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高存英  王焱 《山西地震》2010,(3):10-13,17
以大同国家测震台观测资料为例,总结了震中距10~°50°范围内特别区域地震震相特征和震相识别的方法,对震相识别的难点进行了说明,以图例的形式为判读震相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2004-2009年银川地震台数字地震仪记录的数字观测波形资料进行震相分析,总结震中距30°-50°范围内地核界面反射波PcP、地核界面反射转换波ScP的震相特征.结果表明,在30°-50°范围内,银川地震台对于地震频发的印度尼西亚震区地核界面反射波PcP、地核界面反射转换波ScP的记录最为清晰,此结论有助于台站工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鹤岗地震台测震观测资料和国家测震观测资料评比标准进行分析比较,在保证观测仪器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认为要提高鹤岗地震台测震观测资料质量,就要做好震相分析、震级测定、数据报送、单台报告四方面的工作,其中震相分析精度是保证观测资料质量的关键,而初至波震相的精度决定了震相分析的精度,所以对如何提高初至波震相精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改善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北京地震台1990-2008年间63个极远震记录的分析,简要讨论Pdif震相在CDSN 宽频带数字仪器上的记录特征.目前,北京地震台观测到的Pdif震相的记录范围约101.87°—172.18°,最小震级为6.0级,最浅震源深度为9 km,最深为631.3 km.所得结果有助于提高地震速报能力和积累震相分析经验,...  相似文献   

5.
采用云南省地震局3个有人值守国家测震台和5个无人值守国家测震台记录到的2021年11月25日圣克鲁斯群岛MS 6.0地震波形,运用测震学分析方法,对此次地震进行分析,提出其常见震相的一般性特征,并且重点总结了PKPPKP震相的特征,以免误将该震相分析为1个新地震的P波,分析结果表明PKPPKP震相在震中距约为70°时明显。  相似文献   

6.
震中距100°左右地震震相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震中距100°左右的地震,位于远震与极远震之间,特征既像远震又像极远震,震相较难分析。为了提高对该震中距地震的速报能力,对山西省地震局太原基准地震台记录的该震中距的地震事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震相特征及规律。  相似文献   

7.
基于地震波反演的地震震源深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利用CAP方法反演得到了2011年2月23日迭部MS4.0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然后利用深度震相sPg和参考震相Pg对震源深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迭部4.0级地震的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Ⅰ,走向110°、倾角57°、滑动角23°,表现为带少量逆冲分量的走滑型地震,震源深度为7 km。通过合作台上理论地震图与实际观测记录的比较,确认了震源深度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2017年6月3日阿拉善左旗5.0级地震震源深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7年6月3日18时11分内蒙古阿拉善左旗(37.99° N,103.56° E)发生5.0级地震,利用近震深度震相sPL测定法、CAP波形反演法、sPn与Pn震相走时差法,进行震源深度精确测定。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得的该地震震源深度基本一致,分布范围为8.5—11 km,表明该地震发生在上地壳。  相似文献   

9.
通过几个典型震例,详细分析了震中距在145°至160°之间,核震相PKP的3个分支(PKPab、PKPbc、PKPdf)在数字化仪上的记录特征。指出中国地震台网在记录发生在南美洲的极远震时,能清楚地记录到PKP震相的3个分支,同时分析了这些震相在数字化地震仪上的记录特征,为今后台站人员在极远震震相的分析上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进而指出,分析PKP震相的3个分支,将有助于提高台站震相分析的精度,也将有助于整个中国地震台网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0.
单个的宽频带地震图可观测到远距离大地震的近场震相。甚至在距离为20°~30°时,这样的震相仍有十分之几毫米的振幅。尽管以前的研究曾在垂向分量中作过识别,但这种近场震相在横向分量中可更容易地观测到。虽然观测效应与采用点矩张量源的全波计算吻合较好,但仍不能满足在地震资料分析中通常所做的某些假设。因此,建议在对可能含有这种效应的甚宽频带地震图进行分析时多加小心。作为一个恰当的例子,这里显示了最新观测到的W震相。  相似文献   

