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富里叶分析法分离出了河西—祁连地区重力变化的长波项和短波项,并结合该区的几次地震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以下初步认识:1.长波项图象特征表明,地震前地壳深处物质的迁移性运动是地震活动的背景性因素;短波图象则是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表现。2.无论是长波项,还是短波项,在地震前其图象都有高梯度带,但其物理意义不同:长波图象的高梯度带是由于地壳深部的结构不同,使物质迁移受到一定程度的阻档所致;短波图象的高梯度带则是未来地震的危险地带。3.河西—祁连地区的垂直力源的局部性和短暂性的根源在于形成力源的地壳深部物质迁移的局部性和短暂性。  相似文献   

2.
沙.  ВИ 《内陆地震》1996,10(1):86-92
根据部分地区的地震测深结果,并结合前人所做的工作,使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地壳厚度(H_M)、重力观测值(△g)、岩石加权平均密度(ρ)和纵波速度(Vp)之间的经验公式.以重力场和二维在速度模型为基础.编制出哈萨克斯坦和邻近区域的地壳基底构造等深图,并且推广到缺少深部地震剖面资料的造山地带。按照地壳基底的构造特征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它们分别对应于地震活动区、非活动区和过渡带,反映出哈萨克斯坦和邻区的莫霍面起伏形态和理藏深度,为地震区划综合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地壳垂直形变散度场特征及其物理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了用富里叶级数表示的地壳垂直形变场所产生的散度场公式,对华北地区30年多的资料及河西地区近期资料进行了计算,绘制出各时间段的散度等值线图,并对该区地震活动的散度场背景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如下认识:(1)在散度图像中正源区和负源区之间通常有散度密集带,零散度线恰好位于密集带;(2)散度密集带和地壳厚度变异带在分布上呈现一致性,且在多数情况下二者方向一致;(3)中强地震通常发生在地壳垂直形变散度场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东部玛多-沙马地区的重力场与深部构造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根据青藏高原东部玛多-沙马(下察隅)重力剖面的重力数据资料,对该地区的重力场和深部地壳构造特征作了分析研究,提出青藏高原东部的布格重力异常是高原边缘高,内部低,地壳厚度是边缘薄,内部厚,平均地壳厚度为60km左右,在察隅-沙马地区,为负均衡异常区,因此,该地区是属于地壳上升的地区,此项结果,填补了察隅-沙马地区的均衡重力异常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喜玛拉雅“东构造结”地区特异重力场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跨越中、印、缅三国交界的青藏高原东南的喜玛拉雅“东构造结”地区(92°E~97°E,26°N~30°N)一半以上的面积尚没有重力测点,是重力数据空白区,故无法直接研究其重力场特征与深部地壳结构(构造).本文分析了卫星重力异常的特性,提出应用卫星重力异常作为近似空间重力异常,并作布格改正后,得到的布格重力异常具有与该地区地形高程呈镜像相关的特征,可用以研究深部地壳结构.据三条重力剖面计算得到该地区三个地壳深部结构剖面的结果,给出青藏高原地壳厚度>70 km;喜马拉雅造山带为55 km左右;布拉马普特拉河谷盆地为33~35 km;那加山山脉地区为40~45 km,显示出三者为三个不同的构造单元.同时给出布拉马普特拉构造单元为相对高密度的刚性物质构成,随着印度洋板块向北运移,在碰撞、挤压下,插入青藏高原东南缘一带.导致该地带的强烈构造运动,和频发大、小地震.最后提出了几点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云南省西部,跨越中、缅两国交界的横断山系地区(97°E~102°E,24°N~30°N)有近一半的面积尚没有重力测点、即重力数据空白区和重力测点稀少的普查级测区.以前的有关文献、图集中所给出对此地区的重力场都是十分模糊的结果与图件.因此应用这些资料无法详细地研究该地区重力场特征与深部地壳结构(构造).本文应用卫星重力异常资料作为“近似空间重力异常”,经中间层改正后给出的“计算布格重力异常”,其分布特征与该地区的地形高程呈很好的镜像相关.对相应山脉、河谷以及断裂构造都有所反映.特别是在横断山系地区该布格重力异常呈现为近南北的走向.为此,据该“计算布格重力异常”,并选定对该区有代表性的一条重力异常剖面作正反演计算,以得到其地壳深部结构剖面.结果表明,在横断山脉地区的地壳厚度在51~56 km间起伏变化;滇西北云岭山系以及玉龙山区的地壳厚度约在60 km以上. 最后,对所得结果与图件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几点认识和纠正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京西北地区可信的重力复测和人工地震测深资料,论述了该区重力场趋势性异常变化,地壳深部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的关系。