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力复测资料表明,沧州地区出现趋势性变化,最大变幅达92×10~(-8)m/S~2。本文的分析结果认为,这种变化部分与沧州地区地面沉降有关,部分与地壳深部的变异因素有关,不排除该地区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预测分析宁波市地下水位动态与地面沉降的发展趋势,建立了宁波市第四纪松散沉积层孔隙地下水流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和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了2009年底到2020年底的逐月地下水位动态和逐年地面沉降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2013年起,除山区沟谷孔隙潜水地下水位降落漏斗逐渐扩大外,其余孔隙水的地下水流场基本趋于稳定,地下水位年际变化很小,年地面沉降量也逐渐变小,由2012年的5.62 mm/a逐渐下降到2020年的5.54 mm/a,由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地面沉降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3.
任伟灿 《地球》2012,(8):106-109
本文根据地面沉降调查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体会,概括阐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灾害的类型、分布及其主要特征,对其诱发因素及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主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因地下水过量开采而引起的地面沉降是重要的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据最新统计资料,全国96个城市或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苏南太湖流域由于城镇用水和工业用水的迅速增加,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区域内出现了5000km^2的地区地面沉降,有些地区累计沉降量超过2.0m。地面沉降已经影响到区域的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加快区域供水步伐,调整工业结构,加强水资源综合规划和管理是防治地面沉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华北平原沉降地区重力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华北平原沉降带相对于西部太行山区,近几年观测到的重力值相对1989年同期呈上升状态、其中某些地区累计上升量相当大,比如,沧州地区达143×10~(-8)m/s~2,任丘地区103×10~(-8)m/s~2,巨鹿—南宫为(89—103)×10~(-8)m/s~2.对某些地区的重力变化量进行地下水下降量和地面沉降量校正,其校正量可达到变化量的1/3—1/2.校正后的重力值变化幅度减小,但有些异常依然存在.这种较大的剩余变化量,可能含有两个因素:其一可能与华北平原沉降带的继承性下降及某些地区构造断裂活动有关;其二可能是实际地面沉降量比推测的沉降量大.  相似文献   

6.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评价的改性灰色局势决策法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四湖是我国主要的淡水湖泊之一,是山东省重要水源地。该地区自然资源条件优越,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随着本地区能源基地的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在水资源利用和煤炭资源开发中已产生或潜存很多环境问题,本文系统地综述了该地区存在的地下水位下降,水湖泊淤积,地面沉降与塌陷,水土流失和土壤盐渍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状况,成因,发展,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本地区水环境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措施及其效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上海是我国著名的地面沉降灾害城市,经过45年来防治地面沉降的探索,取得了防治平原区地面沉降灾害的宝贵经验。上海地面沉降历史可分为两大时期,即1921~1965年快速沉降时期和1966~1995年的缓慢沉降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来,上海的主要地面沉降灾害有:潮水上岸、暴雨导致地面积水、高潮桥下通航受阻、基础设施遭损、地貌形态改变等。自1956年以来,上海采取了如下八个方面的防治措施:建设防汛墙、建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角洲地下水开采的负环境效应及其防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长江三角洲位于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发达区,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产业规模最大的地区。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高度集中,也进一步加剧了对地下水的需求,使三角洲大部分地区普遍出现地下水位大幅下降,从而引起各种环境负效应,如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海水入侵和水质污染等,严重影响了长江三角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本文对长江三角洲因地下水强烈开采而出现的一列列环境地质灾害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角洲(南部)区域地面沉降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查明各土层变形特征是建立区域地面沉降模型的关键, 为此对研究区全部12个土层的变形特征进行全面论述, 并对变形特征与5种地下水位变化模式的关系加以讨论. 范围大、地质条件复杂、所经历的水位变化模式多种多样造成不同土层、不同地点的同一土层和不同阶段同一地点的同一土层都有不同的变形特征. 现有模型难以描述复杂的黏弹塑性本构关系, 为此对Merchant模型进行改造, 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三维变系数水流模型和垂向一维沉降模型, 并讨论2个模型的耦合. 模拟结果良好, 显示所建立的模型确能反映长三角地区1.7×104 km2区域上复杂的地面沉降过程, 可用于预测预报和控制地面沉降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10.
天津滨海新区潜在淹没区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6年以前天滓地面沉降监测资料和塘沽、汉沽地区潜在淹没区RTK加密观测资料,以水准监测点为基本研究对象,深入分析研究了每个测点随时间的沉降变化规律,进而“以点带面”绘制了2005年和2011年天津滨海新区地面沉降速率等值线图。同时,还绘制了2005年塘沽、汉沽地区潜在淹没区地面标高等值线分布图,以及预测的2011年塘沽、汉沽地区潜在淹没区的时空分布和面积。最后,提出了应对地面沉降的相关建议,以供政府控制地面沉降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郑熙铭 《山西地震》1989,(2):22-25,35
唐山地震以后,对京津唐地区的地下水位变化,许多同志曾做过广泛的分析研究,但是对其临震特点分析尚少.为此,我们运用二阶差分法计算了震前京津唐地区地下水位的加速度变化.结果表明,多数井孔水位在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前1~10天有同步异常现象.这为分析唐山震前地下水位临震异常提供了一种信息,同时给分析地下水位异常提出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地面沉降影响着城镇地区交通设施、建筑物地面管道的安全,带来较大的财产损失。地面沉降现已经成为了21世纪全世界所要面临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在我国,地面沉降严重的影响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对地面沉降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根据城镇地面沉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隆尧地电阻率与地下水位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线性回归法,分析河北省隆尧地电阻率和地下水位的关系,发现该地区地电阻率季节性年变和近年来显著的趋势上升变化与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相关.调查发现,年降雨量减小和农业用水量增大引起该区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导致地电阻率发生趋势上升变化.  相似文献   

