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CT及MRI表现特点,加深对此少见病的认识,提高对AIP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及临床证实为AIP的CT及MRI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11例全部行CT检查,其中有7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全部病例中有7例AIP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4例为局限性肿大。病变胰腺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MRI扫描在T2WI上信号轻度升高,T1WI上信号降低;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在动脉期强化减弱,门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且强化均匀。MRI有5例显示包膜样环,CT有4例显示包膜样环,CT不能显示胰管狭窄段,MRCP有4例显示胰管狭窄段。胰腺外表现主要为:胆管壁增厚并管腔狭窄5例,脾血管包埋变细4例,肾脏受累3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6例,肠系膜血管周围及腹膜后纤维化各1例。经类固醇激素治疗后影像学复查显示胰腺内外病变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AIP患者胰腺内、外CT及MRI表现均具有一定特征。其影像学表现结合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可做出正确诊断,避免患者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gG4-SC)的CT和MRI表现,探究初诊患者影像特征与血清IgG4、IgG水平的关系。方法:总结50例IgG4-SC初诊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资料,通过MRCP观察病变分型、管腔狭窄形态与扩张程度;增强MRI和CT观察管壁增厚、强化模式及合并其他IgG4-RD的数量,分析基线血清IgG4及IgG水平与胆管病变和合并其他IgG4-RD数量的相关性。结果:初诊41例MRCP见Ⅰ型IgG4-SC 28例,Ⅱa型11例,Ⅲ型、Ⅳ型各1例;肝外胆管狭窄端呈漏斗状37例、截断状4例,狭窄段均为长狭窄(≥1.0 cm),其中1例胰腺段狭窄伴憩室样外凸;狭窄上游胆管扩张37例,不扩张4例。初诊42例增强MRI/CT均显示肝外胆管壁连续性增厚,15例见肝内胆管壁弥漫性增厚,管壁增厚呈向心性。50例IgG4-SC均合并AIP,其他受累器官还包括肾19例、涎腺7例、腹膜后纤维化5例、肝4例、肺4例、前列腺2例、硬化性纵隔炎2例、胆囊壁增厚20例及上腹部淋巴结肿大15例。基线血清IgG4、IgG水平升高与合并其他IgG4-RD的数量呈正相关,而与胆管壁厚度、狭窄段长度不相关。结论:胆管局限性狭窄伴上游胆管扩张或不扩张以及管壁弥漫性增厚是IgG4-SC初诊患者的特征性MRI和CT表现。基线血清IgG4及IgG水平升高与胆管病变的严重程度无关,而与合并其他IgG4-RD的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CT及MRI特点。结果:10例仅接受CT检查,4例仅接受MRI检查,4例同时接受CT及MRI检查。18例中胰头颈部5例,胰体尾部13例。13例肿瘤边缘规则,5例不规则。14例行CT平扫与增强扫描,均表现为囊实混合型肿块,平扫呈等或低密度,动脉期呈轻至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增加并呈持续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均未见强化;5例肿瘤局部包膜不完整;5例出现颗粒状、点条状或蛋壳状钙化。8例行MRI平扫及增强,表现为囊实混合型肿块,其中4例肿瘤内可见出血,3例包膜不完整,1例压迫胆总管致肝内外胆管及胰管明显扩张。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影像学有助于SPTP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皮质层状坏死(CLN)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经CT及MRI随访诊断的77例CLN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病因及影像表现特点。77例CLN患者中男45例,女32例,年龄24~88岁(平均66.53±3.1岁)。本组均行MRI检查,71例同时行CT检查,均有3次以上影像学检查资料(平均3.8次),随访复查时间20d~18m(平均2.3月)。结果:77例中脑梗死58例,创伤性颅脑损伤9例,自发性脑出血5例,脑肿瘤术后4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77例中累及双侧大脑半球者3例,单侧大脑半球病变74例。单个脑叶受累28例,两个脑叶受累35例,多个脑叶受累14例。影像学随访可见病灶侧皮层弥漫性或局灶性萎缩,皮质表面线状或沿脑回走行的CT平扫高密度及MRI T1WI高信号,部分病灶可深达基底节区或海马区。