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陆地实测空间重力异常数据、海洋船载测量空间重力异常数据、卫星测高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数据、EGM2008地球重力模型数据等多种来源数据的性质和精度,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研究了编制1:500万中国海陆空间重力异常图的数据使用方案和技术方法.在地形较为平坦、实测数据分布均匀的陆区,使用实测数据,在地形复杂,实测数据稀少以及没有实测数据的陆区或岛屿,利用布格重力异常反推空间异常的方法合成平均空间重力数据,西藏地区的数据对比实验证明合成平均空间重力异常数据是一种有效的数据补充.利用三观测列方差分解法在南海地区对船载测量空间重力数据和美国SS系列及丹麦DNSC08GRA卫星重力数据进行了方差分解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卫星测高重力数据具有很大的一致性,数据精度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海区空间重力数据使用原则是在船载重力测量数据校准下,全面使用卫星测高重力数据进行编图.海陆过渡区的异常处理应以EGM2008地球重力模型重力场为基准参考场,实现海陆异常平缓过渡,无缝连接.对中国海陆空间重力异常场进行了小波变换处理,对空间重力异常场进行了解读,勾画出三横四竖的一级重力梯级带及其所围限的8个一级重力异常区,并划分了二级重力异常区和梯级带,为块体构造学体系中大地构造格架的建立提供了地球物理证据.  相似文献   

2.
在异常选编工作中,往往需要剔除掉区域背景场的干扰,从而寻找浅部异常的一些信息,因为区域背景场往往是由一些火山岩、侵入岩所引起,当然也不排除大型矿床所引起的可能性,航磁总场是区域场和局部场的叠加,因此异常往往会因为某种方式被忽略掉.梯度数据具有压制深部异常体、突出浅部异常体信息的特点,这就为梯度数据能够方便地提取异常提供了理论支持.在中国的北部某地区进行了航磁全轴梯度测量飞行,获得了横向梯度、纵向梯度和垂向梯度数据,利用实测数据总结出梯度数据与地质体异常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异常选编原则,为今后梯度数据确定异常奠定了基础,同时分析了实测的垂向梯度数据相比于转换的垂向梯度数据在异常反映上信息更丰富.  相似文献   

3.
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青海省玉树与德令哈二口地热观测井自2007年以来的水温观测数据,发现这两口井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级和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前均有较明显的前兆异常,此外某些强地震前也有类似的异常信息.进一步对每口井的水温异常信息(诸如异常幅度、持续时间)进行了定量分析,以及每口井对应不同地震的异常曲线形态对比、异常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得出这两口井在不同地震前的水温异常形态表现出高度相似性;通过对这些曲线形态的认识与分析,为今后利用水温数据进行经验预报地震的探索开辟一条新路径.另外得出玉树井水温异常的幅度随震级与震中距的不同呈规律性变化,具体表现在震级越大、井震距越小,对应的异常幅度越大、异常持续时间也越长,且玉树井的异常主要是中长周期的异常,这种特性对利用水温异常特征判断未来地震的强度有重要意义;德令哈井则呈现出短临异常特性十分明显的特点,这种特性对利用该井水温数据来判断发震时间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应用加强解析信号倾斜角进行位场数据的边界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边界检测在地球物理位场数据解释中占有重要位置.现有的传统边界识别方法有的不能同时显示不同振幅的异常边界,有的虽然能均衡不同振幅的异常,但识别出来的边界信息中含有一些额外的错误的边界信息,尤其是当测量的异常中同时含有正异常和负异常时.目前已有的去除额外错误边界信息的方法存在着一定的人为主观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定义了加强解析信号倾斜角来进行地质体边界识别.通过模型试验证明了该方法不仅能同时清晰地识别深部和浅部地质体的边界,而且能有效地避免引入一些错误边界信息.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四川盆地的重力异常数据中,并取得了良好边界结果.  相似文献   

5.
前兆异常出现的时间特征能够体现地震孕育的过程,通过分析前兆信息可以对地震进行短临预测,在地震预测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计算方法和处理分析模式已经很难快速地从海量观测数据中自动定位异常,识别的精度和适用性也存在不足.因此,本文从井生产数据出发,结合STL时间序列分解、趋势拟合、扩容理论和油气运移等,对汶川地震川西气井压力前兆异常现象和产生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将门控循环神经网络(GRU)模型应用于前兆异常识别中.结果表明,川西地区多口井的气井压力数据在汶川地震前同时出现了异常降低现象,很好地反映出地震前的短临异常.相比于循环换神经网络(RNN),GRU模型充分考虑了井生产数据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和历史关联程度,能够准确地识别出气井压力的前兆异常现象,模型结果也具有较小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可以作为一种新思路应用于地震前兆异常识别当中.  相似文献   