11.
以太原基准地震台数字观测记录的地震波形为基础,对不同类型地震所出现的震相从到时、周期、先后次序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台站一线的观测人员在震相的准确判别,提高地震定位精度方面,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1.引言台湾东北部现代地壳运动强烈,地震活动水平很高。1986年3月22—28日在钓鱼岛西南海域发生一次中强震群活动,同年11月15日在花莲附近海中发生了7.6级大震,泉州地震台观测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震相特征。本文根据该台的观测资料,对上述两次地震的震相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讨论了其与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运用Pn震相对齐的方法分析了发生在中国台湾地区地震的sPn震相,总结了该地区地震sPn震相的一些特征,用sPn震相计算了震源深度并与单纯型定位法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该地区地震中,sPn震相特征明显;应用该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测定台湾浅源地震的震源深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黑龙江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基于sPn震相,计算2005—2021年黑龙江省区域内发生的11次M≥4.0近震的震源深度。分析发现,在研究区域内,可精确识别单台震中距在3°—7°范围内的地震记录波形的sPn震相。计算多台站震源深度,发现其平均值与黑龙江地震台网采用HypoSat方法测定的震源深度结果基本一致,仅3个地震的误差较大。分析认为,采用sPn震相方法测定黑龙江地区近震的震源深度准确度较高,可为日常跟踪分析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数例典型地震记录到的PDIF震相总结美洲沿岸近海地震在嘉峪关台的记录特征,分析说明PDIF震相的出现规律及特征。运用笔者多年来工作中积累的震相分析经验,可更好地指导观测人员对极远震震相的分析工作,以便加强分析队伍的分析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6.
台湾海峡南部一次5.0级地震的sPn震相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运用Pn震相对齐测定sPn震相的方法分析了发生在台湾海峡南部的一次5.0级地震的 sPn震相,初步了解sPn震相的一些特征,并在不同地壳模型下用sPn-Pn的走时差计算了该地震的震源深度。结果表明:在该地震中,sPn震相特征明显;用Pn震相对齐测定sPn震相的方法可以快速、可靠地测定出sPn震相;用sPn-Pn的走时差计算震源深度时,不同模型计算出的结果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7.
就地震分布、震相质量、深度分布以及地震震级等,对辽宁测震台网2010-2017年地震观测报告进行分析,得到辽宁地区地震波主要震相的平均传播速度,分别为:Pn震相平均传播速度为7.87 km/s,Pg震相平均传播速度为4.48 km/s,Sn震相平均传播速度为4.48 km/s,Sg震相平均传播速度为3.56 km/s,认为引起震相走时偏差较大的主要原因为地震定位误差及震相不易识别。  相似文献   

18.
对内蒙古测震台网2008年以来速报的346次地震(包括天然地震与爆破、塌陷)进行统计,以典型震例,分区域、分类别总结震相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利用典型震例与波形互相关性在未来地震定位与震相精确识别方面应用的可能性,及利用非常规震相(sPn震相)准确测定震源深度的应用前景。通过以上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内蒙古地震速报和编目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9.
深度震相sSmS特征及其在震源深度确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立波  罗艳 《中国地震》2012,28(2):121-132
通过一系列理论地震图模拟,研究了莫霍面超临界反射深度震相sSmS的特征,分析了影响该震相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SmS和sSmS属于高频波,一般情况下在高频段(1Hz左右)可被清晰地观测到;而在更长周期的地震图上,SmS和sSmS的强度比S波或者S多次波弱,不易辨认;地壳结构复杂地区且震源深度较浅时,sSmS震相也不容易被观测到。本文以2011年6月20日腾冲MS5.2地震为研究实例,利用sSmS深度震相确定其震源深度为6km,与其它方法所得结果一致。在利用深度震相测定震源深度的研究中,sSmS震相可以作为震源深度精确测定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根据CDSN北京地震台宽频带数字地震仪记录到的20个远震记录中的S震相与Sp震相的到时差测定了北京地震台附近地壳厚度值H。得出了以北京地震台为圆心20~45km环形区域内地壳厚度平均值为40.2km左右的结果。并简要的讨论了Sp震相在北京地震台的记录特征。初步得出了Sp震相在北京地震台的可观测范围为11°~40°,S波震相高效率转换为Sp震相的距离约在30°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