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前,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下达(2013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的通知》,要求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大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合理安排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用地,对农村地区实行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单列。  相似文献   

2.
北京周围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格局及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对其周围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历来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领域, 大城市周围建设用地比例高, 分析和解释大城市周围的建设用地格局可进一步拓展我们对此领域的认识。本文 以2005 年北京中心区周围50 km 范围内的建设用地数字化图件为基础, 由内而外, 建立5 个宽度为10 km 的缓冲带, 分析了北京2005 年建设用地空间格局的变化, 并从自然、历史和经济学的角度对此格局作出诠释。主要结论如下: 北京市周围建设用地格局呈现出四条非常清晰的放射带, 这几条放射带和2200 多年前的秦朝驰道吻合; 北京市周围建设用地图斑的空间分布的连续性并没有受到行政区域划分的影响; 缓冲带30-40 km 可能是北京城市中心区在平面上的影响界线; 在缓冲带10-20 km 和缓冲带30-40 km 内, 城市用地比例呈现出两个峰值。  相似文献   

3.
建设用地扩张效率指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已有的建设用地经济评价指标研究缺乏理论基础,多为比较简单的指标,科学性和可比性不强,不能有效地反映出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基于经济学理论基础,从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出发,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内生决定于整个地区的经济水平,进而构建了建设用地扩张效率指数(CLI),并据此对我国各省建设用地扩张效率以及东中西部建设用地扩张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1)经济增长越快的省份,其建设用地扩张效率指数(CLI)越低,建设用地扩张效率越高;(2)东部地区的建设用地扩张效率普遍优于中西部地区;(3)建设用地扩张效率指数(CLI)在建设用地扩张效率测度上可比性、科学性更强.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构建及配套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有城市建设用地市场正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滞后,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市场是割裂的,由此造成土地资源配置的低效和农民集体土地财产权益受损.在透视分析我国建设用地市场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土地产权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分析工具,研究了建设用地市场的演化动力及其发展路径,构建出我国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制度框架,并提出配套的政策措施保障,以促进建设用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以县管省级开发区为例,基于SOA架构,在ArcGIS平台上开发了建设用地精细化管理一张图平台,设计了开发区建设用地宗地数据的快速更新、浏览、查询、统计分析、专题制图等功能,其结果可通过计算机与互联网实时向开发区管委会、市国土资源局与省国土资源厅三级管理部门进行可视化传导,实现了开发区建设用地从审批、征收、供应到利用的全过程动态管理,为开发区建设用地管理的精细化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栾维新  王茂军 《地理科学》2002,22(2):208-212
在对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关系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大连市域城化水平提高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人均建设用地与居民点规模呈反向变化;②大、中城市建设用地基本可以得到控制,农村居民用地的控制难度较大;③在充分挖掘农村居民点内部潜力的前提下,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各类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的总规模减小,提高城市化水平是缓解耕地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一、上半年,经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公路用地占总用地的45.04%;能源用地占总用地的8.51%;工矿仓储用地占总用地的10.5%;住宅用地占总用地的23.76%;公共基础设施及商服用地占总用地的6.36%;其他用地占总用地的5.83%。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三市占全部批准用地的40.54%;锡林郭勒盟、赤峰市、通辽市、兴安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乌审旗经济高速发展,今年以来,全旗园区建设、能源产业、矿业开发进程进一步加快,大量招商引资项目、重点能源、交通项目落地,用地量较大。为保障各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做到依法依规、集约节约用地,乌审旗国土资源局采取措施,通过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管理,做好服务,全力保障经济发展。一是从建设用地审批入手,严把审查报批关,对拟申报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土地利用分类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62,自引:8,他引:54  
在分析了我国于2002年1月起试行的最新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所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了生态用地的概念,并提出了将我国土地利用划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这三大类用地的设想,同时尝试提出了另一个土地利用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10.
广东梅州地区建设用地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梅州市1996-2007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统计数据,对梅州市建设用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应用主成分分析法DPS软件探讨建设用地增长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梅州市建设用地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建设用地结构增长与空间差异显著,其中交通运输用地增长最快,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长次之,水利设施用地出现负增长.兴宁市建设用地相对变化率最大,为2.21:梅县和丰顺县建设用地相对变化率>1;蕉岭、大埔、梅江区、五华及平远县建设用地相对变化率<1;梅州市建设用地变化驱动力主要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口增长与城镇化进程三大推进因子.同时,对梅州市建设用地驱动因子提出相应的调控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案例:某市纺织公司经理王某以在该市经济开发区投资建厂的名义向市土地管理局申请建设用地,市土地管理局批准其申请,将市规划区20亩闲置建设用地划拨给其供建设厂房等使用。纺织公司获得土地使用权后,除对用地进行少量清理、平整工作外,并未投入生产。次年4月,该市一家建筑公司欲在开发区兴建别墅,王某得知后,主动联系该公司,双方签  相似文献   

