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倒春寒标准及气候概率:我们确定倒春寒标准如下:1).4月份连续≥3天日平均温度<11.0℃。2).4月份连续3天日平均温度滑动平均≤10.0℃,其中有连续2天≤9.0℃。凡符合以上二条之一者,为有倒春寒年份。根据以上标准,本站60—77年共18年中出现倒春寒的8年,占%。  相似文献   

2.
用年雨量和11月份气温作融安县倒春寒预报覃克星(融安县气象局545400)1倒春寒预报指标融安属桂北山区,倒春寒是以3月20日以后出现日平均气温≤12.0℃且连续3d或以上称为有倒春寒,反之为无倒春寒。经过分析,得出:融安降雨量偏少(即年雨量在160...  相似文献   

3.
丽水市倒春寒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倒春寒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采用统计诊断学的方法对丽水市7个测站自建站以来的倒春寒天气过程进行统计,总结了倒春寒的分布特征及类型.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西北部的遂昌倒春寒出现得最多,东南部的青田最少;时间分布上,每年4月上旬出现次数最多.类型上多为连续阴雨型.根据倒春寒危害程度指标,选取影响严重的年份,研究其发生...  相似文献   

4.
我地的春播期间在3月下旬至4月上 旬,若有3天以上的日平均气温(?)12℃或日 平均气温(?)14℃连续5天以上光照的天气被 称为倒春寒,它严重地影响着我地区早稻播 种,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全地区性的倒春寒有1955年、1968年、 1970年、1976年、1980年及1982年共6年, 特别是1976年倒春寒日数长达15天左右,是 我地区早稻烂秧最多年。 本文试以历史资料对我地区倒春寒作分  相似文献   

5.
黄桂东 《贵州气象》2011,35(5):25-27
为了更好地掌握倒春寒天气的特征及影响,分析2011年3月下旬和4月上旬出现的倒春寒过程的轻重程度,发生的天气形势,与30a来倒春寒过程进行比较,评估其对农作物的影响。这是一次区域性的重级倒春寒过程,从出现的站数看,为30a来的第4位。天气形势主要是北方高空横槽逐渐东移南压,缓慢转竖,引导的冷空气在受到副热带高压的阻挡下,在地面形成静止锋造成的。倒春寒的出现使作物生长生育期推迟,特别对经济作物有较大危害,并影响大季作物的接茬生产进程。  相似文献   

6.
雷发兴 《广东气象》1997,(1):26-26,17
“倒春寒”天气对早稻播种育秧造成极大的困难,会引起烂种、烂秧,既损失大批谷种,又延误早稻生产季节,但“倒春寒”年的气象条件对早稻产量形成有利。通过对信宜市1954~1995年42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倒春寒”年与早稻产量呈正相关。1“倒春寒”天气标准及对早稻生产的影响规定从3月11日起,日平均气温<12.0’C,且连续>3天或日平均气温<15.”C、日照<2小时,连续>7天,称为“倒春寒”天气。信宜市1954~1995年出现“倒春寒”的有1963、1970、1976、1985年。1996年也达到“倒春寒”天气标准。1970年信宜市出现“倒春寒”天气,…  相似文献   

7.
倒春寒的长期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月出现倒春寒,对我县春播生产影响极大,轻则影响早稻秧苗正常生长,重则造成大面积烂种、烂秧。  相似文献   

8.
《气象科技》1977,(2):7-7
一、确定倒春寒天气标准在历年3月下旬到4月中旬这段时间内,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12℃,并连续等于大于4天者;连阴雨日等于大于6天者;有冰雹或雪者。凡符合上述任意两条即称为“倒春寒”天气。二、选取预报因子我们用综合点聚图方法,主要选取季节转换和特殊极值的要素,从本站历年资料中选出10组预报因子。X_1年最高气温与12月最低气温X_29月降水量与12月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9.
王运旭 《气象》1978,4(2):8-8
每年3月25日—4月10日,是我地早稻、棉花的大播期。在这半个月内,遇到连续10天以上的低温阴雨或强寒潮带来的霜雪冻害(统称倒春寒),对春播工作危害很大。多年来,我们对农谚“冬暖春寒”进行验证,并用来预报春播期有无倒春寒天气出现。  相似文献   

10.
引言 本方法制作于1982年,样本个例为1955~82年共28年,历史概括率为100%。从1983年使用到95年,预报准确率为11/13=85%。 1 预报对象分级 1.1 预报对象分级 预报对象_ye(e为预报对象的级数,e=0,1)为嵊县倒春寒天气。4月3日~30日,受冷空气影响,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11.0℃为倒春寒天气,即y_e=1;反之。为无倒春寒天气,即y_e=0。 1.2 预报因子分级  相似文献   

