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区域台网的数字化地震记录资料,发展了一种体波谱的反演方法,以消除用波谱分析求解震源参数和介质衰减特性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经过数值实验和对实际资料的应用,初步证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利用滦县地区流动台网中的五个台站接收的35次地震记录的P波频谱资料,反演了滦县地区的震源动力学参数,得到了5个台站的P波表现Q值和震源频谱的高频衰减率γ。Q值分布在408-847之间,均值为520。γ值分布在1.54-3.22之间,均值为2.41。利用唐山仪器台阵中的7个台站接收的9次地震记录的S波频谱资料,反演了唐山滦县地区的震源动力学参数,并得到了7个台站所在的小区域内平均的S波表观Q值和震源频谱的高频衰减率γ。Q值的均值为583。γ值均值为2.58。  相似文献   

2.
由P波初动半周期和初动振幅测定了唐山地震余震区小地震的震源参数和介质的品质因数Q。唐山、丰南附近,应力降较低,约2巴。从这两地向东北、西南应力降逐渐增高到34巴。讨论了余震的发生与Q值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地块地壳内S波衰减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分布于鄂尔多斯地块及其周缘的32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19次地震事件共487条数字化波形记录, 利用遗传算法反演得到了整个鄂尔多斯地块地壳内S波的三段几何扩散参数、S波非弹性衰减Q值随频率变化的关系式、32个台站的场地响应以及19次地震的震源参数. 计算结果表明, 鄂尔多斯地块地壳内S波非弹性衰减在1 Hz处的Q值比地质构造活跃地区的结果要大得多. 32个地震台站的场地响应在高频部分除个别台站外基本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放大效应,但在低频区间部分台站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19次地震事件的地震矩对数值与震级ML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安庆4.8级地震序列的地震波谱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安徽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安庆4.8级地震序列波形资料,开展地震波谱研究,求取了零频位移谱值、应力降和地震矩等震源参数。分析了纵、横波零频谱值比和应力降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讨论了震源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庆4.8级主震后,纵、横波零频位移谱值比和应力降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为主震—余震序列的最大余震的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同时发现震源参数与震级有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5.
1985年云南禄劝地震余震尾波 Q 值的某些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嘉政  李宁  胡克坚 《地震学报》1987,9(3):239-252
建立在用来解释地方震和区域地震的尾波散射模型的基础上,用云南短周期区域台网12个台站的 VGK 地震仪记录的68个禄劝地震的余震序列尾波观测资料,分六个时间段估算了尾波 Q 值.发现在所观测的频率范围内(0.40——1.65Hz),Q 值与频率有关,估算的 Q 值在80——240之间,频率相关值=0.45.对表示散射强度的波源因子 B(fp)的估算结果多数在10-23——10-24量级,低 Q 值地区表现出激发强度高.值得注意的是禄劝地震前后,离震中区较近的台站所测得的 Q 值发生了明显变化,有的变化达2.0倍以上.Q 值随时间的区域变化,这在地震预报中也许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此外,测定了余震震源参数.对震源参数间的定量关系的讨论结果给出:IgE=1.59ML+11.335;E=(2.1010-5M0;在3.0ML5Pa,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应力降与地震震级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唐山余震的尾波 Q 值研究r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勇  郑斯华 《地震学报》1992,14(3):309-315
利用唐山余震的数字化地震记录研究了唐山余震区的区域衰减特性,利用 Aki(1969)的单次散射理论,分析了滦县地区的尾波 Q 值及其随频率的变化.对于尾波的起始点,我们分别取1.5倍和2倍的 S 波到时进行了计算.两种取法都有强烈的 Q 值随频率的变化.在 Q=Q0(f/f0)的假定下,第一种情况 Q0分布在16-49之间,均值为28;值分布在1.04-1.51之间,均值为1.22.第二种情况 Q0在15——59之间,均值为34;值分布在0.96-1.43之间,均值为1.16.把第二种情况的关系绘入 Sato(1994)的 S 波和 S 尾波的 Q 值与频率的关系曲线中去,符合较好.通过比较不同作者在不同地区的结果,发现数据的离散不仅与所研究的地区有关,而且不同的尾波持续时间对结果亦有很大影响.我们发现低 Q0值对应于高值和较短的震中距,高 Q0值对应于低值和较长的震中距.这是 Q 值的深度依赖关系和频率依赖关系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唐山余震的数字化地震记录,研究了唐山余震区震源的非均匀性,发展了一种随机震源谱的经验模型,引进了两个与高频波激发密切相关的震源参数,断层上的均方根应力降(E{τ~2})~(1/2)和谱的第二拐角频率f_(1c)并对P波谱定量地估计了五个震级在3.0—3.9间的地震的(E{τ~2})~(1/2)和f_1,得到了这五个地震的震源非均匀性的粗略描述。  相似文献   

