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三湖坳陷的生物气岩性气藏勘探尚处于探索阶段。根据生物气岩性气藏的有利沉积相带,首先进行生物气岩性气藏岩石物理参数分析和含气异常正演模拟,用于指导滩坝砂含气异常的地震反射特征识别;结合构造背景,利用敏感地震属性优选可能的含气区带;最后,在异常区带内,利用频谱分解、时频分析、叠后反演及叠前烃类检测等多手段落实有利目标,形成一套适用于三湖坳陷第四系识别生物气异常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莺歌海盆地中深层目标存在一定的钻前理论认识的问题,具体到地球物理的难点问题为:1)莺歌海盆地中深层是否存在有效储层;2)储层边界如何落实;3)不同水道填充岩性特征如何判断?针对这几个难点问题,单一的地球物理技术很难解决,所以采用沿层振幅类地震属性分析技术、频谱分解技术和波形聚类分析技术三种地球物理技术组合的方式来解决.通过技术研究结合莺歌海盆地底辟区中深层目标研究,落实了东方A区中深层目标储层及边界,判断了乐东A区水道砂储层的类型,为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寻找新层系和储量接替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北斜坡第四系生物气区是中国最大的生物气区,上第三系为天然气勘探潜力区.第四系地层为弱成岩的疏松砂泥岩薄互层.在以2D地震为主的三湖地区北斜坡预测岩性气藏,利用叠后波阻抗反演及叠前AVO反演预测含气分布难度很大.而综合地质、测井、地震、生产测试等多学科资料,通过对地震道的岩石物理参数进行随机模拟,获得对含气异常比较敏感的地下岩石物理属性体,并分析最敏感的岩石物理属性产气、产水的阈值区间以建立气水识别模式,再利用气水识别模式对岩石物理属性三维模型进行流体置换,最终得到可能的关于生物气藏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利用本文的方法成功预测和落实了上第三系新领域的风险探井.钻探实效表明,该方法适用性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天然气藏预测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为进一步优选有利钻探区带、提出可供钻探的目标与井位、缓解该区储量不足的矛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秦皇岛32-6油田明化镇组储层为河流相沉积,单砂体规模小,砂体间接触关系复杂,受到地震分辨率限制,对叠置砂体储层地震响应规律认识不明确,导致基于地震信息的储层砂体解释错误.通过数值正演模拟,可以正确认识砂体储层的地震响应规律,提高砂体储层预测的准确率.所以,在进行地震响应正演模拟前,非常有必要对该区储层地球物理参数影响因素展开研究,通过分析研究区14口测井资料,建立了岩石物理参数(孔隙度、泥质含量、合流体性)与地球物理参数(速度、密度、波阻抗等)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了不同沉积微相对地球物理参数的控制作用,并给出了相应的数学表达式,为正确认识河流相储层砂体地震响应规律奠定了准确的地球物理参数基础.  相似文献   

5.
