吴悦斌 《现代地质》1996,10(4):478-484
五台山—恒山绿岩带Au、Ag、Cu矿床可分为二大类型:(1)再生型金银铜矿,产在包括岩浆岩在内的各类岩石断裂构造中,与岩浆期后热液有关;(2)变生型金银铜矿,产于各类变质岩中,具有层控特征(即绿岩型金矿)。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再生型矿床与变生型矿床相比,矿体及围岩中Mo、Ag、Pb、Zn、Cd等成矿及伴生元素明显富集;K2O、Rb、Sr、Ba、Th、U也明显富集,是后期岩浆热液作用的结果;Hg、F的明显富集则与后期构造活动有关;Zn/Cd比值较低,说明受到后期岩浆侵入影响;Th/U比值低,可能指示富钙的酸性岩环境。再生型Au矿化的元素组合为Cd、As、Ni、Ag、Sb、Au、Hg(Bi),再生型Ag矿化的元素组合为As、Sb、Ag、Cd、Cu、Ni(Mo、Pb、Zn、Bi),变生型Au矿化的元素组合较简单,只为Au、Hg、As或Au、Cu。上述地球化学特征不仅可以有效地区分矿化类型,而且可以作为地球化学找矿和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金、铂的热液矿化共生机制张生,李统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金,铂,矿化共生金、铂在地质过程中具有相似的富集规律,如在我国湘黔和波兰、加拿大、美国等地富Ni、Mo、Cu、Zn、Au、Ag的海相黑色页岩中发育与低温热液作...  相似文献   

12.
秦岭卡林型金矿床金、砷地球化学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讨论了秦岭卡林型金矿床中Au 、As 的元素地球化学、矿物学特征。在含矿岩系中获得的Au、As 等成矿元素初始含量较高,且主要集中在成岩黄铁矿中。在矿石样品中对含砷硫化物矿物的研究表明,Au 、As 在矿物显微结构中具有强的正相关性。在大量金进入到硫化物结构之前,就已有[AsS]3 - 的存在。在含砷硫化物矿物中,金多半以一种带电类型(Au3 +) 存在, 它很可能替代铁位置上的过剩砷, 以固溶体方式沉淀于硫化物矿物中。此时, 黄铁矿构成(Au3 + ,Fe2 +)([AsS]3 - [S2]2 - ),毒砂构成(Au3 + ,Fe2 +)([AsS]3 - [AsS]3 -) 。通过电子探针(EMP) 和透射电镜(TEM) 对秦岭卡林型金矿含砷硫化物矿物中金的赋存状态的研究表明,在金的成矿作用早期阶段, 金主要以固溶体形式优先富集于含砷黄铁矿和毒砂及砷黝铜矿之中,并且认为是以金的氧化和砷的还原的共沉淀方式发生的。在此之后的金成矿作用晚期阶段,由于热液蚀变和结晶作用程度的增高,寄主矿物耐熔性质相对降低,加之金本身的聚集能力,和因过量砷加入而造成的含砷硫化物矿物的晶格缺陷,致使已形成的固溶体金以“出溶”形式发生再分布,赋存于硫化物矿物晶粒  相似文献   

13.
西太平洋冲绳海槽烟囱硫化物矿床矿石化学特征与分带型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侯增谦  T. Urabe 《地球学报》1997,18(2):171-181
西太平洋冲绳海槽烟囱式硫化物矿床分布于琉球弧后扩张盆地、产于尹是名洼陷盆地(深1400m),其特征与日本黑矿类似。硫化物矿石及烟囱主要有3种化学类型:Pb-Zn-Ba型、Zn-Pb型和Cu-Zn型,三者分别代表温度不断升高的热液体系的早、中、晚3个成矿阶段产物,其中,Pb-Zn-Ba矿石及烟囱形成于高fo2环境和高流速、低温、富Pb、Zn、Ba热液体系,Cu-Zn矿石及烟囱形成于低流速、高温、富Cu热液体系,Zn-Pb矿石则介于其间。硫化物烟囱显示明显的矿物-化学分带。在Pb-Zn-Ba矿石(烟囱),Zn、Cd集中于烟囱中央,Ba、Fe、As、Sb、Ag、Pb集中于烟囱外带,Cu则富集于烟囱中外部。在Cu-Zn矿石,As、Sb、Fe、Ag、Au仍富集于烟囱外带,Cu、Zn、Pb则在烟囱中央富集。依此元素化学分带型式,建立了古代黑矿硫化物矿体分带与硫化物堆积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区域背景、构造岩性、矿化等几个方面对吉尔吉斯斯坦的一种新类型的金矿床进行了研究。该矿床为热液交代型矿床,赋存于晚海西期的古绿岩层中,受区域逆掩断层所控制,在围岩遭受热液交代作用的同时伴随着金矿化的产生,矿化在空间上的分布有着垂直分带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穆龙套金矿床Au、W、As等地生晕特点及与矿化的关系,并通过对其东南侧所作的地球化学研究,对伴生元素进行了垂向和横向的分带。根据原生晕的组成及展布特点确定了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16.
张吉宽 《黄金地质》2000,6(3):70-76
经过对4个金矿区带的系统调查研究。发现脉状热液金矿由早而晚具有磁黄铁矿-石英、黄铁矿-毒砂,黄铁矿-石英大脉、金-脉状黄铁矿、金银-多金属硫化物、金银-碲化物,黄铁矿-石英-碳酸盐7个阶段,矿床之间的差异只是成矿阶段系列发育的完整程度和成矿阶段发育的强度不同。在矿床、矿带和矿田范围内,都具有由上而下,由早而晚的金矿化垂向相对分带,Au,Cu,Zn,Pb,Ag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侯建强 《湖南地质》1999,18(2):100-106
界牌岭锡多金属矿床是一个与浅源重熔花岗岩有关的热液多金属隐伏矿床。研究表明:矿床自上至下具有F-Be-Pb、Zn-Pb-Sn、Cu-Nb、Ta、TR的矿化分带和细脉状-层状(似层状)-面状的矿体形态分带,成晕具有Hg、B、Ba、Cr、As离心半球状晕-F、Be、Li、Pb、Ag同心环状上偏心晕-Sn、Cu、Zn、同心环状下偏心晕-Nb、Ga离心卫星晕的分布规律。据此,建立了本矿床“三环-帽壳式”地  相似文献   

18.
Siniuhinskoe地区Veselyi矿床的矿化产于矽卡岩的内外接触带中,围岩为古生代的火山熔岩,凝灰岩和夹层灰岩。矽卡岩的形成与闪长岩墙群的侵入有关。Cu-Au矿化的产生和矽卡岩的退化蚀变过程相联系。成矿热液是岩浆成因的热卤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  相似文献   

19.
秦岭要型金矿床金,砷地球化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复新  马建秦 《地球化学》1999,28(5):453-463
讨论了秦岭卡林型金矿床中Au、As的元素地球化学,矿物学特征。在含矿岩系中获得的Au、As等成矿元素初始含量较高,且主要集中在成岩黄铁矿中。在矿石样品中对含砷硫化物矿物的研究表明,Au、As在矿物显微结构中具有强的正相关性。在大量金进入到硫化物结构之前,就已有「AsS」^3-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基于包裹体类型、均一温度、压力、盐和氢氧同位素,认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但有天水混合。综合研究包裹体特征,成矿物化条件,微量元素特征和围岩蚀变组合、矿石矿物组合以及金的地球化学性质,提出本区金主要以Au-S,Au-As和Au-Cl变式迁移,构造活动造成的热液系统压力的骤降是金沉积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