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贵刚  韩博平 《湖泊科学》2010,22(3):445-450
舌状叶镖水蚤(Phyllodiaptomus tunguidus)是我国特有的大型哲水蚤,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南地区.根据2000年对广东省19座典型大中型水库的2次采样和2002年对流溪河水库和新丰江水库的5次采样,重点测定了流溪河水库、新丰江水库和鹤地水库等3座大型水库中舌状叶镖水蚤个体体长及形态参数,分析了广东省大中型水库中舌状叶镖水蚤的种群与个体大小的分布特征.在对19座水库的2次采样中,11座水库发现该种成体,其中5座水库在丰水期没有出现该种的成体,6座水库在丰水期和枯水期都有该种类成体的出现.丰水期与枯水期舌状叶镖水蚤的平均丰度分别为0.465ind./L和0.996ind./L.舌状叶镖水蚤主要出现在大型水库中,特别是贫营养的大型水库,其丰度主要由食物数量、质量与捕食压力所决定.2002年,流溪河水库丰度和新丰江水库舌状叶镖水蚤全年的平均值为1.308ind./L和0.294ind./L,丰水期高于枯水期.在个体大小和形态特征上,2座贫营养水体——流溪河水库、新丰江水库的舌状叶镖水蚤的体长与第一触角长度均大于中营养水体——鹤地水库,这种形态上的差异是由鱼类捕食方式(滤食或选择性捕食)所决定.  相似文献   

2.
贵州三板溪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三板溪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特征,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8月枯水期、平水期及丰水期对三板溪水库后生浮游动物进行3次调查.结果表明:三板溪水库共检测到轮虫19种(属),桡足类3种(属),枝角类7种(属),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中剑水蚤(Mesocyclops)、无节幼体(Nauplius)和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是主要的优势种.从季节上看,3个时期后生浮游动物物种组成相似度均在60.00%以上,但总丰度出现丰水期(575.03 ind./L)、平水期(541.87 ind./L)、枯水期(373.28 ind./L)逐渐降低的趋势,从空间上看,大坝总丰度变化最显著,为26.62~245.27 ind./L,加池丰度变化范围为159.80~224.10 ind./L,南加丰度变化范围为122.56~169.96 ind./L.总体来说,水库底层浮游动物的丰度相对于表层较低.除枯水期大坝在水深40 m处丰度最高(平均丰度为3.54 ind./L)以及加池在30 m处丰度最高(平均丰度为32.70 ind./L)外,每个采样点的最高丰度出现在0.5~20 m水层,平均丰度在19.03~45.31 ind./L之间.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评价水质状况得到三板溪水库3个采样点在枯水期和丰水期为β-中污型,平水期除大坝为β-中污型外,南加和加池为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3.
海南省是我国典型的热带区域,目前对该地区浮游动物的研究和报道极少.为了解该地区轮虫的群落组成,于2006年12月和2007年5月对分布于海南省7座典型的水库敞水区进行了采样调查.共采集到轮虫32种,多为营浮游性生活的广温性和嗜温性种类.在不同时期,水库具体优势种类及其相对优势度有一定差别,主要优势种个体较小且有被甲.在丰水期,剪形臂尾轮虫和镰状臂尾轮虫为主要优势种,在枯水期则以柬隐三肢轮虫为主要优势种.海南省7座水库的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66.8ind./L和21.6μg/L,均远低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总体上,海南省水库敞水区轮虫呈现出种类少、个体小、丰度低的特点.尽管两次采样期间的轮虫优势种的相对丰度存在一定变化,但轮虫的种类组成结构相对一致,反映出该地区水库轮虫的群落结构具有较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4种填料对氨氮的吸附效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甘村水库是位于广东省雷州半岛的一座典型高产渔业水库,为了解该水库枯水期的轮虫群落动态特征,于2006—2007年的三个枯水期时段对该水库每进行了周一次的高频率采样.分析水库中轮虫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及相关生态因子间关系.共采集到轮虫32种,主要丰度优势种为热带亚热带水体常见的臂尾轮属种类:尾突臂尾轮虫和裂痕龟纹轮虫.由于受鱼类捕食压力影响,甘村水库轮虫优势种具有个体小、有被甲的特征三阶段枯水期之间轮虫丰度变化范围为170—2152ind./L,三个枯水期存在显著差异(P=0.01)枯水期Ⅰ的轮虫丰度明显高于其它两个枯水期,枯水期Ⅱ的轮虫丰度最低,枯水期Ⅱ轮虫丰度低的原因是由于刚经历了夏季丰水期,水体中浮游植物丰度减少,轮虫的食物减少和鱼类捕食压力增加导致丰度降低.采样期间轮虫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10.6—677.5μg/L,三个枯水期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364).轮虫的丰度变化主要与水体中鱼类捕食、叶绿素a浓度(食物)等因子有关,由于水体中生物量主要贡献者——大个体轮虫较少但稳定,甘村水库轮虫的生物量变化不明显.对三个枯水期轮虫种类的聚类分析表明轮虫的种类组成在丰水期前后的两个枯水期时段上存在一定差异,但从前8个优势种的丰度贡献率看,甘村水库枯水期轮虫群落组成具有较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海南热带水库敞水区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于枯水期(2006年12月)和丰水期(2007年5月)对海南省7座水库敞水区进行采样调查,共检出浮游甲壳类动物15种.多为广温性和嗜热性种类,其中桡足类7种,枝角类8种.温中剑水蚤(Mesocyclops thermocyclopoides)、脆弱象鼻溞(Bosmina fatali)和颈沟基合溞(Bosminopsi...  相似文献   

