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发震构造特性在潜在震源区参数确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本刚 《地震地质》2004,26(4):750-760
发震构造特性是潜在震源区划分及其地震年发生率确定的重要依据。潜在震源区除了反映“未来具有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区”的内涵外,还应反映高震级档地震具有相似复发特征的涵义。由于在地震活动性参数统计单元内,有一些具有不同本底地震的活动构造块体,为更好地反映地震活动的空间不均匀性,考虑潜在震源区的三级划分是有必要的。通过分析潜在震源区内高震级档地震的复发特征,计算预测时段内潜在震源区的高震级档地震的发震概率,采用预测时段内概率等效转换获得地震年平均发生率的方法,有助于在中国地震危险性分析框架内考虑潜在震源区的强震复发特性。另外,文中还对潜在震源区内特征地震次级震级档频度不足的特性和发震构造上强震非均匀性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地震区划原则和方法的研究——以华北地区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时振梁  鄢家全 《地震学报》1991,13(2):179-189
本文基于对我国华北地区地震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不均匀分布的认识,吸收了近20年来地震预测方面的科研成果,采用目前国际通用的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通过对华北区划的试验,对地震区划的原则和方法提出了如下改进: 1.以地震带作为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统计单元.引入地震活动趋势估计因素,评定表征地震活动水平的年平均发生率,以使区划结果同预测未来时间段地震活动水平相适应; 2.采用按震级挡次分配各潜在震源区的年平均发生率,可以合理地评估高震级地震的危险程度; 3.采用以震级挡次为条件概率的空间分布函数,刻画地震带内各潜在震源区之间发生相应震级挡次地震的相对危险程度,使区划结果更好地反映地震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均匀性分布的特点; 4.在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中,引入了方向性函数项,使得分析模型更接近我国地震震源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空间分布函数将地震区、带的地震活动性参数按震级档分配到带内各潜在震源区,它的确定是综合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关键性技术之一,其结果将直接影响所计算场点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然而,空间分布函数的确定由于地震样本的严重缺失难以统计得到,而实际工作中采用的评判因子太复杂、不独立等,使得到的空间分布函数缺乏可靠性.本文以渤海地震构造区为例,充分利用了该区近几十年来新建海洋石油平台工程获得的地质资料和历史疑难地震参数校核获得的地震活动资料,采用该区各潜在震源区面积、地震构造、地震活动度、中长期预报和强震复发间隔与构造空段五个因子,加权综合得到渤海地震构造区的空间分布函数,反映了该区地震活动的时空不均匀性,为概率危险性分析提供了计算参数.同时,本文运用综合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由新的空间分布函数计算得到渤海地震构造区50年超越概率10%的海底泥面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反映出研究区从0.05~0.20 g跨越五区,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区域东部位于0.20 g(Ⅷ度区),西部位于0.05 g(Ⅵ度区)范围内,该区划结果可供该地区海洋石油平台等工程地震危险性分析研究时参考,对地震区划和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均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第三代地震区划图的编图思路为基础,采用考虑地震活动时空非均匀性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进行成都市地震危险性评价。首先根据成都市及邻区的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和地震活动特征,确定不同震级上限Mu的潜在震源区;再估计各地震带的b值、地震年发生率及地震年均发生率分配函数;然后建立适合于成都市及邻区地震动(或烈度)衰减特征的等效圆、椭圆、长椭圆和断层破裂4种衰减模型。最后,采用考虑时空非均匀的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模型,评价了成都市不同超越概率的地震烈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及其说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地震》1992,8(4):1-11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采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编制,编制中充分考虑了我国地震活动的时、空非均匀性特征,对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做了重要改进。在地震活动特点和构造活动特点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先划分出26个地震带作为地震活动分析的统计单元,再进一步在地震带内划分潜在震源区,据此将全国划分为733个不同震级上限的潜在震源区。按各震级段地震资料的可信时期,求得地震带的地震重复率系数(b值),并根据对地震活动的时间不均匀性及空间不均匀性分析求得未来时间段的年发生率及其空间分布函数。采用分区烈度椭圆衰减模型,求得全国共约三万个点不同超越概率的烈度值,最后以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风险水平给出1∶400万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图可作为中小工程的抗震设计依据、国土利用规划的基础资料以及制定减轻地震灾害对策的依据。 本图反映了我国八十年代的地震科学水平,也使我国工程建设的抗震设防进入概率设计阶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按照编制第三代地震区划图的思路,根据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场和地震活动性的特点,考虑地震活动在空间上不均匀性和时间上的非平稳性,提出了确定辽宁地区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原则和方法,并据此给出了辽宁各潜在震源区的有关参数。这些参数包括起算震级Mo、震级上限Mu、b值、年发生率v、空间分布函数f_(?)、断层长轴方向及震源深度等。使用这些参数就可以进行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计算和地震危险区划。  相似文献   