苏里格气田属于我国特大型气田之一,地震反演技术广泛应用在气田勘探开发阶段.对研究区已有的资料进行岩石物理分析发现,纵波阻抗不能够识别目的层段砂岩、泥岩以及含气层.为了克服这一困难,采用叠前反演技术对盒_8-山_1段岩性气藏进行了刻画.在测井资料质控下以分角度叠加数据体作为输入,可以输出阻抗剖面以及纵横波速度比、泊松比等岩石弹性参数,综合判储层的岩性、物性及含气性.研究结果表明:(1)纵波阻抗不能区分砂泥岩以及含气砂岩,砂岩含气后,纵波阻抗明显降低,且分偏移距叠加数据体的振幅随偏移距的增加而增加,属于第三类AVO;(2)利用Xu-White模型对缺失横波资料进行反演,反演横波与全波测井实测横波对比发现相似度极高;(3)从反演结果来看,砂岩含气后横波阻抗不变,可以指示砂岩,速度比和泊松比显示异常小值,可以刻画含气砂岩.实钻证明,叠前反演技术为最终的井位优选和储层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济阳坳陷砂岩透镜体油藏成因机理与模式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渤海湾盆地是我国隐蔽油气藏分布的重要地区, 20世纪90年代后期岩性油气藏已成为胜利探区勘探的重点和储量增长、勘探挖潜的主要领域, 但近几年的勘探实践发现, 岩性油藏的含油气性变化大、成因机理还认识不清. 在对济阳坳陷123个典型砂岩透镜体含油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典型透镜体的详细剖析和核磁共振物理模拟实验的结果综合研究后发现: 砂岩透镜体形成时的构造环境和沉积环境、围岩生排烃条件、砂体储集条件是成藏的主控因素. 砂岩透镜体能否成藏, 取决于围岩(源岩)与砂岩体之间的毛细管压力差和烃浓度梯度产生的扩散作用力和膨胀力的动力与流体向外渗滤遇到的阻力的是否达到平衡. 围岩生排烃条件由差到好、砂体储集条件由差到好、砂体的沉积环境从不利到有利, 当三方面均满足一定的条件时, 圈闭内才具有成藏的条件, 三方面条件均较好时, 圈闭含油气性好. 文中对济阳坳陷新近系沙三下亚段砂岩透镜体油藏的分布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海南地区东三段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识别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区构造高部位三角洲前缘储层发育程度较差,对储层成因及岩性油气藏分布规律研究有待深入.针对储层成因与分布等问题,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对比与砂体成因分析等手段,发现研究区在北西低、南东高、沟谷相间的古地貌背景下,东三段发育了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以砂体的成因信息为线索,依据砂体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运用种子点追踪与沿层属性提取等手段预测了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分布.预测结果表明,古地貌控制了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展布,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上倾尖灭部位是开展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8.
V6多功能系统及其在CSAMT勘查应用中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12,他引:4  
地球物理多功能探测系统V6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2000年底从加拿大凤凰公司引进的新仪器,它具有频点多(62频点系列),抗干扰能力强,发射功率大,A/D转换16位置及发射与接收信号GPS(Globe Position System)时钟同步等特点,能有效地提高纵向分辩率和测量信号的信噪比,为浅层精细勘探提供了保障。V6系统在牛栏山水源八厂标准剖面的试验,山东莱芜业庄矿突水勘查工作等充分证明,V6系统能较准确地确定目标的层深度,结合地质资料,可以提供含水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为了准确评价廊固地区断层相关圈闭内钻井含油气性、完善油气成藏规律,基于断层侧向封闭的断面SGR下限值法,综合断层侧向封闭区泥地比下限值、断层控圈范围等资料确定断层侧向封闭与开启区域范围,在此基础上对断层相关圈闭内钻井含油气性与断层侧向封闭属性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详细剖析,其结果表明:断层侧向封闭区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部位,钻井含油气性相对较好;断层侧向开启区不利于油气聚集成藏,钻井含油气性相对较差.但在利用上述方法分析过程中存在多个"矛盾"井位,从地震、测井、岩心数据着手,综合断层相关圈闭内储盖组合及油源条件等成藏有利要素进行详细探讨:(1)受断层封闭烃柱高度较低、高部位断层不封闭、无油源断层供源、砂体连通性较差4种因素影响,在断层侧向封闭区内可钻遇不含油气的失利井;(2)受其他断层、自圈、不整合面遮挡3种因素影响,在断层侧向开启区内可钻遇含油气的成功井.  相似文献   

10.
