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0年我国各地曾发生多起地震谣言,引起社会一些反响,各地地震部门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一般都采取了相应对策和有效措施进行了辟谣工作,并较及时地制止了谣言的扩散,解除了群众的思想顾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经验。作为开展“地震社会学”研究工作的一项内容,我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社会学”研究室(即第十研究室)在局、所领导的支持安排下对其中某些地震谣言进行了一般情况了解和社会调查,在工作过程中都得到了当地地震系统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的积极协助。本刊第6期发表了他们与之配合的福建省地震局同志写的对闽南地区地震谣传的社会调查报告;这里发表的是他们与山东省地震局有关同志协作进行并合写的关于山东省烟台地区地震谣言的社会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的实际需要,在各有关方面的支持赞助下,从1979年8月起筹备并成立了地震社会学专业研究室,并与其他部门的有关专业人员共同协作开展了地震社会学的各项调查研究工作。关于这方面的基本工作概况和现状,在以本专业研究室名义撰写并先后发表在《国际地震动态》1981年第9期(总第33期)的《国际地震社会学概况及中国地震社会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和1983年第1期(总第49期)的《中国在地震和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影响研究工作方面的概况回顾》两文中均已作了概述,本文的第一部分在此仅作几点补充体会;本文的第二部分主要是对于作为1982年以前的课题“地震虚报和地震谣言的社会经济影响及其相应对策”的调研概况作一综述;本文的第三部分则对于作为1983—85年的课题“调查几次大震的预报效果,提出相应对策和改进预报方式的意见”的研究工作提出进展情况及其进一步设想,其中并将涉及开展地震社会学研究工作的今后展望。  相似文献   

3.
针对香港《明报》等报谣传所谓1980年8月将在闽南地区发生8级大震的消息所引起的社会反响,福建省地震局等有关方面在省人民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和有效的措施,果断有力地进行了辟谣,及时制止了地震谣传的扩散,解除了群众的思想顾虑,安定了社会秩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经验。为有利于开展“地震社会学”的研究工作,我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社会学”研究室(即第十研究室)与福建省地震局有关部门的同志相互配合,对厦门、晋江等地进行了与此事件有关的社会调查。现将他们的调研报告转载如下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     
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震局预测预防司、政策法规研究室共同举办的“地震预报策略与公共管理研讨会”于1997年12月1~5日在广东省汕头市召开。来自国家地震局的有关领导、管理干部,部分省、市地震局负责人及从事地震社会学的专家、学者近4...  相似文献   

5.
本刊1981年第6、8等期登载了有关国内几次地震谣传的调研报告,引起了有关方面一些反响,陕西省汉中综合地震台的同志在此启发下撰写了《汉中地区暴雨洪灾中的地震谣传及其辟谣对策》的调研报告,较典型地反映了这类地震谣传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本刊在文字上略有删节,现转载如下,供有关方面参考。1980年前后我国一些地区曾发生了多起地震谣传,以及诸如地震虚报等其他有关事件,本刊根据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社会学”研究室的考虑在此提出,希望这些地区的有关同志在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综合整理出调查材料或调研报告投寄该室参考或本刊编辑部选登,以便交流沟通情况,有利于在国内开展“地震社会学”,即地震和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反应问题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引言”中指出:地震社会学是主要研究地震和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影响及其对策的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边缘学科。在“由来及发展”一节中说明,地震社会学是随着破坏性地震的不断发生和地震预测、预报等地震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一名词是1977年1月第五次日美地震预报科学讨论会上提出的;中国从1979年国际地震预报讨论会后,开始较系统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如同其他国家那样,当前也是主要集中在地震和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影响及其对策这个中心问题上。在“主要研究任务”一节中阐明,地震社会学主要是探讨组织体制的作用和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探索发挥地震预报的积极作用;调研地震虚报、误传和谣言的对策;研讨地震的综合及各项对策;开展震害调查和预测;拟定与地震和地震预报有关的各项法令条例等。最后两节概述了我国开展地震社会学的研究工作概况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7.
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局长朱令人研究员邀请,乌孜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地震研究所副所长巴卡耶夫教授、地震区划研究室主任奴尔曼托夫副教授、水化研究室主任尤素波夫博士一行3人于2000年10月17日至10月30日来我区开展地震区划和地下水合作研究。两国地震专家共同开展了地震区划交流和野外考察,并采集了北天山地区5个地下水观测点的同位素和气体水样。访问期间,乌孜别克专家还做了“乌孜别克地震构造研究”、“地下水碳同位素研究”等学术报告。乌孜别克斯坦专家组来新疆访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王永祥  相似文献   

8.
地震是群害之首。由地震引起的社会问题相当复杂。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研究,从而得出有益于减轻地震灾害的认识、措施与方法,无疑是地震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和主要任务。首次提出地震社会学一词是1977年1月在东京举行的日美地震预报讨论会。其后,地震社会学发展迅猛。1979年4月在巴黎召开的国际地震预报讨论会上,7个专题组中就有4个专题组30余篇论文专门讨沦地震社会学问题。同年,我国成立了地震社会研究室(隶属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宄所)。  相似文献   