7.
渤海海域地震震源深度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震源深度的研究对于探索地震孕育和发生的深部环境,地震能量集结、释放的活动构造背景,以及地壳内部构造变形及其力学属性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渤海海域内观测精度相对较高的地震资料作为样本,统计分析了不同震级档、不同空间范围的震源深度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震源深度与地震构造、地壳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渤海海域内中小震的震源深度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发生在渤中断陷内的地震,其震源深度一般较深;而发生在山东半岛北部沿海与辽东半岛沿海的地震,其震级较低且震源一般较浅。但总体上,渤海海域内的地震多发生在10-20km的地壳中、上部,属浅源地震。  相似文献   

8.
彭美煊 《地震》1993,(3):38-43
本文利用最大熵原理计算了山西地震带(1200—1989年)中强震分震级档的年平均发生率。利用综合概率法根据地震活动性的多次指标计算了各潜在震源区的空间分布函数,把空间分布函数作为权系数将山西地震带中强震分震级档的年平均发生率向各潜在震源区分配,可得到各潜在震源区分震级档的年平均发生率和平均重现期。对震级M的概率密度函数f_M(m)的x~2检验表明,在水平0.25时通过x~2检验。作为应用实例,计算了临汾盆地M≥5.5地震的年平均发生率和平均重现期,内符检验表明,理论值和实际发生地震数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9.
根据地震活动时空不均匀特征,本文讨论了目前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中估计地震年平均发生率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反映地震活动时空不均匀性的估计地震年平均发生率的新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法解决了如何估计新区(至今从未发生过M≥Mo地震)地震年平均发生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b值作为研究对象,在b值由应力状态和介质性质共同决定的理论框架下,开展了河套地震带的b值时空变化特征分析。选取1970年发生在河套地震带的ML≥1.5地震作为考察对象,运用EMR方法定量检测了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序非均匀变化,并根据研究区地震活动实况,确定b值的起算震级为ML2.0。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了b值时间扫描计算,结果显示,b值时序变化较好地对应了研究时段内的中强地震活动、台网分布和余震剔除等变化因素。运用极大似然法进行了b值空间扫描计算,结果显示,河套地震带的b值空间差异可能由地壳介质体性质和应力环境共同引起,相对来讲,b值的构造相依特征更为明显。此外,满足各震级档有足够多的地震样本依然是提高b值计算精度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To actually reflect the seismic temporal-spatial inhomogeneity of intra continental strong earthquakes of North China in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several seismological a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selected and quantized to describe the seismicity features in time and space of every magnitude interval with the thought of dividing the interesting magnitude range into several intervals and using of spatial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 A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with orthogonal transformation is introduced to avoid the repeated use of the same element and the subjective effects in determining the annual earthquake occurrence rates of earthquake. By passing synthetic fuzzy judgement on the nonintercorrelated new characteristics, the annual occurrence rates of every magnitude interval of each potential source area are obtained associated with the adjustments of earthquake reducing process after the occurrence ofM>7 quake. An intensity map of the Beijing-Tianjin-Zhangjiakou area is calculated as an example which shows a close coincidence with the seismic temporal-spatial inhomogeneity of North China.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is paper appeared in the Chinese edition ofActa Seismologica Sinica,13, 496–504, 1991.  相似文献   

12.
Research on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ology of seismic zon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sed on the cognizance of the temporal-spatial inhomogeneity of seismicity in North China, adopting the results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and the currently used methods of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and after some zonation trials in North China, some improvements on the zonation principle and methodology were made:
  1. Seismic zones were taken as statistic units where seismicity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Tendency analysis was introduced. Earthquake annual average occurrence rates were estimated corresponding to the seismicity level in the future period;
  2. Average annual earthquake occurrence rates for a given magnitude interval of a specific seismic zone were assigned to potential sources considering the relative risk level among these sources. Thus, the risk of great earthquakes can be estimated.
  3. The probabilistic spatial distribution func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gnitude interval was suggested to reflect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inhomogeneity of seismicity.
  4. An orientation function in the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model was adopted, which reflects the real condition of earthquake foci in China.
  相似文献   

