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长、株、潭地区构造稳定性数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作者通过对长沙、株洲、湘潭地区现有的遥感图像线性构造解译成果和已有的地质、地震、重力、航磁等资料进行分析,选取二十个与该区构造稳定性有关的个变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数量化理论Ⅲ和聚类分析等数学方法建立该区构造稳定性评价数学模型对该区的构造稳定性进行定量研究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龙羊峡周围地区地壳应力场及地震危险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震源机制资料对龙羊峡及附近地区的地壳应力场和构造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该地区主压应力以北东或北东东方向占优势,构造主要是北西向。同时根据南北带强震时空特征、共和地震序列及青海东部部分震兆资料对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做了粗略的估计。  相似文献   

3.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甘肃龙首山地区,曾发生过1954年2月11日的山丹7(1/4)级破坏性地震,而现今小地震的活动也较为频繁。笔者等过去曾用二维平面应力问题的有限单元法对该区的构造应力场进行过数值模拟,为进一步了解该区地震活动与现代构造应力场之间的关系,为工程建设和未来地震趋势预报提供定性的指标,本文在过去所做工作1)的基础上,选取了其中的最佳模型所计算出的结果,主要讨论了该区现今构造应力场的基本特征与1970年以来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並通过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对该区局部构造应力场影响的研究,分析了本区今后十年中的地震背景,对区内某些地段的地震活动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新构造运动与地壳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珠江三角洲的活动断裂,断块构造,第四纪地质及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的地壳稳定性主要中等,其中东江断块,番禺断隆,五桂山断隆,珠海断隆和新会断陷的地壳稳定性较好,灯笼沙断陷和万顷断裂是地壳稳定性较差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马边地区地震动态应力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马边地区中强地震反映的构造应力状态和地震断裂的错动类型;给出了1974年大关7.1级地震后马边地区各时段小震综合断层面解的结果,初步探讨了该区地震构造的动态应力场特征、余震效应与构造应力场背景及地震危险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1990年青海共和7.0级地震是构造地震还是水库畜水诱发地震?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周围地区的无线遥测地震台网在8年运行中记录了丰富的地震资料,共和地震后就记录到余震8,145个,为上述问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数据。近来,特别是1994年,5.0级以上地震在这一地区呈增多趋势。因此,龙羊峡水库周围是值得地震研究人员密切注视和研究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区中东部涵盖北京、天津以及即将建设的雄安新区等大型城市,区内发育了张渤地震带等多条大型活动断裂,地震活动性较强,历史上发生过多次6级以上地震.本文利用Fan小波的布格重力异常一致性方法研究该区的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和均衡调整初始加载比分布,同时基于均衡调整方法计算该区垂向构造应力分布,并将以上结果与历史地震活动进行统计分析.岩石圈挠曲分析表明,华北地区中东部的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为10~65 km,分布特征为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均衡调整初始加载比为0.5~0.8,表明现今的岩石圈挠曲状态主要由莫霍面加载形成.该区地壳承载的垂向构造应力约为-20~20 MPa,中西部地区垂向构造应力向上,东北和西南地区向下.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华北地区中东部的地震活动性随着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和均衡调整初始加载比的增加而减弱,垂向构造应力零值区域地震活动性较弱.雄安新区的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大约为15 km,均衡调整初始加载比为0.5~0.6,垂向构造应力为15~20 MPa,岩石圈参数对应的地震活动性较强,相关结果对于新区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林芝地区雅鲁藏布江下游位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附近,这里一直是青藏高原构造演化的重要地区,许多断裂活动和重要构造事件都发生在该地区。通过对雅鲁藏布江沿岸大量软沉积物沉积类型、特征和成因等观察分析,发现了大量与地震活动有关的震积岩,形成了与地震活动有关的多种类型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包括液化卷曲变形、层内错断、负载构造和火焰构造等,表明了该区曾遭受过大范围的地震活动和构造运动。通过对该区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研究,有助于补充该区古地震记录,这对于研究该区的构造活动性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龙羊峡水力发电厂地震班近几年来观测到了数次中强地震前的短临电磁异常,较详细地介绍了异常特征以及对这些地震的试报和预报过程,最后对某些电磁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龙羊峡水库蓄水使共和盆地应力、重力等条件改变的讨论,认为:共和地震的形成和发生与龙羊峡水库蓄水有密切的关联,在将共和地震与水库诱发地震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后,发现共和地震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与水库诱发地震特征极其相似,进而提出共和地震应属水库诱发地震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
新沂-泗县地震危险区地震活动和地震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深浅部构造对比研究、构造解析技术,结合历史地震资料、中强震观测资料分析、地震活动性分析结果,探讨中强震过渡区地震构造环境和地震韵律的研究途径,圈定出新沂—泗县地震危险区。对该危险区进行立体综合剖析,推演出未来中强震发生的空间部位,并预测了该区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震源深度、震级、地震长轴衰减方向、地震复发间隔等参数。  相似文献   

