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工湿地植物根区微生物与净化效果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净化效果显著、建设和运行费用低廉、管理简便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受环境影响较大,研究人工湿地在不同季节的净化功能对于充分发挥其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对不同季节的芦苇(Phragmite saus-tralis)、茭白(Zizania caduciflora)和香蒲(Typha latifolia)等湿地系统植物根区、无植物对照基质微生物分布状况以及净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种植不同植物的湿地系统根区微生物数量不同,其湿地净化效果也不同;(2)季节变化显示湿地系统秋季的细菌总数量比夏季高;但对照系统夏季的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明显高于秋季;(3)湿地系统总磷(TP)的去除率夏季高于秋季;(4)相关性分析发现湿地植物根区的细菌总数与BOD5的去除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而根区微生物数量与TP、CODCr和凯氏氮(KN)的去除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具体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人工湿地废水处理系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45,自引:3,他引:45  
成水平 《湖泊科学》1996,8(3):268-273
主要阐述了人工湿地废水处理系统中生物学基础的研究进展,至今,对作为湿地生产者的水生植物研究较多,水生植物除直接吸收利用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吸附和富集重金属外,还起输送氧气至根区,形成根区多种微环境和维护湿地水力传输的作用;而对作为湿地分解者的微生物的研究较少,湿地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是废水中有机物质降解的基础机制。  相似文献   

3.
梅梁湖和五里湖水-沉积物界面的物质交换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从人工湿地水生植物根系实际生长深度、微生物及酶的空间分布以及不同深度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比较出发,研究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净化空间,以种植香蒲Typhaangustifolia和灯心草Juncuseffusus的人工湿地为例,水生植物根系主要分布在湿地基质上层25cm区域;微生物的数量随深度增加而递减,且35cm层的数量远远的低于上层;5-10cm层的磷酸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活性亦大于20cm层;60cm深的人工湿地与20cm深的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基本一致。可以推断,人工湿地在净化污水的过程中,其上层存在一个较佳的净化空间。  相似文献   

4.
香蒲、灯心草人工湿地的研究——Ⅰ.净化污水的效果   总被引:70,自引:5,他引:70  
本文研究了种植香蒲Typha angustifolia或灯心草Juncus effusus的人工湿地对城镇污水和人工不污染物的净化效果,调查了香蒲,灯心草不同季节的生长差异及高浓度污水冲击负荷对其生长的影响。香蒲,灯心草人工湿地净化城镇污水,出水水质总体上达到国家Ⅱ,Ⅲ类地面水标准,灯心草湿地对人工污水中凯氏氮,总磷,化学耗氧量地去除率维持在94%以上,氨氮的去除率为82.7%-99.7%;在正常  相似文献   

5.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   总被引:65,自引:1,他引:65  
本文阐述了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的作用和选择人工湿地植物的一些原则,并分析了人工湿地在我国的应用前景.植物在人工湿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去除污染物质,维持湿地环境,而且具有生态美学和经济价值;选择了人工湿地植物应考虑植物的适应性、耐污能力、净化能力、根系、经济和观赏价值以及物种间的合理搭配.最后指出,人工湿地技术在我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香蒲、灯心草人工湿地的研究─Ⅲ.净化污水的机理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37  
通过香蒲Typha angustifolia和灯心草Juncus effusus人工湿地微生物分布状况的调查,水生植物生长状况的观察,研究了介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三者净化污水的作者,探讨了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污染物质的去除机制。研究表明,人工湿地对污水的氮、磷的化学耗氧量的去除作用是介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综合作用的结果,粘性土壤和花岗石介质更利用于污水中磷的去除。  相似文献   