12.
李红霞 《西部资源》2014,(6):140-141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的区域和范围必然要扩大,大量的农村土地必然会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市场改革的关键点是破除土地市场二元结构.我国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流转的有形市场。本文通过在透视分析了我国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必要性、难点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一体化模式的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13.
张志慧 《西部资源》2015,(2):159-160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集体建设用入市迫在眉睫,合理确定集体建设用地价值是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关键。本文以常用的土地估价方法为切入点,探究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价值评估中估价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是指区域单位面积建设用地上所承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功能。从工业化与城镇化2个方面,通过极差、极差倍数和离散系数等指标揭示我国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空间特征。我国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存在非常显著的区域差异,地带性特征是其最明显的空间特征。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在空间指向上具有一致性,但绝对量与增速之间存在"倒挂"关系。基于政府层级体制和行政指令的资源分配机制与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是不相关的。由于资源配置与效率的背离必然会损失效率,进而探讨通过建立跨区域交易制度和相应的补偿机制以实现对建设用地资源更有效率的空间配置。  相似文献   

15.
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初探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刘贵利 《地理研究》2000,19(1):80-85
在GIS的支持下,采用邯郸市邯山区(含部分郊区)作为研究对象,围绕 3种主要建设用地类型(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分类绘制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图及综合评价图。选取区位因素为主导因素,对研究区的建设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初步建立了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程序。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建设用地扩张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6—2008年河南省建设用地扩张及驱动力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河南省建设用地扩张十分迅速,尤其是随着中原崛起、中原城市群战略的提出及逐步实施,建设用地扩张速度更快,并且城镇用地、独立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的增加是其重要原因;2)建设用地结构的信息熵指数逐渐增大,土地职能类型逐渐多样化,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均衡,并且建设用地的效益也在不断提高;3)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工业化、人口增长、城镇化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基建需求具有很强的相关性;4)与全国和其他区域相比,驱动河南省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力量具有特殊性,快速城镇化进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引发的基础设施需求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而经济增长、人口增长及工业化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一般驱动力;5)经济发展水平高和城镇化进程快的中原城市群地区,特别是郑州、洛阳、新乡、焦作等地市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建设用地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空间计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浩  张鹏  濮励杰 《地理科学》2012,(2):149-155
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大陆地区的30个省、市、自治区2008年的建设用地面积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地区建设用地面积、GDP、总人口和城市化率都有显著的空间相关特征,一个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会驱动自身区域建设用地的扩张,而且会带动邻近区域的建设用地的增长。传统上只从时间维度出发的研究思路,忽视空间维度的相关性和异质性,低估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增长的作用,必须在普通面板线性回归模型中描述的基础上引入空间变量进行修正。计量模型检验表明,城市化水平对建设用地总规模的影响不甚显著。说明中国大部分省份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利用效率普遍偏低。因此,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调整与优化已迫在眉睫,从长远看来,提高城市化水平,打破城乡二元化的土地制度,建立统一的土地市场,是缓解土地资源紧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以南疆铁路沿线的5个中心城市为基本单元,根据1993—2008年的城市化与城市建设用地结构方面的数据,分析了5个中心城市的城市化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的相关性。南疆铁路沿线5个中心城市目前的平均城市化率为48%,已进入了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在用地结构中,居住用地、工业用地比例降低;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绿地比例增加,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和特殊用地比例呈现基本稳定趋势。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城市化率的提高是促进建设用地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栾维新  王茂军 《地理科学》2002,22(2):208-212
在对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关系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对大连市域城市化水平提高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得出以下结论 :①人均建设用地与居民点规模呈反向变化 ;②大、中城市建设用地基本可以得到控制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控制难度较大 ;③在充分挖掘农村居民点内部潜力的前提下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各类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的总规模将减小 ,提高城市化水平是缓解耕地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的要求,是盘活农村存量土地资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总结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可行性、动因、现状、模式、主体、收益分配以及流转制度、支撑体系等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了现有研究内容和方法上存在的不足,对未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以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研究的创新和发展,为进一步开展本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研究成果更好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政策参考。结合当前和未来一定时期内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发展和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建立的要求,未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应加强以下5方面的研究:①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潜力测算的方法研究,摸清家底,科学判断区域可流转的集体建设用地数量及空间分布,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时序安排提供基础,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提供可量化的指标。②深化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价格的研究。目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地价管理和地价评估研究滞后于农村土地市场发展的要求,应加强集体建设用地定价方法研究,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价格的确定提供依据。③加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研究。由于各地开展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形式不同,参与流转收益分配的主体及收益分配关系的差异较大,存在各主体利益无法得到合理保障等问题。应加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的形成机理研究,合理确定参与收益分配的主体及参与主体的收益分配比例。④重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风险控制研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重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研究,探索建立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风险控制机制,有效规避及降低风险,实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效益的最大化。⑤注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潜力、驱动力等方面定量研究。在现有定性分析为主的基础上,加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相关方面的定量研究为决策部门把握流转动态及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可量化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