6.
瞬变电磁法(TEM)是电法勘探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受地形影响小、工作效率高、对低阻体分辨率高纯异常测量等优点.在野外数据采集过程中,瞬变电磁数据容易受到周边环境噪声的干扰.由于瞬变电磁的晚期信号能量弱,极易被噪声淹没,使得数据处理过程中出现假异常.为了更好地减弱噪声的影响,剔除假异常,得到真实的地下介质信息.本文把Hilbert-Huang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简称HHT)方法应用到瞬变电磁数据处理中,通过对含有噪声的瞬变电磁仿真数据进行经验模态(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分解、重构,得到了真实的电磁信号,证明HHT方法在瞬变电磁去噪中可行.最后对TEM实测数据进行EMD分解、重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的压制噪声的干扰,突出TEM真实信号,较好的识别异常体的位置,提高TEM解译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海平面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1993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20年的TOPEX/Poseidon、Jason-1和Jason-2卫星测高数据,研究中国海海平面的时空变化.首先通过三颗卫星伴飞阶段数据得到三颗卫星之间的逐点海面高系统偏差,进行逐点海面高改正,建立了20年的中国海海面高异常时间序列.分析了中国海海面高异常空间分布,给出了1月到12月月均平均海平面异常的空间变化规律.分析了中国海海面高异常的时变规律,分别给出了年、季度和月的海面上升速率.利用小波分析研究了中国海海面高异常周期变化规律,分别给出了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海面高变化周期.讨论了ENSO对海面高异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地球化学元素测量数据中含有噪声,影响了圈定地球化学异常的准确性.本文率先采用人工免疫系统(AIS)对地球化学测量数据进行降噪,在此基础上确定地球化学异常,并绘制了异常等值线图.通过对西藏恒星错测区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的处理,验证了人工免疫系统在地球化学数据降噪中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圈定的异常基本上消除了各类假异常,使主致矿异常更加突出,更加显著地反映矿化体的分布,尤其是得到的异常与恒星错王i£岩铜钼矿完全叠合,甚至映射了斑岩铜钼矿的边界和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位场全张量梯度数据以其信息量大、含有更高频的信号成分,能更好地描述小的异常特征等优点在地球物理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边界检测是位场解释中不可缺少的任务,需要新的边界探测器来处理位场梯度张量数据.为了充分利用位场梯度张量数据的多信息成分,本文定义了方向总水平导数和加强方向总水平导数,并利用其定义新的边界检测器.为了能同时显示不同振幅大小异常的边界,本文对其进行了归一化处理.通过模型试验,证明了归一化方法能更加清晰准确地显示浅部和深部的地质体边界信息.最后将该边界检测方法用于加拿大圣乔治湾实际测得全张量重力梯度数据和中国朱日和地区的磁异常数据中,并得到了较好的边界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0.
当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出现异常变化,特别是电阻率出现下降变化(范莹莹,2010)时,及时进行相应的检查、巡视和数据分析,是前兆异常核实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此次数据变化,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工作,初步排除观测系统、观测环境等因素.同时指出,本次数据变化时间短、幅度较小,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证明该变化属于震兆异常.  相似文献   

11.
地震行业Oracle数据库维护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行业Oracle数据库系统支撑了信息、前兆、应急、日常办公等多种业务应用,是业务运行的基础保障,因此分析数据库运行维护的状况,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近4年来Oracle数据库运行维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归纳了影响数据库运行的各种因素,提供了数据库运行维护过程中的关键点,对于指导数据库的稳定、健康、可靠运行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宁夏地震前兆台网为例,就日常数字化观测资料收集、处理、监控、备份入库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进行阐述.对加强今后区域前兆台网监控及提高数据管理质量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地震前兆数据监视与管理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克昌  李志雄  王松  岳鑫雨  李杰飞 《地震》2006,26(1):115-122
在北京十三陵地震台建设了一个高度集成的地震观测监控系统,将原来分散的观测项目(如测震、GPS、气氡、气汞、电磁波、地电场等测项),改造为集中到一台服务器管理,在一个监控平台上统一实现了对台站数据的收集、入库、管理、处理、监控等业务;对这些观测项目可以在控制台上直接取数并将数据入库;初步实现了观测数据的收集、数据处理、数据管理、数据监控的软件管理系统,减少了系统维护工作量,方便台站工作人员操控。监控系统的地震前兆数据监管软件系统DataMonitor可准实时监视数据,检查数据的异常和到达情况,并向台站数据管理人员告警;可对数据库数据进行统计,包括数据到达情况统计、缺数统计、数据连续率统计等,并可按用户定制的测项分类进行统计。该系统还提供多种前兆数据处理方法,实现对前兆数据的各种常规分析处理。地震前兆数据监视与管理系统已在北京十三陵地震台应用,满足了数据管理人员日常工作需要,可及时方便地掌握数据的情况并对观测系统进行维护。  相似文献   