13.
陈有发  陶淑芬 《地震研究》1993,16(2):217-218
本文研究了1966—1976年间华北断块区地震幕活动与大华北地区1960年2月—1977年1月气温异常时空演化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华北地区1960年2月(增温)和1971年1月(降温)以及1975年9月和1976年2月(增温)的气温增温—降温过程与地震幕活动开始和结束时间相关联;2.气温异常时间与范围之间以及它们与地震能量之间有较高的可信度;3.1960年2月—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时的16.5年可按0.618~N划分18个时段,地震幕中单个地震及天气增温的时间恰好位于某几个时段中。  相似文献   

14.
为了由过去的地震活动性推测将来的地震活动性,引入了地震(震级≥m)的期望年发生率v(≥m)来描述一个地区的地震活动性.根据全球地震目录(1964-1994年)以及南加州(1932-1995年)和华北(1970-1994年)两个区域地震目录资料,以统计样本量作为目录记录时间长短的相对量度,对由不同的统计样本量计算得出的地震实际年发生率v(≥m,T,t)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三点结沦:①在统计样本量n足够大的情况下,地震实际年发生率表现出准平稳时间过程的特征,可近似地看作地震期望年发生率,本文给出了这种近似的误差(离差系数)与统计样本量之间的定量关系;②离差系数与统计样本量之间的关系与震级无关,表现出不同震级层次的相似性;③统计样本量相同时,不同震级的地震期望年发生率之间满足logv(≥)=a-bm的关系,形式上与G-R关系相似,但它给出了由小地震的统计特征估计大地震的期望年发生率及其统计误差的方法.基于上述结论,进一步讨论了地震活动性的统计特征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强震前水氡异常台站时空分布非均匀性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学忠  王晓青  李志雄 《地震》2000,20(1):39-44
研究了华北地区6级左右强震前水氡观测值异常的时空非均匀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强震前水氡观测异常台站的空间分布非均匀性发生显变化,Cv值明显的和蔼同过程。这说明,强震前短临地震前兆异常空间分布的非均匀性增强,变得更加不均匀,这可能邮地壳应力场的增强过程。  相似文献   

16.
刘杰  陈Yong 《地震》1996,16(4):321-328
利用1970~1994年华北地区仪器记录到的地震目录,通过层次模型,将该地区分为不同大小的单元,在每个单元中,由小震活动情况,通过G-R关系是到较大地震的活动情况;并根据震级和烈度之间的关系,得到未来50a不同地震烈度的发生概率,文中还将所得结果与历史地震活动情况以及第三代区划图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近代小震活动对地震危险性进行评估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1951-1980年期间中国气温资料研究了1966-1976年间华北断块区地震幕活动与1960年2月-1977年1月气温异常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华北断块及其邻近地区1960年2月天气异常增温到1977年1月天气异常降温过程与地震幕活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相关联;1967年5月、1973年1月、1975年9月和1976年2月的气温异常与该地震幕中1969年7月18日渤海7.4、1975年2月4日海城7.3和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三次地震密切相关。2.气温异常时问和异常范围之间以及它们与地震能量之间都有较高的可信度,表明气温异常与地震幕之间有成因上的联系。3.从1960年2月气温异常开始到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发生时的16.5年可按0.618~N划分为18个时段,4次7.0级以上地震和5次气温异常发生的时间恰好位于某几个时间段上。  相似文献   

18.
The Seismic Intensity Zoning Map of China(1990)was based on the probabilistic method of seismic hazard analysis.In compiling the map,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homogeneity of earthquake distribution both in space and time in China are considered sufficiently,and some necessary modifications in the model of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are carried ou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eismic activity and seismotectonic environment,26 seismic provinces are divided first as the statistical elements of the seismicity analysis; the seismic potential source areas are then divided in the seismic provinces.The 733 potential source areas with various upper limit magnitudes have been divided in the country.According to the reliable time domain of earthquake data with various magnitude intervals,the b values in magnitude-frequency relationship are calculated in the seismic provinces.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inhomogeneity of seismicity distribution both in space and time,the annual average occurrence rates of the ea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