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则木河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讨论了则木河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古地震事件及大地震重复间隔等问题。结果表明,晚更新世以来则木河断裂主要以左旋水平走滑活动为主,其平均滑动速率为7毫米/年。据对所揭露的10多条探槽资料对比分析结果认为,最早的一次古地震事件可能是发生在晚更新世末期,从这一时期至今全断裂带共发生过八次7级以上的古地震事件。全新世中期以后,大地震的重复间隔时间为900年—1200年。  相似文献   

2.
王华林  侯珍清 《地震研究》1994,17(1):79-107
昌马断裂带是是青藏高原北部一条活动强烈的左旋走滑断裂带。它表现为重力、航磁、地壳厚度的综合异常梯度带,属于断面陡、切割深的超岩石圈断裂。昌马断裂带由12条长4公里至18公里不等的不连续的主断层和4条次级断层组成,可划分为东、中、西三大段落。断裂的水平位移和滑动速率具有分段性,全新世以来,东、中、西三段的左旋水平滑动速率分别为4.1毫米/年,2.6毫米/年和1.5毫米/年。北东东、北北西和北西西三个方向断层的位移具有分级特征,不同级别的位移具有良好的同步性。全新世以来北东东、北北西和北西西三个方向断层的水平滑动速率分别为4.1毫米/年、3.8毫米/年和2.7毫米/年。白垩纪以来,昌马断裂呈天平式运动,显示了枢纽断裂运动特征,枢纽轴位于断裂中段。昌马地震震源破裂性质及其反映的震源应力场与地震破裂带的破裂性质及其反映的构造应力场不一致。昌马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映了北北西~南南东挤压,作用应力近于水平的震源应力场;昌马地震破裂带的变形组合反映了东北~南西挤压的构造应力场。昌马地震破裂带长120公里,分为东部正走滑段、中部逆走滑段和西部尾端破裂段,显示了多个水平位移峰值。全新世以来,沿昌马断裂发生了6次强震事件,强震复发  相似文献   

3.
祁连山强震构造带分段及其地震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楚全芝  汪良谋 《地震地质》1995,17(2):116-122
祁连山强震构造带由祁连山北缘断裂和海原断裂组成。断裂带主要表现为压扭性左旋滑动,最大滑动速率达9mm/a。沿带有一系列的古地震事件,且有多次历史地震发生。海原8.6级地震就发生在该带上。根据该带的断裂活动习性,按照一定的原则和依据划分成3个一级断层段和17个二级断层段。建立了古地震、历史大震图像识别和地震重现间隔二元分析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之上对该带作了地震危险性别定,划分出3个A类危险段和4个B类危险段  相似文献   

4.
杜其方 《地震地质》1989,11(4):31-42
本文讨论了鲜水河活动断裂带炉霍段的水平断错、古地震遗迹与地震重复间隔等问题。晚更新世以来断裂的平均滑动速率为13毫米/年。全新世中期以来大震的重复间隔时间小于600年  相似文献   

5.
冷龙岭活动断裂的滑动速率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对冷龙岭断裂重点地段的野外调查,研究了该断裂的几何特征及浮雕劝速率。结果表明:该断裂为一条全新世活动断层,由一组近于平行的次级断裂所组成。按总体特征可将该断裂分为3段,中更新世以来各时代的断裂平均滑动速率分别为:中更新世:2.14~4.64mm/a,晚更新世:2.86~4.07mm/a,全新世:3.35~4.62mm/a,全新世以来该断裂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38mm/a。  相似文献   

