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研究城市交通系统各组成单元的可靠性,针对保定市交通系统进行震害预测。采用蒙特卡罗随机模拟技术和道路、桥梁单体易损性分析方法以及模糊综合评判法,给出了不同烈度下交通系统网络中各节点的可靠度,分析了选取不同的源点以及源点个数对整个网络系统可靠性的影响。根据保定市交通系统中道路和桥梁的震害预测结果,指出了保定市需要改建、加固的路段以及对保定市火车站作为应急中心合理性的分析,从而为保定市交通系统震前防灾规划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交通系统地震易损性分析主要是针对系统中的道路、桥梁及路边建筑破坏的影响。分别采用经验统计法、单体桥梁分析方法、瓦砾堆积物计算方法得到了各自对应的道路路段通行概率,而这三个因素共同构成了道路路段的最终通行概率,通过Monte-Carlo算法即可得出交通系统连通可靠性。根据分析结果寻找薄弱环节,为制定相应的防震减灾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泰安市交通系统抗震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网络可靠性理论,针对泰安市交通系统网络模型进行抗震分析研究;采用Monte Carlo随机模拟技术,以及道路、桥梁单元可靠性分析方法,给出了不同烈度下网络中各节点的可靠度。分析了网络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为泰安市防灾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桥梁抗震防灾研究也可以说是桥梁易损性分析问题,Pushover分析方法具有表达非线性静力分析的特性,而在桥梁抗震分析和计算方面也表现出较好的适应能力,阐述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并用桥梁实际震害样本与Pushover分析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其对比结果表明,用Pushover分析方法计算出的结果比较符合实际震害情况,显然该法对处理一般性桥梁问题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桥梁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大多数基于桥梁的破坏状态,基于结构性能的易损性分析直接给出结构对应于不同功能等级的失效概率,因此基于性能的易损性分析更具有实用价值。迄今为止,在桥梁领域尚没有基于结构性能的易损性分析,其主要困难在于定义与结构性能水准相适应的量化性能指标。基于结构极限状态定义了钢筋混凝土桥梁的4个性能水准,以目标墩顶漂移率为量化性能指标,提出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桥梁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由于桥墩是桥梁结构中极易受到破坏且不易更换的构件,因此常通过研究桥墩的易损性来研究桥梁结构的易损性。在地震作用下,隔震装置将会影响桥墩的易损性,但是目前缺少相关研究。以4跨连续钢筋混凝土桥梁为例,采用Open Sees分别建立非隔震桥梁和隔震桥梁的有限元模型,考虑地震动随机性,对两种桥梁进行了基于IDA(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最后用文中提出的方法分别对非隔震桥梁和隔震桥梁的中墩进行基于性能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并形成易损性曲线。对比非隔震桥梁和隔震桥梁中墩的易损性曲线,分析隔震支座对桥墩易损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菁阳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6):1402-1408
桥梁作为交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其地震易损性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针对当前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存在准确性待提升的问题,提出基于模糊评定的钢筋混凝土桥梁地震易损性评估模型。以桥梁结构层次、材料层次及边界层几方面为主对桥梁评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参数进行分析。以分析结果为依据,考虑到桥梁损失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引入模糊数学中的模糊评定方法对桥梁地震易损性进行评估。融合位移下桥梁支座损伤分析、能量下桥墩损伤分析、周期下桥梁结构整体损伤分析,构建可以反映钢筋混凝土桥梁由局部到整体的多层次模糊易损性评估模型。通过实验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在纵向只发生轻微破坏,且轻微破坏的概率较小,基本处于完好状态。而在横向,发生轻微破坏的概率较大,甚至还可能发生中等破坏。在地震作用下,桥梁破坏也基本以轻微破坏和中等破坏为主,严重破坏的概率很小。  相似文献   

7.
以徐州为例初探城市社会因素地震易损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立功 《地震学报》1985,7(1):110-117
徐州是我国震害预测试点城市之一。影响城市震害的主要因素是城市所处的地质背景——地质因素和城市现状——社会因素。本文以现场调查资料为基础,以宏观震害经验为依据,考虑建筑物结构类型、建筑质量、建筑密度、人口、空旷场地、道路和危险工业等社会因素,运用多因素易损性(vulnerabiliy)分析法,完成了徐州市社会因素地震易损性分析,指出了该市抗震的薄弱环节和薄弱地区,为抗震防灾提供了依据。 地震易损性分析的结果是地震易损性分析图,总的易损性指数M是编制易损性分析图的依据。在总的易损性指数M中,建筑物易损性指数b占60—70%,其为建筑物易损性趋势矩阵A乘以建筑物组成矩阵B的转置阵矩阵BT所得矩阵C的迹。   相似文献   

