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近年来,针对中国生态环境、洪涝灾害应急响应、国土安全监测等遥感观测任务,无人航空遥感手段需求越来越多。构建异构无人航空器遥感观测多任务集群系统是近几年的发展目标,为完成无人航空遥感生态建设,垂直起降无人机以其不受场地限制起降又可快速巡飞的特点,在多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国内垂直起降无人机发展现状调研、面向航空遥感应用市场的无人机分析及典型机型介绍、垂直起降无人机在遥感领域的应用场景及案例分析、垂直起降无人机在遥感领域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等。通过广泛调研及深入分析可知,目前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正逐步取代多旋翼飞行器的主导地位;垂直起降无人机占据了遥感应用无人机80.47%的市场份额;动力多元化、系统智能化、布局多样化、尺寸小型化等是面向遥感应用的垂直起降无人机的发展方向。本文较为全面地阐述和剖析了面向遥感应用的垂直起降无人机的相关内容,为遥感航空无人机生态建设提供了参考与支撑。  相似文献   

2.
超前决策 开拓遥感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1978而止于1980年的腾冲航空遥感及其在云南腾冲资源环境考查中的应用是我国遥感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回顾这一大规模航空遥感试验活动的始末,那一幕幕团结协作、共同开拓、激动人心、催人奋进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 1 国际合作背景下的腾冲航空遥感 1976年在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主持下,我国第一次遥感技术和应用发展规划在粉碎四人帮的欢呼声中在上海顺利落笔。遥感,这个对中国既陌生又熟悉的技术在中国这一十分薄弱的科技基础上开始得以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遥感影像多尺度分割的角度分析了同一地区的航片与QuickBird、IKONOS等卫星数据的分割效果,讨论了不同地物和不同影像的最佳分割尺度,以增强对目标物的检测与识别能力,提高现有航空遥感数据及卫星影像数据应用的精度和效率,并对最终分类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航片、QuickBird、IKONOS的最佳分割尺度分别为125、100、75,QuickBird的分类精度最高,航片和IKONOS的分类精度次之。因此可认为,航片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代替高分辨率卫星影像。  相似文献   

4.
日前,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成功获取了三峡库区首批高精度航空遥感数据,标志着长江中上游(江津-宜昌段)1:5万航空遥感地质调查项目库区航空遥感调查工作全面展开。三峡地区属中低纬度亚热带气候区,常年以阴雨天居多,日照少,雾气重。为在最短时间内获取库区4万km^2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航遥中心积极与空军协调,  相似文献   

5.
腾冲航空遥感试验,是我国遥感新领域迈出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步,开创了技术集成与知识创新的先河,在我国遥感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集成孕育创新。诚然,这次试验虽非是我国遥感应用的巅峰,伴随遥感技术的不断革新,第二次试验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腾冲航空遥感试验20周年,中科院等组织了隆重纪念,现将部分有关组织、试验单位领导及同志的大会发言和论文发表如下,以激励我国遥感推陈出新。而今新纪元的遥感技术,正遥瞻东方明珠,迎向已回归的多姿景观、世纪风采的香港、展示灿烂辉煌的宏图。迈向21世纪的信息时代。  相似文献   

6.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部分欧美国家,到80年代末向世界范围扩展。美国、加拿大、瑞典、丹麦等发达国家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面进行了尝试。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在评价方法学等方面有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季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的遥感应用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遥感应用实验的历史经验 20世纪末,在中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由原国家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先后组织过多次大型遥感应用实验。例如,海南岛三次航空遥感系列专题制图(1963),一次富铁遥感找矿(1972),腾冲资源遥感(1978),二滩、龙滩水电站工程地质评估 (1980)、洞庭、鄱阳湖洪涝灾害监测(1991,1998), 三峡生态移民(1990-),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地球化学指示植被(1987),SIR-CR-SAR生态与环境综合分析(1997)、香港、航空微波遥感实验飞行与城市环境太空影像地图集编制(1999)等。  相似文献   

8.
崆峒群岛是烟台地区旅游胜地之一,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对其内涵地质遗迹资源进行整理发掘是目前海岛旅游开发的迫切需求。本次研究通过航空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等手段,查明崆峒群岛内基础地质、地貌景观等两个大类的地质遗迹点共计14处。分析了地质遗迹类型、规模、空间分布、视觉特点、形成条件及演化过程等,并对各地质遗迹点进行了分级评价。综合评价结果提出崆峒群岛地质遗迹的保护及开发建议,为政府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厘米级超高分辨率、小时级甚至近实时响应、高频次重访的空间信息快速获取能力不断提高。无人航空遥感具有机动灵活、数据获取周期短、成本低、可以全天时观测等特点,已在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地球信息科学学报》在国内首次以"无人机遥感与组网"为主题,围绕高精度轻量化航空遥感载荷技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波动E-P通量的分布与变化特征,利用1965~2010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计算了三维E-P通量,经过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对流层波动E-P通量的活动中心位于青藏高原南部.(2)波动E-P通量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夏季的强度最大,且夏季与冬季相比,垂直分量正负值中心位置的分布几乎相反.从夏季到冬季,E-P通量垂直分量的正值中心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3)波动E-P通量的年代际变化也比较显著.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前期,波动E-P通量变化平缓;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变化很大,90年代中期达到最强,后又开始逐渐变缓.  相似文献   

