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何东 《地球》2013,(8):92-93
随着我国测绘事业的发展,测绘成果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并成为国家重要的信息资源。因此实现测绘成果的社会共享,更大程度的让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受益,是测绘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测绘成果的社会共享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对测绘成果社会共享发展策略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党的地震工作方针的指引下,在一九七一年一月张兰中学地震工作现场会议精神鼓舞下,于一九七一年夏季成立了地震测报小组.三年来,我们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上级党委和本站党支部的领导下,以批林批孔为动力,为地震予报工作积累了连续、及时、准确的气象和土地电等资料,对于气象和地震的关系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对于地震予报也做了一些粗浅的研究.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地震工作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工作,对我们来说又是一项业余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加强领导,提高对地震群测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否则,这项工作是做不好的.  相似文献   

3.
论短临地震预报的调制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短临予报是地震予报中最关键的问题。对此人们共同的经验是利用突发性异常(突跳和突变)作为短临予报指标。然而在实际予报工作中却遇到重要的困难。例如根据各台站的经验突发性异常有时对应地震,有时不对应地震,究竟如何选择?另外震源地方的过程是相当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九年十月底省地震局、地震学会在临汾召开了地震学术讨论暨介休地震总结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81人,提交会议的学术论文和介休地震总结资料70余篇.这次会议是对我省地震科研和予测予报探索成果的检阅.代表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认真交流学术成果,虚心学习先进经验,表现出不  相似文献   

5.
历时二年的大地形变测量清理工作已按计划完成,国家地震局于四月七日至十二日在西安召开了清理工作总结会议。局属各有关单位及陕西省测绘局、陕西省测绘学会和总参测绘研究所等三十四个单位共八十二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司长陈鑫连同志主持了会议。张祖胜同志代表清理攻关组做了综合报告和总结报告。会上交流了清理成果,  相似文献   

6.
《地球》2013,(7):38-39
正美国美国在本世纪初启动了地理分析与监测计划,并相应地开始实施测绘部门任务和功能的转型发展。时至今日,USGS已成为美国乃至世界地理监测分析和信息发布的权威机构。USGS作为隶属于美国联邦政府内政部的国家测绘主管部门,过去的工作目标是提供测绘、地质、水和生物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  相似文献   

7.
大震前予位移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地震予报来说,前震和予滑是大多数前兆的物理基础。由于许多大震前其前震并不很发育,所以不易被觉察。正是这类地震常造成巨大伤亡。为了予报此类大震,予位移(称予滑或震前蠕滑)的研究就很重要了。本文拟对予位移的研究作一些回顾,并进一步讨论予滑所引起的应力场以及发射长周期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土地测绘是指土地管理工作中对自然地理要素和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权属特性等内容进行的专业测绘。土地测绘的成果是国民经济建设部门进行决策、管理、勘察、设计、规划的主要依据。因此,土地测绘质量的好坏与否,不仅和个人利益密切相关,还涉及国家利益。本文介绍了影响土地测绘质量的因素,以及在土地测绘中进行质量控制的主要原则和进行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最后提出了在土地测绘中进行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1981年1月24日道孚6.9级地震虽然未作予报,但在震前仍有一部份台、站记录到某些异常现象,为我们今后深入地进行地震理论研究和地震予报提供了重要的资料。现主要就鲜水河断裂上的康定,沪定、道孚、甘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19,(10)
正大地坐标系的作用除了给测绘和工程提供几何和物理基准外,对航天、海洋、地震、气象、水利、规划建设、地质调查、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统一基础信息;对构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平台、自主导航定位系统、航空航天测控系统等方面提供基准信息。通过介绍大地坐标系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了解大地坐标系,认识它对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家地震局科研处召开的地震震级,走时定位工作会议,于一九八二年二月七日至十一日在上海举行。国家地震局系统和中国科学院的20多个单位56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家地震局科研处姜维歧同志主持并讲了话,他说明了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意义和要求,进一步强调了震级定位这一基础工作在地震学和地震予报研究中的重要性。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学术交流,会议共收到了30多篇学术论文和工作报  相似文献   