结论:CLN病因复杂多样,影像学随访中CT平扫脑皮质出现脑回状高密度影及MRI上T1WI脑回状高信号,结合临床病史可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急诊超声与CT对腹部钝性伤所致胰腺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经临床和手术证实的腹部钝性伤致胰腺损伤的超声及CT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0例胰腺损伤中:超声术前诊断其中6例,直接征象包括腺体局部回声减低、腺体中断、假性囊肿等,4例漏诊;共6例接受CT检查(包括B超漏诊的3例),CT术前诊断其中5例,直接征象包括胰腺增粗,胰腺腺体内出现低密度、混杂密度或稍高密度区,胰腺外形不连续、或出现垂直胰腺长轴的带状低密度影,1例漏诊;间接征象包括胰周积液、网膜囊积液、腹腔积液等。结论:急诊超声对胰腺损伤的初步诊断可以提供帮助,结合B超、CT检查则能够对胰腺损伤的情况作出更准确地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局部并发症的CT和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伴有局部并发症的6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在CT和MRI观察局部并发症的部位、数目、CT密度/MR信号、囊内碎屑、与主胰管关系以及是否继发感染。结果:本组21例患者合并胰腺假性囊肿(PPC),共见31个PPC病灶,其中小网膜囊PPC最多(12个/31个),PPC囊内均未见坏死物;临床上8例手术切除,13例保守治疗。43例患者合并包裹性坏死(WON),WON病灶与胰管交通11例,感染伴囊内气泡5例,所有WON灶内见脂肪和/或坏死物残渣;临床上22例手术切除,21例保守治疗。急性胰周液体积聚(APFC)和急性坏死性积聚(ANC)见于AP起病的早期(2周内),CT和MRI诊断不难。结论:CT和MRI检查对于AP局部并发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CT显示病灶内气泡及脂肪密度直观明了,MRI显示少量坏死物及脂肪信号更敏感,两者作用有时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的临床及CT表现.23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扫描延迟时间为20S-25S和60S-65S,对比剂用量100ml,注射流率3ml/s.结果胆囊癌的主要CT表现有:①胆囊壁局限性增厚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7例;②胆囊区或胆囊腔内肿块16例;③合并胆囊结石6例;④直接侵犯肝脏11例.肝内转移4例.肝内外胆管扩张9例;⑤肝门及胰腺周围淋巴结转移11例.结论中晚期胆囊癌具有较典型的CT表现,80%以上的病人术前可以确诊.CT可以明确病变部位.分型及扩散范围,是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早期发现仍存在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多排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CT表现与病理改变。结果:5例均见广泛分布的小叶中心性结节,无融合;2例见"树芽征";3例细支气管壁增厚、呈柱状或环形扩张;3例可见小叶中心性肺气肿;5例均可见鼻窦炎。结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其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影像学检查尤以HRCT检查对该病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少儿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特征,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7例SPTP患儿的临床资料及MSCT图像。结果:肿瘤均为单发,3例位于胰头颈部,4例位于胰体尾部,长径为3.1~9.6 cm,平均5.9 cm,境界清晰。5例为囊实相间型,2例囊性为主型,1例肿瘤伴钙化,1例伴出血,2例伴远端胰管轻度扩张,1例伴胰周淋巴结增大。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囊性区无强化。结论:少儿SPTP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再结合临床病史,可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患者局部并发症急性坏死性积聚(ANC)的影像特征,探讨影响ANC转归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ANP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在CT或MRI上观察ANC的影像特点,将其转归分为吸收组与包裹性坏死(WON)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31例ANC平扫CT均呈斑片状不均匀低密度影,其内见小灶性类圆形等、低密度混杂影(23例)及脂肪低密度影(22例);19例ANC在平扫MRI均呈T1混杂低信号、T2混杂较高信号,其内FS T2WI可见低信号碎片影。3例(9.7%)合并局部感染,12例(38.7%)合并出血。增强扫描坏死组织无强化,其周边可有不同程度的斑片状或线样强化。对31例ANP患者随访(中位137天)显示,12例(38.7%)ANC完全吸收,19例(61.3%)形成WON,吸收组与WON组在坏死是否累及胰腺、累及胰腺部位、坏死体积、MCTSI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NC在CT表现为不均匀液体密度,MRI呈不均匀信号影,增强扫描坏死组织无强化,但其周边组织可有不同程度强化改变。随访显示ANC可完全吸收或形成WON,并与多个影...  相似文献   

11.