11.
黑河流域中游无人机遥感影像数据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是航空遥感领域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具有低成本、快捷、灵活机动,以及数据高时效、高分辨率等特点。本文以无人机低空遥感在黑河流域中游张掖的应用为例,介绍了无人机低空遥感系统的基本构成,论述了影像数据的获取、影像的匀色、特征点的提取与匹配、几何纠正与镶嵌、DTM和DOM的生成等处理流程与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无人机低空遥感系统能够满足局部区域内的高分辨率、大比例尺基础数据采集的实际需求,在三维重建、土地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云南省内11处跨断层场地资料,结合跨断层数据分析方法,系统提取云南地区地震综合预测指标,并对其在漾濞6.4级地震前的映震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跨断层资料在漾濞地震发生前存在显著的中期异常,且漾濞地震的发生可能与川滇菱形块体西边界的活动增强有关。跨断层中期指标对漾濞地震作出较好的预测,短期指标虽然也通过了效能评估,但预报效能稍差。在后续的跨断层资料分析中,应更加注重中期异常及中期预测指标的提取和应用,总结得到的综合指标可应用于云南地区的震情跟踪工作。  相似文献   

13.
樊家川油田河流相储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河流相储层标志层缺乏、砂体叠置掘蚀严重、难以精细等时对比的难点,应用基准面旋回原理,重点解剖典型取心井及其测井响应模式,将樊家川油田主要含油层系中侏罗世延安组Y8~Y10油组划分为7个短期、3个中期、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对应于不同级次的储层成因单元,同时建立以中期旋回为年代地层格架。短期旋回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的层序地层格架,对河流相多期叠覆储层进行了精细等时划分与对比,详细分析了河流相储层短期基准面旋回类型及其叠加式样。探讨了各级基准面旋回对储层分布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江淮梅雨期各类降水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江淮梅雨降水量的长期变化规律,利用1957~2008年中国740站逐日降水资料,使用线性倾向估计、小波分析等方法,在将日降水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和大暴雨5类降水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江淮梅雨期间上述5类降水的趋势变化特征,结论如下:暴雨频率、暴雨强度是决定江淮梅雨降水多寡的主要内在因子;小雨、中雨的频率及其对梅雨量的贡献率的趋势变化在1970年代中期发生了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即由1970年代中期前的显著上升趋势改变为其后的显著下降趋势;大雨及其以上等级降水的频率、贡献率的趋势变化特征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信息在线     
《国土资源》2012,(9):60-65
媒体广场11个沿海省计划建无人机基地日前,我国管辖海域的无人机遥感监测试点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即将开始成果验收。下一步,国家海洋局计划在全国11个沿海省(区、市)各建设一个无人机基地,每个基地至少配备一架无人机,负责监测省内管辖的海域,届时我国沿海各地海域将实施无人机遥感监测。海域监控无人机将主要面向国内生产商购置设备和软件服务。目前,我国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的主要手段是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现场监视监测和远程视频监控。据介绍,这几种监测手段在应用中存在一些相对不足,如卫星遥感监测受制于天气和拍摄周期等因素,在一些区域长年无法获取一次质量较高的影像;航空遥感监测具有较大的局限  相似文献   

16.
为跟踪国际上农业高技术的最新发展 ,在国家计委、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市计委领导和支持下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承担了“北京精准农业示范工程项目”,率先在我国开展精准农业示范研究。精准农业是 80年代中期从事作物栽培、土壤肥力、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的专家们在进行作物生长模拟、栽培管理、测土配方施肥等专家应用系统研究中 ,为进一步了解农田内小区作物产量和生长环境条件的时空差异 ,从而实现定位、定量投入而发展起来的。迄今精准农业在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发达国家也不过 5~ 6年的应用试验历史。  相似文献   

17.
正现在无人机航摄在我们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搞无人机低空航测?无人机低空航测要注意哪些技术要点?无人机低空航测的优点现在卫星遥感、大航空遥感都搞得非常好,但是这两种方式从技术和应用上还存在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8.
信息融合技术的山西土壤侵蚀监测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主要介绍以陆地卫星对地观测数据为主体信息源,结合彩红外航空遥感与地面调查资料,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技术,经二个月时间快速完成山西省1:10万土壤侵蚀强度分类与强度分级的调查任务,及时为国家水利部及当地水利水保部门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与图件, 充分体现了遥感与GIS融合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菏泽市区深层地下水由于长期大量开采,80年代中期就已形成降落漏斗,且中心水位逐年下降,漏斗范围不断扩大。根据菏泽市区1987~1997年深层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应用残差辨识预测模式对其水位作了短期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后验差检验,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浮空器遥感遥测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空器是一种新型的航空遥感遥测平台,适合于中小面积高分辨率的遥感遥测,尤其是中低空小型遥控飞艇,可依靠动力推进与操纵系统实现可操作飞行,具有飞行时间长、覆盖面积大、载重能力强、效费比高等特点,与其他几种航空平台相比,飞艇平台具有综合优势,在基础地理数据采集、国土资源勘查、环境监测、农业植被监测等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分析了中国有人飞机、无人机和中低空飞艇、平流层飞艇平台在遥感遥测中应用案例,以及各个航空平台的性能特点、工作方式、技术难点等,对比了各种平台的技术特点;探讨了中小型遥控飞艇平台在遥感遥测中应用的优势,研究了平流层飞艇的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并结合国际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对未来浮空器遥感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