8.
《地震》2016,(2)
从小湾水库台网2005—2008年记录的众多地震中,挑选出最少被4个台站接收到的高质量地震数780个,一共5 230条P波和4 883条S波到时资料。利用Kissling方法得到了小湾水库库区最小一维P波和S波速度模型以及台站校正值。反演后的最小一维P波速度模型走时均方根残差从0.81s减少到0.12s,数据方差从1.64s2减少到0.04s2;地震震源深度比原来增加大约1公里,震源分布更加集中;不同台站的校正值差异表征了小湾库区速度结构存在横向不均匀性。最后利用得到的最小一维速度模型和台站校正值进行重定位,结果地震的走时均方根残差明显减少,表明得到的最小一维速度模型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1996年丽江7.0级余震序列资料,通过波谱分析,求出了余震的地震矩M0,以断裂力学和地震标定律的新观点,导出了用峰值速度νp求震源处环境应力的关系,估算了环境应力τ0值.震源参数测定的结果给出,震级ML2.0 ~3.5之间求出的地震矩M0在1019~1022(dyne*c m)之间,每次地震平均环境应力0值在1.0~9.0MPa 的范围内变化,绝大多数为2.0~5.0MPa.高τ0值主要分布在7.0级主震断裂构造及几次5.0~6.0级强余震的周围地区.其次,本文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结果是, 发现场地放大对地震波记录影响十分明显,通过基岩台站与沉积层台站记录的数字地震波谱场地影响分析,结果给出频率f在1.0~3.0Hz的范围内,沉积层水平向放大约为基岩的3.5倍,理论关系给出二种场地测定的τ0值沉积场地比基岩场地大1.5倍,本文用峰值速度实测求出的震源环境应力τ0值也相应增大约1.3倍,与理论关系结果基本一致.由此,本文详细研究了丽江峡谷的场地放大对震源应力参数测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云南禄劝地震部分余震的矩张量反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倪江川  吴大铭 《地震学报》1991,13(4):412-419
利用数字盒式磁带记录加速度仪组成的流动地震台网所记录的三分向近场加速度图,通过矩张量反演确定了1985年4月18日云南禄劝 Ms=6.1地震的部分余震的震源机制.以均匀半无限弹性介质的格林函数解释路径效应,并通过正演计算识别由两次积分得到的位移地震图中的直达 P 波、直达 S 波和 SP 转换波震相,然后用这些震相进行矩张量反演.反演结果表明,在解超定线性方程组时,采用适当的加权系数,可使上述直达波和转换波的理论计算值与观测值拟合得较好.尽管用以反演的三个余震大小不同(震级 ML48,3.2,3.5),震源位置也有差别,但它们的震源机制却非常接近,且与主震的震源机制相当一致.这一特征显示了余震的发生与主震发震构造的内在联系.这些实例说明,由震源球球面上分布适宜的数字地震台网取得的近场加速度资料,借助于即使是简单的介质模型,通过地震矩张量反演,不但可以得出这些地震震源的主要成份————剪切位错源,同时还可得出震源所含的其它成分,如膨胀源和补偿线性向量偶极.   相似文献   

11.
Source parameter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attenuation of Tangshan aftershocks are studied by using digital records of Tangshan aftershocks. An inversion method of P wave spectra to reduce influence on the ambiguity in the estimates of parameters by the usual spectrum analysis method is developed. By testing with digital simulation data and applying to actual data, it is confirmed that the method is usable. Source parameters of the Tangshan Luanxian area are obtained by using records of 35 earthquakes at 5 stations.Q values of P wave and high frequency decay rate γ of source spectrum at 5 stations are obtained. TheQ values range from 408 to 847, and the mean value is 520; whiley ranges from 1.54 to 3.22, and the mean value is 2.41. In the studies of spectra of the micro-earthquakes in the Luanxian area, that stress drop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earthquake moment is found.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is paper appeared in the Chinese edition ofActa Seismologica Sinica,13, 430–441, 1991.  相似文献   

