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影响地电观测质量的主要因素及映震能力作为地电台站监测能力的主要评价指标,对安徽省5个地电台站的监测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了安徽省地电前兆的基本情况,为安徽省未来的地电台站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山西临汾中心地震台的台址情况及地电观测环境做了介绍.对影响观测的干扰因素和观测资料的映震能力进行了,分析.认为.山两临汾中心地震台地电观测具有较强的监测地震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需要较大的环境保护区(2——5km2).随着各地的经济发展,地电观测的环境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造成部分台站连续多年的地电前兆观测受到严重的干扰.为了减小观测环境保护区范围,有效地抑制来自地面的观测环境改变及城市地铁、轻轨运行时漏电产生的干扰,提出了将三侧向石油电测井技术移植到地震地电阻率前兆监测领域,以提高地电前兆观测的抗干扰能力和前兆信息的监测能力.电测井有限元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测量出地层的电阻率变化,对来自地表的干扰有较强抑制能力.分析还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抑制来自轻轨、地铁的漏电干扰.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天祝—景泰6.2级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全过程的研究,展示了地电方法监测预报地震的新进展。另外,对如何运用地电场的分布变化规律及地电阻率异常时间、幅度的特征进行监测预报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海安台井下与地表地电观测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安地电观测台站对地表、井下地电观测进行了对比实验,分析研究了地表游散电流、金属管线、以及人工交/直电流对地表、井下地电观测的影响.研究表明:(1)在使用铅电极的情况下,井下地电观测的长期稳定性明显优于地表观测;垂直方向观测的抗干扰能力明显优于地表、井下水平方向观测;(2)与地表观测相比,井下地电观测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地表直流电流、雷电、和金属管线类的影响;(3)地表直流电流对地电观测所产生的干扰影响远大于交流电流.  相似文献   

6.
地电台的噪音强度及仪器对噪音的抑制能力决定了地电测量的精度。应用地电自动测量系统(ATS)对黄子洞台的地电噪音进行了实际测量,分析计算了该台各道的噪音强度,信噪比及ATS对噪音的实际抑制能力,进而对ATS用于该台地电阻率测量时各道所能获得的期望观测精度进行了估价,获得了观测精度可达到10~(-4)的结论,这一理论计算与实际观测结果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云南玉溪市杯源机井使用地下水动态纤监测系统样机对井水混浊度微观定量自动监测情况,并对其结果与高精度水温,地电等地震前兆以及气温、气压、降雨等气象因素和地震活动性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混浊度异常与邻近井及本身的水温异常有良好的相关性,与地电等有关地震前兆和地震活动性有一定程度的相关,而与气象因素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地电观测仪器技术比测规范的编写中,为了衡量比测仪器的稳定性和观测数据的一致性,会设置具体的技术指标值来进行约束。为了验证技术指标设置值的合理性,利用地电场仪、直流地电阻率仪对比观测所得数据,按照规范编写中的方法计算技术指标值,经分析认为,地电观测仪器技术比测规范中的技术指标值设置合理,为地电观测仪器技术比测规范技术的编写和地电观测仪器台站比测提供依据与支撑,从而为规范地电观测仪器和产出用于地震监测、预报的高质量地电观测数据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别简介了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和东北监测研究中心黑龙江分中心研制成功的ZD8地电仪和VD-A型微型机地电仪,内容包括两台仪器研制和试验过程,通过技术鉴定的评语,以及它们的性能和技术指标。这两台地电仪是新型地电观测专用仪器,为目前地电观测系统的仪器更新换代创造了条件,可以预期,我国地电前兆观测系统将会出现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地电阻率法是地震预报前兆方法中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近二十年来,一直用地球物理勘探中用于找矿的DDC-2系列仪器进行地电观测。 地电前兆观测与地震前兆观测一样,都是从强干扰背景中提取弱的震兆信息。但由于上述仪器无法排除各种强干扰,使观测精度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决定研制新的地电仪。ZD-8地电仪是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在总结了多年地电观测的经验和多种地电仪器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周至地震台电阻率观测与汶川地震对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陕西省周至地电阻率台址及地电观测环境和观测系统运行情况,分析汶川大震及强余震前地电阻率出现的短临异常变化;记录到显著的地电阻率下降异常、地电阻率日均值均方差增大和差分能量增大的显著异常,认为周至地电台具有良好的监测地震能力.  相似文献   

12.