12.
丽江地区活动性构造发育,地震发生频繁。以遥感影像线环结构理论论述了该区主要活动断裂和活动环块的遥感影像特征和地质地貌特征,并分析活动构造与场地稳定性的关系,进而划分出该区内易发震地区与相对稳定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大同5.6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变化和深部动力学过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详细讨论了大同5.6级地震前后重力场变化,并结合该区地震活动性、地震地质特征、地壳深部构造特征等资料,对该区深部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地震前后、该区出现了明显、大范围的重力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该区地壳深部的低速-高导块体在应力不断的作用下,其塑性物质沿深大断裂上涌和侧向运移,中下地壳间发生层间水平滑移,导致密度发生变化而引起重力场变化。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发震构造应力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汶川8级地震区的地震震源机制资料进行分析,得到了该区域内地震震源机制分布及分类特点,讨论了断裂重新滑动型地震的发震构造应力场的校对问题,提出了使用地震学的定标率来区分破裂型地震和滑动型地震的方法,并给出了汶川地震发震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结合龙门山断裂带的几何特征,分析了孕育和发生8级地震的构造原因。  相似文献   

15.
胶东及其近海地震活动特征和近期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测震学时空扫描方法。结合地质活动构造,对胶东及北部海域地震活动特征及近期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4-5级地震有5a左右周期性,本区中等地震或外围强震前,地震活动性参数出现异常现象;据统计预测及地震学异常认为,该区近期仍有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概要回顾了环渤海地区近几年特别是1996年度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现象的演化过程。该区异常群体具有种类的多样性、配套性,在包头6.4级地震前后有发展阶段性,虽与海城、唐山地震前确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不同,认为环渤海地区参与了1996年以包头地震为代表的华北整体性构造活动,该区异常与包头地震无因果或伴生关系,而是共生关系,该区目前仍存在发生5~6级或6级以上地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我们根据该区11个M_s≥3.5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资料,求得该区主压应力轴的平均方向为北东75°,平均仰角为17°。结合地形变资料和深部构造特征,讨论了该区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孙荀英  黄新辉 《地震学报》1996,18(1):103-110
用正交设计法与有限元法联用,快捷地求出能造成区域内断裂错动方式的远场构造应力;求出红海湾地震前该区构造应力场.采用弹塑性软化失稳模式模拟发震过程,先后模拟了计算区内本世纪5次中、强地震.计算表明:中、强构造地震均发生在断层安全度为零的地段.根据现今断层安全度分布预测了该区潜在的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从大地构造环境、地球物理场、新构造运动、构造应力场、主要活动断裂及地震活动性方面,论述了该区复杂的地震地质环境,结合目前对水库诱发地震的认识,认为构造因素是影响该区水库诱发地震活动的主要因素,水库诱发地震将主要发生在库区断层及其附近.  相似文献   

20.
西宁盆地深部构造与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宁盆地及周缘处于新构造运动活跃地带,历史上该区曾发生过多次浅层地震(其中几次具有较大的破坏性)。通过区域地球物理场的分析,推断深部构造的特征,对地震产生的动力学背景作深入探讨有利于地壳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