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地表软土层、细砂层的地震波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引言国内外许多地震学家和工程地震学家就墨西哥地震 ( 1 985年 9日 1 9日 ,MS8 1 )、日本阪神地震 ( 1 995年 1月 1 7日 ,MS7 4 )等造成如此巨大的伤亡和财产损失进行研究 ,发现地表软土覆盖层引起地震动明显放大 ,使振型频率落在地震动放大频段内的建筑物遭受的破坏比基岩处大得多。在国外 ,研究软土覆盖层地震波反应的有 :日本的神山和柳泽 (安艺敬一 ,1 989)用日本1 1 7份强地面运动中 2 0gal以上的记录求出 2 6个观测点的场地放大因子 ;美国的Tuker和King(安艺敬一 ,1 989)曾到前苏联加尔姆作过调查 ,对 2 0 0ga…  相似文献   

2.
基岩地震动的随机模型及其参数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牛荻涛 《地震学报》1995,17(1):128-131
地震工程界对随机地震动已进行了40多年的研究,提出了多种较好的随机过程模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本学者金井清(Kanai)(1961)提出的过滤白噪声模型.进一步,欧进萍等(1991)在评述既往随机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地震地面运动的过滤有色噪声模型.然而,这些模型都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合理确定模型中反映地震强度的参数————谱强度因子S0. 随机地震动研究的基础是强震记录,基于地面强震记录,人们对地震地面运动随机模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对基岩地震动的模拟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基岩强震记录统计基础上,研究基岩地震动的随机模型和模型参数,为建立工程抗震的合理地震动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震动预测及地震危险性分析通常仅考虑局部场地浅层岩土层对地震动的放大效应,不能考虑较大范围的地质条件影响,如沉积盆地厚沉积层对地震动的附加放大效应通常被忽略,造成盆地内地震动及地震危险性预测结果普遍被低估。本文以地震动观测记录数据充足的日本关东盆地为例,采用地震动残差分析方法评估盆地附加放大效应,分析覆盖层厚度、盆地内空间位置、震级、震源距对地震动放大效应的影响,建立关东盆地附加放大效应经验评估模型。分析表明:关东盆地附加放大效应与反应谱周期相关,整体上从短周期的1.0逐渐增大至周期为5s时的1.5,附加放大效应与覆盖层厚度相关性较小,主要受盆地空间位置和震源距的影响;盆地北部边缘及西北部地区附加放大效应更强烈,盆地南部附加放大效应较小,这可能与盆地边缘效应密切相关。本文建立的关东盆地附加放大效应经验模型略高于BSSA14和ASK14模型的放大效应预测。相关研究结果可用于我国地震动预测、下一代地震动区划图修订等。  相似文献   

4.
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特性影响显著,深厚的软弱覆盖层引起的地震动场地效应会显著放大中长周期反应谱。采用谱比法,对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5.1级地震中获得的部分强震动记录进行统计,发现在本次地震中北京城区的地震动场地效应显著,深厚覆盖层明显放大了加速度反应谱,在T=1.2 s左右反应谱放大倍数可达4.0,说明北京地区的场地和盆地效应使得远场地震动的中长周期成分显著放大。此外,发现参考基岩场地记录是否与土层场地处遭受的基岩地震动一致,仍然是制约统计结果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强震地运动随机过程模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修力  胡晓 《地震学报》1995,17(1):103-109
详细分析了强震地面运动随机模拟模型的现状,指出了现有模型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参考近场地震学对震源机制的模拟,给出了一种基岩地震动为有色谱的随机地震动模型.这一模型结合了工程地震学和近场地震学的成果,能较好地反映实际地震动的谱函数,也解决了平动随机模型与转动随机模型之间的不一致性,并且它能方便地利用目前抗震设计的基本参数确定随机模型中的参数,建立起可实际应用的随机地震动荷载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6.
浅层断层对场地地震动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炳政  罗奇峰 《地震学报》2003,25(1):96-101
应用动接触理论模拟断层的滑移问题,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浅层断层对场地地震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地表断层出露的周围地区,断层下盘地表地震动放大效应较大,断层上盘地表地震动放大作用有明显的降低.这一结果说明,在有浅层断层的场地建设重大工程时需要考虑断层对地震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渤海海域软土层土对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取值具有显著影响。选取渤海中部钻孔剖面作为计算场地模型基础,分别构建软土和硬土场地模型,并通过改变软土层厚度,构造新的场地模型。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EL法)和非线性计算方法(NL法)分别对场地模型进行地震反应分析,分析了海底软土层土对地震动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底软土层土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影响显著,随着地震动输入增加,软土层放大效应减弱,减震作用逐渐增强;EL法中,软土层土对基岩反应谱的高频部分具有明显滤波作用,而NL法中,滤波作用较弱,海底面反应谱随地震动输入的增大先放大后减小;软土层土会降低设计地震动地震最大影响系数,增大特征周期。对于海域工程,特别是深基础工程抗震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从保守角度考虑,建立场地模型时建议删除软土层。  相似文献   

8.
黄清华 《地震学报》1998,20(4):356-362
讨论了与1995年1月17日日本兵库县南部7.2级地震相应的余震及灾害的分布、内陆直下型地震的发生与断层的关系及强震动等基本特征.地表断层系同地下断层系的构造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地震不一定受既存活断层系(地表断层系)构造活动的制约,强震动域不与震源断层位置直接相对应,而多出现于稍偏离断层两端的区域或断层单侧稍远处的区域内.对强震动的机理也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天津滨海软土场地的大震远场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天津滨海地区丰富的地震地质钻孔资料及测试数据,建立了相应的地震反应模型.选取美国加州1992年Landers地震的远场记录P0841作为基底输入,采用工程上常用的等效线性化方法进行了土层地震反应分析,以期对天津滨海软土场地的大震远场作用得到一些定性的认识.结果显示,天津滨海软土场地对远场大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放大作用比较显著,但不同场地条件放大作用有明显差异,Ⅳ类场地的放大效应明显减弱.对基岩与地表反应谱比的分析显示, 滨海场地对基岩地震动的不同频率分量的放大作用具有明显的不同,对短周期分量甚至出现了缩减,但当滨海软土场地受到与场地卓越周期相吻合的地震动影响时,可能会产生很可观的放大作用,这对建在其上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可能会构成较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
利用日本KIK台网地表和井下地震记录验证了一维等效线性化土层地震反应程序,结果表明在土体小变形范围内,对于刚度递增型场地,程序计算结果与实际相符;而对于含软夹层或硬夹层的场地,程序计算结果与实际相差较大。据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研究软夹层和硬夹层对地表地震动影响的方法。为得到参照标准,将真实土层剖面中的夹层替换为正常土层,以满足刚度递增条件,采用土层地震反应程序计算在井下地震记录激励下的地表反应。将其与该场地地表实际地震记录进行对比分析,可得到软夹层和硬夹层对地表地震动的影响结论。本文对几个典型场地进行计算分析后得到如下结论:软夹层与硬夹层对地表地震动的影响是一致的;当夹层处于覆盖层上部时对高频地震动有较强的放大作用;当夹层处于覆盖层下部时对高频地震动有隔震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