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 MS5.1地震发生前,井下小极距地电阻率出现快速下降-折返的变化,变化形态、异常时长符合地电阻率孕震机理变化,但下降幅度远远小于地表大极距地电阻率孕震过程的变化幅度.因此,文章基于通州台地下电性结构和装置系统,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地表和井下小极距地电阻率的探测深度.结果表明,当底层电性变化区域介质电阻率发生某种减小时,通州台地表和井下小极距地电阻率装置系统地电阻率观测值会下降,下降的幅度随着深部介质电阻率变化区域上界面向上的扩展而增大.相比地表观测,井下小极距电阻率观测能更显著地接收到深部电阻率变化信号,对孕震有更强的反映能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震地球物理观测台网中地电站网由92个地电阻率站点和111个地电场站点组成,地电数据集由地电阻率、地电场观测数据及相关产品构成,含我国地电站网在运行131个观测台站的原始观测数据、预处理数据和产品数据,并附带观测日志、基础信息等辅助信息,可为地震预测预报、地球动力学、电磁环境监测等多方面的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ZD9A-Ⅱ地电场仪的仪器性能和技术要求,列举出仪器安装过程中和日常观测维护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仪器设备。详细介绍了山东郯城马陵山地震台地电场观测仪安装过程中电极的布极方式,安装方法及检测方法,观测线路的架设及检测方法,地电场观测系统的安装调试程序,最后指出了地电场观测仪安装、调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有关事项。这为今后能够更加顺利、快捷完成地电场观测仪的安装任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自2018年12月起,因洛阳地震台测区内安装金属护栏,该台地电阻率出现异常变化。为正确评估此次影响,结合洛阳地震台电测深曲线、岩性资料建立了三维水平层状结构模型,利用有限元法计算了测区内金属护栏对洛阳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同时,建立典型“H”型电性结构模型,分析了不同属性的金属导线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结果显示:①金属护栏是洛阳地震台此次地电阻率年变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当位于测区内影响系数为负的区域时,金属护栏引起地电阻率的趋势性上升;当位于影响系数为正的区域时,金属护栏引起地电阻率的趋势性下降。②不同属性的金属导线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不同。导线与测道夹角减小、导线长度增加、导线电阻率减小以及导线横截面积增加等均会导致干扰源对地电阻率年变影响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6.
余素荣  李晓玲 《地震》1996,16(1):80-85
文中重点讨论了大华北地区,A、B、C三类地震活动的地电震后效应特征。研究表明,不同地震活动类型的地电震后效应差异是比较明显的。这种差异性可为未来震情判断提供地电前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井下地电阻率观测中地表电流干扰影响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把地电阻率台站地下介质简化为水平三层均匀介质模型,以点电流模拟地表干扰电流,针对对称四极观测装置,计算了在不同电性结构中的不同深度观测时,地表电流干扰源对对称四极装置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计算得到:地表干扰源对电阻率观测的影响取决于电性结构的类型和层参数、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的埋深以及避开干扰源的距离.本文研究结果对实施井下电阻率观测中台址电性结构的选择、电极埋深、干扰源避让距离等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中强地震前的地电场变异及构成解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及邻区的地电场常态波形存在场地的选择性现象,场地的岩石结构、裂隙及裂隙水、构造活动等因素影响地电场的常态波形,较大湖泊有助于附近出现TGF-A波形,在第四纪沉积层较厚、岩石含水度高和透水性强的地区多出现TGF-B波形,而构造活动剧烈的基岩山区易出现无日变形态的地电场.该地区中强地震前,地电场的短临异常存在时间上或同步或有十余天差的丛集现象,而在空间上可分布于该区多个断层附近,表现出离散现象,这种时间上丛集、空间上离散的现象是该区域地电场短临前兆特征.引入Σ-Δ求和方法从地电场观测数据中解析出自然电场通常的稳定性,说明了中强地震之前部分地电场的背景值跃变是一种自然电场变化现象;建立潮汐谐波振幅比TA值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从定量角度说明了青藏高原地区TGF-A、TGF-B和无日变波形的潮汐影响在逐次降低;使用一阶差分ΔE方法,解析出地电场分钟数量级的高频电磁成分,通常这种高频突跳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随机性、有限性.三种不同的分析方法,从地电场的构成中解析出自然电场、大地电场和高频电磁成分的特征,为地电场的物理解析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与大震孕育过程有关的地电阻率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钱家栋 《中国地震》1993,9(4):341-350
我国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地是贩主要特点在于有着广泛分布于各主要地震带和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地区的固定台网,并长期连续定点地观测电阻率随时间的变化。从而在我国大陆1966年以来的地震活跃期中积累了大量与大地震发生有关的地电阻率异常变化资料。与此同时,关于地电阻率法以及它和孕震过程的关系的理论研究工作也在深入进行,本文对这些震例资料和地电阻率法理论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