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延庆台地电阻率铁质干扰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延庆台地电阻率观测多次出现因环境干扰而引起的较为显著的异常变化,尤其是观测环境中铁质干扰源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幅度和形态的影响.本文依据台站测区地下高密度电性结构剖面和电测深结果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几种铁质对延庆台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幅度和形态,结果表明,在扣除地电阻率基准值后,干扰幅度和形态与实际观测值的异常变化较吻合,从而从数值分析的角度确定了地下铁质对延庆地电阻率观测的干扰.   相似文献   

2.
1 观测背景 深井地电阻率观测在消除地表干扰、季节天气变化影响等方面效果良好(刘昌谋等, 1994),是当前地电阻率观测的发展趋势.广东新丰江和平地电台于1992年起开展深孔布极地电阻率观测,并在几次显著地震前观测到明显的异常变化.2015年3—5月,该台地电阻率测值出现显著异常变化,怀疑为测区钻孔施工对电阻率测值的变化起了决定性作用.为深入了解地电阻率变化的异常机理,在现场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收集数据资料建立测区电性结构有限元模型,采用数值模拟对异常进行定量分析,探讨钻孔施工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幅度与规律.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概述了新城子地电阻率的观测环境,并根据新城子台近年几次地电阻率的异常变化,通过理论分析和观测环境实际凋杏,发现了铁栅栏、大气降水、观测室改造等干扰因素,分析了各种干扰曲线形态,为今后地电阻率干扰识别和排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成都台长期的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在时域的变化规律,对该地区观测数据的正常变化特征、干扰因素、可靠性进行分析研究,获取观测数据的动态特征。同时通过成都台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在汶川MS8.0、芦山MS7.0等地震前后的变化动态,研究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在灾害性地震前后的趋势性及短临异常特征,并对其进行映震分析。分析表明:视电阻率的异常变化与Ms7.0以上强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映震关系。  相似文献   

5.
运用陕西省2011—2018年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分析得出该省地电阻率观测干扰因素主要有:观测系统故障、自然环境干扰和场地环境干扰;计算观测数据受干扰影响的幅度,得出影响的时间尺度,解析每种类型干扰的表现形式和曲线变化的形态特征,提出干扰抑制的方法及建议,并对干扰影响观测数据变化的物理机制进行分析;阐明地震预报中数据应用的基本工作流程,申明准确识别各类干扰、寻求解决干扰问题途径以及探索新的干扰数据处理方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偶极接地线对地电阻率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富强  邵辉成  张国强  方炜 《地震学报》2014,36(6):1101-1112
针对我国地震监测预报中地电阻率定点连续观测中存在的偶极接地线的干扰问题, 本文将台站区域地层简化为3层均匀介质模型, 将接地线等效为偶极接地的电阻体, 建立了接地线干扰地电阻率观测的耦合物理模型. 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模拟分析不同电性断面情况下接地线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 同时分析这种干扰的产生机理, 并结合实际观测中存在的干扰问题作了对比验证分析. 结果表明: ① 接地线使得供电电极产生的地下对称性电场分布发生局部调整, 从而影响地电阻率观测; ② 接地线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线缆的位置及方位角的大小; ③ 适当增大电极埋深可以减小其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 ④ 电性结构的差异性决定干扰变化幅度的大小. 本文结果对相关台站地电阻率观测异常分析落实及干扰源避让和观测系统改造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震地电阻率是观测中强地震孕震过程中微变形或微破裂变化的方法之一。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小极距井下地电阻率观测,不仅能够抑制地表环境干扰,还能够缓解地表地电阻率占地面积大的困扰。基于北京地区延庆台、平谷台和通州台小极距井下地电阻率观测,通过与同场地地表地电阻率对比观测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地表铁质干扰、季节变化、降水和潜水等因素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同场地地表地电阻率相比,小极距井下地电阻率对地表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有较好的抑制能力,增强了观测效能。  相似文献   

8.
刘川琴  金艳  裴红云  李军辉 《地震》2017,37(2):167-178
近年来安徽地区地电阻率观测多次出现异常数据, 同期间省内发生了多次MS3.0以上地震, 我们对安徽省观测较好的几个台站数据进行年变化特征、 干扰因素的分析, 发现水位、 降雨是影响地电阻率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 通过以月为窗长的回归拟合分析进行水位的干扰消除, 计算的残差值能有效地消除地电阻率年变化干扰, 运用消除干扰后的曲线对近期发生的地震进行分析, 发现霍山MS4.3和阜阳MS4.3等地震前未出现明显趋势性前兆异常, 临近台站出现的异常变化可能与该区域的地下水位干扰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通渭地电阻率台观测系统及年变情况,分析了近几年通渭台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认为通渭地电阻率能够反映地球内部异常信息。在岷县漳县M_S6.6地震前通渭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出现了破年变异常变化,并且不同测道地电阻率在临震前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是夹杂着干扰的地震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0.
高压直流输电故障、地电暴、地电阻率观测人工供电、地铁等通常会对地电场观测带来较大干扰,对观测资料的应用、地震异常信息的提取识别等带来了很大困扰。选取陵阳、瓜州等13个观测系统较好的地电场台站,基于大地电场岩体裂隙水(电荷)渗流(移动)模型,计算实际观测中这些典型干扰下各场地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α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通常的地电暴、高压直流输电、地电阻率观测人工供电、城市轨道交通等干扰,计算的α值受影响不明显,但持续多日的大幅度、剧烈干扰可能导致部分场地出现影响。通过对2018年9月陕西宁强MS5.3震例分析,其结果表明复杂环境中周边场地强震前的α值异常可能也显著。研究结果对地电场数据应用可能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利用吉林省内3个地电阻率台站的数据,对观测中出现的自然干扰、测量线路干扰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正确排除数字化地电数据中的干扰和准确识别其中的震兆信息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利用锦州义县地震站"十五"观测以来的地电场分钟值资料,对观测中常见的干扰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识别与归类,并对干扰特征和判别原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地电场观测过程中存在地电阻率同场观测干扰、磁暴干扰、雷电干扰、降雨干扰、游散电流变化干扰、电极不稳定引起的数据漂移及观测系统变化干扰、仪器死机、重启仪器造成数据丢失干扰等。  相似文献   