本文目的为提高胰腺癌的CT诊断水平。采用方法是对71例神经病理证实胰腺癌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得到胰腺癌CT表现为低或等密度软组织肿块,增强无强化,易侵犯胰周脂肪层及周围血管,梗阻端胆管突然中断是重要佐证。结论:CT对胰腺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应用能谱CT扫描成像,研究胰腺导管腺癌的能谱定量多参数,探讨胰腺导管腺癌CT能谱成像的参数特点及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胰腺导管腺癌,并均行胰腺能谱CT动脉晚期、门静脉期增强扫描的61例患者。记录胰腺癌病灶和胰腺实质的单能量CT值、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Z)、碘(水)基值、水(碘)基值。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或配对t检验(正态分布)比较胰腺癌和胰腺实质分别在动脉晚期和门静脉期间相应上述CT能谱成像参数的差异,并绘制相应能谱曲线。结果:动脉晚期胰腺导管腺癌单能量CT值明显低于周围正常胰腺,胰腺导管腺癌门静脉期单能量CT值高于动脉期,低于周围正常胰腺,差异在低能量段相当显著;胰腺导管腺癌与胰腺实质动静脉期能量段越低差异越明显,能量段越高,差异越小;胰腺导管腺癌与胰腺实质动静脉期的单能量CT值、配对基物质碘(水)基值、Effective-Z所对应均化浓度值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水(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腺导管腺癌CT能谱成像的能谱参数具有一定特征。动静脉期胰腺癌单能量CT值、碘(水)基值、有效原子序数均低于相应胰腺实质,动脉晚期低于门静脉期,能量段越低差异越明显。综合应用多能量段和能谱多参数成像有助于提高能谱CT密度分辨力,具有为小胰腺癌早诊断提供影像信息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IPMN病例CT图像,并作文献复习。结果:16例IPMN病例中,主胰管型3例,表现为主胰管扩张伴管壁结节样突起;分支胰管型7例,表现为分叶状单发囊性病变或葡萄串样多发囊性病变伴腔内分隔或结节样突起;混合型6例,表现为主胰管扩张和囊性病变合并存在。结论:IPMN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对该病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Budd—Chiari综合征的CT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分析了52例Budd-Chiari综合征的CT表现,CT显示肝尾叶增大50例(96%),肝脏呈低度密度或密度不均,42例(81%)肝静脉未明显,22例(42%)见有肝内侧枝血管,49例(94%)有肝外侧枝血管,作者认为CT检查对Budd-Chiari综合征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对肝癌自发破裂伴腹腔内出血型(血腹)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祛:回顾性分析10例肝癌发生破裂平扫十增强CT表现;分析肝癌破裂的增强CT特征。结果:所有的破裂的肿瘤均位于肝脏的周边带,6例显示了突出于肝边界外的实质。中心坏死7例,肝表面不连续5例。3例‘未发现破裂’的肝癌在增强时发现造影剂外溢至肝边界之外。2例只显示为肿块中出血但手术中发现己发生了破裂。1例整个肝脏破裂,分离的碎块漂浮于大量的腹水中。增强扫描后5例显示了周边带状强化及不连续低密度病灶。结论:增强CT使病灶显示更为清楚,能提高肝癌自发破裂诊断精确度,对临床怀疑肝癌自发破裂造成血性腹水者,增强CT检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前,胰腺的影像学诊断逐渐从常规CT扫描单一的形态学诊断向CT灌注形态和功能学并重诊断转变;CT灌注是在常规CT扫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功能影像成像技术,通过CT灌注观察胰腺微循环变化可以早期诊断胰腺疾病,在胰腺疾病研究领域中是热点;用常规条件行CT灌注扫描,明显地增加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如何行低辐射剂量CT灌注成为当前重点探讨方向。本文综述胰腺低剂量CT灌注扫描成像技术应用现状及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