该区为一地壳局部隆起区、在地壳上部和下部均存在着低速夹层,这些重力场趋势性异常变化正是该区地壳应力场的活动与地壳深部物质变异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北部及其邻区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中周期和长周期瑞利面波资料分别反演得到中国北部及其邻区的三维S波带度结构。结果表明,地壳中横向非均匀性非常明显,许多地区显示出构造活动的特征;上地幔速度结构的横向变化相对减小。研究区的地壳厚度从东向西逐渐增大,地壳平均速度分布的格局与地壳厚度分布大体一致。地壳厚度与地壳平均速度的空变带处与布格重力异常梯级带基本一致。从数据上看,地壳厚度远比地壳平均速度与布格重力异常的一致性程度高,因此可以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北京西北地区可信的重力复测和人工地震测深资料,论述了该区重力场趋势性异常变化、地壳深部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的关系。该区为一地壳局部隆起区,在地壳上部和下部均存在着低速夹层,这些重力场趋势性异常变化正是该区地壳应力场的变化与地壳深部物质变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辽宁地区2013-2018年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分析研究2017年12月海城M4.4震前重力空间演化特征及变化机理。研究表明:(1)辽中南地区重力场异常变化与海城M4.4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对应性;(2)一年半的累积变化显示震中东北部呈正变化,西南部呈负变化,并伴有重力变化高梯度带,最大幅差达70μGal。邻期变化显示,震前半年出现大范围正负反转变化和四象限特征,幅值在40μGal左右;(3)0值线控制海岫地区并出现转折,海城河断裂附近出现差异的重力变化;(4)结合海岫地区地质构造背景,认为该次地震事件所反映出的重力变化可能是辽中南地区地壳构造运动和地壳深部物质迁移共同所致。  相似文献   

11.
徐常芳 《华南地震》2002,22(3):1-10
提出了几个难以用断层弹性回跳模型解释的地震实例,指出必须重视地壳上地幔结构的探测和深部流体的研究。然后用简单型说明,没有流体在存在,则不可能发生岩体间快速的错动。重点探讨发生在地壳内10-25km深处的强震孕育和发生机理,分析了深部流体的迁移和岩体的错动。最后结合实例,给出了在发生深部流体迁移的条件下,一次强震释放的能量和岩体错动的最大加速度。  相似文献   

12.
从渭河断陷盆地的地壳速度场、介质品质因子等地球物理场的分布探讨了华县大地震的深部地球介质背景。结果表明,华县8(1/4)级大地震震中位于高Q值区和低Q值区的过渡带上,其孕震区是地壳内的高Q值低速区,该地震的孕育与地壳内的低速高导层、地幔上隆、孕震区内的断层及微裂隙中流体的存在与作用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me sequence changes of gravity points near the epicenter, different changes of measuring lines and gravity changes of measuring areas in point-line-area manner respectively with the 5-period mobile gravity data through densified observation by the South Xinjiang Observation Network after the 2015-2016 Akto earthquake in Xinjiang. The gravity observation results before the earthquake indicate that the Wuqia-Bulungkol area near the epicenter presented the trend of gravity value increasing since 2015, but the gravity value decreased half a year before the earthquake, and witnessed a high gradient zone of gravity changes during some periods before the earthquake. The gravity observation results after the earthquake show that there is a trend of opposite changes in gravity difference o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ides of Bulunkou, and good correspondence exists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vity field changes near the epicenter before and after the earthquake and the geologic struc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14.