13.
2016年5月浚县地震台地电阻率EW向测值出现明显变化,为正确评价该变化,依据浚县地震台地质资料、岩层电性资料和EW向电测深曲线,将该台地下介质电性分布简化为二维电性结构,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测区内地表铁轨干扰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形态和幅度。结果表明,由数值模拟所得干扰幅度、形态与实际测值的异常变化较吻合,因此从数值分析的角度确定了铁轨对浚县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的干扰。  相似文献   

14.
采用2018年6月—2020年6月间ZD8MI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系统在四0四台的观测数据,分析各测道的年变化特征,发现随着观测极距的不同各测道年变特征也不同;通过不同极距实验观测和年变化模拟分析表明,浅层电阻率的变化相对较大,而深层的变化相对较小,四0四台的年变化是由浅层介质电阻率随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引起的,不同测道的年变形态受浅层不同深度介质电阻率的变化出现相位差异。因此利用多极距观测系统进行不同深度范围的地电阻率观测,对定量识别表层非震干扰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主要利用锦州义县地震站"十五"观测以来的数字化地电阻率整点值资料,对观测中常见的干扰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识别与归类。研究结果表明:在地电阻率观测过程中存在雷电干扰、降雨干扰、观测系统故障、标定干扰等。  相似文献   

16.
王兰炜  张兴国  张宇  胡哲 《地震学报》2021,43(3):350-358
当地电场和地电阻率同场地观测时,地电场观测会受到地电阻率观测的供电干扰,这类干扰时间短、干扰形态和出现时间固定,影响了地电场观测数据的正常变化形态,给数据分析和地震科学研究造成困难。为解决这一干扰问题,本文在比较分形插值方法与传统插值方法优劣的基础上,采用分形插值方法对受干扰的地电场观测数据进行重建,以提高信号重建的精度。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重建的数据是对原数据很好的近似,可有效地恢复观测数据信息,保持观测数据原有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分析北京延庆台1988年以来地电阻率观测资料的可靠性,讨论归一化变化速率方法,用以处理该台地电阻率长程观测数据;结合北京及邻近地区近三十年来发生的7次中强地震,研究该台地电阻率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延庆台地电阻率观测对附近的中等以上地震和远距离大震有一定的映震能力,可为今后该台附近及邻近地区的地震提供中、短期预测预报参考依据;同时该台在中国大陆及周边远距离大震前也观测到了时间上对应的地电阻率异常。  相似文献   

18.
樊晓春  沈红会  李伟  夏忠  吴帆  袁慎杰 《地震》2020,40(4):144-155
为了提高地电阻率观测抑制地铁干扰的能力, 江宁台新建了多孔垂向地电阻率观测。 在观测中探讨完善了装置系数计算方法, 解决了缺数问题, 并通过比较同测区井下和垂向地电阻率观测数据, 得出如下结论: ① 垂向观测由于布极方式较为特殊, 其年变化幅度大于井下地电阻率观测同等极距; ② 与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相比, 垂向地电阻率观测信噪比更高, 具备更好的抗地铁干扰能力, 以期为地电观测抗干扰的方法和技术应用提供基础; ③ 垂向地电阻率观测建设中, 可能需要重视电极的位置固定。  相似文献   

19.
南京江宁台距地铁S1、S7、S9号线最近距离均小于3.2 km,地铁对地电阻率观测造成很大影响。本文结合部分地铁测试方案,分析了该台2016—2018年井下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初步探讨其正负脉冲型突跳、上升、下降变化的机理,并比较地表和井下地电观测的数据最大变化幅度。结果表明:井下短极距观测能够减轻地铁干扰,当地铁线路增加时,干扰也相应增加,地铁试运行对地电观测的干扰通常强于正式运营  相似文献   

20.
地铁建设对江宁地电台地电阻率观测造成较大影响,通过分析观测数据,比较了地表、井下观测受地铁等因素的干扰情况,并探讨了用影响系数来研究地表、井下观测的地表浅层干扰抑制能力,得到以下初步结果:①地铁试运行期间的干扰影响大于正式运营;②井下观测对供电电流更加敏感;③井下观测能够减轻地铁等的干扰,其地表浅层干扰抑制能力优于地表观测,可作为地电观测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