14.
《地球》2011,(7):36-36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引发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的地区。作为长三角地区之一的苏锡常地区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多年来,为有效控制日益恶化的地质环境条件,江苏先后在这一地区围绕地面沉降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综合性环境地质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际和模拟例子讨论了缓慢沉降地区的监测资料数据处理问题,指出逐级平差方法有可能民沉降量估计偏差过大;在地面沉降较为缓慢时,这种偏差甚至会导致对地面沉降的错误结论。最后提出了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地下水与地电大地震发生前,震中地区地下水位大幅度的急剧变化,必然会影响电阻率和土地电发生异常,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前二、三天,震中地区地下水位发生大幅度的升降异常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会直接导致地表沉降等问题,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地表形变存在一定相关性.郑州虽然未进入地表沉降现象严重城市之列,但从20世纪末到现在正在遭受地表沉降危害.本文借助InSAR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优势,对郑州地区已有的数据进行分析,量化分析近些年郑州市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地表沉降量走势及地区分布,得出地下水位变化与地表沉降量直接相关,探寻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有效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从而既能解决目前由超采地下水和地表沉降所产生的问题,又能有效遏制该不良趋势的发展,对郑州地表形变防治规划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袁立明 《地球》2012,(1):156-159
地面沉降是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城市出现的重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发生范围大且不易察觉,又多发生在经济活跃的大、中城市,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环境公害。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地面沉降,包括美国、中国、日本、墨西哥、意  相似文献   

19.
丹东地区现有四口地下水位观测井,分别是东港汤池井、四道沟滨江井、同兴乡变电井、宽甸明安井。本文利用多年的观测资料对这四口井进行了对比分析,着重分析了气压、降雨对地下水位的影响,从前震效应、震后效应、同震响应方面对四口井加以分析,找出了四口观测井的微动态信息,并对丹东地区地下水井点的分布及所反应的微动态信息优劣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0.
随着煤矿资源的开采,鹤岗地区地面沉降现象逐渐加剧。以鹤岗煤矿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2019年8月31日—2021年8月20日的59景Sentinel-1B SAR影像,采用SBAS时间序列InSAR技术提取煤矿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对鹤岗煤矿区地面沉降在空间上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了鹤岗南部富力煤矿、兴安煤矿和峻德煤矿地表形变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鹤岗煤矿区的地面沉降呈现出不均匀、漏斗式的运动特征,提取的19个沉降漏斗全部对应鹤岗煤田开采区,最大形变位于新陆煤矿开采区,形变速率约370mm/a。在研究期内,自相对于第一景影像的沉降漏斗形成后,后续矿井开采沉降漏斗的空间形态基本保持不变。鹤岗南部富力煤矿和兴安煤矿4号形变点所在工作面的地表形变仍然处于快速下沉状态,有必要持续跟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