14.
Over the past nearly 20 years, there is a huge development in active fault database related technologies in China, mass of active fault data has provided us important basis for researching on earthquake and disaster reduction, etc. However, with the appearance of huge amount of active fault data, lots of problems have emerged, such as data redundancy, inefficient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islands, etc. One of the major reasons is lack of efficient method to share the active fault data we owned.By study and comparison, we find that WebGIS is a good solu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ctive fault data publishing and sharing. WebGIS has well combined the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GIS and internet technologies, it could also share geographic data quickly, provide abundant browsing, searching and analysis functions. Based on the project of "China Earthquake Active Fault Detection—The North China Tectonic Region", and taking the foundational database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of the active fault detection and survey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active fault data sharing platform with latest WebGIS technology. The sharing system, which employs ArcGIS Server 10.0 as the GIS server, and utilizes MS-Silverlight technology at the client side, makes use of three-layer architecture which is popular in current B/S mode. To guarantee the security of the database on the internet, data source in the backend of the system is a simplified version of the active fault database of the North China tectonic region. Finally, the system has realized the publishing and sharing of 1 ︰ 50000 active fault mapping and main geophysical survey lines in North China tectonic region, and moreover, it provides some conventional map operations as well as fault searching and locating functions.The wide use of active fault data decides the significance of sharing system. It is very convenient to use this lightweight data sharing system to provide important basis for relevant industries, such as urban planning, land use and engineering site option, etc.  相似文献   

15.
地震应急装备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目前地震应急装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工作方法和技术手段相对落后、装备处置时效性差和维护成本大等问题,进行了基于C/S模式的地震应急装备信息管理系统架构,以地震应急装备库装备信息为数据基础,设计了查询装备库存、装备入库、出库、盘点、预警及统计管理等系统核心功能模块,并在此基础上应用PowerScript语言进行开发,用MySQL作为底层数据库实现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经测试应用表明,该系统不仅实现了应急装备的高效、智能化、科学化的管理,也保证了装备资源的安全性和使用时的高效性,使地震应急时装备分配效率得到很大提升,对于提高地震应急装备保障效率及推进相关的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General database for ground water site informa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 most cases, analysis and modeling of flow and transport dynamics in ground water systems require long-term, high-quality, and multisource data se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ructure of a multisite database (the H+ database) developed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ERO program (French Environmental Research Observatory, http://www.ore.fr). The database provides an interface between field experimentalists and modelers, which can be used on a daily basis. The database structure enables the storage of a large number of data and data types collected from a given site or multiple-site network. The database is well suited to the integration, backup, and retrieval of data for flow and transport modeling in heterogeneous aquifers. It relies on the definition of standards and uses a templated structure, such that any type of geolocalized data obtained from wells, hydrological stations, and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can be handled. New types of platforms other than wells, hydrological stations, and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and new types of experiments and/or parameters could easily be added without modifying the database structure. Thus, we propose that the database structure could be used as a template for designing databases for complex sites. An example application is the H+ database, which gathers data collected from a network of hydrogeological sites associated with the French Environmental Research Observatory.  相似文献   

17.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是地震前兆台网数据库维护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普遍使用冷备份方法。给出数据泵逻辑备份的新方法,并结合地震前兆数据库特点,介绍数据泵备份在地震前兆数据库中的应用以及备份与恢复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活断层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法及操作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活断层探测工作在各城市的展开,数据库建设工作也随之跟进。在建设过程中更加规范化、合理化,是数据库建设的发展方向。本文以平罗活断层探测项目为例,对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给出的活断层探测数据库建设标准及模板进行了阐述。同时综述了活断层探测数据库建设的流程,并对建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19.
根据实际工作中前兆数据库的备份,研究了数字化地震前兆数据库的自动备份方法,解决了日常数据库备份过程中影响数据访问、占用大量备份时间、容易出现备份失败等问题。主要介绍了前兆数据库自动冷备份软件功能设计和实现、开发流程、运行环境。该软件提高了数据库备份效率,方便数据库迁移,工作中该软件运行稳定,保证了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地热观测台网监测效能评估是优化与完善前兆观测系统、提高在地热观测台网在防震减灾中效能的重要环节。评估内容主要包括观测环境、观测系统、观测质量和观测资料应用等方面,以省局和台站自评为基础,学科组结合日常管理对各测点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影响地热观测台网监测效能的主要因素,并相应地提出了合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