厦门城市隐伏断层控制性地球化学探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介绍了地球化学探测方法作为控制性探测隐伏断层的有效手段,在厦门城市隐伏断层的探测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通过地球化学试验探测,可确定地球化学探测的异常下限值,同时在采取了一系列质量保障措施后,增强了判断异常点的可靠性,研究表明地球化学探测异常点呈明显的线性分布。经浅层地震探测验证,地球化学探测解译的断层分布位置与浅层地震探测断点吻合程度较高,表明该方法用于城市隐伏断层探测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叠后地震属性分析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一直是地震特殊处理和解释的主要研究内容.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发展,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已经成为油藏地球物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勘探地震与开发地震之间纽带.本文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的低幅度构造、低孔隙、低渗透率、致密性隐蔽油气藏的特点,综合应用相干数据体分析、地震相自动分类定性识别砂体厚度、地震振幅属性分析、频谱分解、多井约束的储层叠后反演等叠后属性分析技术,探索了一套适合该区油气特征的储层横向预测及油气识别模式.为该区油气勘探开发,储量计算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为隐蔽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含气储层产能预测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是当前大庆地球物理、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已取得丰硕的成果,火成岩含气储层产能作为一个表示动态特征的参数,是储层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讨论了火成岩含气储层的产能与测井响应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根据测井资料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预测火成岩含气储层产能的方法,利用已知气井测试结果和测井资料作为网络的训练样本,根据网络学习训练结果,输入测井资料等静态参数,可预测储集层的产能,根据这种关系采用神经网络技术实现了测井对产能的预测评价,从而为大庆深部火成岩含气储层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们研究中国西部某盆地一些气田时,发现地震子波旁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薄砂体的识别和解释。该区目的层段H段地层中,辫状河流相薄砂岩储层与湖相泥岩成互层。在地震资料上,来自H段地层顶面的强波谷总跟随一个弱波峰(源于子波旁瓣),此弱波峰与薄砂体顶面反射波峰相互叠合,掩盖了砂体反射,造成了薄砂体识别和解释的困难。为此,我们设计了一套正演模型,利用不同频率的零相位雷克子波合成人工地震剖面,来研究砂体位置、频率与地震子波旁瓣效应的关系,以及振幅类属性与薄砂体关系。提出处于高位置的砂体反射形态清晰,易于识别解释;认为通过对比不同带通滤波处理后的地震资料,可很好辨别旁瓣效应和砂体反射;同时发现振幅类属性可作为薄砂体识别表征参数,可有效合理地描述砂体分布范围和特征。  相似文献   

14.
Side lobes of wavelets impact identification of thin sand bodi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ecently, we found that side lobes of wavelets have a large impact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in sand reservoirs when studying some gas fields in a basin in Northwest China. Reflections from the top of the H Formation, in which there are gas-bearing thin sand bodies, have the main wavelet lobe between two weak peak side lobes. The lower one always mixes with another peak reflected from the top of a thin sand reservoir. That makes it difficult to identify the sand reservoir. In order to solve this, many forward models were set up using typical well logs. 2D synthetic profiles were produced using Ricker wavelet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ffects of wavelet side lobes and thin sand position and frequency and between amplitude and the thin sand body. We develop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First, it is easier to identify thin sands in a shallower position. Second, a good way to tell sand body reflections from side lobes is by comparing profiles with different frequency windows. Third, it is helpful and effective to describe sand extent using amplitude attributes.  相似文献   

15.
探地雷达:浅表地球物理科学技术中的重要工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地雷达(GPR)是浅表地球物理科学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手段.其重要性体现在它的应用广泛性和有效性.在工程检测、环境保护、文物考古、灾害救援、反恐安检、资源勘探、水文水利等科学技术领域中探地雷达都在发挥着其他手段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关于探地雷达发展历史、基本系统及原理、信号处理与成像等方面的综述性文章已经很多.本文将重点评述作为浅表地球物理观测技术重要手段的探地雷达在几个基础地学与工程技术领域中的应用.这些方面包括沙漠中高大沙丘的内部结构与形成机理,永久冻土的现状探测与演化预测,民用基础设施(公路、桥梁、大坝、堤防)内部或地基内空洞及软弱带的检测,以及地震灾害现场生命探测与救援.本文还将用一定篇幅评述探地雷达技术的变异形式(如钻孔雷达、探月雷达).评述将结合观测实例,尤其是在中国大陆的实例.最后将就探地雷达技术现存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提出个人见解.需要强调的是,尽管本文以探地雷达的科研应用为主题,浅表地球物理科技成果在各个领域的成功应用绝对不可能倚赖任何单一手段或方法.所有成功的实例都证明一定要强调某一方法为主,其他手段为辅,多手段、多方法的有效配合,才有可能最大程度的减小探测结果的非唯一性,提高准确度和精确度.  相似文献   

16.