8.
以双向水平地震动作为输入,对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高架桥开展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建立基于双向水平地震动强度参数的桥梁结构易损性曲面,比较单向及双向水平地震动输入下桥梁结构易损性差异,分析双向水平地震动输入下横桥向地震动强度对桥梁整体易损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双向水平地震动输入下的桥梁结构易损性明显高于单向地震动输入的情况,且随着横桥向输入地震动强度的增加,结构各破坏状态的超越概率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详细论述了公路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首先,对国内外常用的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进行分类,归纳了每种方法的适用性,总结了桥梁地震易损性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其次,根据采用的参数估计方法的不同,将理论地震易损性函数分为四种类型,介绍了每种易损性函数的建立过程和优缺点。最后,指出了该领域尚且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有待研究的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易损性分析能很好地考虑桥梁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对基于性能桥梁抗震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易损性分析是地震灾害损失预测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多层砌体房屋结构、排架结构和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等3种城市典型建筑,首先给出了该类单体建筑的地震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然后对群体建筑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以及群体建筑的易损性分类方法进行了探讨,为城市典型建筑的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和评估提供参考,并为宁波市抗震防灾规划的地震损失预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34秒,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发生6.4级地震,中国地震局组织专家迅速进入灾区开展烈度评定和损失评估等现场应急工作。为加深业内同行对交通系统地震破坏的认识和理解,本文主要针对此次地震中交通系统的破坏情况进行宏观性描述,展现地震中交通系统的地震破坏现象,对道路和桥梁的主要震害特征进行总结,对典型震害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最后,结合此次地震的破坏特点,为我国交通系统的抗震策略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地震海啸灾害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印度洋地震海啸的灾害是严重的。本文介绍了印度尼西亚在这次地震海啸中的灾害情况,包括建筑物的破坏、生命线工程的破坏等。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从工程抗震角度分析了震区房屋倒塌的原因,指出地震时房屋倒塌与否与诸多因素有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汶川地震震害严重的四个主要因素:震级大,烈度高,断层破裂长;震区人口稠密,房屋、路桥等人工工程多;抗震设防水平低;地震诱发地质灾害严重.最后,将汶川地震震害与1976年唐山地震震害作了对比.所得结论可供理解汶川地震震害、改进结构抗震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汶川地震中拱式体系桥梁震害为主线,总结主拱圈、横向连接系和其它附属构件及减隔震设计拱桥的破坏情况,对国内外拱桥的震害特征及原因进行了剖析。以目前应用数量占优的钢管混凝土肋拱桥为具体背景,对拱式体系桥梁的抗震理论、抗震试验和减隔震设计进行了评述。分析认为拱式体系桥梁竖向和纵桥向抗震存在一定的安全储备,但横桥向存在明显的抗震薄弱环节。针对钢管混凝土肋拱桥横桥向振动及倒塌特点,就目前在拱式体系桥梁中引入防屈曲支撑代替横撑以形成耗能减震结构提出了建议及具体可行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15.
澜沧—耿马地震生命线工程及特殊构筑物震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锡财  杨继恩 《地震研究》1993,16(4):425-430
1988年11月6日云南澜沧-耿马地震,作者对一些生命线工程和特殊构筑物进行了实地考察,并着重对一些道路、桥梁、水库、邮电和特殊构筑物在地震时遭受的破坏现象及破坏程度作了描述,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为我们今后新建或扩建工程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安全快速的避震疏散通道是新时代背景下提高城市抗灾韧性水平的基础保障,灾时充分发挥避震疏散通道的可靠性和时效性将减轻城市人员伤亡。选取山地小城市昆明东川城区为研究区域,通过系统分析避震疏散通道影响因素,对灾后避震疏散通道的通行能力进行评估,基于ArcGIS建立人口集聚点与避震疏散场所(OD)的归属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遗传算法进行多条避震疏散通道选择研究,为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东川城区震后不满足疏散要求的通道主要为城市周边的乡村内部道路及部分老城区道路;避震疏散场所存在服务盲区,新城部分小区缺乏疏散通道与避震疏散场所相连接;部分选择的路径虽满足灾时避震疏散要求,但耗时较长,灾时应优先考虑OD之间的最短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文中探讨了IKONOS卫星影像在地震灾害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 ,认为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在城市基础数据获取与更新、震害的快速评估和地震应急决策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IKONOS卫星影像上 ,可以轻易分辨出城市防震减灾工作中需要的基本要素、如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桥梁。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可以从IKONOS数字影像中自动提取地物的形状、位置和属性等信息 ,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由于IKONOS卫星影像的更新速度远远高于城市地震灾害评价所需要的航空相片或大比例尺地形图 ,因此可以保证数据的实效性 ,从而解决“九五”震害预测与减灾对策研究中的数据老化问题。IKONOS卫星影像的重复周期为 3天 ,在理想的天气状况下 ,地震发生后的 3天之内 ,用户就可以得到震区影像 ,因此可用于震害的快速评估 ,还可取代航空相片用于地震现场调查  相似文献   

18.
Bridges are crucial to the transportation network in a region struck by an earthquake. Collapse of a bridge determines if a road is passable. Ability of a bridge to carry traffic load after an earthquake determines the weight and speed of vehicles that can cross it. Extent of system and component structural damage in bridges determines the cost and time required for repair. Today, post‐earthquake bridge evaluation is qualitative rather than quantitative. The research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a quantitative engineering basis for quick and reliable evaluation of the ability of a typical highway overpass bridge to function after an earthquake. The Pacific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PEER) Center's probabilistic performance‐based evaluation approach provides the framework for post‐earthquake bridge evaluation. An analytical study was performed that linked engineering demand parameters to earthquake intensity measures. The PEER structural performance database and reliability analysis tools were then used to link demand parameters to damage measures. Finally, decision variables were developed to describe three limit states, repair cost, traffic function, and collapse, in terms of induced damag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analytical models used to evaluate post‐earthquake bridge function, decision variables and their correlation to the considered limit states, and fragility curves that represent the probability of exceeding a bridge function limit state given an earthquake intensity.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桥梁地震破坏等级划分标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制订一套新的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桥梁震害等级划分标准,搜集整理了国内外现有桥梁地震破坏等级划分方面的有关标准、规定,采用归纳总结、对比分析的方法,从分级、破坏宏观描述、震后通行能力分级等3方面总结了不同标准的特点,并对不同标准、规定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现有桥梁地震破坏等级划分标准需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1)依据不同的桥型分别给出相应的划分标准;(2)尽量采用定性描述,少用具体的量化数据;(3)应先给出承重构件破坏程度等级标准;(4)引入构件破坏数量用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