11.
吴丹  赵虎  王丽  龙向阳 《贵州气象》2011,35(4):18-19
利用水城县气象观测站1957—2011年逐年3月21日—4月30日的日平均气温资料,统计、分析水城县倒春寒天气的不同等级发生的频率、出现的主要时段;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对水城县倒春寒发生的总次数及总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城县主要以轻级和中级倒春寒天气为主,且主要发生在3月下旬和4月上旬;特重级倒春寒天气有5~6 a准周期的气候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2013年湖北一次强倒春寒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和常规天气资料,对2013年4月18—22日湖北倒春寒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00h Pa中高纬稳定维持"两槽一脊"环流形势,低纬地区环流比较平直多短波活动,南支槽前西南暖湿气流与东北冷涡后部的冷空气在湖北省上空交汇,造成湖北连续阴雨天气。(2)冷空气以偏东路径为主,在南下过程中,冷高压逐渐分裂成几股连续的冷空气,导致湖北出现倒春寒。(3)前期受暖低压影响,地面回暖显著,为后期气温陡降创造了条件。(4)此次倒春寒天气低层有明显的冷平流,随着冷空气的加强,冷平流的层次逐渐增厚。南支槽前暖湿平流和降水凝结潜热释放共同作用,使低层出现明显的暖平流。  相似文献   

13.
安顺市40a倒春寒灾害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统计方法对安顺市40 a(1971—2010年)的倒春寒进行了分析,得出各种倒春寒灾害出现的大致机率,并经过初步分析和应用他人对贵州倒春寒的科研成果,给出安顺市倒春寒灾害的环流背景和主要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14.
基于EEMD方法的河南省倒春寒时空分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61-2014年河南省100个站3-4月的逐日气温资料,以及河南省倒春寒标准,建立倒春寒发生次数的时间序列,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Mann-Kendall等方法研究了河南省倒春寒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南倒春寒发生次数基本上呈现出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多的空间格局,2~3级倒春寒发生次数呈现出北少南多的空间格局。河南整个中部地区发生倒春寒的总次数较多,并且也会发生较为严重的倒春寒。通过EEMD分析,IMF1模态和趋势项基本反映了倒春寒的演变规律。河南倒春寒的年发生次数有一个明显的准5 a周期振荡,且发生次数呈明显的减少趋势。2000年和2005年为突变点,在春季增暖的气候背景下倒春寒年发生次数开始减少。  相似文献   

15.
厄尼诺(ENSO)现象与玉林倒春寒天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远超 《广西气象》1998,19(1):15-16
利用50年代以来厄尼诺现象与同期玉林倒春寒资料进行研究,发现厄尼诺年和厄尼诺结束次年与玉林有否倒春寒无对应关系,但存在周期性。厄尼诺连续年和厄尼诺结束次年有否倒春寒天气出现与厄尼诺开始年是否是倒春寒年成反相关。  相似文献   

16.
利用50年代以来厄尼诺现象与同期玉林倒春寒资料进行研究,发现厄尼诺年和厄尼诺结束次年与玉林有否倒春寒无对应关系,但存在周期性。厄尼诺连续年和厄尼诺结束次年有否倒春寒天气出现与厄尼诺开始年是否是倒春寒年成反相关。  相似文献   

17.
我站在1970年普查历史资料中,发现7月气压最低值出现的早迟,与3月20日以后出现的低温阴雨天气有较好的相关。一般在7月20日前出现低值,则次年无“倒春寒”天气,在7月20日后出现低值,则次年有“倒春寒”天气。从1972年起,我们在春播预报中运用这项指标,8次(年)预报,8次准确。在制作今年春播天气预报时,查资料是1979年7月30日出现气压最低值,预计1980年春播后期有“倒春寒”天气出现。实际如何,且看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18.
一、基本统计强天气标准为:雷暴大风——伴有雷暴的阵风≥17m/s或10分钟平均风速≥12m/s;强雨—1小时雨量≥20mm或2小时雨量≥30mm;冰雹。凡在区域内出现上述之一的称为一个强天气日,连续2天以上出现,则称为一次连续强天气。在1979—1987年3—10月共出现强天气日为102天,其中连续强天气为26次,占62天,约为总强天气日的60%多。表1可见在3—8月份的强天气出现数中有50%以上都将出现连续。连续2—3天的在3—9月都有可能出现。而4天以上则都出现在7月份。  相似文献   

19.
春播期倒春寒天气的出现将导致早稻大量烂种、烂秧,故做好倒春寒天气预报,对预防和减少种子、秧苗的损害,夺取早稻丰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全省若干代表站对倒春寒天气进行了一些气候统计分析,发现浙北倒春寒天气与冬温有着一定的关系,从而求得有无倒春寒天气的判别指标;通过对倒春寒年份的环流特征量的分析,得知多数倒春寒天气的四月份有以下特征:西风带经向环流发展,高原地区和西太平洋副高均比常年要偏弱,在此特定的环流背景下,使春季冷空气能南下到较低纬度,形成我省倒春寒天气。另  相似文献   

20.
李世忠 《广西气象》1996,17(4):26-26
利用天气谚语寻找能较好反映倒春寒出现的情况的特征要素值,并运用这些特征值来作倒春寒长期预报,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