6.
陈花  程丹  徐磊  林秋奇  韩博平 《湖泊科学》2011,23(5):801-805
秀体溞(Diaphanosoma app.)是华南地区水库中枝角类的优势属.于2000年对广东省19座大中型水库丰水期和枯水期2次采样和2001 -2006年对飞来峡水库、新丰江水库和大镜山水库分别进行了16、12和7次采样.这19座水库的样品中,5座水库仅有模糊秀体溞(D.dubium),8座水库仅有奥氏秀体溞(D....  相似文献   

7.
赵帅营  韩博平 《湖泊科学》2007,19(3):305-314
新丰江水库是位于广东省境内的一座大型深水贫营养水库.为了解这一典型贫营养水体的浮游动物群落特征,于2002-2003年对该水库的轮虫和浮游甲壳动物进行了研究.新丰江水库的浮游动物主要为广布性种类,优势类群是桡足类,其幼体的数量高于成体,优势种为舌状叶镖水蚤、温中剑水蚤和微小近剑水蚤.枝角类优势种是长额象鼻溞、短尾秀体溞和角突网纹溞.轮虫优势种为个体较小的螺形龟甲轮虫和彩胃轮虫.优势种的个体体长为50-1450 μm,个体最大的是舌状叶镖水蚤,平均体长为1190 μm,个体最小的是彩胃轮虫,平均体长为80 μm.在12月份,可能由于银鱼的摄食强度较高,导致大个体(主要为舌状叶镖水蚤及其大个体的哲水蚤幼体)的数量和生物量较低.在其余3个采样月份,浮游动物受银鱼影响相对较小,舌状叶镖水蚤的数量和生物量均远高于透明溞,可能与它们临界食物浓度及滤食方式的差异有关.根据对优势种的分析,新丰江水库的浮游动物群落具有典型的贫营养水体特点.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百花湖麦西河后生浮游动物的群落组成及动态特征,于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对百花湖麦西河河口后生浮游动物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百花湖麦西河河口共监测到轮虫29种,丰度为0.16~837.80 ind./L;桡足类浮游动物仅检测到了温中剑水蚤(Mesocyclops thermocyclopoides)和猛水蚤(Harpacticella sp.)2种,以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为主,其丰度为0~642.75 ind./L;枝角类浮游动物9种,丰度为0~31.20 ind./L.后生浮游动物的丰度主要由轮虫和桡足类组成,轮虫丰度比例为4.09%~100%,桡足类丰度比例为0~95.64%.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卜氏晶囊轮虫(Asplanchna brightwelli)、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为轮虫类的主要优势种,最高丰度分别达到424.88、392.20和61.99 ind./L;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为枝角类优势种,最高丰度达到27.93 ind./L.轮虫丰度与透明度、总氮、硝态氮呈极显著正相关;枝角类丰度与透明度、硝态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枝角类作为淡水湖泊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之一,对生存环境的改变极为敏感.本文分析了太湖西、中和东部等湖区的钻孔沉积物、表层沉积物以及春夏秋季活体枝角类的组成与丰度.结果表明:活体枝角类组成以象鼻溞(Bosmina spp.)为优势种,秋季枝角类属种数量最多.太湖不同生态型湖区表层沉积物枝角类组成均以象鼻溞为优势种,其中西部与中心湖区的枝角类组成与丰度较为相似,种类单一,枝角类绝对丰度高;东部湖区枝角类属种较为丰富,绝对丰度低,优势种由浮游种象鼻溞以及沿岸种圆形盘肠溞(Chydorus sphaericus sl)和西方笔纹溞(Graptoleberis testudinaria)等种属构成.百年以来,太湖枝角类组成与丰度随着营养水平增加而改变,富营养指示种(Bosmina longirostris)丰度的增加与贫营养指示种(Bosmina longispina)丰度的下降,响应了湖区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1970s末期,太湖西部与中心湖区在进入富营养化阶段,枝角类组成单一,象鼻溞占有绝对优势,与东部湖区相比,沿岸种、底栖种稀少.东部湖区在1960s以后,枝角类属种数量增加,但丰度下降,响应了1960s以来该区域营养水平提高、沉水植被生物量增加以及沼泽化加剧的环境过程.  相似文献   