7.
人工湿地对城市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及机理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建  朱伟  赵联芳 《湖泊科学》2007,19(1):32-38
针对采用人工湿地系统净化镇江市内污染较为严重的古运河河水中遇到的问题,采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小试装置,研究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及净化机理.镇江古运河水质调查结果表明,河水中悬浮态污染物质含量较高,为劣V类水体;当水力负荷为750mm/d时,人工湿地系统对CODMn去除率约为50%-60%,TN去除率约为40%-50%,TP去除率约为30%-40%,能够将劣V类水处理为Ⅳ类水甚至Ⅲ类水,表明其对污染河水处理的有效性.研究人工湿地内部污染物浓度的沿程变化规律,可以发现河水中污染物质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湿地下行池,尤其是表层30 cm处,而上行池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分析表明与可能与污染河水中的碳氮比有一定的关系.通过本次实验发现湿地表层对污染物的去除表现为滤料及植物根系的过滤、吸附、截留以及微生物的降解、植物吸收等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潜流湿地中微生物对三峡库区微污染水净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明  黄磊  高旭  马晓霞  杜刚 《湖泊科学》2012,24(5):687-692
为了探讨潜流湿地对三峡库区微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在野外构建芦竹、菖蒲、空心菜和无植物(空白)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研究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基本菌群和功能菌群数量分布,探讨污染物去除与微生物菌群种类和数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实验湿地系统运行情况良好,植物湿地系统对各污染物指标的去除效果优于空白湿地系统;芦竹、菖蒲、空心菜和空白湿地系统的微生物数量均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少,其中,植物湿地系统的微生物数量高于空白系统;各湿地系统的微生物数量与水质指标去除率之间的相关性较强,在夏季,不同人工湿地系统的细菌总数与CODMn的去除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真菌、亚硝酸细菌总数与铵氮去除率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在冬季,不同人工湿地系统的反硝化细菌总数与总氮去除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东营凹陷古近系古湖盆演化与水化学场响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中红  查明  刘太勋 《湖泊科学》2008,20(6):705-714
采用人工配制污水为实验用水进行室内水培实验,研究10种人工湿地中常见水生植物对氨氮和总磷的同化吸收能力,筛选出净化效果好的植物,构建植物组合,以单一植物为对照,研究植物组合对于提高氨氮、总磷净化效果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对氨氮、总磷的去除能力差别较大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菖蒲(Acorus calamus)、美人蕉(Cannindica)、达香蒲(Typha davidiana)对氨氮净化效果较好,初始浓度2969mg/L、15d后,去除率966%、98.6%、877%、95.1%美人蕉、凤眼莲(Eichhornia crssipes)、干屈菜、石菖蒲(Acorus tartarinowii)对TP净化效果较好,初始浓度4.44mg/L、15d后,去除率99.0%、546%、69.9%、36.7%千屈菜与石菖蒲的组合能同时提高氨氮与总磷的净化效果;美人蕉与干屈菜的组合、菖蒲与美人蕉的组合、菖蒲与千屈菜的组合、美人蕉与石菖蒲的组合能提高总磷的净化效果组合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水生植物组合能提高氨氮与总磷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香蒲?灯心草人工湿地的研究:净化污水的空间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成水平  夏宜 《湖泊科学》1998,10(1):62-66
从人工湿地水生植物根系实际生长深度、微生物用酶的空间分布以及不同深度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比较出发,研究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净化空间,以种植香蒲Typhaangustifolia和灯心草Juncus effusus的人工湿地为例,水生植物根系主要分布在湿地基质上层25cm区域,微生物的数量随深度增加而递减,且35cm层的数量远远的低于上层;5-10cm层的磷酸,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活性亦大于20  相似文献   

11.
高效净化氮磷污水的湿地水生植物筛选与组合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抚仙湖流域未进行生态修复的磷矿废弃地面积142×10^4m^2,对磷矿废弃地污染物流失量和区域内径流污染物含量进行调查观测,并提出磷矿废弃地水污染防治对策.富磷矿石剖面和堆土场在风化作用和降雨淋溶作用下,大量氟、磷等元素释放,造成磷矿区内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流污染结合实测的磷矿废弃地面积和土柱淋溶实验得到的污染物淋溶量,估算得到磷矿废弃地每年F和TP的淋溶流失量为60.65t/a和2734t/a,随地表径流迁移进入抚仙湖的F和TP分别为22.58t/a和7.27t/a由此可见,磷矿开采是抚仙湖的一个持久污染源,对湖泊营养化演变进程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香蒲、灯心草人工湿地的研究─Ⅱ.净化污水的空间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应用测定流水中溶氧量的方法,测定了长薄鳅的耗氧率,耗氧量及窒息点.试验表明:长薄鳅的耗氧率(Y’)随鱼体重(W,g)的增加而增大,其关系式分别为:Y’=186.576W(-0.2043),Y=0.186W(0.7962).温度对长薄鳅的耗氧率有影响,在13-30C范围内,耗氧率随水温升高而逐渐增大.耗氧率的温度敏感区域是13-23C和28-30C,而在23-28C范围内变化幅度较小,标准代谢量变化  相似文献   

13.
人工湿地复合基质深度净水除磷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垂直上升流人工湿地模拟柱实验,研究了泥炭、蛭石、砾石以不同体积比(柱1比例1:1:3,柱2比例1:1:2, 柱3比例1:1:1,柱4全为砾石)组成的复合基质对人工湿地出水的深度除磷效果.结果表明,填充复合基质的柱1-3对总磷和正磷酸盐的处理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7%和90%以上,明显优于填充单一基质砾石的柱4(27%和 21%);蛭石、泥炭价格远高于砾石,从经济、有效的原则出发,用蛭石、泥炭、砾石以1:1:3的体积比例混合作为复合填料比较合理;该复合基质适合于水质深度净化,在进水总磷浓度不超过0.1 mg/L的情况下,除磷效果相当稳定,可以保证 0.02mg/L以下的出水浓度(地表Ⅲ类水质标准),并达到80%左右的去除率;遇到高浓度磷污染负荷冲击时,磷去除率会降低;该复合基质的除磷机制主要为吸附净化,单独使用易吸附饱和,而与人工湿地中与湿地植物的吸收净化衔接起来,就能形成稳定持久的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14.
The attempt was made to use the alga Scenedesmus quadricauda for the purification of wastewaters from the production of artificial leather. The dimethylamine contained in these wastewaters is continuously decomposed and the remaining nitrogen-containing residuals are used as a nutrient source for the production of algal biomass. In continuous experiments with original wastewaters, dimethylamine and its metabolites showed a pronounced inhibiting effect. In practice, a longer retention time in the reactors as well as a sufficient share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are required in order to avoid a limiting of growth due to a phosphorus deficiency.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paper is concluded by information about other investigations performed by us on the purification of artificial leather wastewaters with the aid of the biological nitrogen elimination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with a successful denitrification of up to 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