12.
昔阳地震台在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运动中,认真贯彻党中央制定的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以予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大打人民战争的地震工作方针,努力开展地震予报工作,在最近一年半中,在该台观测范围内共予报地震十次,其中准确无误的一次,基本准确的五次,在地震予报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昔阳地震台是一九七一年建立的,全台共有三名工作人员,他们都是一九七一年以后才开始搞地震工作的,文化程度最高的只有初中毕业。那么,他们在文化水平低,业务不熟悉的情况下是怎样取得这些成绩的呢?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这是贯彻执行党的地震工作路线方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经过2年多的筹备,由国家地震局监测司和地震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全国地震台站科研成果交流会暨地震定量化问题讨论会”于1987年4月16日至20日在桂林胜利召开。到会代表97名,收到各类文章109篇。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周瑞,广西省地震办公室主任李家发,局地球物理所副所长、地震专业委员会主任许绍燮,科技司监测处处长孙其政都到会作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有两个特点:(1)大部分代表来自台站和观测第一线。(2)会议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基础观测、地震分析和地震定量化方面的问题,这些工作是地震予报和研究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序言     
王琪 《中国地震》2020,36(4):1-2
2012年3月5日《人民日报》要闻版发文“我国建成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地震预测新添利器”,报道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简称陆态网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运行。多年来,这一“利器”在地震监测预测,以及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等相关领域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一特殊时间节点,《中国地震》编辑部邀请有关学者撰文汇成专辑,系统展示陆态网络应用成果,以飨读者。
陆态网络在“九五”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基础上建设实施,其科学目标是建成覆盖中国大陆及近海的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地壳构造运动监测网络,研究中国大陆构造环境变化规律,探求其对资源、环境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推进自然灾害预测和地球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促进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创新性成果的产生。回望25年的建设、运行与应用研究里程,来自地震、测绘、气象、科学院、教育等行业部门广大科技工作者风餐露宿建设,苦心孤诣探索,建成了由260个连续观测基准站和2055个定期观测区域站构成的地球科学综合观测网络,包括GNSS、VLBI、SLR、重力、水准等高技术观测手段,定量给出了中国大陆主要构造块体现今地壳变形的基本形态,初步厘定了主要发震断层的活动幅度,准确记录了多次大震的变形响应,为地震预测预报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这些建设与观测成果为国家测绘基准、气象预报以及经济和国防建设相关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支持,促进行业发展。
地球环境变化是当今世界最为关注主题之一,地壳运动是连绵亿万年的自然演化历程,解读、理解其中任何一段演化踪迹和嬗变规律都需耐心与坚守。细读专辑论文之际,作为一名陆态网络全程参与者和发展壮大的见证人,不禁回想当初立项论证与建设实施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老一辈科学家带领我们探索前行,战高原严寒,斗夏日酷暑,时常挑灯夜战,只为实现陆态网络科学目标的初心。当初我们不过三十而已,庆幸不断有年轻人加入,队伍持续壮大,25年,地壳运动监测研究探索前行迈出了一小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当前我国综合国力已大幅提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全球组网,多种遥感卫星在轨运行,为超越发展、源头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是机遇也是挑战,激励所有人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15.
水热型地热资源是我国地热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水热型地热资源的持续开发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地质环境变化,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进行地热开采过程中的多方法动态监测十分必要.长周期重复的高精度重力测量可以监测地热田的储层水量和参数变化,为热储建模提供约束,进而为地热田评估及可持续开发提供重要数据,目前正成为研究热点.测量方法一般可分为相对重力测量、绝对重力测量和混合重力测量.本文回顾了世界上多个国家开展地热田重力监测的历史、主要成果和最新进展,梳理了地热田开展重力监测的方法技术,包括监测网布设、设备选择、测点高精度定位新技术、各项改正方法、数据处理和反演方法等,提出了在国内重要地热田开展高精度重力监测的建议.随着仪器设备和方法技术的进步,混合重力测量将成为地热田重力监测的发展重点.数据处理及三维反演是目前地热田重力监测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地震图和磁照图是地震事件部分地球物理场的真实反映。它是地震、地磁学研究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先辈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字记载和仪器记录,为开展地震予报,地震研究和国际资料交换创造了条件。 1874年,我国已经安装了地震、地磁记录仪,1957年已有相当规模(具备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的地震台12个、地磁台4个到1980年投入工作的地震台415个,地磁台201个),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结合地震工作,我国不少地区进行了水准复测,本文作者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大陆地区的垂直地形变特征以及垂直地形变在地震予报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一、区域垂直地形变与现代构造运动我国大陆地区的新构造运动,是以块断构造为特  相似文献   

18.
《地球》2016,(8)
本文以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工作的成果核查实施为例,详细介绍了成果核查的目的、程序、内容和方法。在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后进行成果核查,可以保证最终上交成果正确、完整、一致,对提高权属调查和地籍测绘成果质量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事实教育了我们 我们地震台位于大同市西北上皇庄,在北东向口泉断裂带上。在我们台西偏南8—40公里范围内,是我国重要产煤基地之一─—大同煤矿采煤区。从1970年我们建台以来,矿区经常发生顶板塌陷,被我们微震仪记录下来。开始,由于我们是初搞地震工作,对记录图上的塌陷波形认识不了,常常错误地认为是小地震和爆破。直到1972年3月28日,在大同以西云岗公社校尉屯一带发生一次有感地震,引起国家地震局的重视,当即组织了几个单位,经过实地宏观调查后,才明确认识到,不是天然地震,而是煤矿采煤区的塌陷地震。这次塌陷给煤矿造成了危害,教育了我们。之后,大同市、矿务局的党政领导,工人同志们向我们提出希望,如何利用微震仪监视矿区的顶板塌陷,并能有效地作出予报?这样,我们在思想上提高了一步,认识到我们大同地震台,不但对天然地震要监视予报,而且对煤矿塌陷地震也要监视予报,只有把两方面监视予报工作都做好,才是真正为工农兵站好岗、放好哨、服好务。  相似文献   

20.
为发现、治理、监控煤田火烧区,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传统地勘技术领域之中,开发了具有探测火烧区范围和中心温度、连续采集、高温传感、远程遥控等主要功能的永久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远程监测系统.研发出新型传感器节点,能够与单极-偶极装置互联储存并发送探测数据,同时将高温探头直接放置于地下火烧区巷道进行监测;通过带保护电路的太阳能供电装置,为现场数据采集网络提供了持续充足的能源;由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将信号传送到监测中心,实现远程控制监测;在新疆地区的12个火烧区同时部署了所研发的监测系统,至今已工作45个月,表明采取的技术措施可以保障监测系统的免维护长期稳定运行.乌鲁木齐监测中心收到110多万条现场信息,授权后可任意查询、永久保存,为新疆大面积煤田自燃火区的治理和保卫治理成果,提供基础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地球物理探测监测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对提升煤田地质基勘查的创新和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