10.
2005年3月至2007年2月对淮北采煤塌陷区小型湖泊--南湖浮游甲壳动物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调查.共记录浮游甲壳动物15种,其中枝角类9属9种、桡足类5属6种.透明溞(Daphnia hyalinaLeydig)和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 Brehm)为冬、春季优势种;象鼻溞(Bosmina sp.)、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Liéven)、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 Claus)和球状许水蚤(Schmackeria forbesi Poppe et Richard)为夏、秋季优势种.浮游甲壳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0.4-60.6ind./L和0.01-1.25mg/L,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枝角类的密度和生物量在2005年和2006年10月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4ind./L和1.01mg/L.哲水蚤的密度最大值(20.0ind./L)出现在2005年4月,而剑水蚤(21.7ind./L)出现在2005年8月.无节幼体在各月份均有较高密度,其最高密度(46.6ind./L)和生物量(0.14mg/L)出现在2006年3月.温度和浮游植物是影响南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水体富营养化会对整个水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解太湖富营养化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对太湖3个典型湖区——藻型湖区(梅梁湾)、草型湖区(胥口湾)和强扰动湖区(湖心区)开展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比较研究.3个湖区中,湖心区营养水平最高,胥口湾最低.梅梁湾浮游甲壳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最高,其次是湖心区,胥口湾最低.梅梁湾、湖心区和胥口湾的浮游甲壳动物年平均密度分别为199、150和91 ind./L,年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950、1.557和0.743 mg/L.在整个研究期间,梅梁湾、胥口湾和湖心区的浮游甲壳动物种类数分别为13、11和11;3个湖区的浮游甲壳动物优势种均为中华窄腹剑水蚤和简弧象鼻溞,其中中华窄腹剑水蚤在梅梁湾、胥口湾和湖心区的年平均密度分别为57、25和36 ind./L,简弧象鼻溞在3个湖区的年平均密度分别为40、22和32 ind./L.胥口湾浮游甲壳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梅梁湾和湖心区.相关分析表明,浮游甲壳动物密度与叶绿素a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同一湖泊不同生态类型湖区浮游甲壳动物会对水体富营养化产生不同的生态响应.  相似文献   

12.
丹江口水库的浮游甲壳动物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彭建华 《湖泊科学》1995,7(3):240-248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丹江口水库的渔业资源,1992年12月至1993年9月对丹江口水库的浮游甲壳动物进行了四次调查。结果显示丹江口水库浮游甲壳动物有26属36种,其中枝角类11属17种,桡足类15属19种。浮游甲壳动物年平均数量为31.0个/L,年平均生物量为0.6311mg/L,水库每年可提供浮游动物食性鱼类的年生产潜力为5.87×10~5kg。  相似文献   

