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蒲江川-11井始建于1982年,是四川省重要的水位观测井,位于蒲江—新津—成都—德阳隐伏断裂和大兴隐伏断裂附近,近年来,该井观测环境优良,干扰小,是一口理想的水位观测井。自1982年投入观测以来,对川西地区的地震预测发挥了较好作用,特别是2002年以来,观测到了一些有益的突跳异常,并较好地对应了300 km内的4.5级以上地震。本文对川-11井异常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叙述了大同市镇川堡处于口泉大断裂上的2口相距2m的一组观测井在大同-阳高2次中强地震前的不同异常表现形态,探讨了产生异常差异的原因,指出这些差异似与观测井所处构造部位、地震类型、震源深度、观测条件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井水位前驱波普遍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淑亮  吕芳  李斌 《中国地震》2011,27(4):348-362
以山西、河北、内蒙等地5口映震能力较强的地下水位观测井为研究对象,对井水位前驱波普遍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强震井水位前驱波现象较为普遍,其比例可达65.1%(41/63);相同地震不同观测井前驱波特征各不相同,同一观测井在不同地震前的特征也各异,这可能与不同观测井具有不同的井-含水层结构以及不同地震前有着不同的震源参数有关;与单井水震波相比,震前有前驱波记录的次数略低于水震波,其比例在39.7%~50.7%之间;震前有前驱波记录的观测井占研究区观测井总数的比例可达66.7%.  相似文献   

4.
1 观察物(?)概况工作中使用了三口水位观测井及五个水氡观测泉点的观测资料。三口观测井均位于南北地震带北段的六盘山地震带上,大地构造位置属于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体系的马蹄型盾地也(图1)。其基本情况见表1。其中陇3号井含水层为第三系河湖中沉积的砂砾岩,为浅层  相似文献   

5.
山西静乐井水位高值异常及其与华北地震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英  张淑亮 《地震》1998,18(2):201-205
静乐井是山西省地下水观测网中的一口地震观测井。从1983 ̄1996年的14a观测中,水位动态变化出现过3个高值时段,水位的高值虽有降雨渗入的影响,但主要可能是反映区域应力场加强的变化过程,因此3个水位高值时段与华北地区中强地震的活跃时期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临沂台深井电阻率异常变化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观测条件简述临沂台深井电阻率观测始于1979年7月。4口观测井呈东西向等间距排列,间距为7米,井深30米,供电、测量电极均置于井底。用DDC—2A型电子自动补偿仪测景电位差,用50mA的毫安表读取供电电流。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983年山东菏5.9级地震震中周围200km范围内8口井17个测地下流体观测资料,采用地下流体群体异常演化层次跟踪法,对菏治5.9级地震进行了中期,短期和短临三个时间尺度的震情预测,  相似文献   

8.
叙述了大同市镇川堡处于口泉大断裂上的2口相距2m的一组观测井在大同-阳高2次中强地震前的不同异常表现形态,探讨了产生异常差异的原因,指出这些差异似与观测井所处构造部位、地震类型、震源深度、观测条件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辽宁深井承压水位潮汐响应函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辽宁省地震水动态监测网19口井固体潮汐响应函数的计算结果,基于M2波潮汐因子及其月离散相对误差,分析了各观测井潮汐响应函数对地壳应变的响应灵敏度、潮汐因子的动态稳定性和监测效能。结果表明:在所列19口观测井中,如果以M2波潮汐因子0.2m/10-9作为潮汐响应幅值的下限,则除甘沟子以外的18口井可用于潮汐响应函数的研究;如果以M2波潮汐因子的月离散相对误差20%作为选择观测井的上限,则除瓦房店楼房井、岫岩1井、周家井、丹东变电所井、牛四井、容2井和阜新市甘沟子等井以外的12口井可用于潮汐参数的动态特征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国地震地热台网273口观测井的水温数据进行梳理,发现汶川地震前有10口井记录到客观的异常现象;而这些井的异常信息的持续时间、幅度、空间分布极其复杂,决定了利用这些异常信息进行汶川地震三要素的准确预测还不太现实,但也发现一些有一定科学价值的认识:空间上井震距1000km范围内集中了大部分异常点;异常幅度集中在千分之几到百分之几度;时间上异常具有短临性质,呈现出井震距越大持续时间越短、井震距越小持续时间越长的规律;自流井记录到的异常概率远高于静水位井,不过干井也可以记录到异常信息。通过数据梳理与分析,提出了水温异常取决于井-含水层结构以及观测井所处的水系单元位置这一认识。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介从新疆叶城至西藏狮泉河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它北起塔里木盆地,横跨昆仑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地区到冈底斯西段,全长800余公里.探测结果表明,不同测点的地壳内部有的有两个低阻层,有的则只有一个低阻层,壳内第1低阻层的埋藏深度约10-35km,第2低阻层的埋藏深度约30-65km。在南昆仑缝合带以南,壳内低阻层的埋藏深度有从南向北不断加深的趋势;而在其以北的壳内低阻层的埋藏深度则与此相反.上地幔第1低阻层的埋藏深度约在100-150km之间,第2低阻层的埋藏深度约在350-550km之间.  相似文献   

12.
The Tangshan earthquake(M=7.8)which occurred on July 28, 1976 is the greatest event among the modern catastrophes in China. It occurred in a region that was the most densely networked with seismic stations, a region that had the longest history in seismological work and had received  相似文献   