6.
达尔布特断裂中段构造活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瑞斌  李进云 《内陆地震》1997,11(4):295-301
研究了达尔布转断裂中段第四纪沉积物的分布特征,阶地变形,冲洪积扇变形,断层陡坎展布及探槽揭露等方面的内容,认为达尔布特断裂中段的活动以左旋走滑为主,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垂直活动速率在0.011mm/a,水平活动速率为0.20~0.22mm/a;且至少有2次明显活动,全新世最后1次活动可能为古地震事件,时间距今约4000~4500年左右,研究结果表明,达尔布特断裂中段具有发生强烈的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利用14C、热释光(TL)样品年代及扩散方程计算结果,结合区域黄土剖面中古土壤年龄,对毛毛山地区晚第四纪各级地貌年龄进行了对比研究。根据毛毛山活动断裂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分布明显的分组特征,求得毛毛山断裂带不同段落不同时段的平均滑动速率。大约自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毛毛山断裂走滑段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2.3~3.9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07~0.19mm/a;天祝盆地倾滑段垂直滑动速率为0.11~0.86mm/a。沿断裂带滑动速率具明显的非均匀性特点,表现为自东向西水平位移具累积滑动亏损特征,垂直位移则具补偿性  相似文献   

8.
甘孜-玉树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航、卫片解译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区域地质填图成果,经过详细的野外观测研究,明确了甘孜-玉树断裂带最新地表活动形迹的空间展布特征。通过对断错地貌及新地层变形与位错的研究,结合(14)C和热释光(TL)测龄结果,对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的平均滑动速率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甘孜-玉树断裂带的平均滑动速率为:甘孜段水平滑动速率为3.4±0.3mm/a,垂直滑动速率为2.2±0.1mm/a;马尼干戈段水平滑动速率为7±0.7mm/a;邓柯段为7.2±1.2mm/a;当江段为7.3±0.6mm/a。  相似文献   

9.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新活动特征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本文中,作者在近几年进行的大比例尺活断层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上,介绍了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活动的基本待征,研究了该断裂带的空间展布情况、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断层活动速率、古地震与地震重复周期等。结果表明,该断裂带自第四纪以来由压性逐渐演变为左旋扭动,其水平滑动速率为2.1-2.8mm/年,垂直滑动速率为0.4-0.7mm/年,地震复发周期约为5000年。  相似文献   

10.
新疆可可托海——二台活动断裂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柏美祥  向志勇 《内陆地震》1996,10(4):319-329
北北西走向的新疆可可托海-二台活动断裂带长190km,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呈右旋逆走滑活动的断裂带,形成了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断错水系。该断裂带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右错1km左右,最大垂直错动15m;全新世晚期的右旋走滑速率为8.23±0.47mm/a。自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该带发生过7期17次古地震,平均复现期为1511±89a。富蕴县喀依尔提拉分型盆地以南为古地震及1931年富蕴8级地震破裂段,长159km,以北为未破裂段,长25.5km,喀依尔提拉分型盆地为构造障碍点。  相似文献   

11.
蒙脱石的脱水作用对断层摩擦本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高温双轴摩擦装置,研究了含蒙脱石的断层带在不同温度下摩擦滑动的速度依赖性,以期了解脱水作用对摩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断层带摩擦强度随温度而升高,而速度依赖性较为复杂,以1.4u/s为界,室温和100℃时,低滑动速率下表现为微弱的速度弱化,高滑动速率下则表现为速度强化;200℃时均为速度强化;300℃时高滑动速率下仍为速度强化,但低滑动速率下转变为速度弱化;400℃以上,均为明显的速度弱化。摩擦行为的变化与脱水过程及相应的断层物质变形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河北宣化盆地南缘断裂的古地震遗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开挖,在宣化盆地南缘断裂上揭露出3次古地震事件,发生的年代分别距今约8.54、7.08和5.31ka,平均重复间隔1615±360a。事件位移量分别为0.55~0.74m、0.52~0.7m和1.63~2.2m。但距今5.31ka以来断裂未发生过断错地表的运动,意味着其古地震重复不是简单的准周期型  相似文献   

