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苏联科学院通报;地球物理类》1965年10月号和1979年11月号的有关材料,对苏联地震学家萨多夫斯基的生平简介如下:米·阿·萨多夫斯基两出身于列宁格勒一个教员的家庭,1921年中学毕业后留校当实验员,次年进入列宁格勒工业学院物理机械系,一边学习,一边继续在中学工作  相似文献   

2.
苏联《文摘》杂志1979年第3期17页地球物理类中登载一篇题为《二十世纪全球地震构造发展最主要的时空规律》的摘要,译载如下:  相似文献   

3.
里兹尼钦科生于1911年,卒于1981年。他是苏联著名的地震学家,在地震领域里有重大贡献的学者,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数理学博士,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地震模拟实验室主任,《苏联科学院汇报、地球物理丛刊》杂志主编。里兹尼钦科出生于地质学者之家。1935年基辅矿山地质学院毕业。1938年起开始在理论地球物理所工作,在甘布尔采夫院士的指导下通过研究部的学习,取得了副博士和科学博士的学位。在不同时期领导过地震现象模拟研究室、地震勘探研究室、地震物理研究室、地震  相似文献   

4.
苏联《文摘杂志:地球物理类》1979年6月号刊载《苏联地震观测的统一系统及其发展前景》的文摘,译载如下:  相似文献   

5.
1985年6月12日,苏联卓越的地球物理学家、地球内部物理学方面的著名专家马格尼茨基年满70周岁。他从事科学、教育和科学组织工作已经45年,发展了苏联地球物理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分支——固体地球物理学。他的活动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地球学科中采用精确的数理方法,从而能把他所建立的地球物理方向摆在严格而坚实的科学基础上。由于马格尼茨基的努力,在列入世界科学先进行列的地球内部物理学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重大价值的成果,其中每项成果均揭示出地球物理学的新的科学方向,其中可以提及的有:分带熔化分析理论;现代地壳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原因的研究;根据各基准点计算地球内部温度的方法;下地幔物质熔解成氧化物的学说;地球内部各种极值条件下的物质状态的平衡。马格尼茨基创立了一个学派,他多年的教学活动无疑促进了这个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他撰写的《地球物理基础》和《地球内部结构和物理》等专著驰名于国内外。马格尼茨基主持国立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物理系地球内部物理学教研室和地球物理学部,领导着苏联科学院施米特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和行星物理研究室。他是学术刊物《地球物理》(苏联科学院汇报)的主编。 1971年他当选为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主席,他为在一系列科学规划中发展国际合作倾注了许多精力。他领导着社会主义国家地球物理研究协调委员会的一个处。  相似文献   

6.
苏联学者卢克等人在苏联科学院通报《地球物理》杂志1978年第2期,第6期,第8期;1979年第10期,1980年第3期,第5期上先后发表了6篇论文。根据地震学资料以及大地测量和地质学资料研究地震构造的分布规律,卢克论述的方法和观点都有独到之处。现将其主要研究方法和论点综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苏联《文摘杂志(地球物理学部份)》1979年第2期13页转载《亚美尼亚科学院报告集》1978年66卷4期235~242页塔姆拉江写的题为《1975~1976年世界强震在昼夜内分布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一文的摘要,译载如下:  相似文献   

8.
据苏《地震学与火山学》杂志1980年第3期报道:苏科学院所属地震与抗震工程学科联合委员会于1979年5月28日至7月2日在苏联科学院兹维尼戈罗德技校举办了第4期训练班。前三期训练班(1976年在纳尔瓦,1977年在兹维尼戈尔德,1978年在埃里温)主要是研究抗震与地震区划的问题,而这一期纯粹是讲授地震学本身的问题。本期共12讲(每讲2小  相似文献   

9.
苏联《经济与工业生产组织》杂志1988年第8期刊登的地质矿物学博士察廖夫和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北方开发问题研究所(秋明)技术学副博士波维列伊科撰写的题为《预测明天:避免灾难性事件》的文章指出,如果苏联不注意已经发生的小的但令人不安的事件,并且再次忽视科学预测,整个秋明石油天然气田在最近几年便可能发生灾难性事件。现将文章有关段落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91年9月30日是苏联杰出的科学家、著名的国务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奥·尤·施密特诞辰100周年(1891—1991)。对于老一代学者而言,施密特的名字与战前的北极研究、“切柳斯金”号的光辉历史、第一批“北极”台站息息相关。地球物理学家和地质学家们都会铭记他在库尔斯克地磁异常方面的工作,以及他作为苏联科学院副院长(1939—1942年)、北极研究所所长(1930—1932年)、北方海上航路总局局长(1932—  相似文献   