揭阳凹陷是珠江口盆地近年划分出的无井新凹陷,烃类检测研究还是空白,多种技术的综合使用有利于提高地震烃类证据的可靠性.邻区白云凹陷的研究成果和揭阳凹陷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出的构造、沉积和地层压力特征反映出该凹陷具有较好的油气生成和成藏条件.本文依据白云凹陷已发现的荔湾3-1气田所表现出的主频变化特征继而提出利用能量提前衰减来确定含气异常层位和异常区域的方法,即应用短时傅里叶变换,以5Hz为间隔,将数据体分解成5Hz、10Hz、15Hz、20Hz、25Hz、30Hz的单频数据体;在了解含气层的主频与不含气层主频差异的前提下,通过比较相邻两个分频体的能量差异来获取异常衰减区域;以此检测出的含气能量衰减区域与荔湾3-1气田的分布范围颇为吻合,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地震资料解释出的揭阳凹陷珠海组底部海底扇在该方法的检测下亦表现出含气衰减,同时,检测出的衰减异常得到了AVO响应和正演模型的支持,它们一致反映出揭阳凹陷珠海组底部海底扇是一个具有勘探潜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油气勘探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前我国油气勘探难度不断加大,前新生代海相碳酸盐岩残留量地已成为我国油气资源二次创业的突破口。面对复杂地质体,只有综合应用各种地球物理现到数据,各种方法采长补短才能获得对目标的较全面地认识。本文阐述了油气勘探进行踪合地球物理研究的必要性、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方法的应用现状和主要进展以及研究方法,指出油气勘探的发展方向要走综合地球物理研究的路子、区域制约局部,深层约数浅层是综合地球物理研究的原则;物性的研究是综合地球物理的前提;而联合反演是综合地球物理的实质。通过对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成功实例的总结,提出综合地球物理研究中的难点和待解决的问题,指出了今后综合地球物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自2008年在青海木里冻土区首次钻获天然气水合物以来,人们已在此地开展了大量的勘查工作,但该区地质情况复杂,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规律不清,单一的地球物理方法难以充分利用信息,因此难以有效地圈定出天然气水合物异常区。本文选取木里地区为主要研究区域,综合区内勘查已获得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质资料,分析和提取对水合物成藏有利的特征,给出相应的预测变量转化规则。采用支持向量回归方法进行成藏预测研究,并对结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钻遇水合物的钻井与预测得到的高有利度区吻合,未遇水合物的钻井基本落于低有利度区,算法有效实用,能够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On the basis of bathymetric and seismic data and data from piston cores collected by the Chinese–French marine geology and geophysics investigation of 1996, we discuss the internal architecture and mobility of tidal sand ridges in the East China Sea (ECS). We characterized the sand ridges on the middle to outer shelf of the ECS as tide-dominated sand ridges with southwest dipping beds, indicating that the regional net sediment transport is toward the southwest. As the sand ridges gradually migrate toward the southwest, new sand ridges are continually replacing old ones, and several generations of sand ridges have developed in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20.
井间地震技术在松南油气开发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松南地区陆相砂泥岩薄互层储层岩石物性横向变化、微构造等对油气聚集的影响和探索利用高分辨率井间地震技术直接指示油气分布的可能性,开展了井间地震及地面小三维地震、VSP、测井等立体地震观测.使用了自行研制的井中炸药震源和常规地震记录仪器.采用层析成像方法、反射资料叠前偏移成像方法等对采集到的资料进行研究,得到了不同分辨率的地下构造和岩石物性信息,展示出不同方法技术在分辨薄储层能力上的差异.高分辨率的井间地震成果较好地实现了井间地层对比,查清了两井间储层横向变化和油气分布情况.层析速度与构造信息等的综合应用解释了两井油气产能差异的原因,建立了油气地质模型.所得成果显示出井间地震技术在油气开发中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