13.
徐锡伟  钱瑞华 《地震地质》1994,16(4):355-364
通过实地考察、槽探和浅层地震探测等手段以及对地质构造和地下水超采环境的分析,详细地研究了大同铁路分局地裂缝带的三维构造特征,指出现今处于发展中的地裂缝带是由东向西扩展的,扩展速率为260~520m/a,地裂缝带两侧的差异升降运动速率达22.1~24.4mm/a,主地裂缝带的水平拉张速率约1.11~11.6mm/a,垂直错动速率0.2~8.57mm/a,左旋错动速率1.87~3.57mm/a。地裂缝带的活动方式为无震蠕滑型,扩展中的地裂缝是一种无震的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4.
滑动速率是研究断裂运动学特征、地震活动性和区域应变分配的重要参数和依据。前人关于甘孜-玉树断裂带滑动速率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其晚第四纪滑动速率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本文基于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实地考察,对甘孜-玉树断裂带西段(玉树断裂)上典型断错地貌点进行测量分析,得到玉树断裂晚第四纪走滑速率为6.6±0.1-7.4±1.2mm/a。通过与前人对甘孜-玉树断裂带东段(甘孜断裂)滑动速率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甘孜-玉树断裂带东、西段滑动速率不一致,其原因是甘孜断裂的左旋滑移在向西传递的过程中,一部分应变被分配到了巴塘盆地南缘断裂上。巴塘盆地南缘断裂的存在很好地解释了玉树断裂的走滑速率比甘孜断裂偏低的原因。但是,从区域变形来看,巴塘盆地南缘断裂分配的滑动速率恰好说明了甘孜-玉树断裂带东、西段及鲜水河断裂带的水平构造变形是协调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2010年玉树地震地表破裂带典型破裂样式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野外调查表明,青海玉树MS7.1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中部甘孜-玉树断裂的玉树段上,在玉树县结古镇至隆宝镇之间产生了一系列包括剪切破裂、张剪切破裂、压剪切破裂、张性破裂及其不连续岩桥区出现的鼓包或陷落坑(拉分盆地)、高寒地区特有的冰裂缝等地表破裂单元,它们斜列组合成整体走向约300°、长约65 km、最大同震左旋位移2.4 m的地表破裂带,具有变形局部化的基本特征.玉树地震地表破裂带整体上可划分为长约15 km的结隆次级地表破裂带和长约31 km的结古次级地表破裂带,两者呈左阶羽列,其间无地表破裂段长约17 km,对应于MW6.4和MW6.9两个次级地震事件.地表破裂类型、基本组合特征等显示出甘孜-玉树断裂两盘块体的运动方式以纯剪切的左旋走滑为主,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青藏高原物质存在着向东的逃逸和挤出现象.  相似文献   

16.
则木河断裂的现今活动方式及其地形变鉴别标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崇立  任金卫 《地震地质》1995,17(4):427-431
根据地壳形变测量资料,探讨了则木河断裂的现今活动方式及其定性的地形变鉴别标志问题。结果表明:则木河断裂的现今活动具有明显的分段性特征,即以大箐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北段以粘滑活动为主,南段以蠕滑活动为主;沿则木河断裂带垂直位移速率空间分布特征的显著差异,可以作为鉴别断裂现今活动方式的标志之一,其位移速率的相对大小,可作为鉴别断裂现今活动方式的一种参考标志  相似文献   

17.
活动断层的滑动样式与段落类型初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冉勇康  汪一鹏 《地震地质》1992,14(3):227-236
通过历史地震破裂、古地震重复和断层活动特征等实例的研究,揭示出活动断层至少存在8种滑动样式及其相应的段落。这些段落以滑动特征而论可归纳为稳定型、暂时型、随变型和萎缩型4大类,而据发震特点则可分为典型特征地震型、广义特征地震型和非特征地震型。稳定型段落为活动断层的最重要、最普遍的类型  相似文献   

18.
1668年郯城8*(1/2)级地震断层及其破裂机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家灵  晁洪太 《地震地质》1994,16(3):229-237
根据近年来野外考察所获新资料,总结了1668年郯城81/2级地震断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并对地震断层的破裂机制提出了新见解。1668年郯城8*(1/2)级地震断层北起莒县土岭南至郯城窑上,全长130km,由5条运动性质不同的断层段组成。中部以走滑运动为主,两端部以逆冲性质为主。断裂首先在强走滑的中部产生破裂点,并向南北两个方向传播,造成了主震及强余震序列的发生。全新世以来多次主地震事件有着相同的破裂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