11.
美国《地震情报通报》1980年第12卷3期登载一篇介绍《安德里雅·莫霍洛维奇》的署名文章,摘译如下:安德里雅·莫霍洛维奇生前是南斯拉夫萨格勒布气象台台长和萨格勒布大学教授。莫霍洛维奇研究地震资料发现,在地球内部约50公里的深处地震波随深度而增加。他识  相似文献   

12.
《苏联科学院报告文集》1980年第252卷3期登载题为《高频脉动时间变化谱中日月潮的周期性》的文章,译载如下:  相似文献   

13.
苏联科学院乌拉尔分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数学地球物理实验室主任、数学物理博士阿·韦·齐鲁利斯基于1990年12月1日猝然逝世。他30年间的创造成果确定了苏联解释重力和磁异常理论学派的水平。他未等到自己撰写的在地球物理学中采用复变函数理论方法的专著问世,就在才华正茂之时,满怀具有独创见解的新颖构想离开了人世。他的一生,从表面上看没有多少大事件。他1935年6月30日生于中国的上海市,当时他  相似文献   

14.
《地震孕育和地震前兆的大尺度模拟》()一书,由苏联科学院大地物理研究所·A.和A.B.编著,苏联科学出版社(莫斯科)1988年出版。全书共分七章:(一)测量仪器和方法;(二)花岗岩块的研究;(三)玄武岩块的研究;(四)混凝土块  相似文献   

15.
苏联科学院施米特地球物理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技术科学博士、国家奖金获得者耶.约·加利佩林教授因患重病于1990年10月20日逝世。加利佩林1920年生于基辅州的乌曼。1941年,当他是国立莫斯科地质学院四年级学生的时候,志愿赴前线作战,一直战斗到伟大的卫国战争结束——他在维也纳迎来了战争的胜利。他被授予“红星”、“卫国战争”勋章和数枚奖章。战后他才完成大学学业。加利佩林1946年在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当时称理论地球物理研究所)开始自己  相似文献   

16.
“远东区域地球物理研究”讨论会于1987年5月13—17日在哈巴罗夫斯克城苏联科学院远东分院构造和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这次会议是由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方法勘探学术委员会“区域地球物理研究”室和苏联科学院远东分院主席团各部门间协调理事会下属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协调委员会“远东地球物理研究和深部结构”室共同主持的。会上讨论了两个问题:(1)远东大陆部分深部结构特点和今后的区域地球物理研究方向;(2)远东主要金属矿区的深部结构及其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由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阿穆尔综合科研所所长莫伊塞科,沃·格·(MOISEENKOV.G.)为团长、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太平洋地理所所长呼加柯夫,格·伊·(HUDIAKOV G.I)为副团长的苏联代表团一行十四人,于1988年10月27日—11月6日对我院进行了访问。10月28日—29日,由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局局长孙枢教授主持召开了第二届中苏亚洲—太平洋过渡带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中国科学院孙鸿烈副院长出席了招待会,并与苏方团长和代表们进行了交谈。  相似文献   

18.
苏联《地球与宇宙》杂志1979年第4期刊载一篇介绍苏中央地震观象台的报道,摘译如下:奥勃宁斯克(Обнииск)中央地震观象台是由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观象台于1969年改名而成的。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和系统地观测地震和重力场、地倾斜及地形变。尽  相似文献   

19.
1984年11月6日是萨多夫斯基院士的八十寿辰。他是苏联卓越的地球物理学家和爆破物理学专家。他领导苏联科学院施米特地球物理研究所近25载。萨多夫斯基1930年到苏联科学院地震研究所任职,并开始研究爆破的力学作用。不久,他领导了苏联的爆破工程,把科学研究与苏联爆破工业等机构的工作结合起来。他在爆破力学作用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基础性成果,制定了爆破工程的地震安全区规范。可以毫不夸  相似文献   

20.
1984年,苏联科学出版社西伯利亚分社出版了《地磁长期变化》一书,由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物理研究所加里宁教授撰写.作者曾长期担任苏联科学院地磁、电离层与无线电波传播研究所的付所长和苏联科学院出版的《地磁与高空物理》学报的主编.他以地球基本磁场及其长期变化方面一系列出色的科研工作而闻名于国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