13.
陈越  潘保柱  吴利  胡恩  赵耿楠  张森 《湖泊科学》2022,34(5):1630-1641
浮游动物作为食物链中重要的初级消费者,其群落结构特征是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研究于2017年秋季和2018年春季对渭河干流及秦岭北麓五条典型支流开展了系统的水环境及浮游动物群落调查. 结果表明,渭河干流营养盐浓度整体高于秦岭北麓支流,干流浊度远高于支流. 两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种类数136种(原生动物65种,轮虫44种,枝角类15种,桡足类12种),其中2017年秋季渭河干流浮游动物种类数、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4种、9.02 ind./L和0.0051 mg/L,秦岭北麓支流为37种、42.78 ind./L和0.0229 mg/L;2018年春季渭河干流浮游动物种类数、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2种、292.89 ind./L和0.1734 mg/L,秦岭北麓支流为68种、70.15 ind./L和0.0508 mg/L. 秋季渭河干流下游浮游动物种类数、密度和生物量最低,而春季随上、中、下游三者均依次增大;秋季秦岭支流中罗敷河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最高,而春季灞河最高. 春、秋两季干支流间浮游动物优势种差异较小,但秋季优势种种类数少于春季. 秋季渭河干流中游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最高,而春季下游最高;秋季秦岭北麓支流石堤河3个指数均最高,而春季灞河Shannon-Wiener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最高,石堤河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 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渭河干流与秦岭北麓支流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主导因素均存在季节差异. 本研究揭示了渭河干流与秦岭北麓典型支流的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为渭河流域环境监测和生态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Based on data collected at 31 stations and 1 continuous st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during cruises of July 1999 (rainy season) and January 2001 (dry season), this study examined taxonomic composition, abundanc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hytoplankton. Results indicated 130 species of phytoplankton in the samples from the rainy season, and 132 species in the dry season. Among them, in the rainy season, 82 species of diatom, 39 fresh-water and half-fresh-water species and 41 species of red tide organisms were found. Within these, there were 54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species, 47 cosmopolitan species and 17 temperate species. The abundance of phytoplankton in the rainy seas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dry season, with an average of 6.3 x 10(5) cells x L(-1) and 1.4 x 10(5) cells x L(-1), respectively. Diversity index (H') and evenness (J) were 2.47 and 0.57 in the rainy season, and 2.01 and 0.54 in the dry season. The dominant phytoplankton species in the rainy season was Skeletonema costatum with an average of 2.8 x 10(5) cells x L(-1) and 45.0% of the total phytoplankton abundance. In the dry season, Eucampia zoodiacus became the key dominant species (5.9 x 10(4) cells x L(-1)) when it was 43.47% of the total phytoplankton abundance. Distribution of the dominant species varied with salinity of sea-water, and their amounts correlated negatively with nutrients and zooplankton.  相似文献   

15.
山美水库既是福建省泉州市饮用水源地,也肩负着为台湾省金门县供水的功能,但春夏季过高的pH值影响了水库水质.为此,从2020年起,调整水库鱼类放养结构和捕捞策略,并研究鱼类群落调控后山美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响应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的1月(冬季)、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调查山美水库21个采样点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因子.结果共鉴定出浮游动物68属102种,其中轮虫21属41种(40.20%),原生动物32属41种(40.20%),枝角类8属13种(12.75%),桡足类7属7种(6.86%).2020—2021年山美水库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1443.05±360.02) ind./L,平均生物量为(1.21±0.27) mg/L,2021年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2020年,其中,2021年枝角类和桡足类的密度分别显著高于2020年枝角类和桡足类的密度,2021年库首、库中和库尾区域枝角类生物量显著高于2020年对应区域;2021年桡足类生物量显著高于2020年.春冬季浮游动物群落的优势种主要为原生动物,夏秋季浮游动物群落的优势种主要为轮虫.根据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评价水体营养状态,夏季山美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春、秋和冬季处于贫营养状态.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电导率、水温、溶解氧、硝态氮、透明度和高锰酸盐指数.研究表明调整鱼类放养和捕捞措施提高了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基于此提出了通过调整鱼类群落结构改变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而改善水环境的建议,可为湖泊水库水环境保护和水生生物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淮北采煤塌陷区小型湖泊轮虫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5年3月至2007年2月对淮北采煤塌陷区两个小型湖泊(南湖和乾隆湖)轮虫的群落结构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调查.南湖共检测到轮虫9属14种,乾隆湖共计15属27种.乾隆湖轮虫年平均密度为1916 ind./L,约为南湖(198.4 ind./L)的近10倍.乾隆湖和南湖轮虫的最大密度分别为6915和1185 ind./L.在南湖和乾隆湖轮虫的季节动态中,冬、春季以前额犀轮虫为主,夏、秋季以多肢轮虫、异尾轮虫为主.在南湖,长肢多肢轮虫、暗小异尾轮虫和小链巨头轮虫分别占年平均密度的24.4%、24.0%和23.0%.在乾隆湖,暗小异尾轮虫、长肢多肢轮虫和裂痕龟纹轮虫分别占年平均密度的31.5%、27.2%和7.3%.南湖和乾隆湖轮虫的Shannon-Wiener指数范围分别为0~2.06和1.28 ~2.68,平均值分别为0.67和1.99.水温、营养盐和浮游植物生物量对淮北采煤塌陷区小型湖泊轮虫的群落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