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该文对我国当前的地震预报类型进行了分析探讨,建议将现有的"地震烈度区划"归并到地震长期预报,现有的"震后地震趋势判定公告"改名为"震后预报",并纳入地震预报类型。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地震预报水平和地震预报的可应用性,使地震预报在减轻地震灾害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家地震局局长安启元昨天在北京举行的记者招待会指出,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为了防御、减轻地震灾害,我国的地震工作方针是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多路探索,加强地震预报和工程地震研究,推进地震科学技术现代化,不断提高监测预报水平,减轻地震灾害,发挥科学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他说,地震预报尚处于探索阶段,探索有多种手段和方法,根据实践经验,试  相似文献   

3.
1975年在美国联邦政府的重视下,成立了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预报评定委员会。该委员会成立后,曾对南加州隆起的资料、南加州的防灾计划进行了检查,并做了一些旨在加强对该地区破坏性地震的备震工作。1977年美国政府通过了“地震灾害减轻法”,1978年又制定了地震灾害减轻计划。与此相适应,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预报评定委员会正式改名为全国地震预报评定委员会(The National EarthquakePrediction Evaluation Council)。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西部地区地震预报对策和发展战略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加林 《高原地震》2002,14(3):9-11
根据多年来对我国地震预报水平现状和城市地震灾害特征研究,对我国西部震情长趋势判定及对我国西部特殊历史和现实地位的认识,提出我国西部地区地震预报对策和发展战略应采取“把握地震大形势,突出重点地区,以7级以上地震的预报为重点,狠抓包括短临预报在内的地震孕育各阶段的预报,为实现地震预报敢于创新争先”。  相似文献   

5.
由联合国救灾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苏联共同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加的“地震预报和减轻地震损失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8日至14日在苏联塔吉克加盟共和国首府杜尚别举行。近百名苏联地震学家和地震工程师以及来自其它31个国家的42名地震学家和地震工程师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涉及了地震预报和减轻地震损失,地震危险性评定和地震灾害控制,地震预报的科学基础,地震预报和地震灾害的杜会、经济及组织问题,成功与不成功的地震预报的实例以及地震预报实验场诸问题。与会专家共宣读了43篇论文、报告,研讨了地震预报和减轻震害工作的现状,对于正在一些国家中进行的国际或国家地震预报实验场的研究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会议举办了小型书展,安排了与会者参观塔吉克抗震建筑与地震研究所、杜尚别地震台和努列克水电站大坝抗震工程。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式开展地震预报工作以来取得很大进展,并在少数大震前作了一定程度的预报,对减轻地震灾害起了积极作用。但是,事实表明,至今为止,地震预报仍是一个难度很大的科学研究问题。为了对我国地震预报工作的现状作出比较符合实际的估价,理清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的主攻方向,以便在现阶段尽可能把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做得好一些,并逐渐地把地  相似文献   

7.
地震灾害预测系统的新进展彭岩(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灾害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为此,地震成因、地震预报、震灾预测的研究已成为世界性的研究课题。经过长期以来的努力,这方面的研究虽已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和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地震预报极仍是科学家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内容包括六个方面,即:1.地震工作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2.地震预报的现状;3.地震预报的途径;4.地震预报的有关规定,涉及7个方面的要点;5.地震灾害的“综合防御”,涉及我国新时期的地震工作方针;6.加强地震的宣传问题。  相似文献   

9.
如何看待我国地震预报研究在防震减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地震预报研究至今已40多年,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而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人的生命价值的重视,社会和民众对准确预报地震的期望十分迫切,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的发生,使得一些群众对地震预报工作产生怀疑和不理解。地震预报研究到底有无作用?本文从地震灾害的特点、地震预报的难点和我国地震预报探索几十年来所取得的成效作一阐述,并对如何提高地震预报实效提出几点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10.
对地震灾害减轻的有关问题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包括地震灾害统计,高技术园区和设施的防震,超级工程的地震安全,核电站地震安全,城市防灾,地震预报及信息集成,并据此提出了地震灾害防御与减轻政策的咨询建议。  相似文献   

