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防震减灾事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地震科技进步,而制定好地震科技发展规划是推动地震科技进步的重要保障。本文建议了地震科技发展战略制定应考虑的5个原则,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地震科技发展战略的构想,从11个方面提出了“十一五”地震科技项目建议,同时,对其中地震预报科学实验场的选择提出了原则建议,进而从科学意义与必要性、已具备的条件、科学目标、监测与研究内容和运行机制与模式等5个方面论述了祁连山大震机理与预报科学实验场建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思考与探讨福建省地震局"十一五"规划期间在城乡防震减灾、地震工程、测震观测、地震台站和科技队伍建设等方面科技发展以及科技创新中的若干问题,并对有关方面提出一些个人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1召开中国地震局科技委六届二次全体会议,研讨“十一五”地震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编制问题2005年5月18日,中国地震局第六届科技委召开了第二次全体会议。研讨“十一五”地震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编制问题。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副局长刘玉辰出席会议并作讲话。中国地震局科技委委员和局机关有关司室领导约5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科技委主任陈颙院士和副主任邓起东院士主持。会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吴忠良研究员、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研究员、地壳应力研究所所长唐荣余研究员、地震预测研究所所长任金卫研究员、局工程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大会的召开和《国家地震科技创新规划》的实施,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如何为地震科技创新服务,是地震系统档案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笔者从地震科技创新服务;积极推进档案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实现数字档案室;深入开展创新型的档案宣传活动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5.12"汶川大地震公路路基震害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汶川地震重灾区高速公路及国省干线公路地震震害调查,介绍了四川绵阳地区公路路基震害基本情况,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公路路基的震害特点,分析了震害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的内在关系,提出了路基病害整治的措施与建议.为灾后公路恢复重建工程的规划、勘察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人的可靠性分析”做为一门新兴学科越来越受到国际上广泛的重视。从“人的可靠性分析”的内涵、由来及其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重要性到建议立即开展专项研究的意义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2012年12月下旬,中国地震局举办了一次科技创新暨成果交流推广会议展览会,展示了"十一五"以来地震系统取得的具有突出应用实效的科技成果,这些成果覆盖了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等体系,并大都应用到了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与国防建设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地震卫星和卫星地震应用系统建设已写入了<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十一五"规划>等多项重要规划中.根据防震减灾业务发展对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需求,卫星地震应用系统总体包括几个部分.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提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议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不仅是实验场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地震科技的一件大事.这一重大进展,是中国地震科学界近半个世纪的思考与尝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紧紧围绕新常态下我国地震科技档案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分析了目前地震科技档案在管理制度、档案内容和提供服务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常态下防震减灾工作需求,探讨并提出从做好地震科技档案的规划、丰富地震科技档案内容、争取实现地震科技档案的增值、不断提升地震科技档案社会服务的能力等几个方面来加强地震科技档案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和中国地震局“3 1”体系发展思路,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山西省地震学会从2007年5月份起制定了月报告会制度。在全局的科技人员中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并邀请国内外著名地震学专家来我局进行讲座,帮助我局科技人员拓宽科研思路,增长见识,提升科技人员的科研能力。2007年共举办学术报告会8次,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总人数200余人。学会邀请北京大学陈永顺教授、中国地震局陈鑫连教授和日本国家地震科学和防灾研究院郝宪生博士来我局分别作了“藏南台阵和西藏高原南部大地构造”、“项目表述”和“日本地震动态”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2.
从“数字地球”出发,以我国21世纪地球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为例,以地震信息系统为例,简要阐述了“数字地球”在地震信息与地球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培养跨世纪的地震科技人才队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我国防震减迷十年目标任务和地震科技“九五”计划及2010年长远发展规划的实施,就面向21世纪大力开展继续教育活动,培养与造就跨世纪的地震科技人才队伍,提高其整体素质方面谈几点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鉴于中国与美国、日本、俄罗斯等主要地震国家过去三四十年地震预报研究工作的科学思路和技术途径比较接近,主要区别是,中国始终坚持“边研究、边预报”,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以科学研究为主,本文着重分析了“边研究、边预报”的必要性、优越性与带来的差距,并提出了3点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关于钢结构抗震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本文探讨了目前钢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其一是钢结构的地震作用,由于多高层钢结构房屋被列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时没有考虑钢结构延性好和弹性阶段阻尼比较小的特点,使得钢结构地震作用偏大,用钢量偏高;其二是钢结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对梁和焊缝的规定与焊缝强度高于母材强度的实际情况不符,造成设计困难。本文对现行抗震规范、“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和美国UBC规范的地震作用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按照耗能能力将钢结构体系分为四类,在此基础上引入结构体系调整系数,对每类结构的地震作用取值给出建议。针对梁柱刚性连接,从抗震设计原则出发,对7、8和9度区分别建议了适合采用的连接形式,并给出了小震和大震下的设计验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地震科技期刊改革与发展的构想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科技期刊是反映一个国家科技学术创新水平的窗口,是科技信息的使者。其作为忠实记录、连续积累和储备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及时传播、交流着70%以上的科技信息,地震科技期刊亦是如此。从地震科技期刊如何走向世界的视角,对地震科技期刊的现状、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挑战、生存、发展的对策,以及如何加快国际化进程等方面提出了看法、建议和构想,指出,只有将地震科技期刊做大、做美、做强,才能增强国际竞争力,才能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才能向国际地震品牌期刊行列讲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综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以提高农村民居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为目标,论述了在我国农村地区实施地震安全农居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目标;介绍了“十一五”国家防震减灾规划重点项目-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的建设内容。涉及农村民居基础资料调查与抗震能力评价、农村民居抗震实用化技术研究与开发、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建设、农村民居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和技术培训、农村民居抗震技术服务网建设、地震安全农居工程投入机制、政策研究及国际合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国际地震动态》2009,(6):23-23
2009年6月5日,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系统的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可行性论证会议,来自中国地震局、北京大学、中国地调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单位的十余名专家组成的论证专家组对该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9.
从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的角度论述了物探科技今后的发展问题和发展方向.强调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队伍结构,发展对口技术,形成应用和开发的良性循环.提出了未来10个市场方向、9个科技开发热点.建议我国物探科技发展应采取“四新”(新技术、新方法,新原理和新思路)方针;建议打破部门界限,因势利导地培育和形成技术发展中心.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汶川8.0级特大地震后,国家加大了对抗震救灾宣传教育的工作力度.但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仍暴露出抗震救灾宣教工作缺乏规划、没有统一设计、不持久等问题.笔者结合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重要思想,围绕“体系建设”这一核心要素,对今后如何构建抗震救灾宣传教育体系、如何在具体工作中将宣传教育四要素有机结合提出了工作设想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