跨断裂水准剖面观测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活动地块的相对运动和变形,其边界带往往构造活动强烈,是反映地壳运动的敏感部位。基于上述思路,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发生后,通过大范围监测布设在青藏块体北部地区及周边主要构造带上的水准剖面,在短期内快速获取了大范围的断裂活动信息和不同断裂带对大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的响应特征。实践证明,这种监测方式灵活、作业周期短、资料处理快,能及时对震情趋势做出估计,不失为当前区域形变监测工作的一种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张永志  李辉 《地震》2002,22(2):35-41
简要介绍了为探索和解释地震前后重力变化的各种孕震模式,推导了由孕震引起的密度变化和位移与地面重力位、重力、重力梯度之间的变化关系。摸拟计算了孕震位移和密度变化引起的重力位、重力、重力梯度变化的空间分布并分析了重力位、重力、重力梯度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此同时,采用广义司托克斯云积分和有限差分方法对云南丽江7. 0级地震前重力位、重力、重力水平梯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强震前重力位、重力、重力梯度有其自身的变化特征,这对预测强震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丽江7.0级地震过程的重力变化与小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对云南西部地区的多期重力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并将 计算前后的重力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讨论了不同阶的小波分解结果的物理意 义及其与地震之间的对应关系.由对应于地壳浅层物质状态变化的一阶小波分解所 得结果显示,在地震前的1992~1993、1993~1994、1994~1995年等多期重力变化中 震源附近都有一定的异常,特别是1995~1996年的同震变化更加明显。而反映地球 深层物质状态变化的重力二、三阶小波的分解结果虽然对地震过程有一定的响应,但 不是特别明显,这与丽江7.0级地震发生在浅层(深约10 km)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京津唐地区地壳结构与强震的发生──I.P波速度结构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孙若昧  刘福田 《地球物理学报》1995,38(5):599-607,T001
用1984-1991年发生在京津唐地区(37°-41°N,112.5°-120°E)的2505个地震的22234条P波到时进行的层析成像,揭示了地震活动性与速度图像间的联系:1.公元1000年以来该区强震震中在上地壳的投影大多分布在高速块体内或高速块体与低速块体相交地带,偏高速体的一侧.2.唐山地震和三河-平谷地震所处的构造背景相似,均未依傍大断层,处在介质速度变化剧烈部位.3.宁河与唐山、滦县分别位于规模大小、位置深浅不同的两个不同的高速块体处,可以解释唐山地震序列震源深度分布东北浅西南深的总体特征.4.唐山地震可能是由一条北西向的地下隐伏断层扩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Western Sichuan and its vicinity are in the juncture of three big blocks,the Chuandian,theBayan Har andthe South China blocks,whicharelocated on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Xizang(Tibet)Plateau(Fig.1).Three groups of active block boundaryfault zones that generate destructiveearthquake occurrence,whichtrend NW-,NE-and nearly SNrespectively,have been developedthere(Zhang Peizhen,et al.,2003).Western Sichuan and its vicinity have such basic tectoniccharacteristics tha…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地震面波频散重建川滇地区壳幔S波速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智  陈赟  李飞 《地球物理学报》2008,51(4):1114-1122
利用适配滤波频时分析技术分析覆盖川滇地区的长周期面波记录,计算了周期10~100 s内的面波群速度频散,对研究区进行划分尺度大小1.5°×1.5°分格后,采用射线追踪方法求取各分段射线的长度和时间,得到各个格子的纯路径频散.继而采用阻尼最小二乘法求解,反演得到该研究区壳幔S波速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川滇地区表现出地壳增厚和缩短,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川滇菱形块体内部与其外部相比,虽然存在局部速度负异常,总体上呈相对高速,其周边的走滑断裂带呈现深至上地幔顶部的负速度异常,这有助于地壳块体沿断裂的侧向挤出;此外,云南西部和四川西部壳内和上地幔高导层的存在被认为是与部分熔融的物质或与滑脱构造相关联;从纬向剖面和经向剖面可以得到四川盆地莫霍面平均深度大约为45 km,云南地区莫霍面深度南北方向不一致,云南地区最北端深度达到49 km,南端莫霍面深度大约为36 km,这说明不同构造块体在构造运动过程中受到影响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