9.
一部反映我国地震社会学研究成果的文集——《地震社会学研究——全国地震社会学研讨会文选》将于近期由地震出版社出版。为了促进我国地震社会学研究的发展,推动其实用化进程,1988年7月,在河北省唐山市召开了我国首次以“地震社会学”命题的研讨会。这次会议由我国地震学界、社会学界11个单位联合发起,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名学者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地震社会学研究——全国地震社会学研讨会文选》即是这次会议的成果汇编,分大会报告、学术论文、论文摘要三部  相似文献   

10.
地震社会学及地震对策研究是我国地震工作的四大任务之一。为了深化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1987年7月,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了“新三论”、社会学与地震对策学习讨论会。地震系统14个单位从事地震社会学研究的有关人员共46人参加了会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临沂地区地处郯庐大断裂带,存在着发生大震的背景条件。该地区在开展地震工作中作了大量的工作,但也引起了一些社会经济影响问题,从开展地震社会学研究工作方面说,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我们曾于1982年前后相互协作对这一地区的有关情况进行了现场社会调查,现将初步的调研结果整理发表于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刊《国际地震动态》系地震科技情报动态研究类中文刊物,附有中、英文对照的“目录”和“主要文章摘要”。本刊办刊的宗旨是把它办成了解国际上和国内外地震科研工作和动态信息的一个窗口,同时并成为宣传和交流地震社会学研究方面的喉舌。它的主要特色是在报道内容上兼顾我国地震工作的三大主要方面,即地震预报、工程地震和地震社会学;在每期刊登的文章中,中国地震专业学术研究、地方地震工作和地震社会学(包括地震对策)研究的综合汇编类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宁洱6.4级地震震后社会影响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社会学和地震科学相结合是探索防震减灾、地震应急、抢险救灾、恢复重建和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的最好方法,同时阐述了研究地震社会学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阐明我们不但要运用地震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地震社会学的规律,而且还要运用地震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地震对策问题,让社会科学来为防震减灾和地震应急服务,以此来不断推动地震社会学的发展和地震灾区社会调查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3地震与地震动、震级与烈度 为了毕业研究来到地震、火山学的新堂研究室的大地,越学疑问越多。地震究竟是怎么回事?地面为什么会晃动?还有,每次发布地震发生信息时常贯于耳的“震级”、“烈度”、“活断层”这些词汇与地震究竟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开展地震对策研究,并迎接将于1988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地震对策国际学术讨论会”,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于1986年10月7日—9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了全国大震对策课题协调会,其中包括城市地震对策、工程地震对策、特大地震对策和地震社会学等项课题。参加会议的有天津市地震局、江苏省地震局、上海市地震局、陕西省地震局、沈阳市地震办公室、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兰州地震研究所、天津市地  相似文献   

16.
《地震预报与社会反应》(大22开本,365页)做为研究丛书,由日本东京大学新闻研究所编辑、东京大学出版社1979年4月出版,执笔者共12人,包括以冈部庆三为首的东大新闻研究所6人、东京大学大学院4人、东京女子大学文理学部和群马大学教养部各1人。该书着重研究探讨了“地震社会学”这一门新兴学科所涉及的一个重要课题,即“地震预报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尽管该书是根据日本国情所做的社会调查与研究,但对于我们国内开展“地震社会学”调查研究工作也是有一定参考和借鉴的。现根  相似文献   

17.
本刊1990年1—12期(总第133—144期)共刊载各类文章272篇。为便于读者查阅参考,现编辑了这份1990年总目录索引,并按历年来本刊的地震学类别列出了分类目录的题目名称、刊期和页数。此外,还将其中交叉涉及地震社会学的文章,同时列入“地震社会学和地震对策”分类目录,以供进一步开展此项研究工作时参考。因版面所限,除分类目录的标题为中、英文对照外,本刊总目录中的文章则只列出中文的题目,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18.
本刊1988年1—12期(总第109—120期)共刊载各类文章119篇,为便于读者查阅参考,现编辑了这份1988年总目录索引,并按历年来本刊的地震学类别列出了分类目录的题目名称、刊期和负数,此外,还将其中交叉涉及地震社会学的文章,同时列入“地震社会学和地震对策”分类目录,以供进一步开展此项研究工作的参考。因版面所限,除分类目录的标题为中、英文对照外,本刊总目录中的文章则只列出中文的题目,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19.
本刊1987年1—12期(总第97—108期)共刊载各类文章221篇,为便于读者查阅参考,现编辑了这份1987年总目录索引,并按历年来本刊的地震学类别列出了分类目录的题目名称、刊期和页数,此外,还将其中交叉涉及地震社会学的文章,同时列入“地震社会学和地震对策”分类目录,以供进一步开展此项研究工作的参考。因版面所限,除分类目录的标题为中、英文对照外,本刊总目录中的文章则只列出中文的题目,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20.
本刊1991年1—12期(总第145—156期)共刊载各类文章235篇。为便于读者查阅参考,现编辑了这份1991年总目录索引,并按历年来本刊的地震学类别列出了分类目录的题目名称、刊期和页数。此外,还将其中交叉涉及地震社会学的文章,同时列入“地震社会学和地震对策”分类目录,以供进一步开展此项研究工作时参考。因版面所限,除分类目录的标题为中、英文对照外,本刊总目录中的文章则只列出中文的题目,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