13.
地球和月球的弹性潮汐形变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一个由较新的月震、月球形状、月球重力及月球天平动资料所建立的真实月球内部结构模型,解算了在地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下月球表面的弹性潮汐形变。得到了表征月球弹性潮汐形变的特征数--月球勒夫数。这个结果与国外一些学者采用假想或简单月球模型所得结果有较大不同。同时,本文还根据近年来出现的新的地球模型,再次求解了地球的静态勒夫数。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地球模型对解算地球的静态弹性潮汐形变的结果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4.
自1970年以来,云南已先后发生了4次Ms≥7级强烈地震(1970年1月5日通海—峨山7.7级、1974年5月11日永善—大关7.1级、1976年5月29日龙陵—潞西7.4级、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7.6级),说明云南地区的地壳可能经常处于非稳态,易因内、外涨落加剧而产生状态突变。为此,本文专门做了系统的资料分析,初步勾画出了云南强震前一再重复出现的如下基本物理图象: 1.强震前5年,其周围二百余公里范围内5—6级地震明显活化; 2.震前1—3年,震中区降水剧变,出现罕见的旱涝振荡; 3.进而,M≥3.7级地震频次呈非线性增长,不久,气压出现短临性巨涨落; 4.强震总在一定的天文时刻爆发。研究上述的地壳内、外巨涨落过程,不仅有助于云南强震的实际预报,亦有助于孕震动力模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三大地块的碰撞拼合与古欧亚大陆的重建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根据最新取得的华北地块的古地磁数据,并与目前收集到的按一定判据经过筛选的华南地块、塔里木地块、蒙古褶皱带与中亚褶皱带、西伯利亚板块以及稳定欧亚大陆的数据对比分析,对中国三大地块--华北、华南、塔里木地块的碰撞、拼合及其与北邻的西伯利亚板块的构造关系,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并尝试作了古欧亚大陆的重建.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河西走廊活动构造尤其是其中段榆木山北麓与黑河口上龙王活断层进行了详细考察和研究,得出下列几点认识: (1) 祁连山山脉是一个向东北推进的推覆体构造,估计其向东北推进的距离在中更新世以来约4—5公里;(2) 在榆木山北麓的北西西向断层带以逆掩断层为主,断层切割的最新地层为晚更新世晚期地层,並保存有古地震遗迹,估计其最新一次古地震的时代距今约1—2万年;(3) 黑河口上龙王北北西向右旋断层切割的最新地层为晚更新世末期砾石层,据槽探揭露与地貌分析,该断层右旋断开黑河四级阶地20多米,並保存有距今最近的四次古地震遗迹。其震级约7—8级。据(14)C测定,后两次古地震分别在15700年与13300年。前两次古地震的时代估计在25000年和24500年左右。其重复间隔大者为8800年左右,小者为2400年和500年左右。  相似文献   

17.
大地电磁阻抗相位资料的特点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大地电磁阻抗相位资料的性质及其意义作了总结和评述。文中述及的阻抗相位资料正则化反演方法,是在文献〔1〕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笔者就此给出了实际算例和概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电信传输地震台网计算机系统中除计算机的通用设备外,还有一些地震传输台网专用设备,如地震触发器、编码遥控设备、SZ—3回放定位装置、SC—60型光线示波器等。这些设备必须通过接口电路与计算机联接。而这些接口电路是由台网用户自己设计,因此在设计和联接时必须注意计算接口的有关约定,不然不仅会影响专用设备的可靠性,还会影响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本文就是以地震专用设备与电子计算机系统进行联接时应解决的问题为例进行简要地讨论,也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法,可供台网联调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熊坡背斜构造变形与蒲江-新津断裂活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熊坡背斜位于龙门山构造带东南端的成都盆地内,是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向前推挤进入盆地内部的一个主要变形区域,与其配套发育的断裂为蒲江-新津断裂,断裂与背斜褶皱之间在构造变形模式上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在褶皱和断裂的构造变形和活动特征上,熊坡背斜南段表现为一种不对称的褶皱,向NE方向发展表现为较为宽缓的对称褶皱形态,卷入的地层主要是中生代及其以前的地层,对蒲江-新津断裂的地貌调查结果表明,断裂没有对该区域内广泛发育的冲沟Ⅰ级阶地产生影响,而对山前发育的相当于南河(岷江Ⅰ级支流)Ⅳ级阶地的洪积台地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说明断裂活动时间应该为第四纪早期,到第四纪晚期活动减弱或是趋于静止  相似文献   

20.
本义利用1979—1981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在随县—马鞍山所做的人工源地震探测的资料,采用二维射线追踪来拟合地震波的走时和振幅,取得了该地带的地壳与上地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该地带地壳厚度为32—37km,莫霍面起伏变化显著.地壳速度的横向变化甚为强烈,地壳中部存在低速层.在巢湖以西宽数10km的范围内,地壳结构与其它地方明显不同,上地壳速度明显偏高,莫霍面上隆并有间断;在其两侧,明显可见有两条深断裂.结合其它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大地构造概况,对结果进行分析,认为郯庐构造带南段被两条深断裂所夹,构造带宽度可达数10km,并在地质历史时期曾有过地幔物质上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