12.
利用数字地震记录研究唐山震区台下的P、S波速度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直接采集数字地震记录的原始 P波、S波记录波形 ,与利用 Haskell矩阵传递方法得到的理论综合地震图进行对比 ,通过不断调整介质模型 ,最后得到台站下方的体波速度结构模型 ,此方法中得到的 S波速度结构不同于通过其他波形转换而来的结果 ,而是同 P波一样从原始波形拟合而来 ,同时获得地震台下方 P、S速度介质模型 ,这为我们讨论地下介质的性质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取自于唐山市遥测地震台网陡河和滦县的短周期地震记录 ,共选用了震中距范围为 30~ 60°、震源深度为 1 0 0~ 60 0 km的 5个不同地点的深源远震记录资料。结果表明 ,台站下方的纵波和横波速度分层结构相当吻合 ,说明拟合结果相当可靠。两个台站下的地壳厚度均为 38km,速度结构在 1 3km的低速层处出现差异 ,滦县的低速层比陡河要更厚一些。两个台站的地壳速度结构都是高低相同 ,而且陡河的高低差异较滦县更为显著。唐山震区滦县部分的震源比陡河附近的浅 ,而 1 976年唐山 7.8级地震发生在陡河附近 ,可见地震的发生与壳内低速层的差异幅度有关。从泊松比高值来看 ,地幔顶部存在低速层 ,该区域是地幔上隆区 ,可能有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13.
依据历史地震文献,对滦县历史上发生的2次6.0级以上地震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参数进行复核并提出修改意见。同时,依据文献记载,提出这2次地震的序列特征。结合本地历史有感记载和唐山地震前滦县地区仪器记录地震的本地地震资料,分析滦县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并结合河北省境内几次7.0级地震前在震中及其附近的地震活动特征,对发生7.0级以上地震震中的地震活动特征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唐山震区的地质构造模拟制作光弹模型,以N60°E方向加压进行唐山震前应力场的光弹性模拟实验。用打孔的方法模拟强震的应力释放。实验结果表明:1.在N60°E方向压缩时,唐山—丰南一带、滦县、野鸡坨和卢龙等地区是最大剪应力集中区,与唐山7.8级、滦县7.1级地震及强余震的震中分布基本吻合。说明唐山大震及余震的发生是近东西向压应力场作用的结果。2.当唐山7.8级地震应力释放后,震前具有高应力背景值的其它地区,应力进一步加强。说明唐山地震的发生导致了应力场的重新调整,增强了强余震发震的动力条件。3.实验结果证明,在断裂带两侧、端部或几条断裂的复合部位,其主应力方向与区域应力场的总体方向比较,大致有10°~25°的偏转。强震的应力释放导致震中区附近的主应力方向与震前相比也发生约10°~20°的偏差。  相似文献   

15.
滦县地区尾波Q值及其与频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松林  樊计昌 《地震学报》1990,12(4):357-366
利用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在滦县地震区取得的高精度的数字化地震记录资料,由尾波分析法计算了对应于7个不同频率(f=1.5,3.0,6.0,10.0,15.0,20.0,25.0Hz)的介质Qc值.发现在该频率范围内Qc随频率的变化近似服从幂函数关系Qc=afb.对流逝时间较短(40s左右)的尾波资料,求得a=46,b=0.85.对流逝时间较长(60s左右)的资料,a=72,b=0.90.b值较大,表明Qc值对于频率的强依赖关系,a值(1Hz的Qc值)较小.这些结果表明该地区为一较强的构造活动区.   相似文献   

16.
三维分块倾斜界面的反演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利用反射波走时反演介质层速度和包含直立断层的三维界面的计算方法.对各层界面利用多个倾斜或平界面方程来描述.给出了数值计算实例.结果表明,反演解与真模型很接近,说明计算方法是有效的.利用该方法处理了唐山地震区的PmP反射波资料,获得了该区域莫霍界面的三维分块形态.唐山附近莫霍界面错断与该区域1976年唐山地震及一系列余震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18.
Sompi谱分析方法在处理数字地震记录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化然  冯德益 《地震》1995,(4):359-364
使用数字地震记录,应用Sompi谱分析方法,对1989年1月-1990年7月发生在唐山地区20个地震5和1988年7月-1989年10月发生在大同周围地区10个地震波谱进行了分析,从而对1990年7月23日唐山ML4.9震和4.9地震和1989年10月19日大同ML6.1地震P、S波频谱异常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所得结果表明:地震前P、S波频谱的卓超频率fd可能呈现出较明显的下降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9.
用形变资料反演1976年唐山地震序列的破裂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6年唐山发生了7.8级地震,相继又发生了两次大余震——滦县7.1级地震和宁河6.9级地震.地震发生在观测条件比较好的地区,水准测量和三角测量测得了地震的同震位移场.本研究采用原始水准测量数据,而不是采用根据水准数据处理的地面沉降图像,和三角测量数据反演了该地震序列的破裂分布.模型构建中考虑了滦县地震和宁河地震的断层形态和大小.结果表明,唐山地震主震断层有明显的右旋走滑性质,最大走向滑动错距>6 m,位于断层南段,北段的走滑分量明显小于南段.主震总地震矩达2.58×1020N·m,与地震波反演得到的地震矩的量级相当;滦县地震断层总体表现为左旋正断层,释放地震矩达4.95×1019N·m;宁河地震断层总体表现为右旋正断层,释放地震矩达3.94×1019N·m,比地震波反演的地震矩大一个量级.据此可以推测唐山地震的无震滑移主要发生在宁河地震断层的西部上,滑动性质以正断层为主.该结果对于唐山地震序列后的动力学演变过程及余震发生机理有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