11.
短临地震预报决策正确与否是减轻地震灾害的关键所在。本文根据决策学的基本原理及国内的地震预报实践,探讨了政府和地震部门首脑进行地震短临预报决策的基本原则、条件和程序,同时提出了短临地震预报决策模式、三级备震程序和7条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震预报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灼礼  丁鉴海 《地震》1997,17(3):317-324
文章全面介绍了1966 ̄1996年我国地震预报研究历程及所获得的主要成果,针对我国大陆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分布范围广,震源浅、地震灾害严重的特点,以大陆板内地震活动规律和前兆观测研究为主要目标的我国地震预报研究,着重从我国地震及前兆观测台网建设和研究,中长期地震预测研究和地震重点监测防御区确定以及中短期地震预报研究三方面进行了艰苦的探探索,但由于板内地震活动及前兆现象极其复杂,多样,我国中长期  相似文献   

13.
《地震》1987,(2)
提高地震预报水平、减轻地震灾害是我国地震工作的基本任务。地震预报水平的提高依赖于现代技术的进步、各有关学科领域研究的深入和科学管理的改善以及科研成果在分析预报工作中的有效应用。因此,我们在致力于地震技术系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重视地震科学基础研究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地震预报方法的实用性研究,努力推进地震科研成果在震情监测分析判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把地震灾害限制到最小程度,日本正倾注力量于地震预报和防灾措施。迄至目前,地震预报的研究究竟进行到了什么阶段,为了预防大地震的发生又采取了些什么措施呢?地震预报在日本,由国家下大力气搞地震预报研究始于第一次地震预报(研究)计划开端的1965年4月。现在,这一研究已进入第五次计划期间(1984—1988年)。1969年,以地震预报的实际应用为目标,建立了由大学和  相似文献   

15.
预测人员震害损失的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集中度不断增加,这也给抗震防灾带来了新的课题。对地震中人员的损失进行有效的预测可为抗震防灾工作提供有力的管理方向。选择地震发生的震级、震源深度、震中烈度、设防水准、地震加速度、人口密度、地震预报等影响地震灾害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作为预测指标,以37次严重地震灾害为样本,建立了我国特征的BP神经网络地震灾害人员伤亡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6.
韩大宇 《华南地震》1989,9(2):102-107
本文分析了我国及世界主要地震国家地震预报的现状与特点;对我国近期地震监测预报发展政策作了浅析,指出:我们正面临新的地震活跃期,应从战略的高度充分重视预测这一时期的地震活动趋势及强震可能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逐年强化重点监视区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力争捕捉地震前兆信息,为攻克地震预报难关及减轻地震灾害作贡献.  相似文献   

17.
前言 破坏性地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无数地震灾害的事实说明,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是当前地震科学的首要目标。目前地震预报还不过关,而预报的社会影响很强,尤其是对于大工业城市、人口稠密地区影响就更大。因此,大震对策是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当地震预报发布后,政府领导机关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是疏散人口加固房屋,还是加固房屋与疏散人口选择其一,还是不采取任何措施?在地震预报还未达到实用  相似文献   

18.
论地震预报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当今地震预报科学水平还很低,而社会又强烈地期望实现地震预报的情况下,地震社会学问题更显突出。地震预报策略,就是管理部门在充分尊重地震预报专家地震预测预报意见的基础上,以何种形式和口径向上级领导机关报告或向社会公众通报的策略,以取得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最佳效果。论述了目前使用的9种地震预报策略的要点及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19.
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随社会发展而加重。经济迅速发展的我国新世纪防震减灾应采取新措施;需要提高地震设防标准,鼓励部分建筑先坚固起来,使我国建设的抗震能力在几十年内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应在全国范围内抑制虚报,科学地确定地震预报的震级下限,通过清理地震预报方法提高报准率,从总体上提高地震预报效益;应重视震时应急行动的研究;应加强企业的防震减灾工作,并通过立法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多地震国家,为了减轻地震灾害,要把地震预报和抗震工作结合起来,做好地震的预测和预防工作。编制地震区划图是制定国家经济建设规划和城乡抗震防灾对策的重要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